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是新時代中學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離不開學校德育工作的深人開展。開展主題班會課是實施深度德育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班主任專業化水平的必經之路。然而,主題班會課淺表化現象屢見不鮮,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德育效果。
一、主題班會淺表化問題亟待解決
班會內容方面:第一,缺乏針對性。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性格、興趣和實際需求,未能針對班級當前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設計。第二,深度不足。班會開展停留表面,沒有深入挖掘主題內涵。第三,內容陳舊。總是重復一些老套的話題和案例,缺乏時代感。
班會組織方面:第一,形式單一。缺乏多樣化的活動形式,長此以往,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第二,體驗不充分。班會活動的設計往往只關注活動的結果,學生活動過程體驗不充分。第三,思維培養欠缺。班會活動往往只告訴學生是什么和怎么做,很少引導學生思考其深層次的原因,以及解決疑難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二、深度德育旨在化解現實難題
深度德育既是學生身心發展和健康成長的內在需求,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外在動力。
從中學生的思維發展角度來看,中學生開始能夠理解和運用抽象的概念、原理進行邏輯推理,但仍需具體經驗的支撐。他們開始有自己的見解,不再盲目接受成人的觀點,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并嘗試提出質疑和批評。由于知識經驗的不足和思維發展的限制,中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易陷入片面、膚淺,難以全面、深入地分析問題。
從中學生的情感發展角度來看,中學生的內心世界逐漸豐富,情感體驗也變得更加多樣。他們可能會對學習、友誼、家庭、自我認同等方面產生多樣的情感體驗。中學生對他人的評價和看法較為敏感,自尊心較強。他們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對批評和否定可能會產生較強的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交往的增加,中學生開始更加關注社會問題,對公平、正義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情感也逐漸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性。
從新時代教育變革的角度來看,深度教學是核心素養時代教學變革的方向,而深度德育也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關鍵步驟。新時代培育具有核心素養的高素質人才必然要求實施深度德育。
三、深度德育的內涵剖析
“深度德育”作為一種全新理念的德育模式,強調關注個體的內在品質、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育,注重實踐、體驗及情感教育,培養批判性思維和道德判斷力,拓展道德的深度和廣度,意在塑造道德素養深厚、人格健全且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個體,引領其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其一,深度認知是前提條件。它要求對德育內容進行深層次、多維度地理解。關注個體的內在道德發展,包括道德情感、道德判斷、道德意志等方面的培養。通過引導個體對自身行為和價值觀進行反思,促使其形成積極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道德觀念。注重社會文化背景對德育的影響,強調德育與個體發展的緊密聯系。
其二,深度情感是基礎要素。它是指個體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深刻、持久且具有內在動力的情感體驗,涉及個體對道德價值、道德原則和道德行為的深刻認同和理解,包含對他人的關愛、同情、尊重,對社會正義的追求,以及對自身道德責任的自覺意識。具有深刻性、自覺性和實踐性等特點。
其三,深度思維是關鍵因素。它是一種深入、全面、系統地思考道德教育問題的方式。它不僅關注道德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培養個體的道德判斷力、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能力。具有批判性思考、情境性理解和發展性視角等特點。
其四,深度實踐是重要抓手。將德育理念深入貫徹到實際行動中,強調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系統性的實踐活動,培養個體的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以明確的德育目標為基礎,以親身體驗和感悟為重要形式。它是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持續改進過程。
四、深度德育在主題班會課中實施的應然策略
在主題班會課中踐行深度德育,需采用具備可操作性的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筆者結合多年探索實踐,提煉出在班會課中實施、達成深度德育的四個維度的策略。
(一)深度認知:利用“思想健身室”對德育內容進行多維度、多層次理解和認知
“思想健身室”包括“位置感知法”“時間線”和“理解層次”三個維度。“位置感知法\"可劃分為“第一身\"(自己)、“第二身”(對方)、“第三身”(大眾)三個位置。
“時間線”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記憶位置。“理解層次”則分為環境、行為、能力、信念、身份和靈性六個層面。構建三維立體模型(圖略),可以對該德育內容進行深度認知。
(二)深度思維:開展“頭腦風暴”和思辨活動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頭腦風暴法”是激發團隊創造力的有效方法,鼓勵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自由奔放、大膽想象。在討論中不對任何想法作批評和評價,通過匯聚大家的想法,進一步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采用“模擬聯合國”、辯論賽等形式,讓學生聚焦某個問題,分別秉持相互對立的立場進行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學生會對問題的研究更加深入,鍛煉他們對道德兩難問題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和情景性理解能力,用發展性視角看待事物的發展和變化。
