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新質生產力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占據重要組成部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能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也能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發展的方向,帶動國家新興產業發展和舊產業升級[。各個地區的領導人員需要遵循“新質生產力改革”的理念,尊重當地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方案,推動地區高質量長久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蘊含
(一)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是堅持馬克思的生產力觀點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是黨對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進行深層次探究基礎上,逐步生產與完善的結果,它的提出不僅繼承馬克思生產力的觀點,也是結合現有國家發展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與創新,屬于是對馬克思理論的守正創新。第一,新質生產力可以幫助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堅持社會發展根本動力理論。生產力的總量直接關乎著社會的發展狀況,這也是馬克思理論的觀點和認知,可以看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科技在生產力當中占據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次新時代的開拓都需要科技變革的支持。新質生產力不僅是對原有理論的繼承,也是一種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給予相應的理論支持。第二,新質生產力也是傳承傳統生產力要素。在傳統生產力中分為三個要素,分別為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資料,新質生產力就是對傳統生產力的三要素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更好地使用,進而為社會發展帶來全新的動力和能源。在新質生產力中,傳統生產力中的三要素并沒有被邊緣化或者排除,而是借助科技不斷創新,可以看出新質生產力也是繼承傳統生產力的要素。
(二)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先進的發展方向
在新時代背景下,新質生產力是在下一輪國家發展和產業改革的基礎上所提出的,其現代化信息化轉型、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相應的依據。相較于傳統的生產力來講,新質生產力講究使用科技創新,用科技的力量去形成全新的行業和全新的產業,科技是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要素之一。在此之前,傳統生產力帶來的GDP都遵循增速論英雄,簡單來講就是一定是要贏得、必須是要成功的,但是在此環境下反而出現了大量的投入與消耗,影響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而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改善傳統生產力帶來的弊端,講究的是創新與協調發展,幫助社會高質量平衡的發展,現代化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使用,使農業、工業等各個行業的發展向質的提升轉變。同時,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也能改善原有的生活方式,從原先物質型的生活方式變為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借助科技不斷創新全新的產品,為人們生活帶來相應的便利,包括衣食住行等全面智能化現代化的變革,新質生產力不僅是傳統生產力的變革,也為國家現代化發展提供全新的發展方向[2]。
三、新質生產力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的優勢
(一)使用新技術: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帶來相應的競爭優勢
技術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通過科技的創新也能改善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也能解決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的問題,為社會高速發展提供相應的依據和方向。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與使用,在科技不斷創新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國家從“跟著跑”的形式逐步變為“并排跑”,甚至是領著跑,讓國家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帶來相應的競爭優勢。
第一,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是新型的現代化信息技術,通過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各行各業,為各行各業發展帶來全新的發展方向,逐步形成智能化的新型業態。人工智能技術當中有新型的算法、機器學習模式,例如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醫療行業、土地管理當中等,能幫助醫療行業的工作人員改善傳統的工作形式,也能為前來就診的患者帶來優質的診療服務,提高患者就診的滿意度。同時,在城市當中各個角落安裝監控裝置,當某一城市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時候,能借助城市的監控系統人臉面部識別,第一時間找到可疑人員,幫助城市管理人員更好地管理。
第二,生物科技的創新。生物科技的創新能夠幫助國家朝著綠色生產的方向高速發展,包括植物基生物修復和微生物修復,其中植物基生物修復,就是借助相應的植物種類,將土壤中含有的有毒物質進行吸附,改善原有土壤污染情況,使原先被污染的土壤恢復種植的功能;微生物修復技術使用基因工程,改善微生物的能力,讓微生物也能吸附土壤當中的重金屬物質,幫助土壤逐步恢復種植的能力。同時,生物降解技術可以用于處理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環境污染中的重中之重,使用生物降解技術能夠緩解環境當中的塑料污染[3]。
第三,新能源技術。新能源技術能夠緩解能源短缺的情況,開發與創新的太陽能光伏板,可以優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完成發電,減少使用化石能源的消耗,也能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同時,使用新能源技術逐步生產出新能源汽車,在之前汽車交通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是污染環境的重要因素,通過新能源汽車能減少尾氣的排放,通過在城市道路上設置相應的充電樁,提高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便利性。技術不斷創新取得革命性的突破,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不僅改善傳統經濟增長的模式,也能起到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的作用,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全新的發展路徑。
(二)創新新要素:提高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創新能力
新質生產力就是對生產要素進行創新配置,進而提高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創新能力,幫助國家重新塑造經濟結構,完善收入分配機制,幫助國家全民實現現代化的生活。
第一,數據資源。數據資源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因為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為做出重大決策提供相應的數據,進而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對于各個地區的企業來講,通過對海量的信息數據進行篩選、分析、整合等,可以對市場發展的形勢和社會的需求充分了解,結合實際情況對自身的發展戰略進行調整,幫助各個地區共同實現全民富裕。
