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響應國家及內蒙古自治區職業教育貫通培養政策,探索開展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試點,以課程銜接為核心探索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路徑。研究發現,課程銜接存在四大問題:高職與本科教師理念割裂(重技能vs重理論)、課程定位脫節(《化工單元操作》實踐主導與《化工原理》理論深化)、課程標準執行弱化(教師慣性授課導致內容重復/缺失)及評價體系沖突(技能考核與理論評價不兼容)。對此,提出“三教”改革策略:貫通培養理念,校企協同開發一體化課程;推行“雙師”協作授課,打破分段教學壁壘;構建多元評價體系,融合技能與理論考核。未來需深化產教融合,共建“校—校—企”聯培機制,強化教師團隊建設(高職雙師型+本科高學歷師資),開發理論與實踐融合教材,推動高本貫通從形式銜接轉向內涵銜接,為區域產業升級輸送“理論扎實、技能突出”的高素質人才。該實踐為現代職教體系縱向貫通提供了可復制的改革經驗。
關鍵詞:高本貫通;分段培養;課程銜接
Abstract:In"response"to"national"and"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policies"on"vocational"education"integration,a"pilot"\"3+2\""sequential"training"program"through"vocationalundergraduate"integration"was"launched"to"explore"the"cultivation"of"technical"and"skilled"talents"by"focusing"on"cohesion"of"courses.The"study"identified"four"core"challenges:divergent"teaching"philosophies(vocational"emphasis"on"skills"vs.undergraduate"focus"on"theory),misalignment"in"course"positioning(Chemical"Unit"Operations"with"gt;50%"practical"training"vs.theoretical"Chemical"Engineering"Principles),weakened"implementation"of"unified"curriculum"standards(due"to"teachers’"adherence"to"original"frameworks),and"conflicting"evaluation"systems(skillbased"vs.theoryoriented"assessments).To"address"these"issues,a"\"ThreeEducation\""reform"strategy"was"proposed:unifying"educational"concepts"throughnbsp;collegeenterprise"collaboration"in"course"design,implementing"dualteacher(vocational+undergraduate)coteaching"models,and"establishing"a"multidimensional"evaluation"system"integrating"skill"and"theory"assessments.Future"efforts"should"deepen"industryeducation"integration,build"a"collegecollegeenterprise"collaborative"training"mechanism,strengthen"faculty"teams(dualqualified"vocational"teachers+highly"qualified"academic"faculty),and"develop"integrated"teaching"materials.These"measures"aim"to"shift"the"program"from"superficial"to"substantive"cohesion"of"courses,fostering"talents"with"a"solid"theoretical"foundation"and"outstanding"practical"skills"to"support"regional"industrial"upgrading.This"practice"offers"a"replicable"reform"model"for"vertically"integrated"modern"vocational"education"systems.
