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衛生健康現代化的大背景下,醫療服務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拓展。從單純疾病診療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管理的轉變,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期望不僅局限于精湛的醫術,更渴望在就醫過程中得到充分的人文關懷。“人文”即“以文化人”,即通過社會的教育和個人的學習,使人成為一個有理想、有修養、有價值的人。醫學人文關懷是指尊重患者的個別性、獨特性;是真正了解臨床情境,掌握患者的實際需求;是與患者同在,建立和諧信任的醫患關系[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經數千年傳承,深刻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在醫院思想文化建設和宣傳領域,傳統文化是一座蘊藏豐富的寶藏,對于增強醫務工作者的文化自覺、培育醫學人文精神,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傳統文化是醫院思想文化和宣傳工作的豐富資源
醫院思想文化建設和宣傳工作可以凝聚醫務工作者的力量,促使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共識和團結協作的行動合力。中華傳統文化歷經歲月沉淀,為醫院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多元且深厚的文化支撐。
(一)儒家“五常”人本價值理念
儒家倫理道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價值體系的塑造影響深遠。“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傳統觀念,將醫師的職業使命與儒士的家國擔當緊密相連,凸顯了醫療職業的崇高價值。儒家的“五常”理念一“仁、義、禮、智、信”,經歷代儒家學者闡釋完善,成為培養高尚品德和社會責任感個體的道德準則。
“五常”涵蓋個人修身、社會交往、家國治理等多個層面,其中“仁”是核心價值,倡導“仁者愛人”,體現以人為本的關懷精神,這是一種利他的“大人文”價值觀。“醫乃仁術”是對醫學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它與醫學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宗旨高度契合,同時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追求相呼應,為醫務工作者樹立正確職業價值觀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3]。
在醫院思想文化和宣傳工作中融人儒家“五常”理念,有助于引導醫務工作者在醫療服務中尊重患者人格尊嚴和自主權利,關注患者心理需求;秉持正義原則,確保醫療資源合理分配;注重禮儀規范,禮貌謙遜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持續學習提升專業智慧;堅守誠信底線,維護醫療行業信譽和患者信任。
(二)道家“養氣護生”生命思想
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指出道家思想與醫學人文聯系緊密。道教系統構建了中國醫學人文體系,踐行“養氣護生,生命第一”的醫學人文思想。道家深刻認識到生命的寶貴價值,并積極探索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方法。
歷史上,眾多道家代表人物在醫藥領域成就卓越。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系統梳理了藥物分類、鑒別和應用,豐富了藥學知識體系;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匯聚大量醫學經驗和方劑,其“大醫精誠”理念成為后世醫者的行為準則。
道家“養氣護生”思想為醫院思想文化和宣傳工作提供了獨特視角。醫院可借鑒其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懷理念,在宣傳中強化預防保健重要性。同時,道家在醫藥研究中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也能激勵醫務工作者積極開展醫學研究,提升醫療技術水平。
(三)法家“嚴守法治”規則意識
法家強調以法治為核心,其嚴守法治、注重規則的思想對公立醫院宣傳引導工作具有重要借鑒價值。在醫院管理中融入法家思想,有助于加強黨紀學習教育,促使醫務工作者形成“講規則、講紀律、講法律”的思維和行為習慣。
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醫務工作者面臨各種利益誘惑,如商業賄賂、違規操作等風險。借鑒法家思想加強紀律和法治教育,能幫助他們堅守道德和法律底線,抵制不良風氣侵蝕,維護醫療行業的清正廉潔。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這與黨風廉政和行風建設要求高度一致。
通過在醫院思想文化和宣傳工作中融入法家“嚴守法治”思想,開展法律法規培訓、宣傳典型案例等活動,可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業氛圍,規范醫務工作者職業行為,提高醫院管理效能和服務質量,保障患者合法權益,提升醫院社會形象和公信力,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
