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DOI: 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8.003
Abstract: Inthe process ofruralrevitalization,farmerentreprenershipandrurallogistics,astwoimportantaspectstogeter constitutethenewdrivingforcforruraleconomy.Thisarticle,asedonthethoryofsymbiosis,delvesintothelationshipbetwen farmerentrepreneurshiandrurallogistics,emphasizingthesignificantoleofrurallogisticsinsupportingfarmerentrepreeuship as wellasthemarketpotetialbroughtbyarmeretrepreneurshiptourallogistics.Furthermore,analyestheaihalgesn thecurrentcoordinatedevelopmentofuralgisticsandrmeretrepreneurshipandproposescountermeasurestoprooteir coordinateddevelopment.Theaimis toinjectnewvitalityintoruralrevitalizationbypromotingthecoordinated developmentof farmerentrepreneurshipand rural logistics.
Keywords: symbiosis theory; farmer entrepreneurship; rural logistic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農民創業作為激發鄉村內生動力的重要途徑,不僅能夠促進鄉村產業的升級轉型],還能夠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2,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和經濟基礎。然而,地理位置等因素限制了農村創業活動的開展。而農村物流作為連接農村與城市、農產品與市場的重要橋梁,其高效運作對于保障農產品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助力農民創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但是,目前一些農村地區物流供給不能滿足物流需求的狀況成為了農民創業的瓶頸;而在一些地區則出現了物流供給過剩的現象,物流產業與當地農民創業經常表現為不協調發展的情況。鑒于此,本文基于共生理論,深人探討農民創業與農村物流的協調發展關系,分析當前農村物流與農民創業協調發展的主要困境,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來推動農民創業與農村物流的深度融合和共同發展,以期助力鄉村振興。
1農村物流與農民創業協調發展的理論分析
1.1共生理論的內涵
共生理論的本質在于共生單元間的互動與協同,它們共同適應著復雜多變的環境,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與互通,從而構建出一種互相依賴、各自獲取一定利益的相互關系。其最初來源于生物學領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已逐步運用于物流領域和創業領域,而農民創業和農村物流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農民創業需要農村物流的支持,以便將農產品和服務銷售到更廣泛的市場;而農村物流的發展也需要農民創業的推動,以提供更多的物流需求和業務機會。
1.2農民創業對農村物流發展的影響
1.2.1農民創業推動了物流需求增長
農民創業活動通常伴隨著對物流服務的強烈需求。隨著農民創業規模的擴大和業務范圍的拓展,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量也相應增加。這意味著更多的產品需要從農村運輸到市場或其他地區,因此物流服務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包括運輸、配送等。除了產品流通量的增加,農民創業還可能帶來銷售渠道的多樣化。過去,農產品可能只能依賴傳統的市場或批發商進行銷售,但現在,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商平臺的興起,農民有了更多的選擇。他們可以在電商平臺上開設店鋪,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農產品;也可以與線下店鋪合作,將產品送到更多的地方。這些新渠道的建立,不僅為農民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也進一步增加了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因此,農民創業活動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在多個方面都表現出增長趨勢,從而促進農村物流的發展。
1.2.2農民創業促進了物流技術提升
隨著農業生產方式的升級和現代化技術的應用,農產品的加工也趨向規模化和專業化。這意味著農產品從田間到消費者手中的流程中,需要更多的加工環節和處理過程,提高了對物流技術的要求,從而倒逼物流技術的提升。首先,農村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長為物流技術創新提供了強大的市場動力,促使物流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動農村物流技術的創新升級。其次,農民創業促進了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許多農民創業者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來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他們通過構建農產品追溯系統、智能倉儲管理系統等,實現了對物流過程的實時監控和精準管理。這種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僅提高了農村物流的運作效率,也為物流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再次,農民創業還推動了農村物流裝備的升級換代。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物流需求,農民創業者需要更先進、更高效的物流裝備來支持他們的業務。這促使物流企業在裝備方面進行技術創新,研發出更適合農村物流需求的智能化、自動化裝備。例如,無人倉庫、智能分揀系統、無人駕駛運輸車等先進裝備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農村物流的運作效率和準確性。最后,農民創業也帶動了農村物流運行模式的創新。隨著電商、直播帶貨等新型銷售模式的興起,農民創業者開始探索更加靈活、高效的物流模式。例如,他們與物流企業合作開展共同配送、智能快遞柜等新型服務模式,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這種模式的創新不僅為農民創業者帶來了更多的收益,也為農村物流技術創新提供了有益的嘗試。
1.3農村物流發展對農民創業的影響
1.3.1農村物流發展有利于農業生產和銷售
鑒于農村特有的地理環境,農村物流配送服務的效率有待提升,這引發了一系列問題。農民在采購農業生產資料及日常所需物品時,常因高昂的運輸費用而增加額外的生產成本。且受限于農村物流運輸效率,農副產品進城成本也相對較高,使得產品在運輸中易受損耗,從而導致了產品價格與質量的雙重下滑,削弱了農副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對其銷售造成顯著影響。
然而,通過優化物流路徑、提升運輸效率,并引入先進的運輸工具與技術,物流系統能夠有效減少運輸時間與成本,降低農副產品在途中的損耗,進而削減整體生產成本。同時,高效的庫存管理也有效減少了農副產品在庫存過程中的損耗,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借助物流網絡,農副產品能夠覆蓋更遼闊的地域,使得更多消費者有機會接觸并購買到新鮮的農副產品,從而擴大了銷售范圍,提升了市場覆蓋率。
1.3.2農村物流發展有利于增加創業機會
隨著農村物流網絡的日益完善,農副產品得以享受更為廣闊的銷售渠道和更為高效的銷售模式,從而為農民創業帶來了更為豐富的機遇。如今,農民不僅可以依托原料加工、產品包裝或農副產品運輸等方式實現創業夢想,從而增加個人收入并促進當地就業,還能緊跟時代潮流,搭乘電商、快遞等行業的東風,通過設立快遞服務點、開設線下農副產品專賣店等新穎形式拓展創業路徑[]。
