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多樣化目標是否該放棄?
HBR
May–June"2025
當瑪戈特·埃利斯加入連鎖超市Peachtree"Markets董事會時,她的所有同事均為白人男性。升任主席后,她推動董事會通過獵頭公司僅推薦女性和非白人候選人以實現董事會成員來源的多樣性。三年后,董事會中40%成員來自少數族裔和女性群體,但激進股東指責該政策構成歧視,要求廢除多樣性目標并罷免主席。瑪戈特面臨難題:是否應繼續任命非裔女性CFO阿曼達·布萊恩特?是否應該承認政策失誤?如何回應股東要求其辭職的呼聲?
背景與爭議
2023年最高法院禁止大學錄取考慮種族的判決,助長了針對企業多樣性政策的反對聲浪。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后,“反覺醒”運動加劇。2025年,Peachtree"Markets因經濟低迷(股價下跌15%)遭遇股東發難,其被指排除白人男性的招聘政策違法。
董事會內部分歧
法律風險派:新任法務總監詹妮弗·里夫斯指出,明確設定“配額”的政策存在法律隱患,建議重新評估阿曼達的資格(其無上市公司董事經驗)。
原則堅持派:新晉董事卡拉·里維拉援引麥肯錫研究稱,董事會成員來源實現多樣性的企業業績高出同行39%,且阿曼達的專業能力(財務與科技背景)符合公司需求。
折中派:元老董事保羅·班尼斯特承認政策推進過急,建議調整措辭但保持改革方向。
專家建議
法律專家羅賓·沃克批評Peachtree"Markets明確排除白人男性的方式不合法,建議:暫停阿曼達提名;實施董事任期制與階梯輪換結構;制定主席繼任時間表以緩和矛盾。
原500強企業CEO比爾·喬治則主張堅持原則:Peachtree"Markets的客戶與員工多為女性及少數族裔,董事會需體現代表性;阿曼達應繼續任命;通過對話化解股東沖突。
決策權衡
上述意見分歧反映出當前美國企業界的普遍困境:如何在推動多樣性時避免陷入“象征性改革”或“逆向歧視”爭議。該案例最終指向一個更根本的問題——當外部環境與內部價值觀沖突時,企業領導者應選擇原則還是實用主義?
Gonanas的“草根逆襲”創業路
Entrepreneur
May"2025
2019年秋季的一天,密歇根大學宿舍樓里飄出焦煳味——摩根·勒納和安妮·斯拉博茨基正試圖烤出第一個健康香蕉面包。她們厭倦了課間只能買星巴克高糖點心,決定用摩根家傳配方改良:燕麥粉替代精制面粉,剔除8大過敏原,但保留“罪惡感美味”。盡管首次烘焙烤焦了表皮,但兩人挖出內芯品嘗后驚呼:“這必須賣出去!”
靠著安妮家距校園45分鐘車程的廚房,她們開始制作保質期僅5天的成品面包。2021年畢業時,她們開創的副業迎來關鍵轉折——轉型預拌粉。如果把配方變成只需加香蕉和油的混合包,保質期可以延長至兩年,產品就能賣向全美。隨后她們自籌資金,硬是靠這款產品在2023年闖進了5000家零售商。
光環背后滿是荊棘。作為Gonanas的創始人,首次融資時,她們給通訊錄中的所有人狂發郵件,“每輪至少發50封,這是個數字游戲”。更痛的教訓來自招人:“起初只看重簡歷匹配,直到公司飛速擴張時,才發現謙遜和適應力是關鍵。”
當被問及成功秘訣,兩位創始人給出不一樣的答案。安妮堅持“找到市場空白”觀點:“健康烘焙要么難吃要么無趣,我們要做第三種選擇。”摩根則舉起手機展示密密麻麻的聯系人列表:“單打獨斗走不遠,我們給每個認識的創業者打電話求教,甚至半夜騷擾食品科學教授。”
如今,年銷售額破百萬美元的Gonanas仍自認是初創公司。摩根強調:“骨子里的草根精神沒變,測試還是在家里的廚房,新品研發就是不斷烤焦又重來”。
千元電動“鐵騎”改寫東非能源革命?
