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是小學階段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學科,誠信價值觀的構建與實踐是開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依托于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堂教學、主題活動和“誠信銀行”的思政教育活動中,逐漸幫助學生建構誠信價值觀,并通過創建誠信資源庫、誠信小標兵評比和爭做誠信好少年的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踐行誠信價值觀,增強對誠信價值觀的內涵理解與認知,強化誠信意識,提升誠信品質,從小養成誠信的好習慣。
一、誠信價值觀在小學階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首先,誠信是良好品行的根基。小學階段是學生品德塑造的關鍵時期,培育誠實守信的意識與品質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誠實守信不僅有助于學生獲得他人的尊重與信任,還能促進學生與他人建立長期穩定的友誼,為學生的社交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誠信是構建自我形象和樹立自尊心的關鍵品質。一個能夠坦率、忠于原則且言行一致的個體,不僅能將誠信價值觀踐行到日常生活與學習之中,還能做到對自身及他人的尊重。這種自尊與尊重他人的態度,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支柱。
再次,誠信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教育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特別是在小學教育階段,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提升守法、守規的自覺性,確立守信為榮、失信為恥的道德觀念,是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
最后,從社會層面而言,誠信是社會交往的基石。它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減少社會矛盾與沖突,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和了解社會的起始階段,要通過誠信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為學生未來社會生活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學校應高度重視誠信教育,將其融入日常教學之中,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道德支撐[1]。
二、小學階段思想政治教育中誠信價值觀教育的現實困境
首先,傳統教育模式下的誠信教育過于僵化,缺乏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難以滿足小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這種“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差異,導致誠信教育流于形式,難以觸及學生的內心深處。
其次,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小學生接觸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復雜,這對培育學生的誠信觀念和價值取向構成了嚴峻考驗。網絡上的虛假信息、不良風氣等負面因素,不斷侵蝕著小學生的誠信意識,使得學生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誠信選擇時感到迷茫和困惑。
最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脫節也是誠信教育面臨的一大困境。家長往往過于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視了誠信等道德品質的培養;學校則可能因應試教育壓力而忽略對誠信教育的深入實施。這種教育上的“斷層”,使得誠信方面的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學生難以形成穩固的誠信觀念和行為習慣[2]。
三、小學階段思想政治教育中誠信價值觀的構建
(一)依托課堂教學,滲透誠信價值觀的內涵
課堂是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場域,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誠信價值觀的內容,聚焦教學內容與現實需要,從教學內容中挖掘有關誠信價值觀的內容,再結合學生的實際與每個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接受誠信價值觀的熏陶。
例如,為了引導學生對誠實的內涵有更具象的認知,在教學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我很誠實》時,教師給學生播放視頻《狼來了》,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誠實的重要性。通過這一案例,使學生意識到說謊的危害,分析說謊的原因,依托于演繹情景劇,將誠實品質內化于心,從而成為誠實的人。而為了加強學生對守信的認識,在教學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說話要算數》時,教師給學生播放視頻《朋友的約定》,深化學生對誠信的認知,并通過講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失信與誠信故事,使學生意識到守信的重要性。依托于課堂教學滲透誠信價值觀的內涵,主要是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挖掘有關誠信價值觀的元素,豐富學生對誠信價值觀內涵的理解與認知[1]。
(二)依托主題活動,使學生領悟誠信價值觀的真諦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貫徹與落實,有效發揮學科核心素養導向,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要結合學生所在年級、學段的知識與學情,開展趣味、多元的學科素養主題活動,通過主題活動使學生領悟誠信價值觀的真諦。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我很誠實》之后,教師組織開展“誠以養德,信以立身”的主題演講活動,要求學生搜集身邊的誠信小故事,積累有關誠信的成語和名言,引導學生采取名言與典故相結合的方式,寫一份觀點正確、內容契合主題、具有較強邏輯說理能力的演講稿,并采用規范的語言清晰表達。
要求學生結合誠實的具體表現、長期價值、踐行策略,將誠實的重要性、誠信品質的具體表現與自身的誠信意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情境中選擇誠信。
