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語文教學以篇章為單位,課程教學具有單一化的特點。新課標不僅指出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還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避免課程教學的零碎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整體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高質量發展視角下,教師需要注重小學語文的大單元整合教學,促進學生將知識點串聯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基于此,筆者以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探究高質量發展視角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整合教學策略。
一、研讀教材,提煉大單元概念
基于高質量發展視角,教師需要以單元教學體系為切入點,深入研讀教材內容、單元主題、語文要素和教材結構等內容,提煉大單元概念,以大單元概念為導向,做好教學規劃工作,為大單元整合教學指明方向,也為后續的教學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舐犢之情'為主題,安排學習的課文有《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還有“父母之愛”的口語交際活動和“我想對您說”的習作活動。教師帶領學生從教材內容、單元導語、語文要素、教材結構等方面研讀教材,幫助學生理解“舐犢之情”的大單元概念。
第一,基于教材內容,教師從三篇課文入手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了解每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1.《慈母情深》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熟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中的場景,把感觸最深的地方畫出來,說說哪些地方表現了慈母情深?
2.《父愛之舟》一文中,“我”的夢中出現了哪些難忘的場景?
3.《“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主要寫了什么事情?巴迪長大后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
第二,教師組織學生分析單元導語“舐犢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愛和溫暖”,帶領學生理解“舐犢之情”的內涵,探究“愛”與“溫暖”的意義。除此之外,教師引領學生分別找到三篇文章符合“舐犢之情”的詞語、段落,發揮單元導語的學習引導作用。
第三,教師立足語文要素“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找出文本中寓情于景的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并將這樣的寫作手法遷移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第四,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單元結構,將大單元分為“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總結交流”等板塊,設計、落實具體任務,明確大單元結構。
二、基于學情,設計大單元任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了“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設計大單元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大單元任務的過程掌握單元核心知識點,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達到優化大單元教學效果的目的。
教師根據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從“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總結交流”等方面設計大單元任務,使學生通過參與任務活動逐步掌握大單元的核心內容,借此彌補學生“理解能力較弱”的不足之處,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第一,教師布置閱讀任務:運用“略讀”和“精讀”兩種閱讀方式,閱讀《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鍛煉閱讀能力。
任務一:掌握生字詞,理解“失魂落魄、人山人海、迫不及待”等重點詞語,依照“ABAC”等形式將詞語歸類。
任務二:認識、總結文章中的排比句、感嘆句、夸張句,探究不同語句的特點和應用優勢
任務三: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旨。
第二,教師設計口語交際任務,鼓勵學生討論“如何看待爸爸媽媽表達愛的方式”的交際內容,一方面,組織學生聯系材料,思考自己的類似經歷,明確小組討論的話題;另一方面,指導學生思考,應該如何看待父母表達愛的方式。教師帶領學生交流、討論“父母之愛”的主題,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將課程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中。
第三,教師確定“我想對您說”的寫作任務,利用“對爸爸媽媽說一說自己的心里話”的主題導入寫作任務,確定“回憶與父母之間難忘的事”“說一說對這些事的不同看法”“關注父母的生活,讓父母體會到自己對他們的愛”的寫作內容,引導學生圍繞寫作內容,抓住要點,形成合理的寫作思路。
第四,教師搭建交流平臺,設置總結交流任務,引導學生回顧單元學習過程,體會作者在文本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更好地感受父母子女之間的感情,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
三、圍繞主題,創建大單元情境
教師圍繞大單元主題創設大單元情境,幫助學生積極融入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學生逐漸加深對課程知識的理解。
教學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師根據“舐犢之情”的主題創設大單元情境:“我們的朋友糊糊、園園、聲聲不知道去了哪里,我們需要走進他們的家中尋找蛛絲馬跡。”在大單元情境之下,教師還可以設置具體的學習場景。
教師創設第一個場景:“我們來到了糊糊的家中,發現糊糊的媽媽在廠房工作、弟弟妹妹在家中”,借助這個場景引導學生閱讀《慈母情深》。
教師創設第二個場景:“我們來到了園園的家中,園園的爸爸搖動小漁船”,借助這個場景引導學生閱讀《父愛之舟》。
教師創設第三個場景:“我們來到了聲聲的家中,聲聲的爸爸媽媽在閱讀聲聲寫的詩……”,借助這個場景引導學生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呈現大單元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人貼切、虛擬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體驗和感受,進一步提升了大單元教學質量。
四、解讀內容,豐富大單元資源
立足高質量發展,教師可以利用課外資源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促進學生深人理解文本內容。
教師解讀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沐浴在親情的愛里》等課外閱讀資料,擴大學習范圍。
首先,學生閱讀《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沐浴在親情的愛里》,抓住文章的要點,理解“父愛、母愛”的內涵。
其次,教師依托教材資源、網絡資源,鼓勵學生搜集與“父愛、母愛”相關的文章和故事,思考“父母表達愛的不同方式”,理解“無私的愛、憤怒的愛、獎勵的愛、批評的愛”,對“父愛、母愛”形成深刻認知。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以“情境表演”“演講”等形式演繹“父愛、母愛”,鼓勵學生借助不同類型的活動表達思想感情,促進學生理解“父母之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參與語文活動的熱情,促進語文教學高質量發展。
總而言之,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開展大單元整合教學,教師需要立足大單元主題,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堅持語文教學原則,創新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