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SC現代歷史考試概述
HSC考試,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以下簡稱“新州”)學生的高中畢業證書考試(HigherSchoolCertificateExamination)。該考試不僅是新州學生獲得高中畢業證書的必要途徑,還是學生進入大學的主要依據。HSC考試的職能與我國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基本相當。2024年,澳大利亞及海外共有71619人完成了HSC考試,使其成為該年度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學校證書考試。此外,HSC考試的科學性和公平性亦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HSC考試通常在每年的10一11月進行,學生最終成績的 50 % 來自12年級(相當于我國的高三)的校本評價, 50 % 來自校外統一的標準化考試成績。新州教育委員會開發了近150門HSC課程,除英語為必修課程外,其余均為選修課程。
就歷史學科而言,澳大利亞新州11一12年級(相當于我國的高中階段)將其分為了古代歷史、現代歷史和歷史延伸三門課程供學生選修,其中現代歷史涵蓋了18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歷史,塑造學生對當代世界的特定事件、主題、個人、運動和思想的認識和理解。雖然現代歷史屬于新州高中的選修科目,但是近年來現代歷史的選修人數始終位列全部科目的前8位,學習現代歷史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人類生存意義的思考,培養學生回顧、理解、解釋過去事件的能力,迎接和諧的未來。由此可見現代歷史考試在HSC考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HSC現代歷史試題分析
1.考查要求
依據新州現代歷史教學大綱,HSC現代歷史考試要求學生能夠:解釋現代世界連續性和變化的本質,提出關于歷史事件和發展的不同原因和影響的論點;評估歷史事件、個人、群體和思想在塑造過去中的作用;分析個人和群體在其歷史背景下的不同觀點;評估現代世界的歷史特征、人物、思想、運動、事件和發展的重要性;分析和解釋不同類型的證據來源,以解釋歷史論點;討論并評估對過去的不同解釋和表述;以適當和結構良好的形式,使用歷史知識、概念和術語,傳達對歷史的理解。上述內容除了表述略有出入,基本能與我國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相對應。但在實際試題的考查難度上,HSC考試要略高于我國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2.試卷內容
HSC現代歷史考試要求考生整合在學習現代歷史過程中培養的知識、理解和技能。試卷總分值100分,時間為三小時附加五分鐘的閱讀時間。整體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對應學生12年級學習現代歷史的四個專題,考查的具體內容如表1:
從試題類型看,HSC現代歷史考試均由主觀題構成。第一部分為核心的必做題,結合材料回答第1一4小題。后三個部分則為選做題,可根據興趣分別在每一部分中各選擇一道題作答。由此可見,HSC現代歷史考試僅要求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并掌握20世紀以來現代世界發生的部分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影響,相對而言我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涉及的知識范圍更具廣度。

3.試題分析
例1對于一位研究納粹政權對德國青年影響的歷史學家來說,比較材料B和C的價值。(2019年第3題)
材料B:節選自威廉卡爾《德國歷史1815—1900》,1991
“和諧社會”適用于納粹德國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對不計其數的納粹管理組織,很少有人能免于參與其中。教育受到了特別的關注,它完全脫離了州政府的控制。政治上不可靠的教師被趕出教室,其余的人則被編入民族社會主義教師聯盟,以確保所有學校都使用納粹教材,這點在生物和歷史教學中尤為突出。十歲起,男孩們參與納粹法例規定必須加入的唯一組織——希特勒青年團,該組織花費大量時間為其成員提供早期軍事技能的培訓。對于女孩們來說則有一個平行組織——德國少女聯盟。18—25歲的年輕人必須在帝國勞工團度過六個月,從事公共工程并接受進一步的軍事訓練。隨后是兩年的義務兵役。

