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62.3 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of Climatic Adaptation of Introduced Prunes in Northern Xinjiang
ZHANG Shuai1,HU Haonan1,DU Feng1,MA Jianjun1,YANG Mingfeng 1,2 ,WU Chunxia3* (1.Wulanwusu Agrometeorological Experiment Station/Wulanwusu Ecology and Agrometeorology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of Xinjiang/Wulanwusu Special Test Field Base of National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hawan Xinjiang 832199,China;
2.Urumqi Institute of Desert Meteorology,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Urumqi Xinjiang 830063,China;
3.Shihezi Meteorological Bureau,Shihezi Xinjiang 832ooo,China)
Abstract:Prunes have manycultivarsand strong adaptability,and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planted in various regios of China.Inrecent years,large-scale introductionof prunes insouthern Xinjiang hasled totheestablishmentof prunedemonstrationbases,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thefruitindustryintheregion.Giventhedistinctclimaticdifferencesbetweenouth ernand northern Xinjiang,theintroductionofprunes innorthern Xinjiangfacesuniquechallenges.Toassstheclimaticadaptabilityofprunes innorthern Xinjiang,theclimaticcharacteristicsofnorthern Xinjiang,theregionaldistributionofprunes, the challenges facedin pruneintroduction were analyzedandthe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proposed.The aimis to provide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prunes in northern Xinjiang.
Keywords:prune;climate;regional distribution
1北疆西梅種植概況
西梅又叫歐洲李(PrunusdomesticaL.),薔薇科李屬木本植物,原產西亞和歐洲,由于長期栽培,品種甚多,中國各地都有引種栽培[1],主要分布于[2]、陜西[3]、河北[4]、河南[5]等地。西梅根系較淺,不耐干旱,宜栽于地下水位不深的肥沃土壤中,忌漬水,常在海拔 100~1800m 的向陽山坡沙地、山地灌叢中或庭園栽培,花期5月,果期9月。西梅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助于人體代謝過程中釋放能量,對增強人體免疫力、維持肌膚、促進消化、維持人體電解質平衡起著重要作用,是現代人健康的最佳果品,故有“奇跡水果”“功能水果”之美譽[6-7]。近年來,南疆地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將西梅等優質果樹品種作為重點推廣對象。2004年伽師縣憑借其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光照充足、降水稀少等地理氣候優勢,成功引進了‘法蘭西’‘女神’‘斯泰勒’等西梅品種,經過十幾年的摸索種植,伽師縣以套種、建立示范基地等方式逐漸擴大西梅種植規模,并已成為種植西梅規模最大的產地之—[8]
