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2096-8108(2025)03-0071-03 中圖分類號:S665.1 文獻標識碼:A
Techniques for Seedling Propagation of Ziziphus jujuba ‘ Jinsixiaozao'
LIU Xinqi (Leling Forestry Bureau,Dezhou Shandong 2536oo,China)
Abstract: Ziziphus jujuba‘Jinsixiaozao’hasalong historyof cultivationinLaoling.With the developmentof modernagriculturaltechnology,theseedling propagation techniques for‘Jinsixiaozao’havealsoadvanced. Through productionpractices, modernsedling propagation techniques for‘Jinsixiaozao’havebeen summarized,includingseed propagation,grafting propagation,and tissueculture.Theadvantages anddisadvantages of eachmethod,as wellas their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actual production,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Jinsixiaozao;seedling propagation;seed propagation;grafting;tissue culture
金絲小棗(Ziziphus jujuba Mill. var.spi-nosa(Bunge)HuexH.F.Chow)因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而備受青睞。樂陵金絲小棗的栽培始于商周,興于魏晉,盛于明清,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樂陵因此被譽為“百里棗鄉”。金絲小棗是中國傳統的名貴干果之一,其種植歷史不僅反映了中國農業發展的歷程,也展示了中國人民對自然資源的智慧利用和不斷創新的精神。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和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提高,如何高效、優質地繁育金絲小棗種苗成為研究的重點。現代種苗繁育技術的發展為此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現將金絲小棗種苗繁育技術總結如下,供參考。
1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是最傳統的種苗繁育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然而,由于種子繁殖的后代變異較大,難以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因此在現代種苗繁育中的應用逐漸減少。盡管如此,種子繁殖仍有一些優勢,特別是在新品種選育方面。
1.1種子采集與處理
1.1. 1 采集時間
選擇果實完全成熟的金絲小棗進行采種,通常在秋季果實自然脫落前進行。具體時間一般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具體日期需根據當年的氣候條件和果實成熟情況靈活調整。
1. 1. 2 清洗與晾干
將采集的果實去皮去核后清洗干凈,然后均勻攤放在晾曬架或晾曬盤上,厚度不超過 1cm ,確保種子之間有足夠的空隙,以便空氣流通。定期翻動種子,確保種子各面都能均勻干燥,防止局部潮濕導致霉變。
1. 1. 3 消毒處理
通常情況下,多菌靈的使用濃度為 0.1% 。將計算好的多菌靈粉末倒人容器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然后,將清洗干凈的種子倒入配制好的消毒液中,確保種子完全浸沒在消毒液中。浸泡完成后,將種子從消毒液中撈出,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以去除殘留的消毒劑。
1.2 播種與管理
1. 2. 1 播種時間
春季或秋季是最佳的播種時間。這兩個季節的氣候條件較為適宜,有利于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生長。
1.2.2 播種方法
種仁播量 30~45kg/hm2 ,播種深度 3~5cm 種核播量 195~225kg/hm2 ,播種深度 2~3cm 。播種多在地溫回升到 12°C 以上時進行[1],在播種后要輕輕壓實土壤,確保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
1. 2.3 管理措施
保持土壤濕度,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在中午高溫時段澆水,以免水溫過高燙傷幼苗根系;間苗在幼苗三四片真葉時,按 15~20cm 的株距間苗[1];定期除草,防止雜草競爭,除草應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可以手動拔除雜草,也可以使用小型除草機。對于大面積的苗床,可以考慮使用覆蓋物(如黑色地膜)抑制雜草生長;注意防治病蟲害,確保幼苗健康成長。
2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是目前金絲小棗種苗生產中最常用的方法,能夠有效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縮短幼樹的結果期。
2.1 砧木與接穗的選擇
2.1.1 砧木
選擇砧木時,首先注意它對接穗的生長和結果應有良好的影響;其次是對當地的自然條件適應性要強;另外,還要繁殖容易,能大量生產[2]。在進行棗樹嫁接時,應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對當地環境條件適應性強的野生棗樹或專門的砧木品種作為砧木,同時需考慮砧木與接穗之間的親和性,以及砧木是否具備對抗特定非生物脅迫的能力,以確保嫁接苗的高成活率、良好的生長狀態和較高的產量。
2.1.2 接穗
