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智技術對外語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產生的影響
在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轉型的浪潮中,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已成為生產力發(fā)展的關鍵推動力量。數智化技術不僅催生了眾多創(chuàng)新產品、技術、商業(yè)模式和經營方式,也在深刻改變著教育的面貌,為教育的現代化進程提供了無限可能。
2017年,國務院發(f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的指導思想、戰(zhàn)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旨在構建我國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先發(fā)優(yōu)勢,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這也標志著智能技術在加速教育人才培養(yǎng)和教學方法改革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正式認可。2018年,教育部發(fā)布了《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并啟動兩輪以人工智能促進教師隊伍建設的試點項目。同時,中央網信辦聯合七部門認定了一系列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其中教育領域有19個特色基地,專注于智能時代教育場景下的智能治理機制研究??萍疾柯摵衔宀块T發(fā)布的通知也將智能教育列為人工智能首批示范應用場景之一,旨在探索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這些文件和措施的出臺,標志著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領域已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
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結合不斷在各個領域激發(fā)新的創(chuàng)意,為教育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強大動力。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xù)進步已成為推動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它不僅深刻影響著教學、學習方式和未來學校的構建,還滲透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態(tài)系統中。因此,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已成為時代賦予教育的重要任務。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作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正在塑造教育發(fā)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態(tài)。
外語教學作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如何更好地利用AI技術,為教學提供全新的、革命性的工具,推動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育評價體系的變革與進步,是每個外語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數智技術和外語教學的聯系
(一)數智技術與外語教育的互補性
數字化、人工智能與外語技術之間存在天然的結合點。翻譯作為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最早涉足的領域之一,借助機器翻譯技術,使不同語言背景的人們能夠跨越語言障礙,實現無障礙溝通。隨著技術的持續(xù)演進,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經網絡機器翻譯\"技術逐漸在中低端筆譯市場中嶄露頭角,對傳統翻譯行業(yè)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機器翻譯的過程中,語言學家負責構建機器翻譯的語料庫,為翻譯提供豐富的語言資源;數學家則將這些語料庫進行形式化和編碼,使其能夠被計算機所理解和處理;計算機科學家提供必要的軟件和硬件支持,并負責程序的開發(fā)與維護。時至今日,人工智能機器翻譯已經成為外語翻譯的重要工具,為跨語言溝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從情感塑造的層面來看,外語教育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技能的學習,更是一種價值教育和人文教育。通過學習外語,學生能夠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傳統和習俗,這種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這是機器翻譯技術所無法提供的。
從交流、情感以及人的內在尺度方面而言,外語教育遵循人的內在尺度,強調學生外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它充分考慮人類文化的特殊性、交流情感的微妙性以及翻譯語境的差異化,涵蓋了語言知識、文化意識、交際策略和批判性思維等多個方面。這些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不同文化環(huán)境中進行有效溝通,而機器翻譯往往只能處理語言的直接轉換,難以捕捉和傳達文化、情感色彩等細微差別。
此外,外語教育作為終身學習的過程,不僅局限于語言技能的掌握,還包括個人興趣的培養(yǎng)、職業(yè)發(fā)展的助力以及全球視野的拓展。機器翻譯雖然能夠提供即時翻譯服務,但它無法伴隨個人成長,提供持續(xù)的學習和發(fā)展空間。因此,人工智能技術只能為外語教學賦能,而不能替代教學本身。
(二)數智技術為外語教育帶來的新機遇
數字化、人工智能技術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在各個學科領域正在充分釋放,為重塑高等教育形態(tài)、推動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從外語教育層面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能夠充分釋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潛力。人工智能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進度和成績,定制個性化學習計劃。通過機器學習算法,AI可以預測學生的未來表現,并據此調整學習內容,使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個性化學習。AI輔導系統可以提供 7x24 小時的輔導服務,隨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利用語音識別技術,AI可以評估學生的發(fā)音準確性,并提供即時反饋,這對于學習發(fā)音復雜的語言,特別是小語種教學尤為有用。
其二,能夠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指導。借助AI技術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優(yōu)勢,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分析學生的寫作,提供語法、拼寫和風格上的建議。還可以用于構建聊天機器人,創(chuàng)建沉浸式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模擬的外語環(huán)境中進行接近真實的對話,提高口語和聽力技能。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歷史和偏好,智能推薦相關文章、視頻和其他學習材料,保持他們持續(xù)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其三,能夠為教師提供有力的輔助工具。AI技術可以作為教師的輔助工具,分析大量學習數據,識別學生的學習模式和潛在問題,幫助他們管理課堂、評估學生表現。通過預測分析,教師可以提前識別在課程中有困難的學生,提供額外支持,并給出個性化教學建議。這促使教師能夠更有效地關注每個學生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
其四,能夠為教學評價提供更為科學的方法手段。教師和教學管理者可以通過數智化工具收集學生的學習過程數據,為每位學生構建詳盡的能力畫像,細致描繪出學生的知識體系、能力展現和潛在能力,從而對教學過程進行更加全面和準確的把握,實現課程全周期的成長跟蹤和反饋。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課程評價體系,將評價的焦點從“易于量化的技能\"轉移到\"難以量化的素質”,更加凸顯高級認知能力和非認知學習成果,推動學生的全面成長。
