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繪本因其內容豐富、情節生動、圖文并茂等優勢成為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補充資源。那么,英語教師如何有效地將繪本閱讀與主教材語篇閱讀相融合,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呢?基于此,本文引入了PCKg理論。PCKg(PedagogicalContentKnowing)理論是學科認知教學理論的簡稱,它強調教師需要具備對學科內容的認知、對學生的認知、對一般教學法的認知、對教學情境的認知,從而更為科學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一、理論認知—PCKg理論在小學英語繪本與主教材融合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內容深度原則:精研教材,深挖內涵
基于PCKg理論開展小學英語繪本與主教材融合閱讀教學,教師需要通過研讀教材,掌握教材的語言知識點,透徹理解其文化內涵,然后將繪本內容與主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形成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通過融合閱讀教學實現知識的深度傳遞,促進學生的深層次認知。
(二)教學適配原則:結合實際,量體裁衣
PCKg理論強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進行教學設計,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在繪本與主教材的融合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等,從而制訂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
(三)互動參與原則:激發興趣,寓教于樂
PCKg理論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互動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繪本與主教材的融合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設計豐富多樣的活動,如小組討論活動、角色扮演活動、情景模擬活動等,讓學生充分體驗和理解英語知識,加深對英語知識的印象。
(四)技術融合原則:智能教學,推陳出新
技術融合原則強調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借助智能平臺實現教學的創新和優化。在PCKg理論指導下,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數字化教學工具和資源,如多媒體教學軟件、在線學習平臺、虛擬現實技術等,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同時實時跟蹤和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效果,以適當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精準度和有效性[2]。
二、實踐認知—PCKg理論在小學英語繪本與主教材融合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教學設計—PCKg理論貫通教學方案
1.主題統籌規劃,知識內容貫通
為了實現有效的知識傳遞,教師要明確主教材語篇的教學主題和目標,據此合理安排繪本和主教材融合的知識點,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系統規劃教學主題和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厘清思路,避免內容重復和遺漏,提升教學的系統性。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Unit1“Thelionandthemouse”的教學中,教師選擇繪本TheLionandtheMouse作為補充材料。該繪本內容與教材主題一致,有更為詳細的情節描寫與更加豐富的插圖。教師通過精研語篇和繪本內容,設計“幫助和友誼”的教學主題,據此主題整合語篇和繪本中的內容,幫助學生在理解主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深入體會故事的寓意。
2.互動活動設計,語言運用貫通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教師基于PCKg理論設計豐富多樣的互動活動,讓學生通過互動活動運用語言知識,從而掌握語言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互動活動中的語言運用表現,了解學生的問題,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3]。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Unit2“Goodhabits”的教學中,教師選擇繪本IDon'tWanttoWashMyHands!進行補充,并基于繪本內容設計了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用英語描述生活中的好習慣,如“Washing my hands before meals isa goodhabit.”。通過這樣的互動活動,學生能將學到的英語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增強對生活好習慣的理解和認同。
3.反思總結落實,教學經驗貫通
PCKg理論要求教師在每次教學后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繪本與主教材的融合閱讀教學比單一的閱讀教學更為復雜,這就要求教師注重教學后的反思和總結,以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Unit3“Ahealthydiet”的教學中,教師選擇繪本TheVeryHungryCaterpillar作為輔助材料,讓學生通過閱讀繪本中毛毛蟲吃各種食物的故事,復習教材語篇中與食物相關的單詞,如apple、cake、cheese等,并討論健康的飲食習慣。課后,教師通過回顧教學過程,發現學生在閱讀繪本后討論與食物有關的單詞時,出現偏題的現象。教師由此意識到有趣的繪本固然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也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總結出在引入繪本引導學生自由討論時,應注意觀察學生、指導學生,保證學生討論的有效性。
(二)教學過程—PCKg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1.問題激趣,引導自主學習
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PCKg理論的重要實踐要求之一。教師通過提出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探索新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Project1“Beingagoodstudent”的教學中,教師選擇繪本DavidGoestoSchool進行補充。該繪本講述了David在學校里不守規矩的事,教師據此提出問題:“Why is David not a good student? What should Daviddotobeagoodstudent?”。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熱烈討論、積極發言,自然而然進入新課的學習。
2.合作學習,整體掌握知識