(三)依托“誠信銀行”驅動學生踐行誠信價值觀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除了依托課堂教學、主題活動開展誠信價值觀教育外,還要以“誠信銀行”的方式,引導學生踐行誠信價值觀?!罢\信銀行”是模擬常規的銀行存取款流程,讓學生自主設計“誠信存折”,明確“誠信存折”中如何獲取和使用甚至借貸“誠信分”,采取競爭上崗、民主推薦的方式,選舉“誠信銀行”的不同職位,以記錄學生的日常表現,號召學生簽訂誠信承諾書。當學生行為表現良好時,以“誠信分”的方式存入“誠信銀行”;當表現不佳時,從“誠信銀行”中扣除“誠信分”。同時以每周開展一次測評會的方式總結學生周內的情況,當學生表現較為出色時點名表揚,表現稍顯遜色時允許從“誠信銀行”中借“誠信分”,需要在兩周內及時歸還。采取紅黑榜的方式,將學生每周在“誠信銀行”的誠信分情況公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集體監督下,引導學生踐行誠信價值觀。在此基礎上,按照一定的誠信分值,對不同學生的誠信等級進行評定,根據評定的等級頒發相應的獎勵,使得學生能持續踐行誠信價值觀[3]。
四、小學階段思想政治教育中誠信價值觀的實踐
(一)創建誠信資源庫
小學生的三觀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加上有的家長對文化知識的重視遠比道德情感教育要多,小學生容易出現誠信缺失的問題?;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收集古今中外有關誠信的正面、反面的案例和故事,開展身邊人誠信與不誠信的事例調查活動,將其納入誠信資源庫。在日常班會、晨會、主題活動中,引導學生定期交流,讓學生的誠信意識得到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增強學生誠信行為的踐行力,讓學生在誠信主題演講辯論活動中強化對誠信的認知。教師則根據學生在日常班級活動中的行為,將誠信價值觀教育與學生實際生活有機結合,在與誠信同行的活動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誠信價值建構力。例如,在手抄報的活動中,為了找準踐行誠信價值觀的著力點,引導學生將誠信與日常的學習、生活相結合,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繪制誠信主題手抄報。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從策劃到定稿,完成查資料、版面設計與繪制活動,強化集體意識,凝聚集體能量,增強集體榮譽感,踐行誠信價值觀[4]。
(二)評比誠信小標兵
養成良好誠信習慣,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思政教育中,需要緊密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充分發揮學科的引領作用,在道德與法治的日常活動中,引導學生爭當誠信小標兵,通過每周、每月、每學期的誠信小標兵的評比與考核,在小學生的心中根植誠信的種子,使得學生的誠信行為得到持續支持。在每周的誠信小標兵評比中,要發揮學科優勢,聯合班主任,從勞動、紀律、文明、誠信、學習五個方面開展誠信小標兵評比,每周五總結和評價學生的一周表現,以學生填寫自我評價表為基礎,再開展小組評價的方式,切實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踐行誠信價值觀。在評比之前,公布評價標準,當學生能滿足評價要求時評價為A,偶爾滿足評價細則中的評價為B,完全沒有滿足評價細則的評價為C。在每月底的月評中,則是根據每周評比的五個方面,獲得A的項目達到一定數量的學生才有獲評資格,小組成員再根據每個主題,開展共同評價,評選月度班級誠信小標兵。而在期末的評價中,結合獲得的月度誠信小標兵和周誠信小標兵的次數,按照一定的標準,全班投票選舉出班級誠信小標兵。評比誠信小標兵是對學生努力的一種肯定,能為學生踐行誠信價值觀提供持續的驅動力。
(三)爭做誠信好少年
在誠信小標兵評比的基礎上,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培育的需要,開展爭做誠信好少年這一誠信價值觀踐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將誠信價值觀踐行到日常生活與學習之中。例如,在每次學科素養測評活動中,將傳統的教師監督測評改為無人監督測評,根據學生在學科素養測評中的誠信表現,及時加強對學生誠信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讓學生在爭做誠信好少年的實踐活動中養成誠信習慣,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自覺踐行誠信價值觀。因此,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誠信價值觀的思政教育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勵學生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能夠誠實守信,獨立完成任務。
除了在校內引導學生踐行誠信價值觀、爭做誠信好少年外,還要引導學生將誠信作為自身的價值準則,學習在社會生活中如何踐行誠信。例如,開展誠信主題的社區服務活動,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將誠信價值觀融入社區服務中去。通過參與社區服務,學生不僅能夠將誠信理念傳播給更多的人,還能在實踐中深化對誠信的理解和認識。例如,組織學生參與社區的志愿服務,讓學生體會到誠信行為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同時,學??梢耘c社區建立合作關系,共同舉辦誠信主題的講座和討論會,邀請家長和社區成員參與,形成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誠信教育網絡。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誠信的多維度價值,為成為社會的誠信好公民打下堅實的基礎[5]。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基于誠信價值觀的思政教育需要,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注重新課改理念的滲透,使得學生在學科知識學習、主題活動實踐中不斷增強對誠信價值觀的感知能力,并將其踐行到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之中,最終形成穩固的誠信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東桑杰,賈才藏.關于開展小學誠信教育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22(11):93-95.
[2]趙雙麗,王盾.以“誠信教育”為抓手加快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J].才智,2022(20):28-31.
[3]黃志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誠信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教師,2022(27):66-68.
[4]陳清.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生誠信教育的意義及實施分析[J」.新教師,2024(4):95-96.
[5]張鳳霞.淺析如何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誠信教育[J].名師在線,2024(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