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64.4 文獻標識碼:A
Int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Mai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 Pingou 7° in Taigu, Shanxi
XI Haiyuan,ZHANGMingli (Pomology Institut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O3oo3l,China)
Abstract:In2Ol6,thelarge-fruited Pingou hybrid hazelnut‘Pingou7’wasintroduced fromtheLiaoningPomologyInstituteand plantedinthehazelnutexperimentalorchardof thePomology Institute,Shanxi AgriculturalUniversity.Thiscultivar exhibitsstrong stressresistance,moderate growth,easyflowering,andearlyfruiting withighyield.Itbegins tobearfruit in the third year after planting,enters the initial high-yield period in the fifth year with a yield of 90kg per mu ( 667m2 ),and reaches the full high-yield period in the seventh year with a yield of 140kg per mu 667m2 .The nuts are medium-sized,with an average single nut weight of 2.4g : The nut surface is yellowish-brown and smooth,and the nuts are conical in shape. The kernels are creamy white,plump,and have a sweet flavor. The shell is relatively thin,with a thickness of 1.3mm ,and the kernel yield isashigh as 45% .‘Pingou γ, i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regions with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ose of Shanxi.
Key words:‘Pingou γ? ;hybrid hazelnut;introduction performance;cultivation techniques
榛子是特色堅果樹種,為榛子屬榛子科,抗逆性強,灌木狀,水平根較多,枝葉繁茂,是生態保護及城市綠化的主要樹種[1]。果仁脂肪含量高達57.1%~69.8% ,蛋白質含量高達 14.1%~ 69.8% ,碳水化合物 6.5%~9.3% ,水分含量僅為 2.8%~5.8% ,含維生素E、A、B等多種維生素及鈣、鐵、鉀等多種礦物質元素[2]。由于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可進行鮮食或炒食,也可進行榨油,市場經濟價值較高。大果平歐雜種榛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發展,主要以遼寧、吉林、黑龍江東北地區為主,2000年以后山西、北京、河北、河南、陜西等地也進行引種栽植。由于各地氣候及平歐雜種榛各品種性狀表現不同,選擇宜于當地氣候特點優質高產的優良平歐雜種榛品種是良好發展的基礎。近年在產業政策調整的引導下,山西掀起了發展榛子的熱潮。科學指導平歐雜種榛適地良種種植,可較好推動山西榛子產業的良性發展。‘平歐7號’(育種代號82—7)是遼寧經濟林研究所1982年以東北平榛為母本、歐洲大果榛為父本進行遠緣雜交選育的優良品系,2016年11月從遼寧果樹研究所引種‘平歐7號’1級苗500株,2017年春栽植,授粉品種‘達維’‘遼榛7號’,‘平歐7號’與授粉品種的比例為 4:1 ,株行距 3m×4m ,成活率達95% 。經多年試驗觀察,栽植表現較好,現將引種表現及主要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引種地概況