從優良母株上選取當年生的健壯枝條作為接穗,這些枝條需要滿足無病蟲害、芽眼飽滿的要求。這樣的接穗不僅能夠保證嫁接的成功率,還能促進新植株快速生長,保持優良品種的特性,從而達到提高產量和品質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接穗與砧木相結合,是實現高效嫁接的關鍵步驟之一。
2.2嫁接方法與技術要點
嫁接棗苗多用枝接法。嫁接時間以砧木萌芽后為宜3,樂陵棗區在4月中旬前后。酸棗苗在根頸部嫁接,根蘗歸圃苗在地上 5~7cm 的光滑處嫁接[3]。常見的嫁接方法包括切接、劈接和芽接等。
2.2.1 切接
操作時,首先需要在砧木上制作一個平滑的切口,這個切口應該盡可能地平整,以便于接穗的緊密貼合。接著,將預先準備好的接穗(確保接穗下端削成與砧木切口相匹配的斜面)準確地插入砧木的切口中。為了確保接穗與砧木之間緊密結合,防止水分蒸發和外界病菌侵入,最后一步是使用塑料薄膜將接合處緊緊地包裹起來。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成活率較高,是棗樹嫁接中非常實用的一種技術。
2.2.2 劈接
劈接是一種適用于直徑 2cm 以上砧木的棗樹嫁接方法,操作時先在砧木頂端垂直劈開一個約2~3cm 深的劈口,然后將從優良母株上選取的當年生健壯枝條的基部兩側削成長約 2~3cm 的楔形斜面,輕輕插入砧木的劈口中,確保至少有1個芽眼位于劈口上方,最后使用塑料帶或嫁接帶將接合部位緊密包扎,以促進砧木與接穗之間的愈合,提高嫁接成功率。
2.2.3 芽接
芽接是適用于直徑 0.5~1.0cm 的砧木的一種嫁接方法,具體操作為:從優良母株上選取當年生的健壯枝條,切取帶有飽滿芽眼的芽片;然后在砧木的適當位置,通常是平滑無節的莖段上,做一T字形或I字形的切口,輕輕剝開皮層,將切下的芽片插入切口內,使芽片與砧木的木質部緊密接觸;最后,使用塑料帶將芽片固定在砧木上,僅露出芽眼部分,以促進愈合和新芽的生長。這種方法操作簡便,成活率高,非常適合細小砧木的嫁接。
2.3 嫁接后的管理
2.3.1 保濕
嫁接后需要保持土壤的適度濕潤,可以通過澆水、覆蓋遮陽網或塑料薄膜來減少水分蒸發,創造一個有利于愈合的小環境。特別是夏季高溫季節,更應注意保持土壤濕度,避免因干旱導致嫁接失敗。
2.3.2 檢查成活
定期檢查嫁接部位,觀察是否有愈合跡象,比如接穗開始發芽、生長等。同時,要及時去除砧木上萌發的競爭枝,這些競爭枝會爭奪養分,影響接穗的正常生長。
2.3.3 修剪與施肥
接穗發芽前,對砧木上的萌芽及時清除,以免影響接穗成活和苗木生長[3]。一旦確認嫁接成活,就可以適時進行修剪,去除弱枝、病枝,保留強壯的枝條,促進植株形成良好的樹形結構。同時,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施加適量的肥料,初期以氮肥為主,促進枝葉生長;后期可適當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的抗逆性和促進果實發育。
3 組織培養
組織培養是一種利用植物細胞全能性的現代生物技術,可以實現金絲小棗種苗的快速大量繁殖。此方法能有效克服種子繁殖和嫁接繁殖中的不足,如遺傳穩定性差、繁殖速度慢等。
3.1 取材與前處理
3.1.1 取材
外植體的選擇是組織培養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從理論上講,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所以無論選用植物的哪一部分作外植體都能誘導成株。但是研究表明,一株樹木的不同組織或部位在器官發生能力上有相當大的差別。一般選用生長旺盛、分生能力強的枝條上的幼嫩棗頭[4]
3.1.2 前處理
對外植體進行表面消毒,去除污染源,劉貴仁等[5](1988)對‘金絲小棗’的滅菌是先用 75% 乙醇浸蘸 1min ,再用 0.1%HgCl2 、 0.8% 次氯酸鈉各浸泡 10min ,最后用無菌水沖洗 3~4 次[4]
3.2培養基與培養條件
3.2.1 培養基
選用適宜的培養基是組織培養成功的關鍵[4]。在植物組織培養中,常用的培養基包括MS培養基和B5培養基。這些培養基提供了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如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有機物,根據需要添加植物生長調節劑(如6一BA、NAA)。
3.2.2培養條件
溫度控制在 25±2°C ,光照強度為 
,光照時間為 12~16h/d 0
3.3 生根與馴化
3.3.1 生根
將增殖的不定芽轉移到生根培養基上,以誘導生根,保持培養基的濕潤,避免干燥。定期檢查不定芽的生根情況,通常在 2~4 周內可以看到根的形成。生根后,繼續培養一段時間,直到根系發育良好。
3.3.2 馴化
首先,將培養瓶蓋稍微打開,讓試管苗逐漸適應外界空氣。每天開瓶數小時,逐漸增加開瓶時間,持續幾天到1周。接下來,將試管苗移至馴化室內,馴化室應保持較高的濕度( 70%~ 80% )和適宜的溫度( 25±2°C) ,光照條件與培養室相同。當試管苗適應了馴化室的環境后,小心地將苗從培養基中取出,清洗掉根部的培養基,移植到裝有消毒過的基質(如蛭石、珍珠巖或泥炭土)的容器中。將移植后的苗放置在半陰涼處,逐漸增加光照,直至完全適應室外環境,最終移栽定植。
4小結
金絲小棗的現代種苗繁育技術包括種子繁殖、嫁接繁殖和組織培養等多種方法各有優缺點。種子繁殖操作簡單但遺傳穩定性差;嫁接繁殖能有效保持母本優良性狀,但技術要求較高;組織培養繁殖速度快、遺傳穩定性好,但成本較高。未來的研究方向應集中在提高繁殖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種苗抗逆性等方面,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金絲小棗種苗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愛芳.張繼蕊.何永恒.棗樹嫁接育苗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15):92-93.
[2]李振.于秋香.金絲小棗苗木繁育技術[J].山西果樹,2018(5):47-48.
[3]楊振江.棗樹嫁接苗的培育技術[J].落葉果樹,2013(3):39-41.
[4]呂春晶.楊巍.劉晶.棗樹組織培養繁殖應用研究進展[J].北方果樹,2008(4):1-2.
[5]劉貴仁,嚴仁玲,王震星,等.金絲小棗莖段離體培養及胚培養的研究[J].華北農學報,1998(4):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