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年輕干部在新征程上銘記初心使命,砥礪擔當作為,接力推進歷史偉業,2025年4月20日至25日,中共天津市委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二班(第15期)赴青海海晏開展異地教學。本次異地教學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傳承紅色基因、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等重點內容,精心組織開展了4次專題講座,并實地探訪了原子城紀念館,國營221廠一、四、六分廠等10個教學點,開展沉浸式、體驗式現場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現將部分學員學習體會摘登如下。
聞 強(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宣傳教育處副處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青海,這片屹立于世界屋脊的生態高地,不僅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三江之源”,更是全球生態系統的調節器和生物多樣性的寶庫。此次赴青海“兩彈一星”干部學院學習,通過專題講座、現場參觀等形式,對青海生態保護實踐深入觀察,深刻體悟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極大智慧,以及這一智慧對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啟示。
1.筑牢生態屏障承擔起守護生命之源的責任擔當。青海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作為“中華水塔”,青海的冰川、濕地和草原為下游數億人口提供了水源保障。近年來,青海通過國家公園體系建設,將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等區域納入系統保護,藏羚羊種群從不足2萬只恢復至7萬余只,青海湖裸鯉資源量達到12.03萬噸,普氏原羚、雪豹等珍稀物種數量持續增長。這些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嚴格的生態保護法規和“一戶一崗”的生態管護員制度,再加上1.7萬余名牧民化身生態守護者,實現了從“靠山吃山”到“護山養山”的轉變。青海的生態實踐證明,生態保護需要制度創新與全民參與的深度融合。
2.技術賦能清潔能源與生態修復的協同創新。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動態平衡中,青海探索出一條以清潔能源為核心的綠色發展路徑。塔拉灘光伏園區從荒漠蛻變為“藍色海洋”,年發電量超200億千瓦時,同時降低風速、提升植被覆蓋率至80%,形成“板上發電、板下牧羊”的生態循環模式。此外,青海通過光伏治沙、荒漠化土地治理等工程,將生態修復與能源轉型結合起來,展現了技術賦能生態治理的無限可能。
3.強化生態保護意識實現了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化。青海的生態保護并非犧牲民生,而是通過生態價值轉化實現共贏。例如,湟魚洄游季帶動剛察縣旅游業發展;瀾滄江源園區的特許經營讓生態管護員成為生態旅游向導,牧民年收入增加2萬余元。玉樹曲麻萊縣的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通過有機畜牧產品加工,戶均分紅超1萬元,印證了“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理念。這些案例表明,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可以同頻共振,為全球貧困地區提供了綠色發展范本。
4.實行生態協作是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實踐路徑。青海的生態實踐超越了地域局限,成為全球生態治理的縮影。青海湖面積擴張雖因氣候變暖引發草場縮減,但通過多部門合作科學規劃生態廊道、調整交通線路,展現了應對生態危機的韌性;青海與新疆、甘肅等簽署荒漠化防治合作協議,推動“三北”工程聯防聯治,體現了區域協同的重要性;青海綠電外送15個省市,清潔能源技術惠及中原乃至全國,這些都凸顯了生態協作的重要作用。
聶德雷(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業數字化轉型處副處長):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要求,關鍵是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發展新產業、探索新模式、提高新動能。青海充分發揮自身清潔能源優勢,積極布局綠色算力產業,探索出了一條以“充裕清潔瓦特” 支撐“規模綠色比特”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路子,對天津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1.更加主動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青海以支撐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對大規模算力的需求為突破口,積極參與“東數西算”國家戰略,投建青海綠電智算產業園、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青海大學分中心、金山云青海智算中心等一批綠色算力產業重點項目,跨區域合作與協同創新效應加速顯現。天津應充分發揮自身港口、位置、科教資源豐富等優勢,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更加注重拓展與中西部地區的產業協作,通過錯位發展互補產業,促進資源跨區域配置,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打造布局合理、鏈條完整、結構高級的產業集群,共同譜寫區域協同發展新篇章。
2.更加有力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青海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基于其豐富的清潔能源(如風能、太陽能)優勢和冷涼氣候條件優勢(可大幅降低數據中心的能耗和運營成本),通過算力中心實現了綠電的高效使用,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有機統一。綠色低碳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天津在實現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功能定位、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過程中,要更加廣泛、深入應用綠色技術創新成果,大力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強化環境治理與保護、發展循環經濟等,推動生產制造方式綠色轉型,降低能耗、節約資源,引領經濟社會可持續和健康綠色發展。
3.更加堅定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青海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通過積極培育以清潔能源為基礎、綠色算力為支撐、人工智能為牽引的數字產業生態,正加速開辟極具高原特色的綠算藍海新賽道,在智能化時代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引領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天津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進一步優化算網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加大對數字經濟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加快培育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競爭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注入數字賦能的新發展動力。
