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4-0034-03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啦啦操運動的興趣,本文通過巧設“精準學、精巧練、精妙賽、精細評”四個環節進行啦啦操隊形創編以及比賽與評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和審美力,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規則意識和協作能力。
為了充分利用教學場地,本課教師根據班級人數,通過學生自由分組與教師指定分組相結合的方式,將全班學生分成4組,每組10人。鑒于教學場地和班級人數不一定相同,任課教師可根據場地與人數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生分組。
一、隊形創編“精準學”階段
(一)教師講授隊形創編方法及要求
課堂教學既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任務,又要有學有余力的挑戰任務。本課教學目標要求各小組能夠在完成之前所學啦啦操成套動作的基礎上創編4個隊形,學有余力的小組可以升級挑戰,加入開始造型和結束造型。
在課的開始部分,教師會播放啦啦操比賽的精彩視頻,以期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熱情。緊接著,教師結合過往比賽中的經典隊形圖講解隊形創編的方法、要求及價值,并以寫數字1-10的方式,舉例畫出數字隊形圖,目的是讓學生快速精準地了解完整的隊形創編方法以及明確隊形創編的價值和意義。最后,教師借助現有的電子屏滾動播放一些隊形設計圖,為學生在設計隊形時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小組合作設計隊形,確定數字隊形圖
小組合作進行隊形創編時,要以能夠規范完成成套動作為基礎,在確保不會降低動作質量的前提下,力求隊形變化的美觀與流暢。
為了便于區分各小組,教師為每個小組發放1-10數字貼紙,同組的數字貼紙顏色與造型相同,而組間各不相同(第一組紅色五角星、第二組黃色花朵、第三組藍色愛心、第四組紫色圓圈),并統一規定所有人將數字貼紙貼在顯眼的位置(左胸前),以便學生清楚自己的組員編號以及在隊形中的站位。
通過小組討論的頭腦風暴,設計出豐富多樣的隊形,比如圓形、菱形、梯形、三角形、八字形、品字形、多邊形、橫線、斜線等。各小組組長執筆,用寫數字1-10的方式確定所在小組的數字隊形圖(圖1和圖2)。緊接著,各組長根據組員能夠完成啦啦操成套動作的水平及其能夠完成的難度動作,對1-10代表的數字進行具體的組員分配和動作分工。
(三)巧妙設計開始和結束造型
倘若能在第一個隊形前面或利用第一個隊形做開場造型,勢必能給觀眾或裁判帶來與眾不同的視覺體驗,加深觀賞或評分印象。開場造型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1.靜止的開場造型。通常采用下肢動作任意搭配啦啦操36個基本手位動作的形式,比如下肢動作(站立、蹲立、分腿坐、縱劈叉、橫劈叉、側搬腿、后搬腿等)可以任意搭配手位動作(上A、下A、上V、下V、長T、短T、上L、斜線、側K、側上沖拳、高沖拳等)。
2.動靜結合的開場造型。通常可以在靜止的開場造型之前加入動態性的難度動作,比如在完成托舉走位、單手側手翻、前滾翻、單足轉體、C跳、收腹跳、分腿跳、跨欄跳、屈體分腿跳等動態性動作之后,再定格擺出靜止的開場造型。
3.若能在成套動作隊形展示完畢的結尾安排一個與眾不同或新穎有趣的結束造型,勢必能夠畫龍點晴、錦上添花,進而提升成套動作隊形展示的完整性與美觀性。結束造型的動作內容和形式均不作統一要求,旨在發揮學生想象力和創新力。
二、隊形創編“精巧練”階段
當各小組完成數字隊形圖以及組員分工時,即刻進行隊形創編的實地演練。與此同時,教師會在電子屏上滾動播放精彩的啦啦操比賽視頻,旨在激發學生練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在學生進行隊形演練時,可以借助磁力貼和小地墊進行輔助練習。與此同時,教師巡回指導各組練習,建議學生哪些動作適合做隊形變化,提醒學生隊形變化時動作要標準有力,及時表揚學生的創意。
