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志碼:A DOI: 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8.026
Abstract:Thecontinuous developmentoftheInternetandsocialmedia has providedabroad platformforthe generationof online publicopinion,whichcontainspublicopinioninformationinvolvingvarious industriesandfields.Thfreqentoccurrnceofoline publicopinioninlogisticsandsuplyhain,ifotinterveed,caeasilytunegioalhotspoteventsintolargescaleoiepublic opinion,whichgeatlyectsthelgisticsadsuplyaelatedeterpse.Indertoeielyuideoiepublicion thefieldoflogisticsandsuplychainandreducetheimpactofpublicopinineventsonenterprises,thepaperproposesstrategiesfor guidingonlinepublicpinioninlogisticsandsuplychainfromtheprspetivesofthegoverment,enterprises,andthemedia,with a viewtoprovidingreferencesonthe governanceofonlinepublicopinioninlogisticsandsupplychainforrelevantenterprises.
Keywords:logistics; supply chain; onlin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strategies
0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智能設備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多在網絡上以微內容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生活以及對于某件事的看法與觀點,并與他人交流、互動;人們在網絡上發聲的意愿愈發強烈,并且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網民的發聲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技術與渠道。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 7 6 . 4 % 。其中,短視頻平臺的用戶規模已達10.26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454萬人;網絡新聞平臺用戶規模達7.81億人,占網民整體的
。此外,微博發布的行業報告的數據顯示,微博平臺月活躍用戶達到5.99億人,同比凈增1700萬人,日活躍用戶達到2.58億人,同比凈增500萬人。當前,“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的產生為民眾表達意見與情緒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使得網絡輿情信息極易在社交媒體上產生并造成劇烈反響。網絡輿情信息涉及諸多行業及領域,近年來,有關物流與供應鏈的輿情事件頻發,對物流與供應鏈相關領域與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網絡輿情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遠遠超過傳統媒體,一些負面輿情事件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對物流與供應鏈相關行業造成嚴重損害,給企業以及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由此,如何正確引導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成為當下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針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本研究從多個角度提出了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管控措施,旨在為相關企業提供參考,減少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1 相關研究
鄧義等2以網紅餐飲事件為例,運用GooSeeker網絡爬取工具爬取了微博上該事件相關數據同時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情感分析,對網紅餐飲食品安全中工作人員食品安全意識、食品加工環境惡劣、供應鏈管理混亂等問題的內在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旨在為相關部門對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參考。曹東麗等針對冷凍飲品網絡銷售中冷鏈運輸不規范、運輸成本高、網紅產品輿情頻出等問題提出監管建議,旨在為各級食品安全監管和企業自我防控提供參考依據,促進冷凍飲品網絡銷售環節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劉暢等4針對茶葉企業的負面網絡輿情管理提出了對策和建議,研究認為,茶葉企業的網絡輿情可圍繞著茶企管理者應理性認識網絡輿情、及時附言以及立即完善物流包裝、植人旅游微視頻破除消費者疑慮、線上線下同價告知實體銷售網點等四個方面來構建危機管理對策。唐艷等5以HDL為例進行了案例分析,針對HDL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造成不良輿情事件等問題,提出基于大數據為網絡輿情治理提供技術支持,以及聯合第三方企業構建企業內部的網絡輿情治理模型等措施來減少供應鏈中食品質量等問題負面輿情的風險,進而減少企業損失。鮑涵針對物流公司因一些負面報道而產生的輿情危機問題提出四點應對措施。洪陽等從消費者視角出發研究了大規模海外購物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對策。通過對三大跨境電商平臺的消費者評論進行定量和可視化分析,發現產品質量和物流問題是消費者對產品進行評價的關鍵因素,而導致大規模海外網購的主要原因則在于產品質量。針對這些問題,研究提出了加強對跨境進口零售商品的監管、及時公布跨境購買境外商品的信息、培育購買國貨的消費文化等建議。綜上所述,研究者從不同角度結合不同行業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的治理提出了建議與管控措施,但是當前系統針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應該如何治理的研究還比較少。
2輿情傳播的表現形式
當前,國內有關輿情傳播的研究多與生命周期理論相結合?!吧芷凇币辉~源自于生物學的概念,指的是生物體從產生、成長、衰老到消退的整個時期,是生物體形態功能在生命演化進程中所必須要經歷的各個階段的總和。1966年,生命周期理論首先由卡曼(A.K.Karman)提出,1976年,赫塞(Hersey)和布蘭查德(Blanchard)發展完善了這一理論。早在1986年,Fink就在危機管理領域,將突發事件危機傳播劃分為潛伏期、爆發期、蔓延期和恢復期4個階段。此后,生命周期理論經過不斷演化與發展,越來越多有關于生命周期的劃分方式也不斷出現。Burkholder etal.提出了將生命周期劃分為急性的緊急事件階段、晚期緊急事件階段和后緊急事件階段三個階段。Robert提出了生命周期劃分的5R模型,將生命周期劃分為減少階段、預備階段、響應階段、恢復階段以及韌性階段五個階段。
國內學者對于輿情傳播的階段劃分也有著不同的看法。王來華\"提出了輿情傳播的三階段模型,即發生、變化、結束這三個階段,認為輿情的發生包含著刺激和反應的規律。有學者在研究非常規事件網絡演變規律時提出了“產生一傳播—聚合”三段模型,此模型體現了網絡傳播的即時性、互動性、弱議程設置等特征和非常規突發事件的不確定性、擴散性等特點,如此紛繁復雜的特點注定了網絡輿情從產生、傳播到聚合的過程難以判斷。國外有關于輿情的傳播多基于Twitte這個社交平臺,國內的與情傳播則更為復雜,“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平臺是輿情傳播的主要載體。
3大數據背景下輿情傳播的特點
大數據時代,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打破了傳統的輿論傳播形式。傳統的輿情傳播往往依賴于有限的媒體渠道,社交媒體的產生打破了輿論傳播的時空限制,使得輿論的傳播不再局限于某一個地區,而是在互聯網所及之處,都可以看到輿論的身影。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也使得信息的傳播形式也在不斷變化,與以往的信息傳播方式不同,借助于社交媒體這一載體,信息傳播不再依賴于紙質媒介,而是依托各種社交網絡平臺,信息發布成本的降低以及更為簡潔的傳播方式也使信息傳播的時效性越來越高。
