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要求教師把落實立德樹人作為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準確理解核心素養內涵,把握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通過英語學習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但在部分英語課堂中,德育沒有得到充分落實。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教師對學科育人目標把握不到位,僅重視知識的教授,而忽視道德品質的培養;二是教師缺乏落實學科育人的策略,只有生硬的說教,導致育人效果不理想;三是教師將英語知識教學和育人割裂開來,導致教學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對此,教師要積極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要求,將德育巧妙地融入知識教學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滲透效果。
一、研讀教材,挖掘德育元素
英語學科具有高度的育人價值。英語課程除了能使學生學到英語知識、發展英語運用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心智能力、情感態度、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發展[2]。為實現英語學科育人價值的最大化,教師備課時要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編者的編寫意圖,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把握教學內容與德育的結合點。
(一)把握單元主題,設計融合德育的單元教學目標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以單元為編排體例,每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編排多個板塊內容。教師要把握單元主題,尋找單元主題與德育元素的結合點,并由此設計單元教學目標。
比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三年級起點)Unit4“Thenandnow”的教學中,根據單元主題,教師設計融合德育的單元教學目標: ① 通過引導學生對比自己過去和現在的成長變化,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② 通過引導學生了解過去和現在生活的變化,使學生珍惜當下的生活,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③ 通過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代與現代的科技發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科技發明興趣,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④ 通過引導學生對比中外過去和現在的差異,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又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三年級起點)Unit6“Keepourcityclean”的教學中,教師結合單元主題,將德育目標融入單元教學目標中: ① 通過引導學生解讀語篇內容,使學生了解城市污染的原因,增強環保意識,學會愛護環境,積極參與環保行動; ② 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共同討論、發現生活中的環保問題,并制作環保宣傳海報,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分析單元教學內容,滲透德育思想
單元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核心資源和重要依據。教師需認真研讀單元教學內容,并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思想,從而拓展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Unit7“What'sthematter?”的教學內容為例。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為與情緒或狀態相關的英語表述。教師為了融入德育思想,結合繪本ALongWait開展教學。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繪本,了解繪本內容:該繪本講了小女孩與奶奶、鶴相聚與離別的故事,體現了小女孩的情緒變化。教師還將該繪本故事編成歌謠,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給學生(如圖1所示)。學生通過閱讀繪本以及吟唱歌謠,體會到小女孩的情緒經歷了從開心愉悅到思念難過再到喜悅激動的過程。教師問學生小女孩的情緒為什么會變化。學生通過思考意識到,小女孩的情緒變化源于對奶奶和鶴的愛。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感受小女孩對奶奶和鶴的愛。學生被小女孩和奶奶之間的親情所溫暖,亦被小女孩和鶴之間的故事所感動,充分體會到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牽絆,學會珍惜親情、愛護大自然。
二、創設情境,強化德育的情感功能
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育人活動,如此才能提升育人效果[3]。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開展德育,教師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為順利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從而強化德育的情感功能。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Unit7“Summerholidayplans”的教學為例。在作業設計環節,教師創設“紅色研學旅游”的情境,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路線框架圖(如圖2所示),要求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選擇其中一條路線并制訂一份紅色旅游計劃。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先討論想要選擇的紅色旅游路線,再運用英語知識制訂旅游方案。在此過程中,學生既鞏固了計劃類的英語知識點,又通過了解眾多紅色旅游景點的歷史故事激發了愛國情懷。
又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Unit6“Inthekitchen”的教學為例。在作業設計環節,教師根據本單元關于廚房勞動的英語知識點,創設了“五一勞動節學校開展‘勞動月’活動”的教學情境:“May the first isLaborDay.AndMayis theLaborMonthinourschool.WeshouldlearntohelpathomeHere'syourto-dolist forthismonth.\"。教師給學生提供勞動清單,要求學生先用英語表達自己可以承擔的家務勞動,隨后在家中進行勞動實踐,由家長幫忙拍視頻記錄實踐過程。最后,學生用英語為視頻內容做解說,將視頻作為作業成果上傳至班級微信群中。通過完成這樣的學習任務,學生不僅掌握了關于勞動的英語表述,還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激發了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和熱情。