第二,優化與科學配置人力。人力也是國家高速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也要對人力的培養和教育工作不斷創新,需要改善傳統人才的培養方式,現在社會更需要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并且需要培養更多科技、數學等方面的人才。同時,各個地區的企業也要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完善人才的培養和激勵機制,為人才提供更多學習和進修的機會,對人力進行科學的配置[4]。
第三,資本整合。資本整合對于社會主義經濟高速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當新質生產力提出并落實的情況下,需要對資本科學的整合,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撐。就實際情況而言,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需要一定資金的支持,尤其是新興行業的興起和高新技術的研發,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
新質生產力可以對傳統的生產力要素進行整合與創新,能夠提高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活力,幫助社會朝著可持續的方向高速發展。
四、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一)大力創新新技術,提高產業的應用能力
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需要對技術進行不斷地創新,并且抓住發展的新機遇,不斷擴大與完善現代化的產業模式,對創新的新技術做好供給工作,提高產業應用新技術的能力。
第一,做好相應的頂層設計,完善相關的政策。創新新技術是必要的,為解決技術創新的難題,各個地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技術創新的方案和完善技術創新的政策,需要確定好技術創新的范圍,哪些技術需要創新。對于創新的企業或者人員,需要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如定期發放研發技術的資金、相應的法律法規等,提高各大技術創新機構、企業等創新的動力。
第二,加大對基礎科學的創新力度。在對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基礎科學的創新,包括人工智能技術、生物科技、新材料或者新能源等,針對這幾個領域需要投人相應的研發資金,因為這些技術的創新與使用能夠幫助國家更上一個層次。
第三,做好技術成果的轉化工作。對于研發出來的新技術來講,主要是用于后續的投入和使用,因此需要做好技術成果的轉化工作,相關部門可以采取相應的政策,給予相應的補貼或者優惠政策,幫助技術成果落實到各個行業當中。
第四,擴大市場的國際合作范圍。擴大市場的國際合作能幫助創新的新技術與市場緊密相結合,不僅能將國外先進的技術引入到國內,也能將國內的新技術發揚到國外,提高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5]。
(二)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創新更多復合型人才
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也是科技創新的基礎,人才是發展的基本條件,在這一情況下需要完善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對人才也要優化配置,為國家帶來更多復合型優秀的人才。
第一,創新教育體系。教育工作是培養人才的關鍵,一定要從基層教育開始,制定并完善相應的科技課程,特別是在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當中,需要大力開展創新課程教學,并且為學生提供更多創新創業的機會,在校期間多參與一些科研項目。同時,對于人們來講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是必要的,因為社會在進步自身也需要不斷進步,不能永遠待在自身的舒適圈當中,通過打造成人教育,為企業在職人員提供學習的機會,保障人才和科技一起進步與創新。
第二,完善相關的政策。國家需要改善傳統的人才政策,需要健全與完善全新的人才政策,能幫助各個行業的人才進行充分了解,達到不同行業技能的融合。同時,對于國際人才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為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需要改善傳統培養的視野,給予充足的培養資金,并且完善激勵機制,留下頂尖優秀的人才。
第三,加強跨界合作。通過開展產學研一體化模式,能夠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產學研一體化就是指產業界、學術界、研究機構一體化的合作模式,能夠體現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一手抓。例如,某公司和國內頂尖的大學達成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而建設聯合創新中心,主要用于企業新技術的開發,此種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培養出更多實用型人才。
(三)建立全球科技共享平臺,提高國家整體科技水平
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來講,科技水平的提升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建立全球科技共享平臺,幫助各個國家在此平臺上訪問前沿的科技支持,為不同背景的科技人員帶來思想上的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的科技基礎。
第一,國際科技論壇。通過國際論壇被廣泛使用,可以為不同國家的科研人員提供共同交流的平臺,通過此平臺可以幫助不同國家的科研人員達成良好的合作。定期組織國際科技論壇,為科研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視角[7]
第二,制定科技開放合作的相關政策。在健全此政策的時候需要考慮資金支撐和稅收優惠,打消國際合作存在的障礙,為國內各大企業或者研究機構帶來研發的外部資源,為科技成果的使用帶來更多的商業價值,提高國家整體的科技水平。
第三,建設相應的科技合作平臺。借助此平臺也能幫助不同背景下的科技研發人員充分溝通與交流,尤其是與發達國家的科研人員進行平等的交流,獲得更多技術創新的經驗,幫助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意識到新質生產力對中國式現代化生產的優勢與作用,也要充分了解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確定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方向,制定合理科學的實踐路徑,幫助國家早日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侯亞,張雯婕.新質生產力賦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關系、支撐與實踐[].統一戰線學研究,2024,8(03):88-100.
[2]任保平.以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的重點與任務[J].經濟問題,2024(05):1-6.
[3]李曉華.新質生產力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支撐[J].新經濟導刊,2024(Z1):11-16.
[4]周文,何雨晴.新質生產力: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動能與新路徑[J].財經問題研究,2024(04):3-15.
[5]張林.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經濟學家,2024(03): 15-24.
[6]張震宇,侯冠宇.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現實路徑Ⅲ.當代經濟管理,2024,46(06):20-29.
[7]周文,李吉良.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現代化[]·社會科學輯刊,2024(02):114-124.
(作者系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