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研”為導向,融合全國職業院校的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和學生職業技能大賽兩大賽事,通過創新“三位一體”的師生雙線競賽并行成長的長效機制;以師生職業技能競賽為引擎,深化“三教”改革;打好制度“組合拳”,激發師生“教與學”活力等方法,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與學生職業技能成長相輔相成,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促進、相互支撐,助力深化“三教”改革,推動教育創新,提升學校職業教育的育人質量。
關鍵詞:教學能力比賽;學生技能大賽;“三教”改革;制度“組合拳”
Abstract:To"implement"the"fundamental"task"of"cultivating"people"by"virtue,Guided"by"\"promoting"teaching,promoting"learning,promoting"reform"and"promoting"research"by"competition\",Integrating"the"national"Vocational"College"teachers'"Teaching"Ability"Competition"and"the"Student"Vocational"Skills"Competition,Through"the"innovationnbsp;of"the"\"trinity\""teacherstudent"doubleline"competition"parallel"growth"of"the"longterm"mechanism;With"the"vocational"skills"competition"as"the"engine,Deepening"the"\"three"education\""reform;Play"a"goodseries"of"systems,To"stimulate"the"vitality"of"\"teaching"and"learning\""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Promote"the"improvement"of"teachers"'teaching"ability"and"the"growth"of"students'"vocational"skills,Teachers"'\"teaching\""and"students'"\"learning\""mutually"promote"and"support"each"other,To"help"deepen"the"reform"of"the"\"three"religions\",Promoting"educational"innovation,Improve"the"educational"quality"of"school"vocational"education.
Keywords:Teaching"ability"competition;skills"competition;\"Three"Education\""reform;a"series"of"systems
一、概述
圍繞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和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兩大核心競賽,以及豐富多樣的校級競賽和各類行業競賽,通過以“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研”為導向,來有效推動和深化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的教學改革的具體實踐應用創新。積極引入和創設各類競賽平臺,發揮競賽內容對接行業標準和先進技術的優勢,積極將競賽成果轉化教學資源,并廣泛應用于職業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促進“三教”改革,深化賽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改革。
二、背景和意義
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了“三教”改革的方向和目標。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應切實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到2025年建成特色鮮明的高質量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2022年8月,中華職業教育社發布《中華職業教育發展評價報告(2022)》,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狀況進行客觀評價。這些國家級文件和報告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了繼續深化“三教”改革的要求。
教學能力大賽作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教師競賽的重要部分,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強調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研,通過比賽引領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踐行能力、專業教學能力、數字素養水平、綜合育人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促進了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和信息素質素養的全面提升,有力地推動了信息技術和教學的深度融合。
在國家政策推動、職業教育發展需求、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和技術進步等背景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得到設立和開展。通過競賽,學生不僅提升了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還增強了創新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一賽事在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具體做法
