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一個兼具時空坐標、立體多維的精神體系,對其傳承和弘揚需要全面認識和深刻把握其完整體系,既要突出主干,傳承和弘揚具有全國性高度和普遍性意義的精神內容,又要重視枝葉,充分挖掘和賡續傳承具有鮮明地方特質的精神內容。唐山精神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歷史進程中一代又一代唐山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接續奮斗凝結的精神結晶,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唐山地方的精神符號,將其放置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整體去考量,從歷史邏輯上梳理唐山精神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傳承脈絡,從理論邏輯上研究唐山精神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傳承貢獻,從現實邏輯上分析唐山精神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傳承創新,對于進一步認識、堅守、弘揚和賡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新時代新征程唐山踔厲奮發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唐山篇章亦有重要價值。
一、歷史邏輯:緊扣歷史主題推進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唐山發展
唐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唐山人民在百年奮斗實踐中鑄就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緊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題,隨著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發展依次動態演進,豐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圍繞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主題,李大釗率先為“達到建立一恢復民族自主、保護民眾利益、發達國家產業之國家之目的”[21298奔走呼號,以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投入革命運動之中,以其偉大人格和崇高風范鑄就了大釗精神。在李大釗、鄧中夏等黨的革命先驅的教育和領導下,唐山工人階級將自發的經濟斗爭轉向自覺的政治斗爭,在中國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中不畏強暴,英勇斗爭,被毛澤東贊譽“特別能戰斗”3],鑄就了“百折不撓,英勇頑強、勇于擔當、攻堅克難、銳意進取、顧全大局”的“特別能戰斗”精神。
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為改變落后的國家面貌艱辛求索,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響應國家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號召,唐山遵化西鋪村王國藩帶領村中最窮的23戶村民堅持自力更生,勤儉辦社,將一個“窮棒子社”變成為示范合作社,塑造了“不甘落后、團結互助、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勤儉辦事、敢為人先”的“窮棒子”精神。同一時期,沙石峪村民在張貴順書記帶領下在石縫中取土,在青石板上造田,將“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頭”的窮山溝改造成具有千畝良田的示范村,成就了“發奮圖強,艱苦創業,科學求實,堅韌不拔”的沙石峪“當代愚公”精神。1976年,在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面前,唐山人民公而忘私,患難與共,在震后重建工作中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困難,鑄就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摸著石頭過河,攻堅克難,催生了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為代表的精神內核。唐山人民在黨的帶領下務求實干,開拓創新,在震后的廢墟之上重建和發展新唐山,取得了多方面的發展成果,形塑了“感恩、博愛、開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新時代,中國置身于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布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亟須各領域各行業工作者發揮埋頭實干精神,在變局之中開新局。唐山人民追尋前人奮斗足跡,傳承紅色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到唐山調研考察時“繼續弘揚抗震精神,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精神動力”的囑托,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在新時代新征程唐山轉型蝶變中,推動了黨的偉大精神的傳承發展。
二、理論邏輯:彰顯精髓要義突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唐山傳承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所構筑的一系列偉大精神的集合,雖然蘊含在其中的精神因歷史條件和具體實踐的不同而具有獨特的內涵和特質,但是作為一個完整體系,也具有一脈相承、貫穿始終的精髓要義。唐山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內容中充分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核心要義。
(一)唐山精神彰顯了堅定的理想信念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貫穿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主線,也是唐山精神的底色。十月革命前后,李大釗密切關注俄國革命,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國的導星。此后,李大釗擔負起在中國介紹、宣傳、研究馬克思主義,創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責任,“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2J301直至為之犧牲。在紀念李大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王滬寧贊譽李大釗為“信仰堅定、對黨忠誠的表率”{5。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李大釗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唐山精神鮮明的精神底色。此后,西鋪村和沙石峪村民戰天斗地,艱苦創業,唐山人民在大地震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新時代新征程上,唐山加快“三個努力建成”“三個走在前列”步伐,無不是基于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
(二)唐山精神彰顯了為國為民的真摯情懷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李大釗作為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偉大建黨精神的主要鍛造者,深刻認識到“吾黨之所求,乃在謀求國計民生之安康與進步”[2]301。因此,他關心民生疾苦,領導群眾運動,“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2301。“窮棒子”精神和沙石峪“當代愚公”精神同樣蘊含著在黨的領導下,依靠自身改變貧窮落后面貌,創造富裕生活的理念。唐山抗震精神蘊含著“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的精神內容,新唐山人文精神也體現著“感恩博愛”精神。縱觀唐山精神的百年傳承和發展,唐山精神塑造中均展現出為國為民的真摯情懷。
(三)唐山精神彰顯了艱苦奮斗的精神特質