張懷天(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重大項目辦公室一級主任科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在我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進的新征程中,我們要深刻把握“兩彈一星”精神中蘊含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密碼。
1.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在新中國的科技發展歷程中,“兩彈一星”工程不僅是國家實力的象征,更是黨的堅強領導的生動實踐。“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科學精神鮮活的體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偉力,是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是推進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向指引,深刻體現了黨的領導在重大決策中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凸顯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只有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各項工作之中,才能凝聚起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從而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
2.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始終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兩彈一星”研制歷程中的管理智慧與創新實踐深刻闡釋了科學精神與集體協作的重要性。無論是“理論—實驗—生產”三位一體的協同模式,還是科研人員“邊學邊干、邊干邊創”的攻堅精神,都為當前工作提供了寶貴啟示。在新中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的年代,我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優勢,摘得了“兩彈一星”這一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當今我國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個別西方國家在我國發展道路上設下重重障礙,企圖阻擋我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一些“卡脖子”技術還有待突破。因此,我們一定要發揚“兩彈一星”精神,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協同攻關,為攀登戰略制高點、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提供支撐。
3.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始終堅持干字當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干出來的,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站在海拔3000多米的金銀灘草原,昔日核基地的壯闊遺址無聲地昭示著“缺氧不缺精神”的深刻內涵。青年黨員干部,投身天津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建設征程中,同樣需要具備這種拋家舍業的決心,同樣必須永葆迎難而上的銳氣。“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青年黨員干部一定要以“兩彈一星”精神為指引,踏踏實實做事,撲下身子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本職崗位上作出自己的貢獻,為天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添磚加瓦。
黃春發(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人事處副處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兩彈一星”精神傳承,強調“‘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論述,就要汲取團結奮進力量,堅定攻堅克難的決心,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1.“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是年輕干部最鮮明的精神底色。“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錢學森放棄美國優渥條件,沖破重重阻撓歸國,將畢生心血獻給祖國航天事業。郭永懷在飛機失事瞬間,與警衛員緊緊相擁,用生命守護絕密資料,詮釋了“以身許國”的忠誠。“兩彈一星”精神的底色是愛國,愛國更是年輕干部的精神之基。新時代的年輕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切實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使命,將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貫徹到底,將深厚熱烈的愛國之情轉化為敬業奉獻的報國之志,成為教育強國建設的積極參與者、推動者和奉獻者。
2.“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年輕干部最厚重的奮斗原色。在羅布泊的漫天黃沙中,鄧稼先帶領團隊用算盤和手搖計算機完成大量核心數據計算,突破原子彈技術難關。于敏在沒有任何外部技術可供借鑒的情況下,從零開始,攻克氫彈理論難題,實現我國核武器技術的重大突破。他們用行動證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當前,我國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教育事業綜合改革進入深水區。新時代的年輕教育工作者,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定信念錨定目標,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無畏勇氣直面挑戰,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教育實踐中深耕細作、在科研探索中攻堅克難,方能在時代浪潮中譜寫壯麗無悔的奮斗篇章。
