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重慶市作為我國直轄市之一,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據統計,截至2023年,重慶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719.55萬人,占總人口的21.84% 。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在全民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普及的背景下,社區老年健康教育成為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的重要途徑。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重慶市社區老年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與挑戰,并提出具有創新性和可行性的解決方案,為社區老年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促進重慶市老年健康事業的有序發展。
二、重慶市社區老年健康教育現狀
(一)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
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重慶市的社區老年健康教育資源分布呈現出不均衡現象。主要資源集中在主城區,如渝中區、江北區等,這些地方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大學等相關機構數量較多,能夠為社區的老年居民提供豐富多樣的健康教育課程和活動。然而,在重慶市的一些偏遠區縣,如城口縣、巫溪縣等地區健康教育資源則顯得相對匱乏。在這些地區,老年居民能夠接觸到的健康教育資源非常有限,通常僅限于一些基礎的健康講座,而且這些講座的質量和頻率往往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除此之外,這些偏遠區縣還普遍缺乏專業的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使得即便有少量的健康教育活動,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根據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主城區的社區在健康教育資源方面擁有明顯的優勢。平均每個社區大約擁有2.5個與健康教育相關的機構或場所,這些機構和場所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的健康教育服務。相比之下,偏遠區縣的社區在健康教育資源方面則顯得捉襟見肘,平均每個社區所擁有的相關機構或場所不足0.6個,這與主城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不平衡的資源分布,不僅影響了老年人獲取健康知識的公平性,也對他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教育內容
在重慶市社區老年健康教育中,核心內容涵蓋了對常見慢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飲食營養指導以及運動保健知識的普及。以南岸區社區教育學院為例,在過去一年中舉辦的健康教育活動中,有關高血壓防治的講座占據了 16.6% ,糖尿病防治講座占 22.2% ,飲食營養知識講座占 11.2% 。然而,這些教育內容普遍缺乏系統性和深入性,主要停留在基礎知識的普及層面,對于老年人個性化健康需求的關注不足,例如在老年人心理健康、康復護理等領域鮮有涉及。為了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社區健康教育內容需要進一步豐富和深化,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支持、慢性病的長期管理以及針對老年人特定需求的康復護理指導等。
(三)教育方式
社區老年健康教育的方式相對傳統,主要依賴于講座和宣傳冊的發放。在對多個社區進行的調查中發現,以講座形式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占比達到了47.6% 。這種單一的教育方式難以激發老年人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從而限制了教育效果的提升[。例如,在一些社區組織的健康講座中,老年人的平均參與率僅為 18.4% ,并且在講座過程中,部分老年人表現出注意力分散,未能有效地吸收所傳授的知識。為了提高教育效果,社區健康教育需要采取更多樣化和互動性更強的方式,比如小組討論、互動式工作坊、健康咨詢服務以及利用數字媒體和移動應用等現代技術手段,以更好地吸引老年人參與并提高他們的健康知識水平。
三、重慶市社區老年健康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資源整合困難
在重慶市社區老年健康教育的推進過程中,我們面臨著一個較大的挑戰,那就是資源整合的困難。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多個部門和機構之間的協作上,這些部門和機構包括衛生健康部門、民政部門、社區居委會、老年大學等。目前,這些參與方之間缺乏一個有效的溝通與協作機制,這導致了教育資源的分散,使得各方難以形成教育合力[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雖然擁有專業的醫療知識和人員,但在開展大規模的健康教育活動時,卻常常面臨場地不足和組織經驗缺乏的困境;與此同時,老年大學雖然具備了開展活動所需的場地和學員資源,但在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方面卻顯得相對薄弱。這種資源的不均衡分布和利用效率低下,嚴重制約了社區老年健康教育的整體發展和效果提升。
(二)缺乏個性化教育
老年人群體在健康狀況、文化程度、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個性化需求較為突出。但社區在提供健康教育服務時,往往采取一種“一刀切”,這種做法無法滿足不同老年人的特殊需求[3。一方面,文化程度較高的老年人,認為當前的基礎健康講座內容過于淺顯,無法滿足求知欲和對健康知識的深人理解。另一方面,行動不便或患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傳統的集中式教育方式也并不適用,因為這些方式往往需要老年人親自到場參與。因此,社區老年健康教育在內容和方式上需要更加靈活和多樣化,以適應老年人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從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覆蓋面。
(三)資金投入不足
社區老年健康教育的持續發展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涵蓋師資培訓、教育材料的制作以及各類活動的組織等多個方面。然而,在當前情況下,重慶市社區老年健康教育的資金來源顯得相當有限,主要依賴于政府的財政撥款。不幸的是,這些撥款的額度相對較低,遠遠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據不完全統計,每個社區每年用于老年健康教育的資金平均不足1元,這種資金的匱乏嚴重地限制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和創新。例如,由于資金的短缺,一些社區無法邀請到專業的健康教育專家來進行授課,這直接影響了教育質量。同時,資金的不足也使得社區難以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無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四)專業人才短缺問題日益凸顯
在社區老年健康教育領域,迫切需要一批既精通醫學知識又具備教育教學能力的專業人才。然而,目前在重慶市社區從事老年健康教育的人員主要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或社區工作人員。這些人員雖然在醫學領域有一定的基礎,但在健康教育教學方法、課程設計等方面普遍缺乏系統而專業的培訓,這使得他們難以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教育服務。在對部分社區健康教育工作者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只有 35.1% 的人員接受過系統的健康教育教學培訓。這一數據反映出教育質量的參差不齊,也凸顯了專業人才短缺的嚴峻問題。
