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兒童成長環境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設不僅是為了滿足兒童的基本需求,更是為了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惠州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背景與意義
(一)國家政策導向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列入重大工程,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23個部門發布《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35年,預計全國百萬以上人口城市中,超過50% 將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將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目標下的全新風向標[]。
(二)有助于推進社會治理
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需要教育、住建、民政等多個政府部門的協同合作,需要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家庭和兒童群體等多方力量的參與。其建設過程中通過整合多方資源,既能提升社區居民在社會治理事務中的參與度,又能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社會治理合力,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新活力。
二、惠州市兒童友好城市“多方聯動”建設實踐經驗
惠州市發動全社會力量共同致力于兒童發展,形成政府主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家庭和兒童等多方共同參與的模式,使兒童友好建設得到了有效推進。
(一)社會政策友好:制度先行,規劃落地
惠州市政府高度重視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于2023年出臺了《惠州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將兒童服務設施建設納人市、縣(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教育、衛生、文化等專項規劃,并在城市發展重大規劃、政策中引入兒童影響評價,各級政府大力實施促進兒童友好發展的民生實事,確保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在規劃層面得到充分重視,為兒童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設施和成長環境。
(二)公共服務友好:全周期守護,精準化供給
1.推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
惠州市不斷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立了以市、縣(區)兩級婦幼保健機構為主體、基層醫療機構為基礎、綜合醫院為補充,覆蓋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的出生缺陷三級防控體系。不斷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實施新生兒“落地即參保”政策。開展先天性結構畸形和遺傳代謝病救助項目,普及新生兒疾病篩查和聽力篩查,保障優生目標。加強新生兒規范化訪視工作,新生兒訪視率保持在 90% 以上。
2.加快發展普惠托育服務
惠州市積極發展普惠托育機構,為家長提供更多的托育服務選項,緩解家庭育兒壓力。惠州市將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相關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任務。衛生健康局和教育局共同起草了《惠州市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發展補助的實施方案》,從補助目標、條件、標準、辦理程序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多項支持政策。同時,積極推動托育機構的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創建了一批優質服務示范托育機構和省級示范性托育機構,并通過托育機構與高職院校共建實踐基地,為托育服務行業的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持,打造托育服務人才“蓄水池”。
3.推進兒童生命教育和性教育
惠州市大力推進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生命教育和性教育,培養兒童珍愛生命意識,如在惠東縣安墩石珠小學、龍門縣麻榨鎮大陂教學點等地開展了兒童性教育流動課堂,通過互動為主的教學方式,在寓教于樂中傳授男女性別差異、生理健康、心理變化、預防性侵害等方面的知識,增強了孩子們隱私保護、危機應對、自我保護等方面的能力。
(三)權益保障友好:精準兜底,織密保護網
1.開展困境兒童服務
惠州市婦聯等9部門聯合開展的“‘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三年行動”,精準摸排情況,結對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由廣東省婦女兒童基金會、惠州市婦女聯合會及惠東縣社工機構共同開展的“愛相伴·護成長”惠東縣寶口鎮、高潭鎮留守兒童服務項目,聚焦留守兒童成長中的需求,通過體驗式、參與式、陪伴式服務,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2.開展殘疾兒童服務
惠州市惠城區殘疾人聯合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依托社會服務機構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依靠康復協調員、志愿者、社工、殘疾人親友等,開展“2024年度7-17歲殘疾兒童支持性服務項目”,為有康復需求的7-17歲殘疾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康復知識培訓、家庭康復指導、心理輔導、社會融合活動、生活自理和居家護理指導、隨訪等多種基本康復服務。
3.開展兒童心理健康服務
惠州市惠城區婦聯與惠州市心理健康文化協會開展的“陽光陪伴舒心護航一城鄉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服務項目”,依托專業心理咨詢師團隊,以龍豐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內的舒心驛站為基礎,輻射惠城區各街道和鄉鎮,為婦女、兒童及家庭提供公益的個體咨詢、個案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健康主題講座、團體輔導、戶外宣傳等活動,促進婦女兒童心理健康。
4.積極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惠州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預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專項行動。如惠城區人民檢察院舉辦檢察開放日活動,通過頒獎儀式、法治課、家長課堂、普法游戲、檢察之旅等形式,深化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增進社會公眾對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了解。團市委開展“對傷害說‘不’—12355防欺凌專項行動”,面向青少年學生圍繞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危害后果及預防方法等開展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勇敢對欺凌行為說“不”。
(四)成長空間友好:全場景賦能,激活兒童參與
1.兒童公園建設
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積極貫徹“兒童友好城市”理念,規劃建設惠州市兒童公園,用地面積約22.7萬平方米2,將為惠州市少年兒童提供游玩、認知性、探索性和創造性的活動空間和場景[3]。園內還配置有多個無障礙衛生間、母嬰室,滿足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注重人性化設計。兒童公園的建設不僅為兒童提供了優質的戶外活動空間,也體現了政府在兒童友好社區建設中的積極作為和資源投入。
