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3-0022-03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創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及“創設多種復雜的運動情境”,這為一線體育教師指明了教學的方向。情境作為課堂的基本要素,對優化大單元設計、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情境教學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讓學生在真實或模擬情境中運用并遷移所學知識。隨著核心素養導向下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大單元視角下的情境教學日益成為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一、基于大單元教學高效設計和實施情境教學
大單元教學旨在將原本孤立的知識點編織成邏輯清晰、結構分明的單元學習體系。這種教學不僅關注知識技能的傳授,更重視學習過程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連貫性,體現了“學、練、賽、評”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因此,大單元教學強調在更大、更綜合的情境或概念框架下整合課程內容,在這樣的框架下,情境教學可以更加有序和連貫地展開,使學生能夠在系統的學習中獲得全面的發展。基于大單元教學的整體性與系統性要求,教學需構建一系列具備連續性、進階性、融合性和真實性的復雜情境。這些情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境脈,還鞏固了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綜合素養、創新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1.深化理解大單元知識脈絡,創設 連續性教學情境
大單元教學注重呈現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強調知識技能學習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但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學情境仍然顯得碎片化、淺顯化,部分體育教師可能過于注重情境拼湊,而忽視了情境與單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接受能力等的緊密聯系。如,缺乏目標導向的問題情境、內容關聯較低的跨學科學習情境,規則復雜難以理解的比賽情境、難度過高或過低的游戲情境,這些情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學手段,但情境之間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系,會導致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技能體系。在大單元教學中,課程內容是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結構化知識體系。因此,情境的連續性至關重要,它有助于學生更深人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下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
如,在水平二田徑大單元中開展的投擲教學,通過“我是國防小戰士”設計了連續性的學習情境,以學生的技能學習為主線,設計了“我是國防小戰士”的“大情境”,讓學生化身小陸軍、小水兵、小空軍等主題角色,通過多種形式的投擲游戲、原地擲準、側向擲遠等結構化教學內容和連續性情境的設置,展開多樣的投擲學練、游戲、比賽。為了使學生能在連貫的情境下掌握投擲技能,開展以“小英雄成長記”為學習脈絡的連貫情境,每個課時主題下還設置了相應的“子情境”,在多種形式的投擲中學生化身小陸軍,通過發射信號彈學習向高處投擲的本領,結合“跨越大戰壕”引導學生練習趴著、坐著、跪著等多種身體姿態的投擲動作,運用“摧毀·望塔”發展學生高度、遠度相結合的投擲能力。學生完成了陸軍學習任務后化身小水軍,手持“魚雷”學練不同難度等級的擲準技能,從近距離的巡邏艦到中距離的護衛艦再到遠距離的航母。情境的設計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練積極性和團結配合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擲準技能,最后學生成長為小空軍,通過側向投擲技術向太空站輸送生活物資、投送科研設備、激活能源核心,這一環節不僅考驗了學生的投擲技巧,還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英雄成長記”的積累,學生在連貫的情境中體驗多樣化的投擲學習,掌握多種形式的投擲技能(圖1)。

2.優化設計大單元技術框架,構建遞進式教學情境
體育課堂教學中,有些運動項目的教學常被切割成獨立的小單元,并逐一教授各項技術細節。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技術間的內在聯系與進階路徑,導致學生難以形成完整進階的技能體系。相比之下,大單元教學則強調內容結構整合與連貫呈現,通過層次分明的教學設計、逐步深化的內容安排,構建了一個螺旋上升的教學體系。這種進階性的設計使得體育課堂教學情境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身體發育狀況及運動技能基礎等,靈活調整教學難度與要求,逐步引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
如,在水平二排球大單元墊球學習中(圖2),著重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墊球姿勢和動作概念。設計了自拋自接、互拋互接、自拋自墊等游戲情境;隨著學生的空間感提升和球性的提高,結合移動步法組織墊球游戲,如互拋互墊計數賽、隔網墊球計數賽、小組墊球擂臺賽,記錄成功墊球的次數或連續墊球的時間;當學生熟練掌握對墊技術時,組織學生開展簡化規則的小組排球賽,比賽可以在小型排球場上進行并適當降低球網的高度,使用氣球、軟排球或氣排球進行多人的互拋互墊比賽,讓學生在實際比賽中鞏固墊球技巧。通過以上一系列進階性的教學情境設計,教師可以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從初學階段逐步過渡到高級階段,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競技水平。

3.多維構建大單元戰術策略,營造沉浸式教學場景