北疆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夏季高溫、冬季寒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稀少,其獨特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種植西梅的潛在區域。近年來,隨著灌溉農業的不斷發展,北疆地區開始嘗試引種西梅。然而,氣候條件的差異仍然對西梅的生長、產量和品質帶來了挑戰。為了評估西梅在北疆生長的適應性,本研究將從氣候特點、區域分布、北疆引種西梅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改進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旨在為西梅在北疆的種植提供理論依據與實際指導。
2 北疆氣候特點
2.1氣溫
溫度是決定西梅生長發育中重要的環境因子。西梅作為一種對溫度適宜性很廣的果樹,生育期內平均氣溫達到 11.5°C 以上可正常生長。由圖1可知,近30年3月一10月各個地區的月平均氣溫均呈現先升高再降低的趨勢,3月最低,7月最高。每年5月一9月是西梅進入開花期,果實膨大、著色和成熟期等關鍵期的重要時段,而5月一9月石河子、伊寧縣、烏魯木齊、吐魯番各月平均氣溫基本穩定在 16.5~33.6°C ,適合果實成熟、膨大等。整個西梅生育期內,吐魯番3月一10月的平均氣溫是
,比伽師縣高 28% ;石河子、伊寧縣、烏魯木齊3月—10月的平均氣溫分別為17.12°C 、 16.75°C 、 15.5°C ,比伽師縣分別低 13% 、15% 和 25% 。除吐魯番以外,其他地區月平均氣溫和西梅整個生育期平均氣溫雖略低于最適種植區的伽師縣,但也能夠滿足西梅夏、秋梢枝條的生長與營養儲備以及木質化的形成所需的熱量??傊?,北疆大部分地區3月一10月的平均氣溫均高于 11.5°C ,為西梅的生長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溫度條件。此外,北疆晝夜溫差大,有助于西梅果實的糖分積累,改善果實品質,從而提升果實的甜度和口感。
2.2 降水量
水是植物生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影響因子,過多的水分影響西梅根系的生長,可能發生根腐病等病害。而水分不足時,則需要通過灌溉來保證其生長。西梅不耐水澇、對水分的需求較高,北疆地區每年的降水量對西梅的種植至關重要。由圖2可知,整個西梅生育期內,吐魯番的平均降水量為10.84mm ,是伽師縣平均降水量的1/5,石河子、伊寧縣、烏魯木齊的月平均降水量為

21.33mm 、 30.37mm 、 28.72mm ,是伽師縣平均降水量的1.45倍、2.3倍和2.49倍。每年5月—6月是西梅從花期到果期的重要時期,6月一9月是西梅果實膨大至成熟的重要時期,這段時期北疆除吐魯番外,其他地區的月平均降水量均遠遠高于伽師縣。北疆地區是典型的灌溉型農業區,天山水源可以保證各個地區農業灌溉需求。合理的灌溉制度能夠保障西梅各個生育時期的正常生長,降水量對西梅的產量影響不大。

2.3 空氣相對濕度
空氣相對濕度的高低影響著果樹的生長,過低的空氣相對濕度也可能導致果樹的生長緩慢,甚至出現干枯現象。由圖3可知,除吐魯番外,其他地區3月一5月的空氣相對濕度均大于伽師縣,
8月—9月,石河子、伊寧縣、烏魯木齊、吐魯番的空氣相對濕度均小于伽師縣,低濕度環境對于病蟲害的發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果實膨大、成熟。從季節來看,北疆地區春季的空氣相對濕度較伽師縣高,夏秋季節的空氣相對濕度均低于伽師縣的空氣相對濕度。西梅較為耐旱,低濕度環境對西梅的生長發育具有促進的作用。但在長時間干旱環境下,特別是夏秋季節,低濕度會導致西梅水分蒸發過快,影響其生長和果實品質。因此,適時調節空氣相對濕度,尤其是在夏秋季節,增加灌溉或采取噴霧等措施來改善濕度,能夠促進西梅健康生長。

3 區域分布
3.1 伊犁河谷
伊犁河谷地處天山西部,氣候溫和濕潤,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 10.4°C ,年日照時數2781h 年降水量 417.6mm ,山區達 600mm ,是最濕潤的地區,素有“中亞綠洲”“塞外江南”的美譽[9]。伊犁河谷自然條件優越,光熱充足,是西梅生長適宜區之一。
2001年伊犁州林科院(原伊犁州林科所)從法國引進西梅品種‘法蘭西’,在伊寧縣、霍城縣和察布查爾縣經過多年區試獲得成功[10]。研究發現,伊犁河谷生長的西梅4月底開花,8月底成熟,11月初落葉,這與伽師縣的西梅物候期一致。所產西梅果實縱徑 3.55cm ,橫徑 2.58cm ,單果質量 25~35g ,可溶性固形物質量分數 26.3% ,品質極佳。
