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與地方高校的發展相輔相成,地方高校擁有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的地緣優勢,區域經濟建設為高校的發展提供支持。市屬高職院校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市屬高職院校的基本職能和責任。基層黨組織在市屬高職院校中發揮著政治核心作用,是高校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的核心力量。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是高校黨建的重要工作,建設符合時代要求的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是當代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市屬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使市屬高職院校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性
(一)履行高校基本職能的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以培養人才為中心,開展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社會服務是高校的基本職能之一。市屬高職院校作為地方政府投資建設的高校,需要發揮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作為學校的政治核心,在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貫徹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的需要
《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第二條規定:“高校黨組織必須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第四條規定:“高校黨組織工作應當遵循堅持高校黨的建設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2]。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內容中包含了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三)建設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需要
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是以服務作為基本價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黨組織,服務師生成長發展、服務學校改革發展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其建設的主體維度。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在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過程中,需要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主要內容。
二、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
本文以江蘇省的市屬高職院校為調查對象,選取了部分市屬高職院校,以這些學校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2023)》以及學校網站的信息為調查內容,對這些市屬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梳理。
(一)人才培養方面
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是一種服務與依靠的關系。市屬高職院校作為地方政府主辦的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責任。這些市屬高職院校立足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圍繞學校所在地區的產業,進行專業設置,構建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3]
在這些市屬高職院校具體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建立企業學院、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共同體、市域產教聯合體等,依托這些平臺,提升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為地方企業“走出去”提供人才。
同時,這些市屬高職院校多措并舉,引導畢業生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開展相關招聘會,促進畢業生在學校所在地區就業。
(二)科研服務方面
參與調研的市屬高職院校雖然在科研能力方面與本科院校有一定差距,但是這些學校積極履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整合學校科研力量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對接,開展各類科研服務,積極服務地方產業,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科技創新支持。
市屬高職院校科研服務的內容主要有:為企業開展科技研發和應用服務,推進企業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教師個人的發明專利等科技成果的轉化;承接企業各類橫向項目,為企業發展提供決策咨詢;為地方政府的發展建言獻策等。
市屬高職院校科研服務的形式主要有:教師進入地方企業進行專業實踐;科研能力強的教師到地方企業擔任科技副總;學校與地方企業共建科技創新平臺;對接地方產業,學校建設研發平臺和組建科技創新團隊;成立智庫等。
(三)社會服務方面
這些市屬高職院校積極履行高校社會服務的基本職能,面向社會開展了包括社會培訓、服務社區、服務鄉村振興等多種形式的社會服務。
社會培訓。發揮學校教師的專業特長開展社會培訓,主要包括非學歷培訓和公益項目培訓,例如為學校所在地的企業員工和退役軍人提供知識和技能培訓、面向所在地的老年人開展老年教育培訓項目、面向所在地的中小學生開展職業體驗活動等。
服務社區。開展社區教育項目,服務社區居民終身學習需要;組建師生服務團隊開展送技術送服務進社區的志愿服務活動,主要包括為社區兒童舉辦暑托班、為社區居民開展知識講座等[4]。
服務鄉村振興。組織教師團隊以提供專業技能服務等形式服務學校所在地的鄉村振興,組織學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等。
四、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意識需增強
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主要包括校黨委、二級學院黨總支和黨支部。目前這些學校的校黨委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都高度重視,有較強的服務意識,有的學校還專門設立了管理校地合作的部門。但是二級學院黨總支和黨支部平時的工作主要是服務校內的師生,圍繞教學與科研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融合,參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性不高,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當成是完成上級黨組織安排的任務,對于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市屬高職院校二級學院黨總支和黨支部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還需要進一步增強。
(二)服務能力需提高
地方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5]。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要求市屬高職院校的教師能夠了解并掌握企業相應崗位實際使用的技能,這樣才能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很多企業應用了先進的技術,但市屬高職院校中能夠直接為這些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的教師比較少,很多教師不具備直接為這些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的能力。市屬高職院校的教師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這些能力并不能直接轉變為服務企業的能力。有的教師的科研方向與企業的需求脫節,科研成果難以轉化。市屬高職院校的教師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具備服務企業的能力。
(三)服務機制需健全
