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本質上是一個由諸多要素、眾多子系統和多維層次結構組成的復雜系統。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共同富裕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和互動性顯著增強,亟需運用系統思維加強統籌謀劃和整體推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堅持系統觀念”確立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重要原則,為高質量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了基本遵循。系統觀念作為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既能夠為推進共同富裕提供科學的方法指引,又契合共同富裕整體推進的實踐需求。因此,深刻探尋系統觀念視域下實現共同富裕的實踐理路,對于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義。
一、統籌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在強化系統整體性中推進共同富裕
系統觀念的整體性要求在推進各項工作中,既要堅持各領域整體推進,又要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的突破帶動整體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這一論述深刻表明,共同富裕是由物質子系統和精神子系統共同組成的有機整體。因此,在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中,必須統籌物質和精神兩個子系統整體發展,同時也要聚焦關鍵領域重點發力,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
1.堅持全領域整體推進。堅持整體推進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進入新時代,我國通過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強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管理的動態平衡,逐步實現了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為物質子系統的極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應在夯實物質基礎的同時,著力推動精神子系統的富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一要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共同富裕立心鑄魂。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共同富裕凝聚團結奮斗的思想共識。二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學校、社會建設中,構建全方位育人格局。三要協同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導向,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將人民的文化需求融入文化產品創新中,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政策引導,補齊落后地區文化建設短板。
2.堅持關鍵領域重點突破。當前,我國仍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而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仍在于實現物質子系統的極大發展。經濟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將使物質子系統的整體效能得到極大提升,這就要求必須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關鍵著力點。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關鍵因素,是推動共同富裕的關鍵驅動力。為此,必須加強重大顛覆性、原創性科技創新,切實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同時,必須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產學研協同的成果轉化機制,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從而為物質子系統的發展以及共同富裕整體效能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從系統觀念出發,既要注重物質子系統與精神子系統協同推進,也要從“落一子而滿盤活”的關鍵領域著力,著重推動物質子系統的極大豐富,為推動共同富裕的整體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統籌先富和共富:在把握系統差異性中推進共同富裕
差異性是系統的本質屬性,但是差異并非都會轉化為對立。在一般條件下,系統內部存在差異的部分能夠通過協同發展,促使系統有序結構的形成,以實現系統整體優化的目的。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應使各子系統之間在差異的基礎上協同發展,即先富區域子系統帶動后富區域子系統協同發展,先富群體子系統帶動后富群體子系統協同發展。
1.先富區域子系統帶動后富區域子系統發展。作為先富區域子系統即東部區域子系統應帶動后富區域子系統即中部、西部、東北部區域子系統發展。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下,立足于優勢互補、發展互濟、長期協作、同心協力的原則,堅持探索各具特色的區域系統協作模式,建立區域系統間的合作機制,實行對口幫扶,促進東部發達區域資金、技術、人才、產業等先進要素向中、西、東北部相對落后區域流動,同時推動經濟、文化、科技、教育、衛生等各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這既能使落后區域將自身地區優勢與先進要素相結合,實現自身有序發展,又能為東部發達區域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充足空間,從而實現區域間互聯互通、同向發力,增強區域間協同發展的整體效能。
2.先富群體子系統帶動后富群體子系統發展。先富群體子系統帶動后富群體子系統發展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必然。縮小先富與后富群體子系統之間的差距必須從優化收入分配制度入手。一要發揮初次分配的基礎性作用。一方面,要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有效提升中低收入群體勞動報酬水平;另一方面,要拓寬居民增收渠道,積極培育中低收入群體的財產性收入來源。二要發揮再分配的保障作用。首先要優化稅制結構,健全地方稅、直接稅體系,完善消費、財產等方面稅收,有效發揮收入政策作用;其次要加大地方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逐步實現主要按常住人口進行均衡性轉移支付;最后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機制,并擴大社會保障范圍。三要發揮第三次分配的補充作用。首先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慈善活動合法合規;其次要培育和發展各類慈善組織,加大對慈善組織的政策、人才和資金支持力度;最后要營造良好向善氛圍,落實慈善褒揚制度。在系統觀念視域下,通過區域之間、群體之間的協同發展、系統集成,能夠縮小社會系統內部差距、激發實現共同富裕的潛在活力。
三、統籌當前與長遠:在分析系統動態性中推進共同富裕
系統觀念的動態性強調,一切系統都處在動態變化之中。這種動態變化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系統內部要素隨時間推移而產生的自我演變,二是外部環境變化對系統產生的影響。因此,應以動態性思維考量共同富裕的現狀與所處環境,一手抓當前,一手謀長遠,在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動態性中保持共同富裕各系統的動態演化。
1.立足當前,分階段、分步驟推進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分階段、分步驟推進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在分階段、分步驟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必須根據人民群眾的需求變化和社會經濟發展新態勢,科學調整共同富裕推進策略,確保共同富裕在動態調整和優化中穩步實現。
2.著眼長遠,保持前瞻思考和動態把握。面對系統所處的環境不斷發生變化,必須保持前瞻性思考。這就要求將共同富裕形成與發展的歷史、現實與未來視為一個相互聯系的動態系統,努力透過歷史實踐與現實實踐,洞悉共同富裕發展的趨勢與規律,牢牢掌握共同富裕發展戰略的主動權。除此之外,必須構建共同富裕風險應對系統,圍繞環境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制定應急預案,增強抵御系統風險的預見性和敏捷度。因此,按照系統觀念的動態性推進共同富裕,必須充分把握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時間軸”,加強前瞻性思考,使共同富裕在相互鏈接的系統動態進程中穩步推進。
四、統籌國內與國際:在增強系統開放性中推進共同富裕
系統的開放性強調,要加強系統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使系統能夠吸收環境的有利因素,以推動系統自身的優化升級與持續發展。推進共同富裕要充分利用系統的高度開放性,“善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內外聯動、循環暢通的共同富裕發展環境。
1.立足國內大循環,堅持獨立自主。環境中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趨利避害是系統在環境中生存發展的基本準則。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發展態勢中,國際經濟格局發生前所未有的演變,國際環境發生重大階段性變化。共同富裕作為一項前無古人的創造性事業,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唯有立足于國內平穩向好的系統環境,才能在穩步推進中擁有持續動力。為此,推進共同富裕必須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完善內需體系,打通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四個關鍵環節的堵點、卡點,確保技術、信息、人才和資本等資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動與高效配置,推動形成暢通無阻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持續推進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2.融入國際大循環,保持對外開放。系統對環境開放得越充分,系統的運行發展也越有效。共同富裕不可能在自我封閉的狀態下實現,只有在充分開放的國際環境中充分吸收世界先進科技、文化等要素,才能促進系統自身更好地更迭。為此,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必須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使共同富裕在內外聯動的系統環境中鏈接到全球優質要素資源,激發共同富裕發展活力并拓展共同富裕發展空間。堅持系統的開放性,應致力于逐步提高國內外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能力,建立起具有開放性特征的共同富裕系統,從而保證共同富裕系統更有活力。
本文系202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發展的共同體模式研究”(22FKSB03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劉廣明系河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張穎系河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李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