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改革已經迫在眉睫。作業不應當是“重復昨天的故事”,而應當是學生語文學習、創新的一種方式。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以項目為載體、媒介來設計作業。基于“雙減”背景的小學語文項目化作業設計,要在提質、增效等方面做文章。實踐證明,項目化作業能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用驅動問題設計作業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不應當是外在的、脅迫性的被動作業,而應當是積極的主動作業。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研發驅動性問題,來驅動、引領學生的作業實踐。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作業往往發揮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效的作業能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品質,低效的作業會讓學生苦不堪言,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
比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北京的春節》,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自主思考、探究“課文內容的層次”,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內容的”這一教學目標,緊扣文本,設計了“春節習俗”這一項目化作業,有意識地觀照學生學習的課文內容,鏈接學生的生活。[作業一]老北京有哪些年味風俗?如何傳承老北京的年味風俗?[作業二]課文中哪些年味風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業三]搜集春節的相關習俗,討論各地春節習俗的異同。[作業四]寫一寫自己過春節的經歷。這樣的作業,一方面能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指向學生的閱讀;另一方面能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指向學生的寫作。
項目化作業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在項目化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作業,引導學生深入課文中去思考、探究,引導學生深入生活中去思考、探究。小學語文項目化作業設計,要沖破教材的束縛、課堂的束縛,鼓勵學生從教材、課堂向生活拓展、延伸。
二、用核心任務設計作業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設計的項目化作業,不宜過分的繁雜、冗長。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課文內容設計核心任務,推動學生的語文學習。核心任務是涉及語文學科中重要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任務。教師設計核心任務,能催動學生的高階認知、思維,讓學生在作業實踐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深人的文本解讀。在項目統領下,核心任務能讓學生的作業效益提升。
比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師立足核心任務,即單元人文主題“舐犢情深”和語文要素“細節、場景描寫”,精心設計了“親情之愛”這一項目化作業。[作業一]指出課文中的細節、場景描寫,思考、探究作者是如何用這些細節、場景來表達“舐犢情深”這個主題的。[作業二]思考、探究這些細節、場景對表現主題的作用。[作業三]嘗試用某個細節、場景描寫來表達親情。[作業四]用照片、視頻或文字等記錄一個“舐犢情深”的場面。教師設計這樣的項目化作業,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深入生活去捕捉“舐犢情深”的細節、場景,真正體會“舐犢情深”的內涵。
教師用核心任務來設計作業,要立足語文課堂、語文教材,融入生活特色、時代色彩,讓作業具有一種超越傳統的特色
三、用特色清單設計作業
在小學語文項目化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導學單、活動單、學習單來設計作業。清單作業是一種更為綜合,更具有探究味、實踐味的作業。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公開作業清單,讓學生明確作業清單的設計目的、要求、內容、過程
比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鳥的天堂》,教師設計了一份打卡作業清單,以“打卡次數”“打卡時間”“打卡對象”“交通工具”等信息點作為支架,引導學生深人解讀文本。清單作業角度新穎,形式精美,改變了傳統作業的機械、固化模式,讓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再一成不變,而是充滿了趣味性、靈動性。[作業一]學生通過作者對榕樹描寫的不同的取景位置,了解作者對榕樹的觀察順序,給榕樹拍攝照片,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作業二]學生探尋課文中對“鳥”的描寫的不同鏡頭,了解課文中的畫面內容,進而了解作者的觀察、寫作順序,品味文本中的語言,體會課文中的動態描寫,錄制群鳥的視頻。[作業三]學生用不同語氣和節奏朗讀、介紹,宣傳鳥的天堂這個景點。這樣的清單作業,能幫助學生認識、理解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差異,梳理課文內容,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理解。
教師要通過清單作業,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清單作業讓教師砍去了多余的、冗長的、繁雜的教學環節,讓教學節奏更緊湊,讓學生的學習內容更集中。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設計的項目化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語文學科知識學習的手段、載體。
總之,立足“雙減”背景,小學語文項目化作業設計不僅要讓學生通過作業獲得新知,也不僅要激發學生的語文思維,更要讓學生在作業實踐過程中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項目化作業設計,應當超越傳統指向書本、課堂的設計思路等的束縛,轉而開辟一種新的融合性、跨界性、實踐性和探究性的路徑、策略。教師要充分發揮項目化作業的育人功能,彰顯項目化作業的育人價值,讓項目化作業真正成為助推學生語文學習的“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