FastCompany
Spring"2025
2022年,特斯拉前高管邁克爾·斯賓塞站在內羅畢郊外的土路上,看著滿載4人和貨物的燃油摩托在坑洼中艱難爬坡,突然意識到:“這里才是電動車的終極考場。”這位曾主導Model"3量產的特斯拉老兵,在非洲找到了比硅谷更狂野的戰場——他創立的電動摩托品牌Zeno,用一款售價1000~1500美元的“鐵騎”Emara,正在顛覆新興市場的出行規則。
在肯尼亞小鎮基蘇木,出租車司機約瑟夫掏空積蓄購入Emara時,鄰居們都覺得他瘋了。但兩個月后,他的日收入暴漲35%。這款電動摩托載著4名乘客和200公斤貨物翻山越嶺,充電成本卻比燃油節省一半。秘訣藏在可拆卸電池里:用戶可單獨購買裸車,可在可樂販賣機大小的換電站花10秒時間更換電池,甚至可以把電池帶回家給電磁爐供電。這種“車電分離”模式,讓月收入僅600美元的非洲家庭也能負擔。
斯賓塞的靈感來自特斯拉,但路徑截然相反。“在電網覆蓋率不足50%的非洲,能源革命必須從兩輪車開始。”他拆解了最常見的150cc燃油摩托,重新設計電機扭矩和懸掛系統,使Emara能攀爬25度陡坡,載重提高30%。
資本市場的熱情印證了這種創新。豐田風投連續兩輪注資,看中的是其“環保溢價”之外的硬核經濟學:用戶無須為綠色買單,省錢才是王道。Active"Impact投資基金合伙人邁克·溫特菲爾德算過賬:“非洲騎手每年油費占收入30%~50%,改用Emara相當于直接漲薪。”這種高性價比,讓Zeno尚未正式發售就收獲數千預訂單,從送學媽媽到網約車司機都在排隊。
更大的野心藏在電池網絡里。每個換電站都是微型儲能節點,可以在用電低谷時充電,平衡電網負荷。當歐洲糾結于充電樁密度時,Zeno在肯尼亞建起了去中心化的能源網絡——首批用戶中,有人白天跑車,晚上用電池給全村手機充電,額外賺取電費。這種“用能源民主化對抗氣候危機”的敘事,讓斯賓塞拿到了1200萬美元融資。
如今,首批Emara已馳騁在東非的紅色土地上,車身上還留著特斯拉式的極簡設計語言。但斯賓塞的終極對手不是哈雷或本田,而是整個化石燃料體系。
“代謝指紋”:超加工食品的追蹤者
Fortune
April/May"2025"Europe
當美國癌癥研究所研究員埃里卡·洛夫特菲爾德凝視著試管中渾濁的尿液樣本時,一組神秘分子正揭開現代飲食最危險的真相——在60%美國人每日熱量來自超加工食品的今天,科學家首次發現了能精準追蹤這類食品攝入的“生物密碼”。
這項發表于《PLOS醫學》的研究,通過分析1000名老年志愿者的血液與尿液,從數百種代謝物中篩選出28個血液標志物和33個尿液標志物,構建出超加工食品的“代謝指紋”。這些分子如同精密傳感器,不僅能反映某人是否常吃冷凍比薩、含糖麥片,更能量化其飲食中工業食品的能量占比。最驚人的發現來自氨基酸與碳水化合物代謝物:當志愿者連續兩周食用超加工食品時,特定分子濃度變化精確對應其攝入量,準確率超60%。其中一個標志物甚至暗示超加工飲食與2型糖尿病的潛在關聯。
研究團隊用2019年一項對照實驗驗證了這個發現:20名受試者在NIH研究中心交替食用匹配熱量的超加工食品與天然食品,代謝物濃度如同忠誠的記錄儀,清晰標記出每個漢堡與沙拉交替的周期。“這證明我們找到了個體層面的客觀標尺。”洛夫特菲爾德解釋道。傳統營養學研究依賴受試者記憶的飲食日記,誤差率高達40%,而血液密碼將徹底改變規則。
塔夫茨大學“食物即藥物”研究所所長達柳什·莫扎法里安評價這一研究成果為“重大科學突破”。這些分子標記未來或能解析超加工食品誘發疾病的生物通路,甚至區分不同添加劑與加工工藝的危害差異。洛夫特菲爾德團隊正計劃將該成果應用于癌癥風險研究,試圖解開薯片與腫瘤間的黑色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