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隨著國際經貿往來的不斷頻繁,跨文化廣告成為推動多元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品牌要成功進入海外市場,就要注重不同文化的融合,這樣才能實現商業價值。由于受眾文化背景各異,跨文化傳播常引發不同的市場反應。20世紀80年代,跨文化沖突多集中于語言層面。如今,我國國際地位和國民消費能力顯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也為跨文化傳播帶來新挑戰。面對新問題,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因素導致沖突?如何更好地化解沖突?對此,本文以三個外國品牌在中國的跨文化傳播案例為切人點,通過分析品牌傳播失敗或成功的原因,提出基于文化多樣性的跨文化傳播策略,旨在為本土品牌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參考。
二、跨文化傳播理論概述
愛德華·霍爾(以下簡稱“霍爾”)在《日常生活的人類學》中指出,“文化即傳播,任何傳播都無法脫離文化而存在”1]。拉里·A·薩默瓦和理查德·E·波特在《跨文化傳播》中提到,跨文化廣告傳播涉及“擁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號系統的人之間的交流”[2],因此,需要考慮商業模式和文化內涵。菲文章編號:1672-8122(2025)05-0101-04爾·杜森伯里在《洞見:世界最富創意的廣告公司BBDO》中指出,商業模式需要塑造品牌,降低產品同質性;文化內涵需要凸顯個性,同時符合目標客戶的價值觀和習慣[3]。因此,商業和文化的平衡直接影響傳播效果。產品特性和客戶文化接受度的融合是否恰當,直接決定了傳播的成敗。
跨文化傳播研究中,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文化價值維度理論,主要包括吉爾特·霍夫斯泰德(以下簡稱\"霍夫斯泰德”)的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維度理論、霍爾的高低語境理論以及丁允珠的面子理論。盡管一些學者質疑霍爾高低情境量表中的國家排名,并批評霍夫斯泰德低估了文化差異和性別差異,但他們普遍認可兩位學者的理論是研究跨文化理解和溝通的敲門磚,且大多數文化價值觀測量工具均基于他們的研究[4-5]
(一)霍爾的高低語境理論
霍爾將文化分為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認為前者的信息傳遞依賴于語境,語言表達較為模糊;后者則通過清晰的語言傳達信息,補充情境中的不足[。高語境文化重視語境,在交流中注重和諧,表達含蓄,信息多通過暗示傳遞;低語境文化強調直接表達,不隱藏意圖。
(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理論
文化維度理論由荷蘭心理學家霍夫斯泰德提出,是一個用于評估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的框架。霍夫斯泰德認為,文化是一個環境下人們共有的心理程序,這種程序能夠區分不同人群。通過深入研究,他將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歸納為6個基本的文化價值觀維度。其理論核心包含4個關鍵維度: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權力距離、不確定性規避以及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該理論闡釋了社會中個人與群體、權力、不確定性以及性別角色的形成根源。其中,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是區分社會內外群體的核心概念。個人主義強調個體的自由與獨立,集體主義則側重于個體對群體的依賴,重視群體意見和價值觀[]。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用來區分社會中男女的主導角色,包括社會角色和性別角色。男性氣質社會注重競爭與成功,交際方式積極進取;女性氣質社會則強調合作與關懷,重視愛、同情和養育。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文化通常展現出集體主義和男性氣質的特點;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則以個人主義為典型特征,除北歐國家以外,多數西方國家屬于男性氣質社會。
三、跨文化廣告案例分析
在跨文化傳播活動中,特別是品牌進入海外市場時,若雙方在價值觀、期望、過程和結果等方面存在差異或分歧,就容易產生文化沖突[8]。本文通過三個案例(如表1),具體分析國外品牌在中國跨文化傳播中取得成功或遭遇失敗的原因。

(一)案例描述
1.案例一:杜嘉班納品牌事件。2018年11月,意大利品牌杜嘉班納為配合上海時裝秀,發布了一則名為《起筷吃飯》的廣告宣傳片。視頻中,一名華裔女子用筷子吃意大利披薩、香炸甜卷和意粉。然而,該品牌因對文化符號處理失當,被質疑存在歧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嫌疑,隨后設計師斯蒂芬諾·嘉班納的傲慢態度,引發了中國消費者和演藝界人士的強烈不滿與集體抵制。最終,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通知,取消了該品牌的相關活動。這一事件不僅是一次品牌危機,更深刻反映了文化差異導致的文化沖突。它警示著國際品牌在全球化進程中,必須充分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引發不必要的沖突。
