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27.24 文獻標識碼:A
The Role and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Shelterbelts inFruitTreeProduction
LIU Shengli (Cao County Forestr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Cao County Shandong 27440o,China)
Abstract:Shelterbelts playacrucial role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agricultural production,efectively preventing wind andsand,preventingfrostandlate springcold,conserving water sources,andmaintaining soiland water.Theyhavea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onoptimizing theecologicalenvironmentandprotecting orchards.Aditionally,shelterbeltscan provide richorganicmaterfor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rebyincreasing economic income.However,intheactual plantingprocess, it is neessarytofullypayatention tothepossbleadverseeffectsofshelterbeltsonfruittreeproduction,suchasinsufcient lightduetoshading,competitionfornutrientsand water withfruit tres,andbecomingamediumforthespreadof pestsand diseases.To maximizetheecologicalbenefitsofshelterbeltsand minimizetheiradverse efectsonfruit treeproductionaseries of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precautions are proposed for reference by growers.
Keywords:shelterbelt;fruit tree production;role;construction methods
現代果園不少種植者對土地極為珍視,尤其對于家庭式小型果園,果園面積相對較小,種植者因擔心占用土地、對果樹造成遮陰以及可能與果樹爭奪肥料和水分等資源而放棄營造防護林(帶)。事實上,防護林(帶)不僅具有經濟和生態效益,還在果樹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筆者分析了防護林的作用和科學營造方法,供參考。
1防護林在果樹生產中的作用
1. 1 預防自然災害
1.1. 1 防風固沙