艱苦奮斗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對唐山精神的生動描繪。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反對剝削階級的運動風起云涌。李大釗作為中國共產黨北方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始終站在革命斗爭最前沿,在軍閥黑暗統治下宣傳革命思想,組織工人運動。1922年10月,在中共北京區委、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特派員彭禮和,中國共產黨黨員鄧培、羅章龍等領導和協助下,唐山開灤五礦工人同盟舉行大罷工,在罷工運動中唐山工人在礦務局前示威,在古冶橋頭臥軌攔火車,持續斗爭20多天,表現出不畏強暴,不懼犧牲的斗爭精神,唐山開灤煤礦工人的英勇斗爭將中國第一次工人運動推向了高潮。新中國成立初期,“窮棒子社”社員堅信“困難縱有九成九,難不住‘窮棒子’一雙手”,堅持自力更生,改變了“窮棒子社”的面貌。大地震后,面對滿目瘡痍、殘垣斷壁,唐山人民堅持“地大震,人大干”,在磨難中堅持十年重建、十年振興、二十年高速發展,實現了唐山的華麗蛻變。
(四)唐山精神彰顯了開拓創新的鮮明品格
開拓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固有稟賦,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鮮明品格。中國共產黨人在開拓創新的實踐中推進黨的事業發展,同時構筑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精神世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李大釗看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敢為人先,率先承擔起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重任,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播火者”,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作出開拓性的貢獻。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王國藩率先響應國家號召,組建“初級農業合作社”,以“勤儉辦事、敢為人先”的精神為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作了榜樣示范,成為該時期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改革開放以來,因煤而興、因鐵而富的唐山與時俱進,以“開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引領唐山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了唐山的轉型蝶變,成為河北首個地方生產總值“萬億之城”。縱觀唐山百年發展歷程,在不同歷史時期,唐山人民始終走在前列,以開拓創新的姿態,書寫唐山發展篇章。
三、現實邏輯:把握時代要求推進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唐山創新
唐山精神既是過去百余年唐山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勇毅前行的動力所在,更是新征程上唐山人民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唐山篇章的強大精神動力。新的歷史起點上,仍需立足唐山地方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增強其現實關照。
(一)堅持系統思維,推進精神傳承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精神體系,各種精神都統一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主題,都傳承賡續偉大建黨精神這一精神之源,具有同根同源同質性。在新時代,立足唐山推進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傳承創新,需要堅持系統思維。一方面,厘清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與唐山精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將唐山精神支流融匯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主流之中,以唐山精神的小切口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大境界。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唐山精神的共性特質。唐山精神發端于建黨初期,是由多種精神組成、動態演進的精神體系,做好新時代唐山精神傳承,需要充分扎根唐山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厘清唐山精神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脈絡關系,挖掘唐山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核心要義,統籌推進唐山精神的傳播與弘揚,避免自成一體,弱化精神傳播效果。
(二)把握時代要求,豐富精神內容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動。”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正經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爬坡過嶺的階段,亟須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汲取精神力量。因此,各地方、各主體理應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要求,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價值指向,主動擔當起豐富和發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歷史責任,唐山亦應如此。具體而言,立足唐山發展實際,錨定“三個努力建成”的奮斗目標,在加快轉型發展、縱深發展,在破百年工業城市經濟失速、生態承壓等困局,開新時代唐山高質量發展新局中,不斷提煉創新實踐中生成的精神元素,凝練新的精神內容。同時,需要充分挖掘現有精神的時代意蘊,做好精神的時代解讀與傳承,以此為實踐提供動力支撐。
(三)做好精神宣傳,提升傳播效應
新時代賡續黨的偉大精神,需要結合唐山實際做好精神宣傳,使其“飛入尋常百姓家”,如此才能切實發揮黨的偉大精神的精神紐帶、精神動力、精神支撐作用。首先,拓展精神的宣傳途徑。賡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前提是全社會對黨的偉大精神的認知、認同,這就需要充分運用群眾豐富精神生活、獲取信息資源的媒介,打破傳統媒體的壁壘,利用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短視頻平臺等媒體,全方位呈現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內容、內涵及其要義,實現黨的精神“廣而告之”。如唐山市廣播電視臺、唐山晚報、唐山發布、官方微博等傳播媒介,實現多端口全覆蓋。其次,豐富宣傳形式。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傳播的受眾是多元的,囊括學者、學生和普通群眾,其身份不同、閱歷不同對宣傳方式的接受程度自然不同。這就決定了精神的宣傳方式要多元、多樣,既要有學理深度的報告、宣講,也要有群眾喜聞樂見的話劇、小品等,還可以融合唐山特色的評劇、皮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樂,提升宣傳實效。最后,活化宣傳語言。語言是溝通的橋梁,群眾聽得懂,才能記得牢、用得到,通過通俗幽默的大眾話語表達黨立國興國強國的大道理,才能使人民群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黨的精神也才能夠入耳、入腦、入心、入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
[2]李大釗.李大釗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4]王巖.從唐山抗震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N].光明日報,2020-10-21(06).
[5]王滬寧.在紀念李大釗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10-28(003).
[6]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求是,2018(01):5.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2024年度唐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課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視域下唐山精神的新時代傳承研究”(TSSKL2024-130);2024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河北省工業遺產實踐育人的創新路徑研究”(2402052);2023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策略研究”(2303194)。
(作者系唐山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