2.案例二:“迪奧品牌與中國”藝術展。2021年11月,法國時裝品牌迪奧在上海舉辦了“迪奧與藝術”展覽。在展出的眾多雕塑和攝影作品中,陳漫的攝影作品《驕傲的矜持》引發爭議。事件迅速在網絡上發酵,關于迪奧是否尊重中國文化的討論愈演愈烈,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央廣網評論指出,藝術本不該分膚色、種族,更不應充斥著歧視、偏見。藝術當然是美的,美的種類可以是多樣的。我們推崇藝術的個性化創作,并不代表我們接受無底線的五化;我們歡迎藝術的百花齊放,也不代表我們會容忍“假惡丑”大行其道。只有讓藝術回歸“真善美”的本真,才是品牌和作品立足長遠的根本。不少文化學者和藝術家也紛紛發聲,表達了對該作品的不滿和批評。此次事件再次凸顯了跨文化廣告傳播中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3.案例三:“善存”品牌視頻廣告。善存(Centrum)是世界藥品制造商輝瑞制藥旗下的保健品品牌。2019年,該品牌發布一則視頻廣告,內容為抖森(男主角)精心給女友準備早餐,制造溫馨驚喜場景。廣告中,抖森展現的溫柔體貼形象與善存品牌所倡導的關注健康、關愛家人的理念完美契合,所以在中國市場贏得廣泛的認可和喜愛。
(二)成敗因素分析
杜嘉班納、迪奧和善存品牌跨文化傳播成敗的關鍵在于文化因素。具體而言,涉及品牌定位與受眾文化融合的成功與否,包括文化差異、是否尊重中華文化以及傳播策略得當與否。
1.文化差異
杜嘉班納和迪奧廣告選用“瞇瞇眼”或“雀斑臉”的模特,雖然迎合了品牌自身或西方審美標準,卻是對中國藝術審美的一種誤解與扭曲。相比之下,善存廣告則巧妙利用了中國人對英國紳士的印象一—著裝考究、舉止優雅、彬彬有禮,并且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重視家庭、相互關愛理念相契合。抖森作為一位成功人士親自下廚,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女友的愛與關懷。廣告創意巧妙地融入中華文化元素,并展現得恰到好處,令人印象深刻。
2.是否尊重中華文化
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梅耶指出,不恰當的飲食方式在任何文化中都會引發負面反饋[9。杜嘉班納品牌在廣告設計讓中國人用筷子夾披薩的行為,既缺乏幽默感,又表現出對文化符號的不尊重。這充分暴露了品牌在文化敏感性方面的欠缺,以及對文化元素的不當處理,最終損害了自身形象。同樣,迪奧攝影展中的中國女性形象,未能真實反映中國女性的多元之美。因此,這兩則廣告案例體現了西方品牌在美學和文化理解上的\"傲慢與偏見”[10]
相比之下,善存品牌的跨文化廣告對中華文化理解準確。該廣告巧妙利用高語境文化特點,預設信息于接收者和情境[1],以家庭為背景,展示帥氣體貼的抖森為女友做早餐,這一溫馨場景完美契合了中國女性對理想伴侶的期待。此外,抖森的市場號召力和巧妙的情節設計,顯著提升了產品的熱度和銷量。
3.傳播策略得當與否
杜嘉班納采用的傳播策略存在內外差異。盡管該品牌迅速撤下了微博廣告,但未及時撤回國外社交平臺廣告,隨后設計師的不當言論被曝光,引發公眾憤怒,品牌被迫道歉,聲譽嚴重受損。若品牌能真誠認錯并及時改正,事態不會惡化。遺憾的是,杜嘉班納一錯再錯,導致事態升級。相反,迪奧先撤回照片,后在官方微博發布誠懇的道歉信,及時止損,化解危機。
善存采用英國紳士講述\"中國故事”的傳播策略,精準有效,甚至引發英國媒體關注。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媒體對此條廣告多持負面評論,批評抖森行為詭異、涉嫌侵犯女友隱私、早餐搭配不同于傳統英式早餐,等等。同樣的內容在中英兩國引發截然不同的反應,源于中西方價值觀和文化取向的差異。西方崇尚個人主義,強調獨立和隱私權,而中國強調集體主義,注重家庭和諧。面對“冰火兩重天”的市場反應,善存未作回應,但因國內外關注度高,廣告效果超出預期。
由此可見,中西方文化差異成為決定品牌跨文化傳播成敗的關鍵因素[12]。這些案例表明,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程度不同,會導致市場反應出現差異。
四、跨文化廣告傳播策略
從以上案例可知,不同地區的消費者對廣告的理解和接受度大不相同,只有準確把握受眾市場的價值理念,才能取得成功。國際品牌要成功開拓中國市場,必須實現品牌傳播本土化。國產品牌走向世界,亦應如此。盡管傳播環境千變萬化,但是“求同存異,包容欣賞”的傳播核心始終不變。對此,本文基于文化多元性特征,提出以下三點跨文化傳播策略。
1.包容、尊重多元文化和歷史,不斷提升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傳播能力。品牌成功的關鍵在于對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比如,王苦舟在《中國元素在廣告跨文化傳播中的植入策略》一文中指出,“凡是傷害對方民族情結,以及觸碰到對方文化禁忌的廣告元素一定要禁用”[13];張梅珍、李鵬煒在《廣告中的文化認同》中提出,“只有著力實現不同文化體系之間的和諧對話,才能最終實現本土文化的意義增值”[14]。因此,在制定廣告策略時,品牌應深入研究目標市場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確保廣告內容符合當地消費者的審美習慣,并引發情感共鳴。同時,應加強與當地消費者的互動,通過社交媒體、線下活動等渠道,收集反饋并及時調整傳播策略。此外,還應注重培養跨文化傳播人才,提升團隊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適應能力,以確保廣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有效傳播。