對當前比較熱點的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事件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大數據背景下,輿情傳播有著以下特點。第一,社交媒體的產生使得輿情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借助互聯網,輿情信息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至各個角落,覆蓋各類群體。無論是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還是新聞網站上的突發事件,都能夠迅速引發公眾的關注和討論。第二,輿情傳播中還呈現出更強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在大數據的推動下,公眾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與輿情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這種互動和參與不僅增加了輿情傳播的活力和影響力,也使得輿情更加真實和多元。然而,其所具備的以上特點也可能會導致輿情的發展方向走向極端。一個小的事件之所以會演變為一個熱點事件,進而演化為網絡輿情,離不開眾多網民的參與。在事件發生以后,群眾在關注事件的同時也會向周圍的親朋好友進行轉發并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此背景下,一些帶有情感色彩的言論更易受到人群的關注,更容易在社交媒體中傳播、蔓延和發酵。人們會通過點贊、評論、轉發等形式使得某一熱點話題迅速傳播,進而吸引更多人群的關注。在獲得話語權的情況下,人群急于表達自己的看法,一些脫離事件本身缺乏真實性的言論可能造成謠言的產生。此外,網絡推手的有意策劃、新聞媒體的介入等因素也會對輿情的發展造成劇烈影響,這種多方交叉影響,勢必會讓銳化的觀點激起一輪新的輿情風波,給人們的生活造成惡劣的影響。同時,在群體壓力與群內活動下,個人對輿情的判別易受到群體表達的壓力,形成非理性共鳴。因此,在輿情發展過程中,采取適當的策略對于輿情進行及時有效干預,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輿情造成的影響。
4大數據背景下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引導策略
現階段,正確的輿論引導顯得尤為重要,關于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的引導措施,可以從下幾個方面人手。第一,建立政府—媒體一企業機構多方合作機制,共同進行預期引導。通過建立跨部門、跨領域的合作機制,形)
理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輿情治理的效果,減少輿情給公眾造成的影響。
第二,政府部門應加強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監管和引導。政府應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和標準體系,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監督和管理。政府部門應加強與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合作,共同制定行業規范和標準,推動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優化和升級。同時,政府還應加大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加大投人,提高物流設施和技術裝備的水平,提升整個物流鏈條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進而從源頭上減少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事件的產生。
第三,企業應加強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的風險管理和應急預案。企業應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制定,確保在面臨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時能夠迅速采取應對措施,減少損失。此外,企業應加強與供應商和客戶的溝通與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和信息共享機制,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反應能力。同時,企業還應加強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技術應用和創新,提高物流運作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減少人為操作和失誤的可能性。
第四,媒體和社會公眾應加強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關注和監督。媒體應加強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報道和宣傳,提高公眾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媒體還應加強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監督和曝光,及時報道物流事故和違規行為,推動企業和政府部門加強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管理和改進。社會公眾應加強對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關注和參與,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參與到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建設和管理中來。
第五,建立輿情監管平臺,對輿情進行及時預警。相關企業可以建立輿情監管平臺,通過對輿情信息進行采集,對采集的信息進行加工,識別出輿情演化過程中的影響因素,為輿論的引導提供數據支持,及時采取對應措施進行干預,避免輿論的進一步發酵,還能為今后的發展方向做出預警。
第六,積極引導公眾情緒。在輿情治理中,應重視公眾情緒的變化,并積極進行引導。在消極情緒增加時,企業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緩解公眾的消極情緒,積極公關,避免輿論的進一步發酵,造成更為惡劣的影響。
5結語
物流與供應鏈網絡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經濟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物流與供應鏈網絡的復雜性和脆弱性,其在運行過程中經常面臨各種輿情風險和挑戰。為了有效引導物流與供應鏈相關網絡輿情,提高物流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本文從多個角度提出了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引導措施,旨在為物流與供應鏈相關企業引導物流與供應鏈網絡輿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3,32(5):13.
[2]鄧義,周夢麗,劉雅詩.基于輿情分析的中國網紅餐飲食品安全監管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3,48(1):36-41.
[3]曹東麗,翟雨佳,楊棚,等.冷凍飲品網絡銷售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質量安全與檢驗檢測,2023,33(1):53-57.
[4]劉暢,郝向陽,米青.探析茶葉企業網絡輿情危機管理研究[J].福建茶葉,2017,39(8):21-22.
[5]唐艷,胡桐:落入紅海還能“海底撈”嗎?——基于海底撈的供應鏈風險分析及優化[J].企業管理,2021:39-44.
[6]鮑涵.互聯網時代下物流行業如何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6):117-118,62.
[7]洪陽,王莉莉,安冉.基于大數據的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平臺的網絡輿情分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2):12-16.
[8]FINK S.Crisis management: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M].NewYork: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89:20.
[9]BURKHOLDER MDBT,TOOLEMDMJ.Evolution ofcomplex disasters[J].The Lancet,1995,346(8981):1012-1015.
[10] ROBERT H. Emergency management [M]. Beijing:China Citric Press,2004:22.
[11]王來華.網絡與情研究概論[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