Keywords:through"vocationalundergraduate;sequential"training"program;cohesion"of"course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中指出,鼓勵本科高等學校與示范性高等職業學校通過合作辦學、聯合培養等方式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1],《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提出,在職業教育方面,將著力推進職業教育服務能力提升,進一步夯實職業教育基礎,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供給,加大“雙高計劃”建設力度,建成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形成中職、高職、職業本科等多層次相銜接培養模式,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課程是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的有效載體,也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化工單元操作》(高職)——《化工原理》(本科)的銜接開展實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現對實踐經驗進行總結。
一、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的基礎
(一)政策基礎
為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意見》(內政發〔2015〕12號)精神,積極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啟動實施了高職院校與本科高校合作舉辦“3+2”本科職業教育試點工作,先后有21所高職院校與13所普通高校合作舉辦本科職業教育。
(二)區域基礎
隨著鄂爾多斯市煤化工產業的高速發展與轉型升級,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從培養現狀來看,鄂爾多斯市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途徑主要包括鄂爾多斯市的“一本三專”四所高校的教育和職業培訓兩大部分。其中,只有鄂爾多斯職業學院(高職)和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本科)開設化工類專業,兩所學院相鄰,在開展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方面具有地理優勢,也為高職學生打開一條學歷提升的渠道。
二、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模式下課程銜接存在的困難
三年制高職與兩年制本科階段教育的課程有效銜接,將是確保三年專科和兩年本科聯合培養質量的根本保障。[2]項目前期通過文獻研究、教師研討及實踐經驗總結,梳理出以下核心問題。
(一)教師理念割裂,教育連貫性缺失
高職階段,教師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即培養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在教學的過程中,比較重視學習技能的養成,忽視理論教學與學生升學需求;本科階段,教師將學生視為專升本(普通專升本是高職3年、本科2年,兩個階段分割進行),對轉段學生采用相同的理論標準,在引導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上存在欠缺。
雙方在認識上存在誤區,未能達成共識,將高職的技能與本科理論視為獨立環節,忽視了技能與理論的銜接,在二者之間留下來一道坎,割裂了高本聯合培養教育銜接。
(二)課程內容與定位脫節
高職的“化工單元操作”為技能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課時超過50%,理論教學內容過于淺顯;本科的“化工原理”為基礎性課程,更加注重知識的連貫性,理論性較強。二者定位差異導致內容銜接斷層,學生升學后難以適應理論深化要求。
(三)課程標準的執行弱化,教學效果打折
盡管雙方制定了銜接性課程標準,但是,實施過程由兩所學校的教師分別完成,教師多數按照各自原有課程標準進行授課,導致聯合標準執行偏移,教學過程中出現重復、遺漏等問題,學生學習有困難。
(四)評價體系導向沖突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3]高職教育和本科教育屬于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不同層次,所以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別,學生畢業時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應通過評價進行規范。[4]高職生過度依賴技能訓練,忽視理論學習,進入本科后因理論薄弱產生學業適應障礙,進一步學習受阻。
三、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課程銜接的啟示
“3+2”專本聯合培養實質就是高等職業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辦學層次上連貫培養,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辦學類型上的融會貫通培養,從而發揮“3+2gt;5”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效果。[2]
(一)貫通“3+2”培養理念
“高本貫通”人才培養工作必須既考慮高職教育的特點,又考慮本科教育的規律,這是培養的現實基礎和目標導向。[5]高職和本科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類型,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要想實現高質量聯合培養,必須在培養理念上實現貫通,才能做到不是簡單的疊加和整合,而是共商共建共同培養,發揮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優勢和本科院校的理論教學優勢,協同完成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銜接課程一體化設計
銜接課程均為核心課程,高職階段和本科階段均有開設。此類課程應由高職、本科和企業等合作開發,保證高職階段學生持續學習的需求,避免重復和雷同。[6]例如《化工單元操作》(高職)——《化工原理》(本科),高職—本科—企業三方共同開發,課程進行一體化設計,結合企業應用需求,既完成高職階段的實踐教學內容,又涵蓋本科階段理論教學內容,力爭實現高效銜接。
(三)“雙師”授課,協作完成
課程效果的好壞,離不開教師。目前來看,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教師均獨立完成授課,缺乏有效的交流、共享。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體化的課程標準,“3+2”銜接課程配備“雙師”(高職教師+本科教師)授課,打破“3+2”分段的時間限制,共同制定教學目標,同時實施,以提升教學質量,實現高效銜接。
(四)注重教學評價,建立高本融通的評價體系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中的主要評價對象,在對學生基本知識技能評價的同時,也需要關于學生其他方面的評價。“3+2”高本貫通的銜接課程在制定教學評價標準時,要切實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參照企業員工評價標準,將高職和本科的原有評價方式有機融通,實現評價目標、主體、方法的多元化,構建技能評價、考試評價、學生自評/互評等多維度的評價體系,另外,鼓勵學生對教學提意見,做好學生評教。教師認真分析評價和學生意見,不斷改進課程。
四、期望