(一)巧擺磁力貼,“展板演練”隊形變化更直觀
學生可以借助所在小組的展板和1-10數字磁力貼,組員手持自己的號碼磁力貼,按照已經設計好的數字隊形圖,依次進行隊形創編的“展板演練”(圖3)。通過巧擺磁力貼進行隊形演練,能讓每個組員更加清晰地觀察到隊形變化的路線,明確自己的位置輪換以及隊形走位是否流暢,從而便于及時調整組員在隊形中的位置,可為接下來成套動作隊形創編的“實地演練”做好鋪墊。
(二)布局小地墊,“實地演練”隊形走位更精準
為了降低各小組隊形走位的難度,學生可以按照“展板演練”完畢的1-4隊形順序,借助標有1-10數字小地墊進行成套動作隊形創編的“實地演練”。
每個組員手持自己的號碼小地墊,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依次擺出4個隊形。每擺出一個隊形時,組員即刻站在小地墊上,由小組長負責提醒并帶領組員練習以下內容:開始造型的擺搭;在這個隊形上做哪些動作;什么動作結束時并用哪個動作變換到下一個隊形;結束造型的擺搭。等所有隊形全部演練完畢,再從頭開始重復演練,直到能夠撤掉小地墊,可以在小組長的口令指揮下熟練展示成套動作隊形的創編為完成標準。
鑒于練習場地面積有限,小地墊間距可以靈活調整,以能夠充分做出啦啦操成套動作并能完美展現隊形變化為原則。此外,為了有效區分不同組別的隊形創編,建議4個小組所用的小地墊顏色不同,而同組的小地墊顏色相同,比如A組紅色小地墊,B組黃色小地墊,C組藍色小地墊,D組紫色小地墊。倘若實際沒有那么多顏色相同的小地墊,教師可在課前將相同顏色的數字貼紙粘在小地墊上,或者小地墊也可以用A4紙代替。
三、隊形創編“精妙賽”與“精細評”階段
眾所周知,豐富多樣、層次清晰、變換流暢的隊形創編可以使成套動作更具觀賞性,若能在完美完成隊形變化的基礎上,成套動作本身的完成力度和表現力也非常好的話,那么比賽得分也會更高。
本課隊形創編的成果展示是以分組比賽的形式進行,不僅能為學生提供風采展示的舞臺,還能提高其團隊意識與協作能力。比賽與評分是同時進行的,采用小組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各小組隊形創編的目標達成度以及整節課的表現進行總體評價。
在學生進行比賽與評分之前,教師不僅會講授評分表(表1)的用法,還會要求所有同學務必做到盡力展示、裁判公正、文明觀賽、掌聲鼓勵,旨在塑造學生積極健康的體育品格。
各小組按照分組順序輪流在自己的練習區域內結合成套動作進行隊形創編的成果展示,由教師負責播放啦啦操成套動作的音樂。以四個組為例,每組都有一張“精妙賽”與“精細評”成套動作隊形創編評分表(表1),由小組長帶領組員負責給其他三個組打分。比如A組展示時,B、C、D組就是“裁判組”,負責給A組打分;待A組展示完畢,B、C、D“裁判組”大聲喊出各自的“裁判分”;教師除了有一張“精妙賽”與“精細評”成套動作隊形創編評分表(表1),還有一張成套動作隊形創編“整體評價”評分表(表2)。教師將A組的“師評分”與“裁判分”總和(B評+C評+D評+師評)相加,即可得出A組“總積分”。
等到所有小組的比賽與評分完畢,教師統一公布各組“總積分”,宣布“總積分”最高的小組獲得“最佳創編組”稱號,并告知“最佳創編組”的隊形創編成果將被推薦用于學校嘉年華的啦啦操表演。若遇“總積分”相等的情況,則以“造型 + 隊形”總分最高為先。課的最后,教師會召集各小組進行隊形創編成果的集體展示,讓學生在啦啦操音樂的烘托下,再次體驗和感受啦啦操運動帶來的積極向上的運動氛圍感和精神風貌,進而促進啦啦操校園文化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小結
相比以往單純的啦啦操成套動作完整練習,本課在知識掌握與技術運用、運動難度、運動形式等方面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巧設“精準學、精巧練、精妙賽、精細評”能夠使學生快速準確地掌握啦啦操隊形創編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和審美力,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規則意識和協作能力。
(江蘇省無錫市江南中學 214000)(E-mail:7426688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