大風是果樹生產的災害性天氣之一,雖然大風發生的頻率很少、時間短,但大風常伴有大雨、暴雨,對果樹生產危害極大。春季果樹花期風速超過4m/s 的大風能吹落花瓣,損壞花器,吹干柱頭,縮短花期,并且影響蜜蜂等昆蟲的活動和傳粉,對果樹開花授粉不利,嚴重影響蘋果、梨、棗等果樹的授粉和坐果率。蘋果、梨、桃等幼果套袋后容易被大風吹落。果實膨大期和成熟期遇到大風天氣會被吹掉果袋,特別是近成熟果實遇到大風會造成采前落果,嚴重影響果品產量。大風不但容易造成落果,果實和枝葉產生摩擦、碰撞還易使果皮產生傷痕,影響外觀品質,降低經濟價值。6級以上的大風及局地的龍卷風能使梨、柿、葡萄等果樹的葉片破碎,引起落葉。生長季節的定向大風,特別是沿海地區臺風、海風,能造成樹冠歪斜、偏冠,新梢、結果較多的枝組易風折斷裂,甚至整株歪倒、拔起、毀樹。矮化砧蘋果樹結果較多,在大風吹拂下容易在樹干基部矮化砧部位劈裂,失去栽培價值。沙地果園大風容易將表層土壤吹起,造成沙土飛揚或沙積,使根系裸露或主干沙埋,影響根系的正常生長、吸收活動,并且造成果園地形差異,致使管理不便。冬季的大風可將果樹下的積雪吹走,增加土層凍結深度,使根系受凍,加重果樹的凍害。
果園防護林(帶)的樹木可降低風速,穩固沙土,減輕大風對果樹的傷害。
1.1.2防止霜凍和倒春寒危害
晚秋的早霜凍和春季倒春寒是果樹生產的災害性天氣。我國北方氣溫受西伯利亞南下強冷空氣影響,3月一4月經常遭遇大范圍降溫、大風天氣,近年來受“拉尼娜現象”影響,“倒春寒”頻發,氣溫驟降 8~12°C ,最低溫度可降至 -3~-2°C .局地果園溫度能降至一 6~-4.0°C ,此時正值甜櫻桃、蘋果、梨、杏、桃等果樹的發芽、花期、幼果期,葡萄、核桃樹的發芽、抽梢期,輕則造成花器、幼果、嫩芽不同程度的受凍,嚴重影響坐果率及新梢生長,導致幼果畸形、果品產量和質量降低,重則造成果樹減產、絕收。在冬春干旱、多風地區,果樹幼樹易發生抽條現象。
冷空氣到來時,果園防護林(帶)的樹木枝葉“樹墻”對冷空氣形成阻擋,將冷空氣氣流抬升,隨后再逐漸下降,可避免或減輕霜凍、倒春寒對果樹的傷害。
1.2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防護林樹木在降雨時能吸收大量的水分,減少雨水徑流,涵養水源,減輕對表層土壤中養分如氮、磷、鉀等可溶性礦質營養元素及有益微生物等的侵蝕,防止山區、丘陵、坡地果園水土(肥)流失。
1.3 優化生態環境
防護林樹木吸收果園溝、渠及路深層土壤中的水分,通過樹木的蒸騰作用,形成大量的水蒸氣,能調節果園的濕度、溫度,減少氣溫變幅,改善果園小氣候,優化生態環境,保障果樹健康生長。
1.4生物隔離與防護作用
果園周圍防護林多年生長,樹枝干密集成植物圍墻。山東省泰安等地區建園時周圍的防護林種植枸橘或刺槐或花椒等,隨著樹體的生長,其分枝形成密集并密生針刺的樹墻圍,人及其他動物難以通過“樹墻”進入果園,起到很好的生物隔離與防護作用。
1.5 開辟肥源
果園防護林樹木側面及溝、渠兩側、地堰地邊等空隙地栽植紫穗槐,紫穗槐有根瘤,具有固氮功能,種植 2~3 年后,每年夏季平茬剪截紫穗槐枝葉作為綠肥,用于就近覆蓋果樹的樹盤,培肥果園地力。
1.6 增加經濟收入
在果園周邊利用溝、渠、路等空間種植的紫穗槐、荊條、杞柳、檉柳等植物,不僅可加工成精美的工藝品或實用器具,而且所種植的花椒可供采摘食用。同時,這些樹木的枝干還是纖維板、膠合板等生產企業的優質原材料,均可進行銷售,從而帶來顯著的經濟收益。
2防護林對果樹生產的不利影響
2.1 遮陽
防護林樹木生長多年后,樹體高大,秋、冬季太陽照射角度小,果園南側的防護林樹木會對果樹形成遮光效應。
2.2 競爭養分與水分
防護林樹木的根系通常十分發達,其水平根系的生長范圍可達 4~6m ,甚至更遠。這種廣泛的根系分布可能會導致與臨近果樹之間的養分和水分競爭。
2.3病蟲害的傳播與發生
防護林樹木與果樹同地共處,是蚜蟲、金龜子類、椿象、天牛、刺蛾等害蟲的寄主或傳播體。這些害蟲可能會在防護林和果樹之間遷移,導致果樹感染相同的病蟲害,進而增加果樹病蟲害的防治難度和成本。
3科學營造方法
3.1 科學規劃
依據“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結合果園面積、有害風向、地勢、地形及當地氣候特點進行規劃。對于平地果園,防護林可栽植于果園四周,并與道路、溝渠建設相結合;丘陵、黃土高原地區則植于溝谷兩側或分水嶺上。為保證防護效果,最好在建園前 2~3 年營建,最遲與果樹同年栽植。
3.1.1 小型果園