(一)創新“三位一體”的師生雙線競賽并行成長的競賽體系
以全國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大賽為導向,融合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和學生職業技能大賽兩大職業院校的全國性賽事,形成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雙線競賽路徑,并以校級競賽、行業賽事和國家級(含國際)賽事三個層級的競賽平臺為依托,形成“三位一體”的師生雙線競賽并行成長的競賽體系。
教師在競賽中通過展示和錘煉教學設計、資源開發、課堂管理等能力,不僅提高了個人的教學水平,還在與同行的切磋中提升了團隊協作和創新思維;學生通過職業技能大賽,提升了實踐技能、應變能力和專業素養,直接為步入職場做好準備。校級競賽、行業賽事和國家級(含國際性)賽事三個層級的競賽平臺提供了師生逐級進階、不斷挑戰的成長空間。校級競賽中,師生通過基礎知識和能力的沉淀,打好根基;行業賽事中,貼近真實職業環境的題目設置,使師生接觸到產業前沿的挑戰和機遇;國家級或國際性賽事中,更是通過與不同區域頂尖水平的對標,進一步激發潛力和提升能力。“三位一體”的競賽體系不僅提供了多層次的培養和考核路徑,還增強了教學和學習的實效性,促進了“三教”改革。教師在競賽中獲得的競賽經驗和教學技巧反哺教學過程,提升課程質量和教學效果;同時,學生在實際操作和實戰演練中的快速成長,直接體現了職業教育的核心價值,即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1.面向全體師生,搭建校級競賽平臺
面向全校師生,開展師生人人可參與的多途徑、多類型的校級競賽平臺,如學生的創新創業大賽、專業技能大賽、“互聯網+”大賽、挑戰杯、攀登計劃等,教師的教學能力大賽、青年教師教學大賽、說課比賽等。學生不僅可以激發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還可以通過項目的實踐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職業素養。在競賽中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培養團隊合作、項目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教師,提供了展示教學風采和互學互鑒的平臺,促進教學方法與教育技術的創新,也能夠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滿意度。將競賽的“基因”融入人才培養和教師成長的全過程,教師、學生積極參賽,相互協同,形成教賽融合的教育生態。
2.深化校企合作,引入行業賽事
深化校企合作,鼓勵教師、學生積極參加行業協會、專業機構、龍頭企業舉辦的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如ICT大賽、紡織貿易與商業策劃創新能力大賽、紡織行業緯編工技能競賽、國際青年設計(女裝)大賽等。這類賽事為師生提供了一個直接接觸行業標準和先進技術的平臺和學習使用最新的技術工具和管理方法的機會。行業賽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也促使教師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確保課程的時效性和實用性。通過行業賽將行業前沿技術、先進工藝、先進管理引入課堂教學和實踐訓練中,增加職業技能的適應性,培養師生的工匠精神。通過行業賽事的廣泛參與,也促進行業和專業領域的技術交流、創新和發展。
3.瞄準全國及國際性賽事,拓寬職業技能視野
在全球化背景下,參加全國性和國際性這些高級別的職業技能賽事,是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擴展師生技能視野的重要途徑。參加這類賽事不僅能夠為師生提供展示技術技能水平的平臺,讓師生接觸到不同區域的職業技能發展的最新動態和趨勢,而且也是職業教育引入全球領先知識和技術技能的通道。通過參加全國性職業技能競賽、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等這類全國性和國際性的賽事,師生不僅能夠快速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術技能水平,還可以在思想碰撞中激發創新靈感。在競賽過程中,來自不同國家或區域的選手和團隊不僅能夠展示各自的技術能力,還可以通過研討會、技術交流會等形式,了解到當前產業界面臨的技術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跨區域、跨國界的職業技能交流,不僅可以推動新知識的傳播和新技能的掌握,也為教師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提供新思路,促進學生的興趣性和創新性學習。
(二)以師生職業技能競賽為引擎,深化“三教”改革
打造一個優質的校企師資共同體。借助職業技能競賽平臺,將企業的一線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引入到學校,直接參與或參與指導競賽,推動校企專業技術人員互聘混編、雙向融合,形成優質的校企師資共同體。校企師資共同體可以有效地推動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技術技能人才交流,促使知識和技能在實踐與理論之間實現無縫對接。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在高校中擔任客座教授、兼職講師,帶來行業最新動向和真實生產項目、生產案例;高校教師則有機會進入企業生產、研發一線,親身體驗生產、管理、研發的真實操作。校企雙向互動不僅可以提供一個豐富的學習和成長環境,也使得教學內容更貼近生產一線且富有動態性、前瞻性。
校企協同參與教學能力競賽和指導學生職業技能競賽,不僅可以提高教師個人的教學能力,而且其團隊的整體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也會得到質的提升。有助于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職業教育技術,促使其在競爭中進步,在實踐中成長,并通過不斷的反思和總結,實現教學方法的革新;提高了共同體師資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提升了師資隊伍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校企協同參與教學能力競賽和指導學生職業技能競賽讓教學更加有效,讓教師更有教學能力,讓教學資源利用率更高。
