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真實情境,提升學生語用能力,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要理念。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需要在真實語用情境中落實語用實踐,為語文教學指明方向。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鉆研教材,把握單元知識的內在聯系,挖掘文本與生活實際的關聯點,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出發,設計實踐問題和現實活動,構建科學評價體系,前置評價標準,引導學生明確目標,在真實情境中提升語用能力與綜合素養。
一、創設單元知識關聯的真實情境
教材的單元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各部分之間聯系緊密。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單元主題與單元知識之間的關系,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
比如,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緊扣“古典名著”主題,編排了《草船借箭》《景陽岡》等經典篇目。教學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名著角色扮演大會”活動,讓學生融入名著描繪的情境中。扮演諸葛亮的學生,反復研讀文本,分析諸葛亮在借箭過程中的每一個決策,感受其運籌帷幄的智慧;扮演武松的學生,揣摩武松打虎時的心理和動作,體會其英勇無畏的性格特點。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名著知識不再晦澀難懂,而是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
語文要素是語文學習的核心要點,教師圍繞其創設情境,能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提升學習能力。以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為例,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校園景點介紹”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的舞臺。在描述校園的花壇時,有的學生利用“那幾株盛開的月季,花瓣層層疊疊的,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曳”這一關鍵語句,展現花壇的美麗。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逐漸掌握了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文本的技巧,閱讀能力也得以提升。
此外,教師整合單元內的文本、習題、口語交際等教學資源,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語境。比如,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動物”為主題,安排學習的課文生動地描繪了各種動物的特點,口語交際訓練鍛煉學生表達對動物看法的能力,習作訓練則要求學生描寫動物。教師可以將這些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創設“動物明星評選會”的教學情境,要求學生為動物制作名片。在這樣的情境任務驅動下,學生從課文中提取描寫動物外形的方法,運用在口語交際中學到的表達技巧介紹動物的習性。在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實現了知識的融會貫通,綜合素養也得到了提高。
二、創設實踐問題導向的真實情境
實踐問題是連接學習與生活的橋梁。教師將其融入教學,能賦予學習更強的現實意義,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比如,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聚焦“有目的地閱讀”,在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一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如今,旅游已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常見方式,學生如何從海量信息中高效地獲取有用的旅游信息呢?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單元所學的閱讀方法,從眾多旅游網站、論壇帖子、旅游文章等信息源中篩選有用的信息。比如,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旅游預算、時間安排和興趣愛好,從眾多的景點中挑選出最值得一去的地方;還要綜合考慮價格、便捷性等因素,選擇合適的交通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熟練地掌握略讀技巧,快速瀏覽大量的信息,鎖定關鍵的內容;運用快速瀏覽的技巧,查找特定的信息,真切地體會到學習對生活的幫助。
三、創設現實活動載體的真實情境
社會生活是學習的廣闊源泉,將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素材和真實體驗,讓學習變得生動且富有成效。
比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的《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植物傳播種子的抽象知識,可以組織學生前往植物園參觀,開展“植物傳播小偵探”活動。一進植物園,學生如小探險家,觀察蒲公英、蒼耳種子的傳播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書本上晦澀難懂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學生目睹了植物傳播種子的奇妙方式,將抽象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對自然科學的探索興趣,很多學生在活動結束后,還意猶未盡地討論著自己的新發現。
教師精心地設計活動,遵循興趣優先、活動為主的原則,是確保活動有效性的關鍵。比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的《威尼斯的小艇》,教師考慮到學生無法實地探訪威尼斯,便組織學生開展“云游威尼斯”活動。學生熱情高漲,紛紛通過互聯網、書籍等渠道查找資料,精心制作旅游攻略。他們詳細地規劃游覽路線,標注出圣馬可廣場、嘆息橋等著名景點,還研究了當地的特色美食和傳統手工藝品。在模擬導游講解環節,學生化身專業導游,用生動的語言向“游客”介紹威尼斯的獨特風光,從威尼斯小艇的構造、用途,到它在當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講解得頭頭是道。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感受到了威尼斯的魅力,鍛煉了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
四、創設學習評價重點的真實情境
評價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將其前置,能讓學生清晰知曉學習任務、要求與目標,使學習更具針對性
以四年級上冊《觀潮》的教學為例,教師策劃了“最佳小主播 一 一個 錢塘江觀潮直播”活動,制定了明確的評價標準,要求學生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清晰地描繪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壯觀景象,生動形象地體現大潮的氣勢。學生了解這些目標后,便帶著任務主動投入學習,認真圈畫文中描寫潮水聲音、形態變化的詞句,深入體會作者的描寫手法。在課堂朗讀環節,教師依據讀音準確性、節奏把握、情感表達等方面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和不當停頓。
在評價學生對《觀潮》的掌握程度時,教師設置了“家鄉美景播報”的任務。學生在準備過程中,需借鑒課文按時間順序、抓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細致觀察家鄉的景色,深入了解家鄉的風貌。在播報家鄉美景時,學生運用所學技巧組織語言,突出美景的特點。這一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還提升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理念的引領下,創設真實語用情境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路徑。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學生學得有趣,有用,有方向,將語文學習深深植根于生活的沃土,讓語言實踐回歸其交流、思考、解決問題的本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