三、高校外語教師數智化教學素養(yǎng)提升的方法
數智化教學是指利用數字化工具和技術來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教學方式。提升數智化教學素養(yǎng),即指提高教師在使用數字化工具和資源進行教學的能力和素質。本文研究認為,應該重點強化以下三種能力:
第一,強化AI教學實踐的創(chuàng)新意愿。數智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教學模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以AI技術為例,它不僅推動了翻轉課堂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建設,使教學流程更加靈活高效,還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智能地推薦個性化的學習資源,滿足每個學生的獨特需求,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同時,AI技術通過深入分析學生數據,為教師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教學建議,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從被動的“要我學\"轉變?yōu)橹鲃拥摹拔乙獙W”,這是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轉變。作為課程的實踐者,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數智技術、數智時代對教育領域帶來的深遠影響。他們應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不僅要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還要革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并升級教學資源。為此,教師應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加強AI實踐探索,分享經驗、交流體驗,不斷提升自身的人工智能基礎知識水平、教學技巧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的意愿和創(chuàng)造性,逐步實現課程教學中的規(guī)?;c個性化并重,為智能時代培養(yǎng)大批創(chuàng)新人才貢獻力量。
第二,強化AI課程建設能力。國內許多外語類高校已經建設了優(yōu)質的AI類課程,他們基于AI技術的大模型,構建大規(guī)模個性化智慧教學體系,包括英語口語智能訓練系統、英語作文智能批改系統、定制虛擬教師課程資源等,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多樣化,提供充分交互、及時反饋及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依托AI技術強大的語音評測技術,能夠對學生的口語進行實時評測和反饋,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能力??拼笥嶏w的智能評測技術已在中高考英語聽說考試和英語四六級考試等外語類考試中得到深度應用。作為AI時代的外語教師,應主動深化外語課程與數字化智能的融合,將AI元素融入外語課程中,開發(fā)“外語 + 人工智能”優(yōu)質示范課程,創(chuàng)建一系列“ AI+′ 優(yōu)質課程資源,為外語課程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底層支撐,全面實現“AI+\"在學生的知識結構、文化思維和情感能力方面的賦能。同時,課程應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對教學內容與設計、教學資源與場景、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教學評價與學生情況分析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這可以借助現有的AI課程平臺,從數字音、視頻資源建設、語法與文化知識圖譜構建、AI助學、AI助教等多個維度,全面提升外語類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第三,強化AI課程教學對學生的總體兼顧。人工智能技術為外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技術紅利,它提供了精細關注和監(jiān)測每個學生學習情況的能力。這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采取系統化策略。通過識別學生群體的特點和個體差異,教師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并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等高級思維技能,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成長。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提供定制化的教學內容,實現因材施教,使教育變得更加個性化和精準。同時,AI技術還能幫助教師評估學生達成目標的狀態(tài),進而調整教學策略,實現對學生知識理解、思維發(fā)展、價值塑造等高階目標的伴隨式精準評測。教師要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服務于外語教學,使人工智能技術真正有效地落地于外語教學場景,實現外語教學的“教學內容 + 實現路徑 + 教學策略 + 效果反饋\"的全流程個性化發(fā)展。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學習體驗和支持,滿足不同學生在不同時間、不同速度、不同目標下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結語
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正在全球范圍內引發(fā)一場技術革命,為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注人了新的活力。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外語教育工作者必須抓住這一歷史性的機遇,不僅要精通傳統的教學方法,更要能夠靈活適應并有效利用新興技術來提升教學效果,推動課堂教學方式的革新,深化外語教育改革。在這一過程中,外語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技術,將其融人教學實踐,從而超越單純的語言教學層面,深人挖掘外語教育的內涵與本質。這意味著在強化語言技能訓練的同時,還要重視文化理解和情感交流的培養(yǎng)。通過整合語言要素、文化要素和情感要素,外語教育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和發(fā)展的需求,幫助他們形成全面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引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實時反饋,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這對提升外語教育的整體水平、培養(yǎng)未來具備“外語+\"“智能 + 特質的復合型專業(yè)人才至關重要。
盡管數智化技術在外語教學中正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仍需注重發(fā)揮自身在情感交流和人文關懷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通過面對面溝通和技術媒介的有機結合,營造更加積極的課堂氛圍,更好地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f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7(22):7-21.
[2]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8(04):127-135.
[3]鄭文曉,劉書菡.數智時代高校外語教師數字素養(yǎng)的現狀與提升路徑[J].大學,2024(26):7-10.
[4」陳瓊.“互聯網 +′ 背景下高校外語教師數字素養(yǎng)研修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科教文匯,2024(10):23-27.
[5]楊茜.數智時代下高校外語教師發(fā)展路徑探究[J].教師,2024(25):48-50.
[6]陸石彥.論人工智能時代的教師角色再造[J].江蘇高教,2020(06):97-102.
[7]張優(yōu)良,尚俊杰.人工智能時代的教師角色再造[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9,40(04):39-45.
[8]王佑鎂,宛平,趙文竹,等.科技向善:國際\"人工智能 + 教育\"發(fā)展新路向:解讀《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機遇和挑戰(zhàn)》[J].開放教育研究,2019,25(05):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