(四)傳統醫學的人文意識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其起源傳說體現了古代醫者不畏艱險、舍生忘死的奉獻精神。中國傳統醫學始終強調“醫乃仁術”“大醫精誠”,仁愛思想貫穿中醫理論和實踐,是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
古代醫師為采集草藥、尋找治病良方,不辭辛勞,攀山越嶺、風餐露宿,一心只為救治患者。“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側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這種理念體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師職業精神,偉大抗疫精神也與之一脈相承。
在醫院思想文化和宣傳工作中弘揚傳統醫學的人文意識,能增強醫務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感和使命感。宣傳古代名醫事跡、傳統醫學經典理論和診療方法,可激發他們對職業的熱愛和敬畏,促使在現代醫療實踐中傳承和發揚傳統醫學人文精神,以更飽滿的熱情和責任感為患者服務。
二、新時代醫院青年思想面臨的問題
(一)醫院外部環境的新情況
隨著4G、5G、AI等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和自媒體呈現爆發式增長,媒介生態和傳播環境發生深刻變革。微信、微博、抖音等文字與短視瀕APP,以及手機、iPad、電子書等移動終端,憑借便捷性和時效性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信息爆炸帶來了信息數量劇增但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虛假信息、不良信息充斥其中,給信息篩選和價值判斷帶來極大困難。
新一代青年,尤其是高學歷青年骨干,個性鮮明、追求獨立,對傳統的說教式“政治化”和刻板的“行政化”宣傳方式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在這種背景下,醫院宣傳工作如何突破傳統模式,采用新穎有效的方式吸引青年醫務工作者的關注,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信息,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醫院內部環境的新挑戰
大型公立醫院承擔著醫療、科研、教學等多重艱巨任務,工作責任重大、內容繁雜、要求極高。隨著醫療市場的不斷擴大,行業競爭日益激烈,這種競爭壓力在醫院內部體現為人員之間的激烈競爭。
快速發展的醫療技術要求他們持續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日趨激烈的崗位競爭使他們面臨巨大職業壓力;日益增強的媒體關注和社會輿論監督,也讓他們在工作中承受更多心理負擔。長期處于這種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環境,部分醫院青年可能出現焦慮、疲憊、職業倦怠等負面情緒。因此,醫院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需要關注青年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樹立積極的職業心態,增強職業歸屬感和認同感。
三、優秀傳統文化與醫院思想文化宣傳工作整合路徑
找準傳統文化與醫院思想文化宣傳工作的結合點,有的放矢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能夠增強青年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實提高工作效果。
(一)曉之以理,在醫院培訓中引入傳統文化知識
傳統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將其融入醫院培訓體系,可有效提升培訓質量和效果,使宣傳思想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在醫院教育培訓中加入傳統文化知識,能為醫院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文化和教育環境。
通過學習傳統文化,醫務工作者可以深入理解醫學人文精神內涵,培養對生命的敬畏和關愛之情。在培訓課程中講解儒家“仁愛”思想,引導醫務工作者從內心尊重和關心患者;學習道家“養氣護生”理念,讓他們認識到醫療不僅是治病,更是維護和促進生命健康的全過程;了解法家“嚴守法治”思想,強化他們的紀律和法律觀念。這不僅有助于醫務工作者在醫療實踐中關注患者、患者家屬及醫療科研相關的一切生命體,還能為他們自身素質提升和職業長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動之以情,在具體實踐場景中激發傳統文化共情
醫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醫院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也必須圍繞醫療實踐活動展開。組織開展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實踐活動,能讓醫務工作者在實踐中深刻感悟傳統文化的力量,并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在對外實踐方面,組織醫務社會工作和醫務志愿服務活動,發揚“大醫精誠”“仁術濟世”的傳統醫學精神,走出醫院,深入社區、鄉村開展義診服務和健康宣教活動。在這些活動中,醫務工作者與患者近距離接觸,為他們提供免費醫療診斷和健康指導,既能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健康問題,又能讓醫務工作者體會傳統醫學的價值和意義,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為醫務工作者提供感受傳統文化的平臺,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領略傳統文化魅力,激發情感共鳴,進而將這種情感融入日常工作,提升醫療服務的人文關懷品質。