(三)深度情感:創設浸潤式活動情景,讓學生經歷豐富而深刻的情感體驗
情感感受是一種較為深入和持久的情感體驗,不僅是對當前情境的反應,還涉及個人的價值觀、信仰、期望和過往經歷等。精神體驗是最高層次的情感體驗,涉及對生命的意義、宇宙的奧秘、人類的存在等深層次問題的思考和感悟。沉浸式的氛圍有利于引發學生深刻的情感體驗。如,選擇具有情感色彩的故事,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親身體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借助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源,展示生動的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組織小組分享活動,讓學生在互動中交流情感,培養合作精神和情感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反思和總結自己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提出一些具有情感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各種情感。
(四)深度實踐:親身參與,運用行動研究法將德育實踐活動引向深入
行動研究是一種將實際行動與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它強調通過實踐中的反思和挑戰,來不斷改進和完善行動。在實際德育工作中,首先要觀察和了解學生當前存在的問題或需要改進的方面,進而確定主題班會的目標和行動計劃。在主題班會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和記錄相關情況,以便對行動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和評估,分析行動需要完善之處,從而進一步調整和改進行動方案。
五、深度德育在主題班會中的實踐案例
前不久,筆者執教了“讓生命之花更加綻放”的生命教育主題班會課,具體教學環節、活動內容及德育維度如下:
【環節一】探討花的價值
活動1:看圖片,猜價格。一朵花市的玫瑰花,一朵家養的玫瑰花,一朵贈人的玫瑰花。
活動2:觀視頻,品情感。視頻中,養花人精心養護,定期澆水、施肥、除蟲、修剪,傾注了心血與熱愛。
活動3:演故事,明意義。讓學生扮演贈花的故事《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活動目標:讓學生從實用價值、情感價值和精神價值等維度認識花的價值;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驗賣花小女孩的善良和乞丐自強不息的精神。
深度德育維度:深度認知、深度情感。
【環節二】探討人生的價值
活動4:曬清單,知身價。通過各個小組代表分享課前與父母一起統計、比較巨額撫養清單的情況。
活動5:選職業,拼增值。讓他們選擇自己心儀的職業,再算一算自己職業生涯的收入情況。通過努力拼搏讓自己的生命增值。
活動6:學榜樣,講奉獻。讓學生推薦心目中的年輕領軍人物,介紹他們感人的事跡,學習榜樣的可貴之處,為社會進步做出自己的奉獻。
活動目標:讓學生從撫養成本、職業收入和社會奉獻的角度了解人生的價值;讓學生在親子共同統計撫養清單的過程中感受父母在撫養子女時所付出的巨額財力、巨大精力,從而萌發感恩之情。
深度德育維度:深度認知、深度情感。
【環節三】探索人生的真諦
活動7:換人生,辯真諦。交換人生辯論賽: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交換人生成為現實。現在有一位87歲高齡的億萬富翁,愿意用自己的全部身家和一位身強力壯的高中生交換人生。正反雙方代表隊就是否值得交換人生展開激烈的辯論。
活動目標:通過辯論賽的形式深入探索人生的真諦,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設置“交換人生”的情境,讓學生感受不同人生選擇所帶來的不同結果。學生有擁有巨額財富的強烈欲望,又有用更加充裕的時間體驗生命歷程的渴望。
深度德育維度:深度思維、深度情感。
【環節四】規劃精彩的人生
活動8:謀生涯,圓夢想。25年后是我校建校55周年,也是建國100周年。母校隆重邀請您以杰出校友的身份,為學弟學妹們發表“領航”主題演講。請您分享接下來5個五年的生涯規劃。
活動目標: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為實現奮斗目標學會設定分階段目標和做好生涯規劃,并且在浸潤式氛圍中體驗到成就感和榮耀感。
深度德育維度:深度實踐、深度情感。
【環節五】綻放燦爛的生命
活動9:描花朵,繪夢想。讓學生在花朵的中心寫上自己的夢想,在花瓣上寫出實現夢想的關鍵詞,并描繪自己喜歡的顏色。各小組推選的優秀作品參與全班實現夢想核心關鍵詞的競選,角逐上榜資格。
活動10:組團隊,促綻放。組建“生命綻放”共同體。成員之間日后相互鼓勵、相互促進、相互監督,反思和改進,實現共同成長。
活動11:讓學生用身體姿勢表達生命綻放的狀態。
活動目標:學生提煉關鍵詞時需展開豐富的聯想,并進行對比分析,鍛煉批判性思維;共同體成員用行動研究方法實現共同成長;讓學生親身體驗展示生命綻放姿態的感受。
深度德育維度:深度思維、深度實踐、深度情感。
課后,傾聽部分學生的反饋,他們表示很喜歡這樣的主題班會課,在課堂中參與體驗的活動多,能夠拓寬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聽課老師也反饋,本節班會課設計活動相當巧妙,能夠觸發深度體驗、萌發深度情感、激發深度思維和引發深度實踐,值得學習與借鑒。
綜上所述,深度德育是新時代背景下提升德育有效性的重要舉措,對實現高品質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主題班會作為落實深度德育的重要平臺,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深度德育的實施,這有助于將深度德育從理論層面轉化為實際行動,使學生真正將道德觀念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參考文獻]
[1]劉長海,李海龍.數字化轉型視域下德育深度教學:邏輯、框架及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23(06):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