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實踐中,教師需要通過導讀課、推進課、總結課來指導學生,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積累方法,獲得發展,建構經驗,不斷提升整本書閱讀水平。
一、以興趣與準備為主上好導讀課
整本書閱讀與單篇課文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有很大區別,主要體現在整本書的內容、結構、閱讀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學生先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且產生讀下去的興趣,這是導讀課上教師需要落實的任務。
1.以多樣閱讀激發興趣
從哪兒讀起、讀哪些方面的內容,這是學生閱讀整本書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通常意義上說,一本書首先吸引學生的應是封面內容,尤其是適合幾童讀的書籍,封面設計多以色彩、人物形象互相配合,形成值得關注的圖案。因此,教師在導讀課上,應讓學生解讀封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你認為封面提供了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如《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封面上,“寓言”二字為紅色,且“寓”字比其他的字大,非常醒目;人物穿著古裝,最前面的人歪著腦袋咧嘴大笑,后面是一艘船,船上有兩個人,前一個人正在船舷上刻著什么。這樣的封面設計,最突出的信息就是寓言中的笑點。之后,學生再閱讀目錄、出版說明、序言、后記等內容,驗證自己在閱讀封面中的感受是否可靠;在這些閱讀任務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有所發現,并在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中,不斷豐富對封面的解讀。
2.以具體學情規劃閱讀
學生閱讀整本書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教師在導讀課上,需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結合班級要求,制定整本書閱讀規劃。在制定閱讀規劃時,學生應根據整本書的章節(頁碼)數,預定閱讀時間,確定每周(天)需要完成的閱讀量(章節、頁碼),閱讀量還要體現班級共讀量與課外自讀量,并以表格的形式固定下來。在學生制定閱讀規劃時,教師應允許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規劃,閱讀能力強的學生,規劃閱讀的時間可以短一些,余下時間可以拓展閱讀與本次整本書閱讀相關的內容;閱讀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跳過一些次要內容,以便與班上的同學保持同步閱讀。
3.以有效方法引發期待
導讀課上做足了上述準備后,教師還需要針對整本書的內容特點,為學生進行示范性閱讀,即選擇一個精彩片段(一篇典型故事),用課件呈現;對于精彩(重點、關鍵以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生需要采用精讀的方法,讀得細致一些;對于自己有體會的內容,要進行批注,與同伴交流閱讀體會,提出自己的問題,探索解決的方法;最后選擇自己喜歡的典范語言表達,進行積累與分享。同時,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對于文本中的非重點內容,可以采用略讀、瀏覽等策略。這樣的方法,就能夠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以引領與促進為主上好推進課
鑒于整本書閱讀周期長,小學生持續閱讀的習慣尚未形成,教師通過了解、督查,必然會發現不少問題,如主觀上的拖沓,導致自己跟不上其他同學的閱讀進度,客觀方面的讀不懂、讀不深入等;這些問題在學生開始閱讀整本書后才會出現,教師可選擇在學生讀完整本書的三分之一這個時間段,安排推進課,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
1.互相交流進度、問題
推進課要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包括學生自己意識到并提出的問題和學生沒有意識到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互相交流,交流的內容包括:自己對照閱讀規劃完成進度的情況,自己選擇的具體閱讀方法,自己在閱讀中的發現、體會、收獲,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等;通過學生在小組中的討論、匯報,教師重點了解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并分類指導解決方法與路徑。有些內容理解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讓有見解的學生進行解答;有些普遍性的問題,教師應讓學生運用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查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等方法加以解決。
2.介紹閱讀方法、經驗
整本書閱讀推進課,實際上就是要起到帶動作用,同伴之間的互動是促進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夠解決遇到的閱讀問題,就能體現獨特的思維過程。當然,教師可以讓班上的優秀閱讀者,介紹他們在平時的閱讀中經常運用的閱讀方法,也能夠推進班級整本書閱讀活動。
三、以分享與展示為主上好總結課
當整本書閱讀進入尾聲或完成之后,教師還需要及時組織學生上好總結課,引導學生主要從經驗與成果兩個方面進行總結。
1.分享建構的閱讀經驗
教師在總結課上,應摸準學情,針對學生閱讀的整本書提出分享閱讀經驗的整體要求。如閱讀《童年》一書后,學生分享的重點應是,理解苦難對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成長的影響,可以在小組內討論,也可以開展主題辯論;在學生自由分享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總結:人在童年時期如果缺少苦難的磨煉,就無法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找不到克服困難的勇氣與動力。這樣的成長類整本書閱讀,能讓學生真切認識、對待生活中出現的困境。
2.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
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留下許多思考、體會、欣賞、積累等痕跡。這些痕跡,往往就是整本書閱讀成果的一種體現,如情節梳理圖、人物關系圖、讀書筆記、人物分析、讀后感、手抄報等。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展示閱讀成果,并評選出其中的優秀成果,在班級集中展示。
總之,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實施的“三種課型”教學中,教師主要以組織者的身份出現,主要是幫助學生解決在自主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獲得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本文系河北省邢臺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5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