(三)春風化雨,加強醫院文化整體建設規劃
良好的醫院文化環境對醫務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激勵作用,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在思想與行動上產生正向影響,激發醫務工作者對生命的敬畏之心。醫院應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將其融人醫院文化建設的各個層面。
醫院文化包括精神、制度、行為和物質四個重要層面。在精神層面,提煉和傳播醫院核心價值觀,融入傳統文化中的仁愛、和諧、誠信等精華理念,為醫務工作者樹立共同的價值追求;在制度層面,將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轉化為醫院規章制度,規范醫務工作者行為;在行為層面,鼓勵醫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踐行傳統文化理念,積極探索創新文化傳承模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醫療理念有機結合。通過加強醫院文化整體建設規劃,推動醫院在文化傳承與醫療服務提升的雙重軌道上穩步前行。
四、基于優秀傳統文化的醫院思想文化宣傳工作實踐與思考一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為例
醫學人文如果沒有實踐,其理論就失去了基礎,就會成為不著邊際的空話[4。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在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加強思想文化和宣傳工作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依托歷史文化遺存,打造浙一文化長廊
浙大一院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院內保存著6處珍貴的歷史遺存,如清末民初時期的杭州綢業會館舊址、二層小八千卷樓等。其中,慶春院區位于著名藏書家丁氏家族的宅園一一田家園舊址,晚清時期丁氏兄弟在此搶救補抄文瀾閣《四庫全書》,編撰多部重要著作。
醫院充分認識到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的多重價值,積極打造浙一文化長廊。在綢業會館舉辦各類書畫展,弘揚傳統文化藝術;建設院史陳列館,展示醫院發展歷程、重要事件和人物事跡,增強醫務工作者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向社會展示醫院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5]。
(二)加強宣傳平臺建設,匯聚正向文化能量
醫院高度重視思想文化和宣傳工作,積極構建多元化宣傳平臺,利用自媒體弘揚正能量,擴大醫院宣傳的輻射范圍。以文化遺存《田家園》為題創辦院刊和微信公眾號,為醫院文化建設提供交流平臺。同時,通過院內網、官方門戶網站、官方微信、微博、今日頭條號等多種載體,全方位、立體化地宣傳醫院工作動態、醫療成果、先進事跡等內容,以正向角度講好醫患故事,弘揚紅色價值。
在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醫院及時創新宣傳手段,組織采寫大量生動感人的報道,全方位展現一線青年醫護人員的奮戰風采,醫院青年突擊隊因此榮獲2020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稱號,進一步激發了全院職工的工作熱情和責任感。
(三)搭建文化交流平臺,組織豐富多樣活動
為豐富職工業余生活,增強醫院凝聚力,浙大一院搭建了多個文化交流平臺,創辦了浙一藝術團、體育俱樂部等。通過這些平臺,組織開展各類培訓課程、參觀展覽等活動,為職工提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同時,醫院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如“廉潤浙一”書畫比賽、新媒體科普大賽、“最美浙一人”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吸引了支部黨員和團員骨干帶頭踴躍參與,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讓職工感受傳統文化內涵,加深職工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營造濃厚的“浙一家人”文化氛圍,增強職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促使他們從傳統文化氛圍中汲取正能量,更好地投入工作。
參考文獻
[1]陳竺.人文精神的內涵[]中國醫院院長,2010(01):86-88,4.
[2]張秀偉,姜安麗.護理人文關懷概念的研究現狀與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6):540-543.
[3]黃永秋,李劍,邱鴻鐘.中國傳統醫學之人文精神考釋[].中醫藥學刊,2005(02):330-331.
[4]陸潔冰,文秋林.伴隨醫學科學的發展步伐前行:杜治政醫學人文思想研究醫學與哲學,2016,36(2A):24-30.
[5]同[4].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