2019年職業教育擴招100萬人,必須要求在提高質量的基礎上,擴大規模、體系調整,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模式成為有益的探索。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模式,注重技術應用,重點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既是學歷教育也是能力教育,幫助高職學生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實現學歷提升,為社會培養、輸送大批合格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要實現高效銜接,就必須完成從形式銜接到內涵銜接的跨越,繼續開展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豐富的實踐意義,本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法方面,后續期望在教師和教材方面繼續開展相關研究,推進“三教”改革,深化產教融合,實現高職—本科—企業共建共育,實現三全育人。
(一)注重聯培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是教學質量建設的主體,師生是推動質量提升的強大動力。[7]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對教師是一個新的挑戰,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高職和本科應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搭建聯培教研室,集中備課、評課、開展教學研討。為不斷提升“3+2”試點專業教師的職教能力,在高職階段,專兼職教師比例不低于1∶1,專職教師必須具備碩士以上學歷,“雙師型”教師,兼職教師必須為企業人員,本科以上學歷,具備高級工職業資格,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在本科階段,專兼職教師比例不低于1∶1,專職教師必須具備博士以上學歷,高級職稱,要求兼職教師必須為企業人員,具備工程師職業資格,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教學水平。
(二)注重銜接課程教材一體化建設
建材建設是確保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環節[89],針對銜接課程,建設一體化的教材,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理論知識方面,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編排,分為多章節,每個章節圍繞特定的實訓項目展開,結構清晰、邏輯嚴密,有助于學生系統學習《化工原理》的理論知識。在實踐操作部分,《化工單元操作》需要詳細、易懂,每一步都要有明確的指導和說明,能夠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所學內容,掌握實踐操作技能。
銜接課程一體化教材建設的指導思想應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技能為核心,以理論知識為基礎,注重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以持續發展為目標。助力培養出既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又擁有出色實踐技能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三)深化產教融合,校—校—企共建共育
產教融合以提升教育質量為主要目標,要切實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就業,服務區域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目前來看,產教融合的深入實施存在一些問題,問題多集中在政策制度,學校主體、企業主體等方面,其中學校與企業對人才的評價標準的差異就是一個重要問題。
學校與企業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和分歧,學校強調人才培養的發展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企業則突出人才培養的市場需求,看重學生的適崗能力。[10]要實現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學校和企業有著天然的聯系,因企業需要而生,因企業發展而興,同時,學校培養的優秀人才也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基礎,校—校—企以資源互補、責任共擔、過程共管、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為原則,借助三方資源,實現校—校—企合作共育。
結語
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模式是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有效途徑。鄂爾多斯職業學院與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對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銜接進行改革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期能夠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EB/OL].(20140623)[202409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406/t20140623_170737.html.
[2]夏張琳.湖北省“3+2”專本聯合培養課程銜接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9.
[3]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EB/OL].(20220421)[20240925].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1/content_5686375.htm.
[4]王麗,張瑩.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3+2”高本貫通培養課程銜接研究[J].西部旅游,2023(11):8183.
[5]邰康鋒,任江維,門亞玲.“高本貫通”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邏輯審視與實踐策略: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01):9296.
[6]王超,朱振,朱超,等.能動專業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銜接體系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9(12):8588.
[7]周本紅,姜樂軍.中高本職業教育貫通銜接的成效、問題及實踐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4(15):4751+95.
[8]封靜敏,馬天福,杜璽.職業本科《數控編程與加工》教材建設的研究[J].模具制造,2024(09):130132.
[9]陸慧萍.新形態教材建設的內涵及其數字資源建設要點分析[J].傳播與版權,2023(12):1315+19.
[10]方曉紅.技術技能人才質量評價的校企差異與調適機制[J].職業技術教育,2021(05):5559.
基金:2021年度鄂爾多斯市職業教育研究課題(編號:EZJK2106)
作者簡介:張愛文(1985—"),男,漢族,內蒙古鄂爾多斯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