面積 7hm2 以下的小型果園可在果園主要有害風向的迎風面栽植 2~3 行喬木為防風林帶,或在風谷口栽植較密集的 3~5 行喬木林帶作為風障。果園東、南兩面任其敞開,可不營造防護林帶,一般不影響防護效果,以節約土地資源。
3.1.2大、中型果園
面積在 7hm2 以上的大、中型果園,應依據地形和風向,充分利用分水嶺、道路和溝渠,構建防護林網。風沙較多、較大的地區要建設喬木 10~ 20行帶幅較寬的防護林。主林帶應與當地有害風或常年大風(主風)風向相垂直,林帶寬度一般10~20m ,以透風 30% 左右,植樹 5~8 行喬木或間種灌木,風大或氣溫較低的地區可寬一些。防風林帶背風面的有效防護范圍一般為樹高的 25~ 30倍,最佳防護范圍防護范圍是樹高的 15~ 20倍,向風面為 10~20 倍。主林帶之間的距離一般以喬木最終能生長的高度為依據,其間距為200~300m 。副林帶與主林帶垂直構成網格狀,間距 300~500m ,其寬度一般在 6~10m ,栽植2~3 行喬木,內植灌木 1~3 行,形成“井”字形網格配置[1]。
山地果園主林帶應規劃在山頂、山脊以及山亞風口處,與有害風方向垂直,副林帶設置于道路、排灌溝渠兩旁,其溝渠兩側、地堰地邊栽植紫穗槐、花椒、皂角、酸棗等,以防止水土流失。
平地果園主、副林帶構成林網,與排灌溝渠、道路并列相伴設置,主副林帶一般呈長方形,主林帶為長邊,副林帶為短邊。
坡地果園為避免冷空氣聚集,林帶要留出缺口,使冷空氣能夠排出。果園背風時防護林應設在分水嶺處;迎風時設在果園下部;如果風來自于果園兩側,則在果園兩側的排灌溝兩岸營造。
3.2 防護林類型
果園防護林一般有緊密型林帶和疏透型林帶兩種類型。
3.2.1 緊密型林帶
緊密型林帶通常為喬木與灌木結合,栽植 4~ 8行高大喬木,喬木兩側或株間、行間種植 2~ 3行灌木。 3~5 年后形成枝葉密集的防風林帶,防護效果顯著[1]。但氣流遇林帶后不易通過而形成高氣壓,迫使氣流上升并越過林帶,導致防護范圍較窄。
3.2.2 疏透型林帶
疏透型林帶主要采用喬木,栽植 4~8 行高大喬木,配植少量灌木,使林帶中下部有空隙,部分氣流可通過。經疏透林帶后,風速降低,氣流抬升后下降較慢,防護范圍較寬(遠),但防護效果相對較小。此類型在各地果園中應用較多。
3.3 樹種選擇
樹種選擇應遵循“適地適樹”原則,選擇適應當地自然條件、樹體高大、枝葉茂密、林相整齊、生長迅速、壽命長、抗逆性強、與果樹無共同病蟲害、經濟價值較高的鄉土樹種。如雜交楊、毛白楊、柳樹、白蠟樹、臭椿、苦楝、水杉、枸橘等喬木,以及紫穗槐、花椒、荊條、杞柳、檉柳、皂角等灌木。喬木行株距為( (1.5~2.0) ) m×1.0m 灌木株行距為 0.50m×0.75m 。紫穗槐為多年生豆科落葉灌木,是緊密種植結構防風林帶的首選灌木。避免選擇松樹、柏樹、泡桐等易成為果樹病蟲害潛隱寄主或傳播體的樹種,慎選刺槐、榆樹、喬木桑等樹種。刺槐易招引椿象危害蘋果、梨、桃等果樹,且落葉炭疽病菌可感染蘋果、梨等果樹;榆樹、喬木桑易吸引天牛,進而危害果樹;榆樹根系分泌物對葡萄危害極大,可能導致減產甚至絕產[2]。
4注意事項
1)防護林帶與果樹種植區之間應保留一定距離,通常結合生產路、排灌溝渠規劃,保持 5~ 10m 的間距,以防止脅地現象,特別是果園南側需留足夠間距以解決遮陽問題。
2)若防護林帶與果樹種植區間距較近,可挖深 1m 以上的隔離溝,以防止防護林樹木根系侵入果園,影響果樹根系生長和吸收空間,解決與果樹爭肥、爭水問題。
3)樹木一般不進行修枝和間伐,以形成密集的樹墻。但需注意適當縮剪樹木下部伸展至生產作業道上、妨礙車輛和人員通行的分枝。
4)防護林中的樹木、灌木等發生病蟲害時,應及時進行綜合防治,以控制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
參考文獻
[1]劉振巖,李震三.山東果樹[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楊洪強.綠色無公害果品生產全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