3.“大力協同、勇于登攀”是年輕干部最硬核的時代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彈一星’成功,有賴于一批領軍人才,也有賴于我國強有力的組織系統。”“兩彈一星”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都凝結了成千上萬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與解放軍指戰員的心血和智慧。“兩彈一星”精神倡導的“大力協同、勇于登攀”,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黨的領導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充分彰顯。新時代的年輕教育工作者,要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就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自立自信,堅持開拓創新,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弘揚科學家精神,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而不懈奮斗。
陸婷婷(天津市武清區下朱莊街道工委副書記、統戰委員、政法委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兩彈一星”精神及其時代價值,指出要“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東風精神’,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報效祖國和人民”。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矢志不渝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1.追尋先輩足跡,汲取精神力量。先烈已逝,精神不朽,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在原子城紀念館,漫步于“596”主題長廊,仿佛穿越時空,眼前重現先輩們忙碌的身影。錢學森、郭永懷、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元勛,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隱姓埋名、因陋就簡,發憤圖強、銳意創新,攻堅克難、經受考驗,他們用熱血、淚水、汗水甚至生命鑄就了興國強國的尖端技術利器,也鑄就了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彰顯了共產黨人紅色基因的歷史傳承。黨員領導干部要以先輩為榜樣,砥礪初心、錘煉黨性,既要解決現實問題,更要為未來發展打基礎、謀長遠,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
2.把握精神實質,踐行時代要求。在當年外無援助、內無基礎的艱難條件下,正是中國共產黨定方針、組機構、調人才、合力量,才讓“兩彈一星”從夢想變為現實。“兩彈一星”事業的出發點、依靠點、落腳點都是人民。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行群眾之所盼,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奮斗。回顧“兩彈一星”研制歷程,每一次突破都是開拓創新的成果。我們要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3.砥礪奮進力量,踐行擔當使命。在物資匱乏、條件簡陋、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老一輩科學家們憑借深厚的家國情懷,憑借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推動我國軍事實力取得了歷史性飛躍,孕育出了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形勢任務復雜嚴峻,迫切需要我們大力傳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砥礪奮進力量。要把“兩彈一星”精神融入工作實踐,堅定信心、乘勢而上、知難而進,全力以赴辦好籌備上合組織峰會這件大事,扎實有力辦好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這件實事,千方百計辦好盤活存量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這件難事,科學細致辦好謀劃“十五五”規劃這件要事,以奮發有為的精氣神抓好各項工作。
陳景慶(天津市紅橋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回望60多年前青海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品味奮斗者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聆聽使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草原人所譜寫的壯麗生命樂章,發展改革系統的青年黨員干部,要努力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1.誓做“兩彈一星”精神的堅定信仰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輝煌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曾經的奮斗拼搏、曾經的無悔追求為中華民族鑄就了挺直脊梁的歷史豐碑。“兩彈一星”精神是無數先輩用青春、熱血乃至生命鑄就的精神燈塔,“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內核,在歲月長河中始終閃耀著璀璨光芒。信仰不是空談,而是融入血脈的精神指引。在未來的工作中,青年黨員干部要以“兩彈一星”精神為標尺,堅定理想信念,把個人奮斗目標與國家發展需求緊密相連,始終保持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忠誠與執著,用信仰之力驅散迷茫,讓“兩彈一星”精神成為照亮前行道路的永恒火炬。
2.成為“兩彈一星”精神的歌頌弘揚者。回首往昔,老一輩科學家隱姓埋名、扎根荒漠,用智慧與汗水讓蘑菇云騰空而起,用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的情懷,譜寫了震撼世界的壯麗篇章。他們用行動證明,只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奮斗意志,堅定恒心韌勁,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每名黨員都能夠在民族復興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他們的事跡可學可行,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在工作與生活中,青年黨員干部要化身“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播者,讓更多的人了解“兩彈一星”精神的誕生背景與偉大意義,讓“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3.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積極篤行者。愿得此生長報國。“兩彈一星” 精神不僅是歷史的回響,更是指引當代廣大干部實干興邦的行動指南。在日常工作中,青年黨員干部要把“熱愛祖國、無私奉獻” 作為自己的精神追求、行為準則和價值導向,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作風融入每一個生活細節,把“大力協同、勇于登攀”作為對自己的要求和鞭策。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斗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積極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敢于嘗試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以釘釘子精神把每一項工作做細做實,用實際行動詮釋“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奮斗的足跡。
責任編輯: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