大單元摒棄了以往的淺學習和碎學習,多維度建構具有沉浸式、實踐性的情境教學,讓學生有一個長期的、深入的技戰術學習過程,從基礎技術、技能到高級技戰術,再到戰術運用和比賽策略。這種完整的學習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運動項目的本質,讓學生將“了解性知識”轉化為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實踐技能,使學生能夠在與外部世界互動的過程中,深化對體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培養團結協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完整的學會某項運動技能。
如,在水平二足球傳球教學中,教師設計了“足球二過一傳球比賽”的沉浸式情境。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扮演一個足球快遞團隊。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包裹”(足球)通過傳球的方式準確傳遞給指定的“收件人”。為了增加情境的挑戰性和趣味性,教師設置了多層級的障礙物,還安排學生充當防守隊員,學生需繞過障礙物,突破防守,避免“包裹”被搶奪或掉落。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到情境教學在戰術運用中的重要性,它不僅能夠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和情境,還能夠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4.拓展延伸大單元教學資源,設計 融合性教學情境
大單元教學為體育的融合教學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便于教師設計更為復雜、深入的學習任務和挑戰,引導學生更全面地理解體育知識和技能。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跨學科融合不僅可以拓展教學資源,還可以豐富教學場景,讓學習情境更具多元性和深度性,通過具有融合性情境的主題設計,讓學生多角度、多方式融入課堂,激發問題思維,提高學練效果。這種情境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更加完整、立體的知識體系,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跨學科思維能力。
如,水平三田徑大單元耐久跑教學中,通過創設“成邊戰士保家衛國”主題情境,充分展示了跨學科融合學習的潛力和優勢。首先,通過創設主題情境,將枯燥的耐久跑練習轉化為富有情節的角色體驗活動,學生在扮演“邊防新兵”“執勤士兵”等角色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心肺能力和肌肉耐力,還學習了國防和地理知識,增強了愛國主義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其次,跨學科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通過不同難度的任務設置,如單人“執勤”、雙人“巡邏”、四人“偵查”和八人“突圍”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調整呼吸節奏、體力分配等技巧,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效整合了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實現了教育的多元化和全面發展。
二、情境教學在實施過程中的教學建議和注意事項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情境的運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情感體驗。然而,在當前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情境的創設存在諸多誤區,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假情境”現象不容忽視。這些“假情境”往往過于簡單、機械,缺乏真實性和生動性,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無法達到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目的。為了走出虛假情境的誤區,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
1.合理設置目標和內容
深入理解教學內容和目標,為情境的創設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確保所設計的情境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關,能夠幫助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成果。如高中跨欄跑教學中,教師設計了“穿越森林障礙賽”的故事情境,以此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這種過于簡單,不符合學生年齡的設計不僅無法幫助學生提升跨欄技能,也無法刺激他們的學練積極性。因此,體育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避免走入這種誤區,而應根據跨欄項目的特點和教學目標,設計簡單明了、符合技術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關聯性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跨欄技巧。
2.深入了解已有知識
真實情境基于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和情境。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如游戲、比賽、角色扮演等,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情境中充分體驗、感知、探索和實踐。需要注意的是,設計真實情境應避免淡化技能學習的情境、缺乏運動負荷的情境、偏離教材的情境和不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情境。
3.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教師需要注重情境教學的實效性,避免形式主義和表面化的傾向。通過不斷優化和完善情境創設的方式方法,為體育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如,設計富有挑戰性的任務闖關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挑戰欲;設計比賽競爭的情境,激發探索欲和創造力;設計戰術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設計集體學習情境,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