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機制不健全。二級學院黨總支和黨支部以現有的資源開展服務活動,在內部資源整合和建立與社會對接的機制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有部分教師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教師的個人行為,不是基層黨組織的行為,這種單打獨斗式的服務形式很難形成有效合力。另外,對于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激勵機制不明顯,特別是社會服務方面,服務過程中強調社會服務的義務屬性,導致基層黨組織黨員在面對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壓力時,對開展社會服務的積極性不高。將教師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情況納入校內教師績效考核的激勵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五、影響服務效能的因素分析
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最終的服務效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既有基層黨組織內部的因素,也有基層黨組織外部的因素。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決定了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效能。
從市屬高職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來分析影響服務效能的因素。服務的主體是市屬高校基層黨組織,包括校黨委和二級學院黨總支、黨支部等。服務的客體是學校所在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具體來講,主要是服務地方政府、地方企業(產業)、社區、鄉村等各種類型的對象。服務內容主要是人才培養、科技服務和社會服務等。服務的平臺主要是校內校外校企共建的各類平臺。這個服務過程也是一個供需匹配的過程,服務效能的高低也是匹配度高低的反映。
(一)服務主體因素
服務主體作為服務的供方,其自身的情況對提供服務的效能有重要影響。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對基層黨組織職能和作用的深化。對于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來說,其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情況直接影響著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效能,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能夠使黨員的服務意識得到增強、黨員的服務能力得到提高、服務制度進一步完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制度是直接影響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效能的因素。
(二)服務客體因素
服務客體作為服務的需方,其對供方提供的服務內容的質量有直接的感受,是服務效能的直接評價者。地方政府是市屬高職院校的投資者,每年會對市屬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效能進行考核,地方政府對市屬高職院校的服務要求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地方企業是市屬高職院校服務的主要對象,企業的服務需求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學校需要圍繞企業的需求來提供相應的服務。同樣,社區、鄉村等服務對象的需求也是影響服務效能的因素。
(三)服務內容因素
供方提供的服務內容需要得到需方的認可才能說明服務的有效性。市屬高職院校能否培養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直接影響到服務效能。學校要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來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人才培養定位、專業設置、專業體系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教師提供的技術服務和科研成果是不是企業所需求的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學校科研團隊要圍繞地方企業的需求來開展科研。同樣,學校為社區、鄉村等提供的服務是否是其所需要的也是影響服務效能的因素。
(四)服務平臺因素
供方圍繞需方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是提高服務效能的重要途徑。市屬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了解地方政府、企業、社區、鄉村等服務對象的具體需求,圍繞需求提供服務才能提高服務的效能。因此,學校和服務對象之間的共建平臺是影響服務效能的重要因素。通過供需雙方共建的平臺,學校可以了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需求,進而提供有效的服務。
五、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增強服務主體的服務意識
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要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政治理論學習活動等,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黨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發揮基層黨組織優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案例,帶動基層黨組織黨員參與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活動中,在實踐中增強服務意識。
(二)提高服務主體的服務能力
高校基層黨組織,特別是二級學院黨總支和黨支部要主動對接地方企業、社區、鄉村,梳理需求清單,根據基層黨組織黨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黨員教師進行培訓,提高黨員服務企業、社區、鄉村的能力。
(三)健全服務機制
高校基層黨組織要將黨建工作與社會服務工作深度融合,黨支部、二級學院黨總支都要建立與企業、社區等對接的機制,同時改革教師的評價機制,將社會服務納人績效考核中,提高黨員教師服務社會的積極性,形成長效服務機制。
六、結語
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著地方高等教育的供需情況,而高等教育的供需情況則直接決定著高等教育的規模和結構、高等教育的投人。因此,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著地方政府對市屬高職院校的投入,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需要市屬高職院校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市屬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任務。本文對影響市屬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因素進行了初步分析,對于從系統的角度分析影響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市屬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程肇基.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研究以江西為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謝簡,陳夢瑤.黨建治理能力現代化視域下的高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南方論刊,2021(06):56-59.
[3]向晉文.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內涵特征、主體維度及建設理路Ⅲ.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3):59-62.
[4]程兆宇,楊兆山.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時代轉向、內在邏輯與協同路徑.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44(06):18-22.
[5]胡海.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五個動力機制J].人民論壇,2019(13):64-65.
[6]謝芳.地方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再認識[J].江蘇高教,2023(03):69-73,79.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2023年度江蘇省教育系統黨的建設研究會一般課題“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研究”(2023JSJYDJ2130);2022年度蘇州市職業大學黨的建設研究課題“市屬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機制研究”(2022SZDDJ0104)。
(作者系蘇州市職業大學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