2.兒童友好示范點建設
惠州市已在全市各縣(區)建成8個市級兒童友好示范點,這些示范點重點打造兒童“四點半課堂”和兒童議事平臺,通過設置幾童議事廳,選舉幾童議事代表,暢通兒童參與渠道,鼓勵兒童參與社區微議題[4。為兒童提供優質暖心的成長環境,向社會展示了兒童友好社區建設的標準和方向,激發了社會各界參與兒童友好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兒童友好活動基地建設
惠州市大力實施兒童友好醫院、學校、公園、圖書館、科技館等建設項目,為兒童提供具有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開放性和公益性的活動場所[4。惠州市科技館及文化館作為廣東省兒童友好基地,能夠不定期為兒童提供豐富科普培訓活動,開展藝術技能培訓、藝術課堂、非遺學堂、非遺手工坊、藝術欣賞等活動。
(五)發展環境友好:多元協同,激活社會力量
1.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交流
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離不開多方的共同交流,建言獻策。2024年10月,“惠你成長·童創未來一2024粵港澳大灣區少兒藝術花會活動發布會暨兒童友好交流會”成功舉辦,該活動以藝術為紐帶,通過藝術講座、工作坊、少兒藝術作品展等一系列精彩紛呈活動,提升少年兒童的審美素養和創新能力,傳播兒童友好理念,推動惠州創建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活動有來自粵港澳三地教育工作者、兒童友好城市創建專家、眾多藝術機構、媒體代表,并進行了充分交流,為惠州創建兒童友好城市建言獻策。
2.培育為兒童服務的社會組織和隊伍
廣州銀行惠州分行積極打造“兒童友好”型銀行,以“廣螢友愛”為平臺,引入“廣銀惠聚”志愿者服務團隊,為兒童友好服務提供公益隊伍保障。2024年10月,惠州市婦女聯合會與廣州銀行惠州分行聯合開展“惠事童議”兒童觀察團“一米高度看銀行”主題活動,讓兒童盡情發揮想象力,參與社會小事務、兒童陣地規劃,為兒童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搭建重要平臺。
3.兒童督導員崗位設立及能力提升培訓
惠州市在鄉鎮(街道)設立兒童督導員崗位,負責兒童的信息收集與排查、監護監督與指導、政策宣傳與落實、服務組織協調及安全風險防范。通過兒童督導員的工作,惠州市進一步完善了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關愛服務體系,強化了基層未成年人工作隊伍建設,精準識別救助幫扶對象,精細開展救助幫扶服務,打通了關愛服務未成年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為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三、惠州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不足及對策
(一)惠州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不足
1.欠缺系統理論指導及評估反饋機制
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雖然涵蓋社會政策友好等五大領域,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缺乏系統性,存在領域不平衡、區域不平衡的情況,且在建設過程及成果方面缺乏科學的評估體系,無法科學、清晰地了解建設成效及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2.社會參與度有待提高
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但目前惠州市的社會參與度仍有待提高。在企業單位方面,部分企業對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認識不足,參與積極性不高,無法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提供充足的支持。社會組織方面,雖然一些社會組織開展了兒童觀察團、親子活動等項目,但參與的社會組織數量有限,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也有待提高。家庭和個人方面,雖然有部分家庭和個人積極參與“愛心媽媽”等公益活動,但總體來說,家庭和個人的參與度還不夠廣泛,很多家庭對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了解不夠,不知道如何參與其中,也缺乏參與的積極性。
3.專業人才缺乏
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需要專業的人才支持,包括規劃設計、建設施工、管理運營等方面。然而目前惠州市在這些方面的專業人才相對缺乏,難以滿足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需求。如兒童公園的規劃設計,需要具備專業的景觀設計、兒童心理學、游樂設施設計等知識的人才,人才缺乏可能導致兒童公園的設計不夠科學、合理,無法充分滿足兒童的需求。
(二)惠州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對策
1.加強理論研究與評估體系構建
結合惠州市的實際情況,深人研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研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框架、模式,研究社會組織等多方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中的作用機制等。同時,制定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評估指標體系,定期對社區的建設成果進行評估和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調整建設策略,提高建設質量。
2.深化多方合作
首先,加強對企業的宣傳引導,提高企業對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政府可以通過表彰獎勵、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其次,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項目資助等方式,鼓勵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提高其服務的參與度和覆蓋面。第三,政府可以組織開展親子活動、社區兒童友好項目等,吸引家庭和個人積極參與,既可以提高家庭和個人對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認識,又可以增進親子關系,為兒童提供更多的社交機會和成長體驗。
3.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首先,高校和職業院校可以開設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相關的專業課程,培養專業人才,同時加強對在職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專業水平其次,制定優惠政策,如對引進的專業人才給予住房補貼、子女教育優惠等政策,吸引國內外優秀的專業人才。第三,積極組織專業人才研討會、經驗交流會,共同提高專業水平,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項目提供專業的咨詢和服務。
參考文獻
[1]馬海菊,黎雪環.匯聚“一米”關愛童享友好 未來[N].惠州日報,2024-07-18(3).
[2]李璐,陳佛良.廣東惠州規劃引領兒童友好城市建設[N].中國自然資源報,2024-04-25(3).
[3]邱若蓉,鄒銘.惠州大型兒童公園正式落地[N]惠州日報,2024-03-11(3).
[4]馬海菊,謝婉芳.我市建成8個市級兒童友好 示范點[N].惠州日報,2023-02-22(4).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2024年度惠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共建項目(HZSK2024GJ)。
(作者:張賓華,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教育學院院長;林承糧,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教育學院社會工作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