PCKg理論強調通過同伴互助和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的共同成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相互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知識。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Unit5“Aparty”的教學中,教師選擇繪本IfYouGiveaPigaParty作為補充材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小組需要合作設計一個聚會方案,用英語討論和安排方案的細節,如有的學生說道:“Let'shavesomeballoonsandabigcake.”。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借助繪本中的知識討論出一個完整的聚會方案,從而整體掌握關于party的英語知識。
3.創新評價,促進知識鞏固
基于PCKg理論,教師需采用新穎的評價方式,如課堂測試、課后作業、階段測驗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Unit4“Roadsafety”的教學中,教師選擇繪本LookLeft,LookRight,LookLeftAgain作為補充材料開展融合教學。在教學后,教師設計創意評價活動一—教師用英語依次說出指示語,學生按照指示做出動作。通過有趣的測試活動,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掌握與道路交通相關的英語知識。
(三)教學拓展—PCKg理論創新教學活動
1.融合跨學科,拓展閱讀知識
PCKg理論強調通過多元融合豐富教學知識。教師在融入英語繪本進行語篇閱讀教學時,可以結合主教材語篇的主題,有意識地選用涉及其他學科知識的繪本,如涉及歷史、地理、科學等知識的繪本,進行跨學科知識梳理和整合,讓學生閱讀更加多元化的內容,掌握更多知識,從而延展教學的深度和廣度[4]。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Unit6“Aninterestingcountry”的教學中,教師選擇繪本ThisIsAustralia作為融合教學材料。教師結合主教材語篇中關于國家的內容,提取該繪本中的地理知識,進行閱讀教學內容的整合,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更多關于介紹一個國家地理位置、自然風光、城市地標等的英語詞匯,掌握更多介紹一個國家的英語表達方式,豐富地理和文化知識。
2.融合多模式,激發創造思維
PCKg理論強調通過多種教學模式的結合,如采用項自式學習、任務驅動式學習等,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實踐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教學創新能力,大膽設計有新意的教學活動。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Unit7“Summerholidayplans”的教學中,教師選擇繪本HowISpentMySummerVacation進行補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采用項目式學習模式,讓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的暑假計劃,并制作相關的英語小報。通過參與項目式學習活動,學生在表達和制作中提高了英語表達能力。
3.融合課內外,增加學習深度
教師將教學延伸到課外,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在課外學習活動中拓寬知識面,深化對閱讀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也能在組織和指導課外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拓寬教育視野。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Unit8“Ourdreams”的教學中,教師選擇繪本Oh,ThePlacesYou'llGo!開展融合教學,組織學生進行主題采訪活動,要求學生走到校園外,隨機采訪其他小朋友,用英語詢問對方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為什么。學生要將采訪內容記錄下來,并結合采訪內容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談論自己最想去的地方以及理由。通過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能靈活運用知識,拓寬知識視野。
三、反思認知—PCKg理論在小學英語繪本與主教材融合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要求
(一)與時俱進一研讀理論文獻,更新教學理念
PCKg理論為教師提供了一個系統的教學框架,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和自我提升行動。教師應不斷研讀與PCKg理論相關的教學理論研究成果,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以保證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將關于PCKg理論的研究成果應用于繪本閱讀與主教材融合教學中,并及時進行教學反思,以不斷優化PCKg理論的教學方案,從而不斷提高繪本與主教材融合閱讀教學能力。
(二)舉一反三一基于學生反饋,調整教學策略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反饋是調整教學策略的重要依據。在開展教學后,教師基于PCKg理論較為全面地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充分了解學生在繪本與主教材融合閱讀教學中的興趣點和難點,并借助PCKg理論指導的方法調整教學,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集思廣益一加強教學交流,積累教學經驗
教學交流和經驗分享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在應用PCKg理論開展繪本與主教材的融合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此時,教師需要與同事、專家進行交流,通過借鑒他人的教學經驗,解決自己的教學難題。比如,教師可積極參加教學研討會,了解其他教師在應用PCKg理論時的成功經驗和遇到的挑戰,從而反思和改進自已的教學實踐,以提升應用PCKg理論開展教學的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PCKg理論在小學英語繪本與主教材融合閱讀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PCKg理論指導下,小學英語教師能夠科學設計教學方案,挖掘內容深層次含義,創新開展教學活動,巧妙進行教學拓展,從而延伸閱讀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要進一步發揮PCKg理論在教學提質增效方面的優勢,小學英語教師需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參與教學研討,持續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育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曉文,萬嬌嬌.多維度教學反思促進教師PCKg的多元共生[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2(7/8):41-42.
[2」蔣茵.教師專業知識:職前教師實踐教學的基石[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26):35-39.
[3]武敏.從PCK到PCKg:教師知識發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53):29-31.
[4]趙繼光.PCKg模式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設計與實施[J].中學生英語,2017(3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