山西農業大學果樹研究所榛子試驗園地處太谷區西南丘陵區,海拔 845m ,年日照時數為
年降雨量 500~600mm ,無霜期 170d 左右,年均溫 10.5°C ,最低溫可達一 ?23.6°C ,土壤為黃壤土,土層較厚,土壤 pH 值7.6,灌水條件較好。
2 引種表現
2.1 植物學特征
‘平歐7號’樹體強壯,樹姿自然開張(見圖1)。1年生枝節間較短,為 1.31~1.56cm ,葉片淡綠色,葉形橢圓形,葉尖明顯,葉緣淡黃色,葉外緣由 3~4 個雙重齒狀,1年生枝條淡灰色,其上分布較多明顯白色皮孔,有較致密的短黑色絨毛,2年生枝條深灰色,其上黑色絨毛稀疏,白色皮孔較大,但稀疏。雄性花芽均為蓁夷狀花序,1~5 枚,每一花序圓柱形,雌花花芽為混合芽,淺褐色,豆狀形,芽頂端稍偏,鱗片光亮。雌雄花芽初結果樹主要分布于1年生枝中上部,盛果期樹分布于各結果枝。雌花開放,雌蕊柱頭顏色為鮮紅色,發絲狀,數量為 8~30 枚;雄花開放時,每一花序拉伸,散出金黃色花粉(見圖2)。


2.2 生長結果習性
‘平歐7號’長勢中庸,萌發力較強,成枝力中庸,1年生枝幼樹年最大生長量為 1.2m ,5年生可培養養初盛果樹形,7年生達盛果樹形,樹高2.8~3.0m ,冠徑 2.3~2.5m 。幼樹以強狀枝結果為主,初盛果期樹以長果枝結果為主,盛果期各類枝均可大量結果。坐果率較高,1序多果, 3~5 果可達 85% 左右,需不同品種異花授粉,授粉品種需2個以上,如達維、遼榛7號、玉墜、晉榛2號等均為良好授粉品種。該品系早果豐產穩產,栽后第2年便有部分樹體開花坐果,第3年均有不同坐果,第5年可達初盛果階段,每畝( 667m2 )產量 90kg 以上,第7年及以后盛果期,每畝( 667m2 )干果產量 140kg 以上,以當地市場售價30~40 元/ ′kg 計,經濟效益較好(見表1)。


2.3果實主要經濟性狀
堅果平均單果質量 2.4g ,最大果 3.4g ,果實圓錐形,果面黃褐色,較亮麗,品相較好(見圖3)。果仁乳白色,光潔飽滿,風味香甜,香味濃郁。殼薄為 1.3mm ,出仁率較高為 45% ,堅果成熟后從果苞中自然脫落。

2.4 物候期
‘平歐7號’在山西太谷地區3月初進中旬開始萌動,雄花較雌花早開花 2~3d ,花期為 1~ 13d ,雌花花期為 8~14d ,盛花期為3月近中旬,雌花授粉授精后,柱頭漸變黑。4月下旬,葉芽開始萌動,5月上旬授粉授精后的雌花萌發生長 2~ 4節后其頂端著生果序。5月中旬果序開始分離,有 2~6 個果,平均4.3個。5月下旬果實子房開始膨大。6月上旬至7月上旬為幼果迅速膨大期。7月中旬至7月下旬堅果殼硬化。8月上旬堅果果苞變褐色,逐漸自然張開,果實可從果苞中自然脫落掉地。葉芽展葉期為4月末至5月初,5月上旬新梢開始生長,6月上旬第1次生長停止,6月下旬第2次生長開始,8月中旬停止生長。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新梢旺盛生長期,此期生長占全年生長的 65% 。11月上旬樹體葉片漸變黃開始脫落,12月中旬葉片完全脫落,12月下旬進入越冬休眠期。
2.5 抗逆性
該優良品系抗逆性較強,經連續多年觀察在越冬期間,在降雪較少、空氣濕度較低以及早春低溫多風的條件下未出現抽條現象。表2為 4~7 年生‘平歐7號’與‘遼榛7號’越冬抽條表現調查。

由表2看出‘平歐7號’越冬抗抽條性強,可作為大果榛授粉或主栽品種,而‘遼榛7號’抗抽條性差,隨著樹齡增大,結果及雄花較多,養分消耗較多等因素,易在越冬期發生 2~3 年生枝不同程度抽條,給生產造成不同程度損失。
3主要栽培管理技術
3.1 栽植前準備
3.1. 1 園地的選定
榛樹喜光,水平根發達,園地應選在背風向陽面,土層厚度達 50cm 左右,土壤為壤土或沙壤土, ΔpH 值弱堿性小于8,地勢平坦或坡度小于 15° 的地塊。近年國家政策要求經濟林發展不占用農業用地,榛子發展可發揮其抗旱抗寒的特性,在坡度較大的荒地栽植,但要栽后建魚鱗坑,蓄水保,促進榛子生長發育。
3.1.2 整地挖種植坑
清理種植園內的雜草、石塊等,平整地塊,坡地要沿等高線做埂堰。平地株行距 2.5m×3.5m 坡地株行距 2m×3m ,以地勢確定栽植位置進行挖坑,坑深 50~60cm ,直徑 40~50cm 。平地也可挖深 50~60cm 的定植溝利于栽苗后生長發育。
3.1.3 施底肥
將腐熟的農家肥,以肥與土 1:5 的比例伴勻,每個定植坑施底肥 15~20kg ,如為定植溝畝施底肥 4000~4500kg ,之后在定植溝內回填純土至地面 20cm 。
3.1.4 苗木準備
授粉樹為‘達維’‘玉墜’‘晉榛2號’等2個以上適應性、抗逆性、豐產性較好的優良品種,授粉樹比例為 20%~25% 。‘平歐7號’及授粉品種均要選擇1級優質壯苗,苗高 80~120cm ,地徑0.8cm 以上,木質化根10根以上達 20cm ,苗干芽體飽滿,無病蟲為害,無機械損傷。選好的苗木栽植前要根系修剪,剪留長度為 10~12cm ,利于栽后促進新根并剪除基部并生的萌蘗小枝[3]。
