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3-0043-03
構建科學、系統、高效的青少年手球運動員長期發展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從多個維度出發,通過分析當前青少年手球運動員的培養現狀,結合國內外先進的培養理念和方法,探討青少年手球專業運動員的長期發展培養模式。旨在為青少年手球運動員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青少年手球運動員培養模式的現狀
通過專家訪談、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到,我國青少年手球運動員的培養模式主要包括“優秀運動隊”培養模式、體教結合培養模式、“三位一體”培養模式和多元化培養模式。“優秀運動隊”培養模式是以培養高水平運動隊和高水平運動員為主要目的,以參加全國、省內等各級別比賽并獲得名次為主要任務;體教結合培養模式多為業余體校、傳統學校或手球特色學校為主,以文化課和訓練課相結合,使運動員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得以全面發展;“三位一體”培養模式是政府、教育與體育行政部門共同規劃,全面布局,以手球項目作為重點的訓練基地,為國家培養并輸送優秀人才;多元化培養模式充分利用各方資源,打造特色手球項目,擴大手球人數,夯實手球群眾基礎。
這些模式有各自的優點和特點,但也都存在不足。“優秀運動隊”培養模式注重運動員的專業訓練和比賽經驗積累,但可能忽視文化課學習和運動員的全面發展;“體教結合”培養模式有助于運動員的全面發展,但可能面臨訓練資源不足、教練水平參差不齊等情況;“三位一體”培養模式能夠充分利用各方資源,提高培養質量,但實施難度較大,需要各方緊密合作和協調;“多元化”培養模式能夠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提高培養效率,但可能面臨資金不足、管理混亂等問題。
二、青少年手球運動員長期發展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制訂長期培養計劃
結合國家手球戰略和青少年實際情況,科學研究并制訂適合各年齡段的訓練計劃和目標。計劃應涵蓋技術訓練、戰術訓練、體能訓練和心理訓練等方面,確保培養計劃的連續性和針對性。
(二)完善選拔機制
制訂全面的選拔標準,包括身體形態、身體素質、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質等方面。建立規范的選拔流程,確保選拔過程的公正、公平和有效性。同時,從各級學校、體育俱樂部和社會組織等多渠道招募和發掘有潛力的青少年手球運動員。
(三)加強訓練與指導
制訂科學、系統的訓練計劃,注重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和實用性。建立專業、經驗豐富的教練團隊,為運動員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支持。提供充足的訓練資源和設施,確保運動員的訓練質量和安全。
(四)組織競賽與交流
為青少年提供參加比賽、交流學習的機會,提高其實戰經驗和綜合素質。加強與國內外手球俱樂部、協會和國際隊伍的交流與合作,為運動員提供學習和展示自我的平臺。
(五)注重心理培養
針對青少年運動員的心理特點,開展心理專項訓練,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對壓力的能力。提供定期的心理咨詢和輔導,幫助他們解決訓練和比賽中的心理問題。
(六)平衡文化課學習與訓練
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如提供在線課程、安排課后輔導等,幫助青少年平衡文化課學習和手球訓練的關系。同時,加強與學校、教育部門的合作,確保運動員在追求運動成績的同時,不耽誤學業發展。
三、青少年手球運動員長期發展培養具體方法
運動員長期培養模型,即“LTAD”(Long-Term AthleteDevelopment)模型,由加拿大著名體育運動學者Balyi及其專家團隊于20世紀90年代首先提出。LTAD模型針對運動員長遠發展,具有計劃性、系統性和漸進性的青少年運動能力培養框架,目的是為了幫助國家優秀運動員在國際大賽發揮出更加優異的競賽水平。[。
結合手球運動的項目特點,借鑒國外優秀隊伍的培養模式,根據LTAD模型,將青少年手球運動發展分為基礎階段Fundamental(6\~12歲)、練與學Learntotrain(13\~14歲)、反復訓練Traintotrain(15\~16歲)、為了參賽的訓練Traintocompete(17\~18歲)、為了勝利的訓練Traintowin(19歲以上)五個階段,并詳細闡述了每個階段青少年手球運動員應注重訓練的內容。
(一)第一階段:基礎階段
6\~12歲標志著運動員進入一個積極的成長階段,此時正是接觸并學習基本動作技能的黃金時期,通過學習手球運動的基本技術,使他們了解手球進而愛上手球。這一積極起步對青少年后續長期訓練是至關重要的,在6\~12歲的訓練中要以基本技能學習和游戲為主,訓練內容多樣,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基本技術和發展他們的身體素質并對手球運動形成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圖1)。