開發優質的新形態教材資源。在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背景下,開發優質的新形態教材資源是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新形態教材包括活頁式和工作手冊式的實體教材,以及由微課、視頻、動畫、虛擬仿真等組成的立體化數字教材。通過將技能競賽的知識點、技能點、職業素養要求、評價標準納入到新形態教材的編寫資源,落地到課程教學,促進了“課、賽、教、用”一體化融合,讓全體學生成為受益者和受教者,最終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效服務產業發展。通過活頁式教材的靈活性可以將行業發展和競賽中的技術技能點導入到課程內容且便于動態調整;通過工作手冊式教材可以有效營造競賽場景,在模擬場景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數字化教材的微課、視頻為學生提供碎片化學習的可能性,讓競賽知識應用到教學更加靈活高效。動畫和虛擬仿真技術為學生模擬競賽中的操作和流程提供了安全、成本效益高的學習環境。
形成了多元教學方法,助力課堂革命。隨著信息技術和數字化資源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已無法完全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方式。通過競賽來促進教學創新,“課賽”融通就成為激發教師內在動力支撐的課堂革命的催化劑。借力信息技術、數字化技術以及智慧教學平臺,用切實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來助推“課堂革命”,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性和創造性。全部“課賽”類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項目化教學、團隊協作化實踐,打造了一批示范效應的“課堂革命”案例。
(三)打好制度“組合拳”,激發師生“教、學”活力
為激勵師生參與競賽的積極性和激發師生內在原動力,制定了《職業技能競賽管理辦法》《學分認定與轉換管理辦法》《學生獎勵辦法》《教學質量測評辦法》《獎勵績效考核辦法》《教師職稱評審辦法》等相關管理和激勵制度。從制度層面上,對競賽的界定、組織和管理、經費保障以及獎勵等方面進行規范化和制度化;從“課賽”融通方面打通了競賽與人才培養相融合,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創新多樣化的課程設置,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內在動力;獎勵辦法提高教師、學生參與競賽的積極性,促進師生協同,激發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熱情和責任感;納入教師職稱評審的重要業績和破格條件,為教師提供發展空間機會。打好這套制度“組合拳”,極大激發了師生“教與學”的活力。
四、應用成效
(一)人才培養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2023年學校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服裝創意設計與工藝”等8項國獎,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省賽獲獎成績在全省97所高職院校中連續四年排名前十;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獲得1金1銅;省賽獲得2金2銀,金牌數在全省職業院校排名第三。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賽獲得銀獎1項;省賽獲得1金5銀8銅。近兩年學生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各類獎項193項。
(二)教師教學能力得到快速發展
2023年“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創新團隊”立項為教育部第三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2022年、2023年學校連續兩年問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大賽,2023年國賽總成績在廣東省內排名第一。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工業網絡智能控制與維護”教師賽項我校參賽團隊獲得一等獎。
(三)“三教”改革的成果豐富
入選教育部職業教育“十四五”國家規劃教材書目5部,推薦評選國家級職業教育優質教材1部,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9門,省級課堂革命案例7項,課程思政示范案例3項,省級深化教育教學評價改革項目7項;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和優質課程12門。
結語
深入深化校企合作,通過競賽為推動引擎和制度上的創新,來極大激發高職院校師生的競賽熱情和主動進行教學改革的內在原動力。師生相學相長,不僅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自身職業能力,也助推了教師、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助力高職院校進行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的案例表明,通過將競賽作為教學改革的引擎,可以有效地激發師生的“教與學”活力,提升教育質量和效果。這一模式為其他職業院校提供了可借鑒的改革路徑。
參考文獻:
[1]姜麗萍,賈清水,池云霞,等.搭建平臺共鑄舞臺躬身講臺: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評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4(08):2937.
[2]孫靜,陳茵,朱萌萌.“以賽促教、以賽代訓、教賽相融”人才培養實踐與探索[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36(04):9094.
[3]范文陽,黃海波,劉芳,等.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三教”改革實踐探究:以教學能力比賽作品課堂改革為例[J].教育觀察,2023,12(23):3740.
[4]錢嫄,徐峰.基于“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4(09):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