2.將品牌個性與本土化“定制”相結合,精準定位市場主體。無論是外國公司利用中國故事來宣傳品牌,還是中國品牌開拓全球市場,都必須采用符合受眾習慣的表達方式來進行闡釋和敘述,并且要尊重受眾的價值觀和文化取向[15]
3.建立多元化團隊,吸納熟悉目標市場文化與歷史的專家,以確保傳播內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此外,品牌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若出現文化沖突,應正視并積極解決,因為“文化冒犯者做出真誠及時的道歉,在緩解跨文化沖突中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16]。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品牌跨文化傳播過程中,由于社會制度、文化取向等天然屬性差異,文化沖突難以避免。品牌應基于文化多元性的跨文化廣告傳播策略,以助力外國品牌順利進入中國市場,同時推動中國品牌邁向國際市場。文化本身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而跨文化傳播環境更是瞬息萬變。此外,品牌傳播唯有不斷彌合文化差異,尊重目標國家文化,并采取恰當的傳播策略,才能實現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 HallET.AnAnthropologyofEverydayLife[M].NewYork:AnchorBooks/Doubleday,1992:212.
[2] 拉里·A·薩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傳播[M].閔惠泉,賀文發,徐培喜,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9-22.
[3] 菲爾·杜森伯里.洞見:世界最富創意的廣告公司BBDO[M].宋潔,譯.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1:34.
[4]ChenGM,StarostaWJ.Foundationsof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2-52.
[5]TarasV,RowneyJ,SteelP.Half acentury of measur-ing culture:Review of approaches,challenges,andlimita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121 instrumentsfor quantifying cultur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Management,2009,15(4):357-373.
[6][11]HallET.Beyond Culture[M].NewYork:An-chor Books/Doubleday,1976:101.
[7]Hofstede G.National cultures in four dimensions:Aresearch-based theor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mongnations[J].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Organization,1983,6:46-74.
[8]Ting-Toomey S. Managing intercultural conflicts ef-fectively[A].SamovarL,PorterR,eds.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A Reader(7th ed.)[C].Belmont:Wadsworth,1994:360-372.
[9]The
W Network.美國教授評論杜嘉班納的辱華錯誤:丑聞的影響以及他們是否能恢復?[EB/OL].(2018-12-22)[2025-03-31].h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article/9899/.
[10]網易.陳漫被央媒痛批后,全網封殺![EB/OL].(2021-11-21)[2025-04-10].https://www.163.com/dy/article/GPC3V51005527FJ1.html.
[12]費愛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跨文化傳播的策略與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20(12):149-157.
[13]王苦舟.中國元素在廣告跨文化傳播中的植入策略[J].東南傳播,2009(5):151-152.
[14]張梅珍,李鵬煒.廣告中的文化認同[J].湖北社會科學,2014(11):193-195.
[15]陳圣來.現代語境與國際表達中的中國文化考問[J].現代傳播,2016(10):12-17.
[16]單波.2018年跨文化傳播事件評析[A].跨文化傳播研究編輯部.跨文化傳播研究(第一輯)[C].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20:122-134.
[責任編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