3.2 栽植時期
栽植時期分春栽和秋栽,以園地及苗木等栽前準備而定。春栽宜晚,在山西太谷地區4月20日—5月1日,在冷涼處保存苗木盡可能讓苗木芽體遲萌發,待地溫和氣溫較高,栽后1周內所栽苗木萌芽較好,提高成活率,如春栽太早,地溫氣溫較低,栽后不能及時萌發,苗干易失水,降低成活率。秋栽宜早,在山西太谷地區為11月上旬至11月下旬,苗木落葉后及時栽植,栽后地面還未封凍,可使苗木根系與周圍土壤盡早適應,來年地溫氣溫升高,可及時萌發,縮短緩苗期,成活率較高,生長較好。
3.3 栽植方法
3.3.1 浸根沾泥漿
栽前苗木根系在生根粉與水配比為 1:(500~ 600)的液體中浸半小時,使苗木根系充分補水,栽后促發新根生長,同時要沾泥槳,使苗木栽后沒有及時澆水,根系也不產生失水而降低成活率。
3.3.2 栽植定干
手提苗干最上端(避免碰掉苗干定干部位芽體)回填熟土,踩實,栽植深度為根系以上埋土8~10cm ,過淺保墑差,過深根系周圍土壤溫度較低,均不利于生長,栽后要及時澆水,及時定干,定干高度依樹形而定。叢狀形定干高度為20cm ,主干開心形定干高度為 40~60cm 。
3.4 整形修剪
3.4.1 主要樹形
生產中應用的樹形主要包括主干開心形和從狀形2種,園地較平整,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好的榛子園可采用主干開心形,便于機械作業,樹體較高,結果空間大。該樹形樹高 2.6~3.0m ,主干高35~45cm ,主枝 5~6 個,頂端開心, 4~5 年可培養為豐產樹形。園地為坡地,澆水不便,土壤較貧瘠可采用叢狀形樹形,該樹形樹高 2.0~2.5m 無主干,向不同方位延伸 4~6 個主枝,其上著生各類結果枝組, 3~4 年可培養為豐產樹形,早期豐產性強[4]。
3.4.2 修剪技術
榛樹修剪包括休眠期及將結束(即榛樹芽近萌動)的修剪,夏季(即生長期)的修剪兩種。休眠期修剪幼齡樹及初結果期(5年以下)的修剪,以擴大樹冠培養早期豐產樹形為目的,對各枝延長枝剪 1/2 ,疏除背上徒長枝、并生枝、病蟲枝;盛果期(5年以上)樹修剪,目的是促進樹體強壯,優質豐產穩產,對主枝延長枝剪留2/3,對側枝延長枝修剪留3/5,將下垂枝、細弱枝、病蟲枝、內堂徒長枝等無效消耗養枝疏除;衰老樹修剪,以更新復壯為目的,重回縮各主枝及側枝,主枝及側枝基部萌發的新枝要重短截,剪留其1/2促進樹體強健。夏剪是在榛樹生長期內對樹體萌蘗枝、背部徒長枝進行疏除,采用撐拉等措施開張角度,1年生枝摘心控制生長促進成熟,使樹體養分有效利用。
3.5 施肥澆水
3.5.1 肥料的施用
榛樹施肥包括施基肥及追肥。基肥施用時間9月一11月,施用的肥料為腐熟的農家肥,如嘔制的羊肥、雞肥等。施肥量幼樹及初結果樹畝( 667m2 )施 1500kg 左右,盛果期畝( 667m2 )施肥 3500kg 左右。施肥方法,樹冠外圍垂直地面投影東南西北開平行溝或開環狀溝,溝深為30~35cm ,溝寬 35~40cm 。距主干 30cm 至樹冠地面垂直投影處挖放射狀溝,里淺外深,里溝深25cm ,外溝深 35cm 、寬 35~40cm 。或撒施,將肥料均勻撒于行間及時深翻,該方法主要用于盛果樹施基肥,施肥方法要隔年交替進行。除撒施方法其他施肥法均要將肥料與熟土拌勻再填人施肥溝內,比例為肥料與土 1:5 。追肥時間為幼果開始膨大及花芽形成期,進行第1次追肥;第2次追肥為幼果迅猛膨大期。在山西太谷地區,第1次追肥時間為5月下旬,第2次追肥時間為6月下旬,追肥種類為有機復合肥,方法為葉面噴或地面追肥(開溝發同上),追肥量依所購肥料說明使用。
3.5.2 澆水
榛樹抗旱,需水較少,為了促進榛樹生長發育,需在榛樹萌芽期及地面封凍前實施澆灌,生長發育期依降水視土壤情確定是否澆水。果實膨大期要使土壤熵情好,土壤含水量達 60% 左右。
3.6 病蟲防治
榛樹病蟲較少,蟲害主要是金龜子,幼齡樹要重點防治,在山西太谷主要發生期為5月中旬至7月中旬,采用綜合防治,效果良好。病害主要為白粉病,化學防治用藥為三唑酮,多菌靈,百菌清,代森瑞鋅等,使用時要交替進行,防治時間每次降雨后及時噴藥,用藥量及注意事項依所購農藥說明正確使用。
參考文獻
[1]梁維堅,王貴喜.大果榛栽培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
[2]孫萬懷,李體智.榛板栗優質高效生產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3]楊波,米云鶴.西北地區大果榛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24(8):88-90.
[4]王洪艷.鐵嶺地區平歐大果榛栽培與管理技術[J].基層農技推廣,2024(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