評析:本題圍繞“納粹政權”進行考查,需要在題設情境下,對比分析兩則材料的不同價值,并且能使用歷史術語和概念有邏輯地回答問題。學生應當明確就一位研究納粹政權對德國青年影響的歷史學家而言,兩則材料在不同方面各有價值。同時需將兩則材料進行對比,明確指出材料B是展示學術研究并具后見之明的二手史料,材料C是納粹用作宣傳的一手史料。本題考查了特定情境下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2日本1904—1937:
20世紀30年代,政黨政治的崩潰對軍國主義興起有多重要(2023年第9題)
評析:本題考查的是日本的政黨政治和軍國主義兩個知識點,不僅涉及日本政黨政治崩潰的原因,還揭示日本政黨政治崩潰對20世紀30年代軍國主義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可提及政黨政治的不穩定性、財閥的影響、大蕭條的壓力等因素,預示日本政府企圖建立有限民主的失敗,并最終導致了這個由軍隊主導的極端民族主義國家的崛起。此外,還應當提供廣泛的史料和證據來支持上述答案,有邏輯地敘述因果關系。
例3印度支那的沖突1954—1979:
“我們將抗爭到底,直到越南完全獨立和統胡志明,1946年12月”。到1964年,越南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胡志明關于民族主義的目標?(2021年第13題)
評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印度支那的沖突1954一1979”,學生應將“完全獨立和統一”與胡志明的民族主義自標相聯系。明確指出在冷戰的背景下,越南成為一個有爭議的地方,美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其中,導致1954年至1964年期間分裂加劇。此外,需要避免對胡志明及其民族主義目標泛化和簡單化地討論,而應使用南越和北越到1964年發展情況的詳細史料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例4美國民權運動1945—1968:
(a)描述非裔美國人在美國面臨的種族隔離問題的本質。
材料G:
羅莎·帕克斯女士被介紹給群眾大會,因為我們希望她成為我們抗議運動的象征。[羅莎·帕克斯]的出現引發了熱情,從而給運動帶來了動力。我們隨后聽到了呼吁繼續抵制的決議由教會內外7000人一致、熱情地通過。
一阿伯納蒂牧師,紀念蒙哥馬利改善協會第一次會議,自由之日:蒙哥馬利公共汽車抵制運動,1997年
(b)解釋羅莎·帕克斯在民權運動發展中的作用。
(c)社會態度的改變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民權運動的成功。(2022年第21題)
評析:本題考查了“種族隔離”“美國民權運動”“社會觀念”等多個知識點,三個問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問題(a重在考查對基礎史實的識記和再現。學生應當明確描述美國種族隔離的特征,借助相關歷史細節,有邏輯地反映非裔美國人在美國面臨的種族隔離問題的本質。問題(b)依托材料設問,重在考查學生的史論結合能力。學生需要借助材料G給出的內容,再整合民權運動的發展歷史,解釋羅莎·帕克斯和蒙哥馬利公共汽車抵制運動使得民權運動獲得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可以強調非暴力方法的重要意義。問題(c則重在結合問題的兩個組成部分:社會態度的變化和民權運動的成功,需要一系列具體的歷史細節來佐證二者的聯系。例如,流行文化塑造并強化社會態度的轉變,總統對民權運動態度的改變,立法的改變等。
三、HSC現代歷史試題特點及啟示
1.拓寬歷史視域:視野廣泛,縱覽寰宇
HSC現代歷史考試知識覆蓋面廣,試題考查內容延伸到我國的大學現代歷史的部分基礎內容。考試內容完全對應教學大綱中的知識模塊,便于檢測學生對不同模塊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結構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其中豐富的選做題,有利于學生選擇自己更擅長的部分進行作答。另外,作為澳大利亞新州的現代歷史考試,HSC考試并不拘泥于重點考查本國史的內容,反而將澳大利亞相關部分僅作為選做題的一個可選項,更多關注國際視野和世界格局。提取多種文化間的共性與特點,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與矛盾,[1進而讓學生能夠站在不同的歷史視角中,成為一名積極、知情的當代世界公民。
除此之外,HSC現代歷史試題還關注到了女性在社會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例如2019年的試題出現“材料如何反映納粹意識形態下的婦女角色”和“1918一1949年期間,澳大利亞的婦女職責如何變化”等話題。這些試題的呈現,令試卷的鮮活度得以提升,展示了多元化的視角。對于我國未來的歷史教學與歷史考試而言,同樣可以拓寬歷史視域,鼓勵學生用更包容的、全球化的眼光看問題,提升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2.關注歷史細節:溯源求真,敦本務實
雖然HSC現代歷史考試每年的結構、主題一致,但是每道題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同時不同年份的出題角度亦有區別,此處以試題第四模塊的“現代世界的變化”的“核時代1945—2011”為例,在2019—2023年考查的內容如下:

在這五年里,HSC現代歷史試題基本沒有出現重復考查同一主題下的同一知識點的情況,始終嘗試就每個主題進行深耕挖掘。從出題的邏輯來看層層遞進,考查深度不斷提升。簡答題考查對史實的掌握和再現;論述題在史實的基礎上,考查掌握歷史解釋的能力;綜合題就某一事件或問題進行“評價”,考查歷史邏輯思維的能力。進而通過一組問題可以復現出對主題的基本認識。不僅要求學生了解歷史細節,具備基礎知識和能力,還要求進一步的史料解讀和歷史寫作能力。在這個方面,我國的歷史學業水平考試可以加強對歷史細節的考查,對基礎性知識點的深入探究,以提升學生的基本歷史素養。
3.豐盈歷史情境:神入歷史,鉤玄提要
HSC現代歷史考試的試題材料類型多樣化,材料來源包括但不限于學術著作、期刊雜志、演講、采訪、公約、博物館、漫畫、照片、歷史數據等,并且均注明作者、時間、出版社等信息,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通常情況下,每份試卷的材料為十則左右。這些豐富的試題材料也為現代歷史考試創設了多類型的探究情境。試題要求學生能身處一定的歷史情境中,發揮歷史想象的同時,依托對學術材料的理性分析,對歷史問題產生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依據對典型試題的分析,HSC現代歷史試題并不要求學生過度審題,其常見設問方式包括“評價……”“在何種程度影響…”“…有多重要”等。而這類開放性的問題往往不具有標準答案,故對學生歷史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需要做到自主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出融會貫通的見解。這要求學生通過現代歷史的學習,掌握一種身臨其境的意識,能夠站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中看問題,在懸而未決的歷史事件里重構過去,以發展神入歷史的理念。[3并通過這種考查方式,提升學生的歷史邏輯思維能力。在我國未來的命題中,也可以適當優化材料,創設豐盈的歷史情境,以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與參與感。
最后,由于國情的不同,面對HSC現代歷史考試試題,在借鑒其長處的同時,也應該用審視的眼光去看待它。一份HSC現代歷史試卷加上資料共有24頁,考試時間長達3小時,雖然給學生非常廣泛的選擇范圍,但是過多的題量反而增加學生的負擔,不利于對歷史的全局把握。此外,每年考試固定12年級的專題與內容,是否會令學生忽視此前學習的內容以及考試以外的歷史事件,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因此,未來我國普通高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仍要結合實際情況,汲取HSC歷史考試中的優點,不斷探索自己的道路。
【注釋】
[1]趙亞夫、張漢林:《國外歷史課程標準評介》,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87頁。[2]高興華:《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
《思想理論教育》2013年第12期,第29頁。[3]陳新民:《“神入”在英美兩國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5期,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