再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舊版)Unit5“Howoldareyou?”的教學為例。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設“學校要舉行十歲成長儀式”的情境,要求學生準備用于成長儀式上發言的手卡。由于多數學生對此沒有頭緒,教師提出問題串激活學生的思維:“Whatcanwedo/sayintheGrowthceremony?What wishes do you make? What can you saytoyourmum/dad...?”這一系列問題啟發了學生的思考,有助于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內心想法。比如,有的學生設計了如圖3所示的發言手卡。在此環節中,學生不僅掌握了關于表示年齡的英語知識,還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學會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評價育人,鞏固德育滲透實效
教師科學落實評價任務,不僅能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能增強德育滲透的效果。
(一)針對學習習慣進行評價
教學評價可分為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在德育滲透的課堂中,教師應著重開展過程性評價,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比如,在正式授課前,教師要明確學生聽課的要求:① Sit well. ② Listen carefully. ③ Raise your hand beforespeaking.。在授課后,教師根據聽課要求,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過程性評價,并注重表揚和獎勵遵守聽課要求的學生。這種評價方式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自律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進而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
(二)針對學習技能進行評價
教師在給學生安排學習任務后,要根據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等級評價,從而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技能。舉例而言,在學生完成英語表達的任務后,教師對學生的英語表達技能進行三個等級的星級評價(如圖4所示),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英語表達水平。
(三)針對學生學習水平進行評價
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開展個性化、有針對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努力,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成長。比如,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在評價中要注意使用鼓勵性語言,幫助他們克服困難,逐步建立學習信心;而對于英語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在評價中要注意為他們設定更具挑戰性的目標,激發他們的潛能,鼓勵他們不斷突破自我。在這種分層評價機制下,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夠得到充分尊重,學習動力得以強化,學習積極性也會顯著提高。如此一來,全班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實現進一步發展。
(四)創新激勵方式
教師的傳統激勵方式多為口頭獎勵,或者用學習物品作為獎品。這樣的激勵方式對學生而言往往缺乏新鮮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創新激勵方式,以學生意想不到的方式獎勵學習表現優秀的學生,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接下來的學習活動。比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三年級起點)Unit7“What'sthematter?”的教學中,在學生學習繪本ALongWait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對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教師把給這部分學生的評語寫在自己親手折的紙鶴上,然后把紙鶴送給他們。這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贊許。又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三年級起點)Unit8“ChineseNewYear”的教學中,教師根據春節的習俗,將對學生的祝福語放進一個個小紅包中,發給課上表現優秀的學生。這樣的激勵方式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與重視,又能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春節氛圍,使學生更好地領悟語篇主題。再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7“Animals”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學會用英語描述動物,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每個小組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名稱作為組名,如Rabbit Group、DogGroup、CatGroup等。在激勵環節,教師給表現良好的小組頒發特定的獎品,如給RabbitGroup獎勵的是胡蘿卜,給DogGroup獎勵的是骨頭玩具,給CatGroup獎勵的是小魚玩具。教師還要告訴學生這些獎品是他們憑借自己的努力掙到的“食物”,讓學生體會收獲學習勞動成果的成就感。這種新穎有趣的獎勵方式使英語課堂充滿樂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更好地鞏固德育滲透的效果。
結語
英語教材中包含眾多育人素材,英語教學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優勢。在新課講授環節,教師要研讀英語教材,把握德育滲透點,制訂融合德育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任務布置環節,教師要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完成任務,并在此過程中獲得德育熏陶;在教學評價環節,教師要結合德育要求巧妙開展評價,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如此,教師能夠借助英語滲透德育,借助德育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程曉堂.核心素養下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21.
[3」程曉堂,叢琳.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育人目標及實施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2,4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