四、重慶市社區老年健康教育體系創新方案建議
(一)整合多元教育資源
1.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
由政府牽頭,成立由衛生健康、民政、教育等部門組成的社區老年健康教育協調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制定統一的教育規劃和政策,協調各部門資源的分配與整合。例如,衛生健康部門負責提供專業的醫療知識和師資,民政部門負責組織社區資源和老年群體,教育部門負責提供教育教學方法指導和培訓。
2.促進社區與社會機構合作
鼓勵社區與醫院、高校、企業等社會機構開展合作。社區可以與附近醫院建立合作關系,邀請醫生定期到社區開展義診和健康講座;與高校合作,引進高校的健康教育專業學生作為志愿者,協助開展健康教育活動;與企業合作,爭取企業的資金支持或健康產品捐贈。例如,某社區與當地一家醫院合作,每周安排醫生到社區為老年人進行健康咨詢和診療服務,同時與高校合作開展了健康知識競賽活動,得到了企業的贊助。
(二)構建個性化教育內容體系
1.開展老年人健康需求評估
社區組織專業人員對老年人進行全面的健康需求評估,包括健康狀況、疾病史、生活習慣、文化程度、學習能力等方面。根據評估結果,為老年人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并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計劃。例如,對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重點提供心血管疾病康復護理、飲食調理等方面的教育內容;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人,采用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教育材料。
2.分層分類設計教育內容
將老年人分為不同層次和類別,如健康老人、慢性病患者、失能老人等,針對不同層次和類別的老年人設計相應的教育內容。對于健康老人,側重于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和疾病預防知識;對于慢性病患者,提供疾病治療、用藥指導、并發癥預防等內容;對于失能老人,重點是康復護理、心理慰藉等方面的知識[4。
(三)采用多樣化教育方式
1.線上線下相結合
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社區老年健康教育線上平臺。平臺上提供豐富的健康知識視頻、音頻、文章等學習資源,老年人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同時,結合線下講座、實踐活動等,增強學習效果。社區可以邀請專家進行線上直播講座,老年人在家通過手機或電腦觀看,并在線答疑;線下組織老年人參加健康體檢、運動健身等實踐活動,將線上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踐。
2.體驗式教育
開展體驗式健康教育活動,如健康烹飪課程、運動康復體驗營等。讓老年人在親身體驗中學習健康知識和技能。例如,社區組織老年人參加健康烹飪課程,由營養師現場指導老年人制作營養均衡的美食,同時講解食材的營養價值和烹飪對健康的影響;在運動康復體驗營中,老年人在專業康復師的指導下體驗康復運動器材,學習康復運動方法。
1.加大政府財政支持
政府應加大對社區老年健康教育的財政投人,將其納入財政預算,并根據社區老年人口數量和需求增長情況,逐年增加撥款額度。例如,每年按照社區老年人口人均2元的標準進行撥款,專項用于社區老年健康教育工作[5]
2.拓展資金籌集渠道
除政府財政撥款外,積極拓展資金籌集渠道。鼓勵社會組織、企業、慈善機構等為社區老年健康教育捐贈資金或物資。例如,設立社區老年健康教育專項基金,接受社會各界的捐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企業參與社區老年健康教育項目的實施。
五、結論
在全民終身學習的背景下,構建重慶市社區老年健康教育體系顯得尤為重要。盡管目前重慶市在社區老年健康教育方面遭遇資源分布不均、個性化教育缺失、資金短缺以及專業人才匱乏等多重挑戰,但通過整合多元化教育資源、構建個性化教育內容體系、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法、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以及確保資金投入等創新策略的實施,有望逐步完善社區老年健康教育體系,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養和生活質量,從而實現健康老齡化的宏偉目標[8。
3.同伴教育
培養老年健康教育志愿者,開展同伴教育。選擇一些健康意識較強、溝通能力較好的老年人作為志愿者,經過培訓后,讓他們在社區內與其他老年人分享健康經驗和知識。例如,某社區選拔了一批老年志愿者,他們定期組織健康知識分享會,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向其他老年人宣傳健康生活方式,這種方式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和信任。
(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1.開展專業培訓
定期組織社區老年健康教育工作者參加專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溝通技巧、醫學知識更新等方面。例如,每年舉辦至少20次全市性的社區老年健康教育工作者培訓班,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授課,培訓時間總計不少于40天。
2.建立人才激勵機制
建立社區老年健康教育人才激勵機制,對表現優秀的健康教育工作者給予表彰和獎勵,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每年可設立“社區老年健康教育優秀工作者”獎項,對獲獎者給予獎勵,并在職稱評定、職業發展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同時,提高社區老年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水平,吸引更多專業人才投身社區老年健康教育事業。
(五)保障資金投入
參考文獻
[1]武宜娟.機遇,挑戰與發展向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視域下的農村老年教育Ⅲ.中國成人教育,2024(01):71-80.
[2]劉曼格,劉黎明.“雙減”背景下推進城市家庭教育協同治理探究Ⅲ.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24,41(04):112-117.
[3]呂安琪.當前社會養老機構膳食服務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Ⅲ].國際公關,2024(10):20-22.
[4]房欣美.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對慢性病管理的影響[].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4(04):2.
[5]潘瀾.我國老年教育社區推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
[6]王春元.加快通州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5,29(05):6.
[7]常冠群,李波.終身教育理念下社區教育體系構建的實踐路徑—以長春市為例[].職業技術教育,2017(29):4.
[8]史筱慧,林振平.健康老齡化視域下城市社區老人健康教育[.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3(04):4.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2022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全民終身學習視域下重慶市社區老年健康教育體系建構研究”(22SKGH510)。
(作者單位:重慶對外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