此外,農村物流的蓬勃發展也為農副產品加工和農業旅游業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撐。農民可以充分挖掘當地農副產品資源和自然風光,開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及農業旅游項目,吸引游客前來觀光體驗,進而實現收入的多元化增長。而物流的強有力支持則為這些創業活動提供了暢通的銷售渠道和穩固的后勤保障,讓農民創業的天地更加廣闊無垠。
2農村物流與農民創業協調發展的主要困境
2.1農村基礎設施與信息化水平落后
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包括道路、交通、倉儲、通訊等設施,這限制了物流服務的效率和覆蓋范圍,也給農民創業帶來了運輸和配送上的困擾。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物流的發展,也影響了農民創業活動的推進。信息化技術在現代物流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高物流運作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務質量,并促進信息的共享和流通。在農村地區,由于信息化水平不足,物流信息的流通和處理受到了限制,導致物流信息流通不暢,農產品市場信息獲取困難,這給農民創業活動帶來了不利影響。
2.2農村政策與市場環境不完善
農村物流發展缺乏相關政策的明確支持和引導,或者政策落地不到位,這會導致農村物流市場競爭不充分,物流企業發展缺乏動力,進而影響農民創業的積極性和成效;農村市場體系相對落后,缺乏健全的市場機制和競爭環境,使得農產品流通渠道單一,農民創業面臨市場風險和競爭壓力。
2.3農村專業人才匱乏
專業人才匱乏是農村物流與農民創業協調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大難題。這一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農村物流效率的提升和農民創業成功。首先,農村地區缺乏物流管理的專業人才。物流管理涉及多個環節,包括運輸、倉儲、包裝、配送等,需要物流從業人員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然而,由于農村地區教育資源有限,物流管理專業的高等教育和培訓機構較少,導致當地難以培養出足夠數量的物流管理人才。這導致農村物流在運作過程中缺乏科學、高效的管理,進而影響了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其次,農村地區的創業指導人才也嚴重不足。農民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往往面臨市場定位、營銷策略、資金籌集等多方面挑戰。然而,由于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的創業指導人才,農民創業者很難獲得有效的指導和幫助。他們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經驗和直覺進行決策,這增加了創業的風險,降低了創業成功率。此外,農村物流與農民創業之間的協調發展需要跨界融合的知識和技能。這不僅需要對物流行業有深人了解,還需要對農業、農村和農民有充分認識。然而,農村地區缺乏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導致農村物流與農民創業之間的協調發展難以有效推進。
3促進農村物流與農民創業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3.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水平
農村物流與農民創業的協調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優先投資農村交通設施,改善交通管理,確保農產品流通順暢;同時,合理規劃倉儲配送中心,推動技術現代化。在智能化和網絡化升級方面,政府應利用先進技術優化物流運作。通過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加強區域合作,解決建設難題。此外,政府還需加大農村信息化建設投入,提升網絡覆蓋率和通信質量,推動物流企業信息化管理,加強農民信息素養培訓,建設并推廣農村物流信息平臺,以推動農村物流與農民創業的協調發展。
3.2優化政策和市場環境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臺更多針對農村創業和物流發展的扶持政策,包括財稅、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建立健全的市場機制,包括價格形成機制、競爭機制等,促進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競爭。加強市場監管力度,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保障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維護農民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3.3加強農村專業人才培養
人才是農村物流和農民創業協調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在人才培養上,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物流管理和創業指導教育的投入,通過增設相關教育機構、豐富培訓課程與學習資源,為當地青年提供系統、專業的教育機會。對于已在農村物流與農民創業領域工作的人員,政府還需定期組織職業培訓,旨在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與知識層次,確保他們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政府和企業還需攜手加大對農村物流行業的支持力度,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吸引更多物流管理和創業指導人才到農村施展才華。此外,應建設更多物流企業和創業孵化基地,為專業人才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在人才引進方面,針對農村專業人才匱乏情況,政府可以制定并實施更加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為農村地區的物流專業人才和創業指導人才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待遇,減少人才流失現象,保障農村物流與農民創業的持續發展。這包括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良好的職業發展空間和培訓機會等,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通過引進外部人才,可以有效彌補人才缺口,保障農村物流與農民創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紅,王曉宇.農村數字化、農民創業與鄉村產業結構升級——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 PVAR動態分析[J].調研世界,2023(6):60-70.
[2]古家軍,謝鳳華.農民創業活躍度影響農民收入的區域差異分析——基于1997—2009 年的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農業經濟問題,2012,33(2):19-23,110.
[3]孫紅霞,孫梁,李美青.農民創業研究前沿探析與我國轉型時期研究框架構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0,32(6):31-37.
[4]丁煌,任洋.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何以破解農副產品產銷困境——來自貴州省全鏈條型服務體系的實踐證據[]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22(1):66-74.
[5]王篤鵬,王虹,周晶.共生聯盟模式下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均衡利潤分配研究[J].管理學報,2010,7(8):1228-1232.
[6]宋曉洪,丁瑩瑩,焦晉鵬.創業生態系統共生關系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1):27-31.
[7]劉爽.論農副產品物流對鄉村振興的正向促進作用[J].物流科技,2022,45(10):83-85,90.
[8]梁雯,桂舒佳.中國新型城鎮化、農村物流與農民收入的關系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和VAR模型[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93-103.
[9]涂勤,曹增棟.電子商務進農村能促進農戶創業嗎?——基于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政策的準自然實驗[J].中國農村觀察,2022(6):16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