由于伊犁河谷年極端高溫 39.5°C ,年極端低溫一 43.2°C ,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易出現倒春寒、霜凍和周期性凍害,嚴重制約了伊犁林果業快速發展。西梅因其溫度適應性廣、早結果、花期晚,能規避伊犁河谷極值低溫及倒春寒的危害,大面積推廣西梅優良品種‘法蘭西’的種植,可穩妥推進伊犁州林果業進程[11]。
3.2 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地處北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深居內陸,屬于中溫帶大陸干旱氣候,晝夜溫差大,生長季4月—10月太陽輻射量占全年總輻射量的 75%~79% ,日照時間長,適宜西梅生長。
2019年研究人員在烏魯木齊引進‘法蘭西’‘女神’‘理查德’‘紅西梅’‘新梅1號’等西梅品種進行適應性種植,分析其在該地區的生長狀況[12]。針對引進的5個西梅品種,進行果實品質分析,發現甜度、可溶性固形物質量分數、果實橫縱比、可食率變異較小,變異系數低于 10% 。研究發現‘女神’和‘紅西梅’的平均單果質量為50~60g ,與伽師縣種植的西梅單果質量差異不大,而‘法蘭西’單果質量小、總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糖酸比、固酸比高,口感較好。但烏魯木齊3月到4月溫度較低,在引種西梅種植時,要選擇合適的品種和必要的措施防范倒春寒、低溫等氣候災害對西梅生長的影響?;亟洕齕13]研究發現‘法蘭西’‘女神’‘紅西梅’‘新梅1號’等西梅品種在北疆地區抗寒性表現良好,均可以安全越冬,適宜種植推廣。
綜合分析,烏魯木齊環境和氣候條件均適宜種植西梅,且品質較好,可大力引種西梅栽培,同時充分利用北疆的種質資源,開展研究,選育更適宜北疆種植的西梅新品種。
3.3 吐魯番盆地
吐魯蕃盆地地處亞歐大陸腹地,位于吐魯番盆地中部,屬于大陸性暖溫帶荒漠氣候,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 13.9°C ,全年 10°C 以上的有效積溫達到 5300°C 以上,無霜期長期達210d左右,因其獨特的氣候條件,素有“瓜果之鄉”的美譽[14]
2021年研究人員引入‘法蘭西’‘總統’‘女神’等西梅品種進行種植,研究吐魯番引種西梅的適應性[15]。從研究結果來看,吐魯番地區種植的西梅在3月份進行芽膨大、芽分化到展葉期,4月份進入開花期,11月份開始落葉,這與最適宜種植區伽師縣的西梅物候期的變化不大。從全年物候期變化反映出,西梅在新梢生長、展葉、開花、果實膨大、成熟等全生育期中生長良好,耐高溫,成活率可達到 70%~100% 。但吐魯番每年6月一8月的平均氣溫都在 33°C 以上,最高可達到 40°C 以上,連續的高溫天氣,可能會抑制西梅的生長,從而影響果實的品質。因此,我們在選擇品種時多考慮耐旱、耐高溫、需熱量大的品種。
綜合氣候條件分析,吐魯番盆地的氣候條件要優于伽師縣,可加快西梅引種栽培,合理規劃種植區域。
4北疆引種西梅所面臨的挑戰
4.1 氣候條件
4.1.1冬季低溫凍害
北疆地區冬季寒冷,西梅樹干易產生凍害,出現樹皮開裂的現象。西梅的根系可能受到凍土層較深的影響,可能受凍害,尤其是幼齡樹,根系抗寒能力差。會導致部分根系死亡,對西梅生長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北疆地區春天易發生倒春寒,影響西梅新梢生長和開花率,嚴重時可導致新梢枯萎死亡和花朵受凍凋謝,從而影響西梅的產量和品質。
4.1.2 大風
北疆春季常常發生大風天氣,可能導致西梅的枝條折斷,特別是幼嫩枝條和未經過修剪管理的樹冠部分。如果土壤較為松軟,風力過強,可能會導致樹體傾倒,影響植株存活。大風也會加速植株葉片的蒸騰作用,導致西梅樹體水分流失過快,從而出現葉片萎蔫、黃化,影響光合作用,幼齡樹尤為明顯。
4.1.3 高溫
北疆地區夏季常出現高溫現象,尤其是吐魯番地區。長時間高溫會導致西梅樹體水分流失加快,葉片氣孔關閉,從而抑制光合作用,導致植株生長緩慢。高溫還可能導致果實細胞分裂和膨大受阻,果實個頭變小、果皮變厚,影響果實著色,導致果實外觀質量下降。
4.2 水資源
北疆地區降水量不足,水資源分布不均,需要合理的灌溉系統。過度灌溉或不及時灌溉都會對西梅的生長造成影響。尤其是在夏季高溫時,需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但同時避免積水造成根部腐爛。
4.3 土壤條件
雖然北疆地區的土壤大多為沙質土壤或鹽堿土,具有良好的排水性,但這種土壤類型也面臨營
養成分不足的問題。西梅對土壤的要求較高,需要富含有機質和適量的肥料。因此,在種植過程中,土壤的改良和適當的施肥顯得尤為重要。
4.4 品種選擇
北疆環境與伽師縣的環境存在差異,伽師縣種植的西梅品種可能不適應北疆冬季的寒冷和干旱。品種選育需要考慮果實品質、成熟期及抗逆性,錯誤選擇可能導致低產或品質不佳
4.5 技術不足