(二)第二階段:練與學
13\~14歲是提高身體素質的最佳時期,處于此階段青少年的速度、靈敏、協調、柔韌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在這個時期不僅是為了發展他們的基本動作技巧和整體運動技能,更是為了全面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與綜合能力。因此,訓練內容涵蓋靈敏性、平衡能力及協調性等多方面的訓練,為青少年運動員構建全面而均衡的運動基礎。
在訓練時,必須要讓運動員知道如何訓練個人專項技能,這意味著每堂訓練課都應強調個人技能的訓練,讓他們理解手球運動中各位置的技術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圖2)。

(三)第三階段:反復訓練
在這一關鍵階段,運動員的任務是牢固掌握完整的技術動作和堅實的身體素質,并提高對訓練量變化的敏感度,以此為基礎,逐步積累有氧耐力儲備。此階段初期至中期,重點在于打下堅實的體能基礎,確保運動員能夠在未來應對更高強度的訓練與比賽需求。隨著這一階段的深入,訓練重心需適時轉向速度與力量的提升,同時,專項運動技能的精進也顯得尤為重要。這意味著,在保持有氧能力持續發展的同時,運動員需開始專注于爆發力的增強、動作速度的優化,以及針對其專項特點的技術細節打磨。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處于這一時期的青少年運動員往往懷揣著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強烈愿望,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應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技術動作的精確掌握和綜合能力的發展上。勝利固然誘人,但不應成為唯一追求。運動員們應當認識到,通過系統性的技術訓練、身體素質的提升及對專項技能的不斷精進,才是通往長期成功與卓越表現的堅實路徑。因此,相比于單純追求比賽勝利,專注于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將為他們的運動生涯帶來更加深遠和持久的影響[2]
(圖3)。

(四)第四階段:為了參賽的訓練
從本質上看,訓練的核心目的確實是為了在比賽中展現最佳狀態。然而,這一過程遠非簡單的“為比賽而訓練”所能概括,它實際上是一個深度構建與優化能力系統的復雜旅程。在這一關鍵階段,青少年運動員不僅需要在體能、技能、戰術理解等多個維度上取得顯著進步,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學會如何智慧地掌控比賽,將平日里的辛勤汗水轉化為賽場上的冷靜決策與出色發揮。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訓練計劃必須精心設計,旨在最大化運動員的個人能力。這包括但不限于:通過科學的體能訓練提升基礎耐力與爆發力,利用模擬比賽情境的技術訓練增強戰術意識與應變能力,以及通過心理輔導幫助運動員建立自信、學會在壓力下保持冷靜。這一系列訓練不僅能夠幫助運動員在比賽中發揮出最佳水平,更關鍵的是,能教會他們如何在職業生涯中持續進步,不斷突破自我(圖4)。
Competition 比賽 pd B Traintocompete 高強度訓激 Hightension 為競賽而訓練 E 恢復 個發房 Recovery diasete individual
這一階段是為獲勝而勇攀高峰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青少年手球運動正處于一個至關重要的訓練階段。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贏得幾場普通的比賽,而是要在世界大賽的舞臺上,用汗水與努力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這不僅是對技藝的考驗,更是對意志、毅力以及對勝利無限渴望的全方位挑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個人的堅持與努力,更需要世界一流的訓練方法和訓練條件作為支撐。這意味著,他們需要擁有專業的教練團隊,他們能夠提供科學的訓練指導,幫助運動員在體能、技術、戰術等多個層面取得顯著提升。同時,先進的訓練設施與設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們能夠為運動員提供最佳的訓練環境,確保每一次訓練都能達到最佳效果。
青少年手球運動員長期發展培養模式的構建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通過制訂長期培養計劃、完善選拔機制、加強訓練與指導、組織競賽與交流、注重心理培養及平衡文化課學習與訓練等措施,結合LTAD運動員長期發展模式的具體訓練內容,可以構建科學、系統、高效的青少年手球運動員長期發展培養模式。在每個階段抓住青少年運動員發展的主要任務,這將有助于培養更多優秀的青少年手球運動員,為我國手球運動的長遠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BalyiI.WayR.Higgs C.Long-termathletedevelopment[M].Human Kinetics,2013.
[2]Balyi.I.amp; Hamilton.A.(2O01).Key to success:Long-term athlete development,The training totrain stage.Part 1.Sports Coach.24 (2):30-31.
[3]畢曉天.網球運動員長期培養模型(LTAD)核心要素的研究[D].南京:南京體育學院.2018.
[4]陽藝武.劉同員.黃彩虹.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的演變及思考:兼論“體教結合”與“教體結合\"模式[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4(3):221-223.
[5]李嘉琦.加拿大LTAD模式對我國冰球后備人才培養的優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