西梅在北疆尚屬新興產業,種植者可能缺乏管理技術和經驗,包括整形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同時作為新引入的果品,西梅的市場接受度及銷售網絡仍需進一步開發和建設。
5建議
5.1 改進灌溉技術
北疆地區夏季高溫,降雨稀少,單靠降水難以保障西梅生長所需的水分。建議使用水肥一體化等現代灌溉技術,精準控制水分,避免過多或過少的水分供應。通過科學的水肥管理,保證西梅的營養需求,確保其健康成長。
5.2 優選品種
北疆地區冬季寒冷干燥,引種西梅時選擇適合北疆氣候的西梅品種,優選耐寒、抗病蟲害強的品種。由于北疆地區春秋氣溫變化大,易產生倒春寒和秋霜的氣象災害,應選擇成熟期適中的品種,避免因天氣變化造成的果實損失。
5.3 防寒措施
北疆冬季長,寒冷干燥,幼齡西梅可能無法正常越冬。越冬開始前對西梅苗進行培土,可以增加土壤的厚度,減少冷空氣對根系的侵襲,保持土壤溫度。采取溫室種植或搭建防寒設施,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確保西梅在寒冬中能正常越冬。
5.4 土壤改良
北疆土地可能出現鹽堿化和板結現象,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壤肥力。行間種植綠肥作物,翻耕入土分解,降低鹽分濃度。采用滴灌技術,科學灌溉,避免漫灌引起的土壤板結和養分流失,保持土壤的可持續生產能力。
5.5 加強氣候管理
北疆夏季易出現干旱、高溫和大風等氣象災害。在西梅開花期、果實膨大期等生育關鍵時期,及時灌溉和搭建遮陽網,保持土壤濕潤,降低蒸騰作用,提高果樹抗熱能力。對于新栽植的西梅樹,使用木樁或竹竿固定主干,合理修剪樹冠,減少樹體迎風面積,防止大風導致樹體傾倒或根部松動。在果實膨大期,采用果袋套袋,保護果實免受大風傷害,提高果實品質。綜合氣候條件,靈活調整種植和管理策略,安裝溫度計、風速儀等,實時監測天氣變化,及時采取防護措施,確保西梅能夠在北疆的多變氣候中獲得最佳生長條件。
6小結
綜上所述,北疆地區具備種植西梅的氣候條件,但由于其獨特的氣候特點和環境條件,種植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同時通過改進灌溉技術、選擇適宜的品種、加強防寒措施、土壤改良和加強氣候管理等手段,西梅的種植在北疆地區的前景十分廣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西梅種植有望在北疆地區取得豐收,推動當地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俊秀,胡桃花,孫俊寶,等.西梅栽培管理研究進展[J].果樹資源學報,2020,1(2):52-55.[2]林培鈞,皮里東.美國加州西梅(歐洲李)及其在的開發
[J].北方果樹,2003(3):1-3.
[3]王軍芳,王錄才.甜西梅在陜西渭北的引種表現[J].西北園藝(果樹???,2008(10):29-30.
[4]趙永波.4個歐洲李品種在河北昌黎的引種表現[J].中國果樹,2003(6):21-22.
[5]孫共明,劉新社,左士平.5個歐洲李品種在河南商丘的表現[J].中國果樹,2006(4):26-28.
[6]易首全,李慧民.喀什地區新梅發展歷程[J].農業科技,2022(2):40-41.
[7]努爾帕提曼·買買提熱依木.伽師西梅種植氣候適宜性分析及高產栽培技術[J].智慧農業導刊,2022,2(19):61-63.
[8]范曉康,張愛萍.伽師西梅產業融合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3,3(20):110-113,118.
[9]朱甜甜,張云,劉康,等.伊犁河谷6種經濟林樹種的生態栽培區劃[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7):1218-1222.
[10]盧磊,萬雪琴,林德勝.伊犁河谷\"法蘭西\"西梅苗木繁育技術[J].林業科技通訊,2015(9):94-95.
[11]阿布都熱西提·阿布來提.伊犁特色經濟林蘋果和西梅高效集約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6,33(7):40-41.
[12]回經濤,趙國慶,夏樂晗,等.烏魯木齊市引種西梅果實品質比較分析[J].北方園藝,2022(12):8-13.
[13]回經濤,藺國倉,孫美樂,等.不同栽培模式對西梅抗寒性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23,62(1):104-107.
[14]陳永川,張江明,班海峰,等.西梅在吐魯番盆地的試種表現及栽培技術[J].中國果業信息,2023,40(1):61-62.
[15]陳永川,班海峰,朱冰雨,等.吐魯番引種西梅的氣候條件分析[J].果樹資源學報,2023,4(5):37-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