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高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戲劇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創作并表演戲劇,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還能讓學生整合跨學科知識,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戲劇創作教學,促進學生在戲劇創作中成長與發展,旨在為教育實踐提供參考。
一、高中語文戲劇創作教學的價值
(一)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融合思維能力
戲劇創作是一項綜合藝術活動,它注重多學科知識的整合和運用。就高中語文教學而言,教師以戲劇創作作為跨學科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動學生對文學、藝術、歷史以及心理學等諸多領域的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學生在創作戲劇時,常常要借助歷史、文學等多維度的知識,這有助于學生突破學科間的壁壘,形成跨學科思維[1]。一方面,戲劇創作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劇本的角色、情節和背景等,這要求學生既要具備堅實的文學知識基礎,又要在歷史、哲學等方面有所認識,從而能根據具體歷史時期的社會背景或通過對人的行為心理學原理的理解塑造人物形象,創作劇本情節。學生在創作戲劇作品的過程中,能夠構建跨學科知識框架,學會從不同的視角去分析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合作創作戲劇作品有利于他們學習多學科知識。在團隊合作中,每一個學生所要完成的任務都不相同,這會啟發學生學習、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例如,負責劇本撰寫工作的學生要學習文學修辭手法和藝術創作技巧等,負責舞臺設計工作的學生要學習美術設計知識等。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跨學科知識學習能力。
(二)激發創新精神與藝術表現潛能
戲劇創作并不是讓學生簡單地模仿、再現現有文學作品,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創造性的表現和藝術潛能的激發。通過創作戲劇,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示自己獨特的藝術視角,培養創新精神。學生創作戲劇作品時,需要構思劇本結構、人物形象及情節安排等,這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藝術想象力的機會,學生可以不拘泥于傳統的寫作模式與固定的文學形式,從個人經驗出發表達情感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進而突破思維定式,激發創新精神和藝術表現潛能。此外,戲劇作為綜合表演藝術,需要創作者突破單一文字維度,在表演呈現、舞臺設計等方面展開多維度的思考和創造。學生創作戲劇既能豐富文學知識儲備,又能激發藝術潛能。
(三)提升情感智力與人際交往能力
高中語文戲劇創作教學為學生情感智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的發展搭建了理想平臺。學生創作戲劇時,需要深入思考如何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感情,如何通過角色之間的交談與互動來塑造人物形象。這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情感共鳴能力,對表現情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學生在創作戲劇的過程中體會不同人物的情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思考問題,有助于發展情感智力[2]。此外,合作創作戲劇作品時,學生需要學會傾聽他人意見,掌握與他人有效溝通的技巧。在團隊合作中,每一個學生的任務都不一樣,他們需要進行有效的交流以協調各方面的資源,從而創作出一部完整的戲劇作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增強團隊協作意識,提升與他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二、高中語文戲劇創作教學策略
(一)創設沉浸式戲劇創作環境
教師創設沉浸式戲劇創作環境,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又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相關戲劇作品的主題、情感[3]。例如,在教學《竇娥冤(節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改編這篇課文。改編前,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此幫助學生了解人物情感和人物沖突。具體而言,教師可先讓學生根據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分析竇娥、蔡婆子、會子手、監斬官等人物的形象和情感變化。接著,教師可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從而讓其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一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了解人物關系。同時,教師需要強調,在表演時除了要清晰地表達角色臺詞,還要借助肢體動作、語音語調、面部表情等生動地表現人物在不同的場景下的感情、行為。比如,學生在表演竇娥與婆婆訣別這一場景時,既要表現出竇娥的憤恨、不甘、絕望,又要表現出竇娥對婆婆的不舍。教師通過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可以為接下來的戲劇改編創設沉浸式的創作環境。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圍繞《竇娥冤(節選)》的主題,對角色扮演過程進行思考,探索如何改變人物命運、推動情節發展等,使改編出來的作品既不脫離原作內核,又呈現個性化的藝術表達。
(二)引入角色互換體驗式方法
角色互換體驗式方法是高中語文戲劇創作教學的重要策略。該策略旨在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路,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與情感理解能力。例如,在指導學生改編《雷雨(節選)》前,教師可采用角色互換體驗式方法,指導學生多角度分析戲劇中的角色的復雜心理與行為動機。《雷雨》是一部展現家庭沖突與道德困境的經典戲劇作品,其中的角色關系復雜,感情糾葛頗深。通過角色互換體驗式方法,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該戲劇中的矛盾沖突及其主題。比如,分析周樸園和魯侍萍之間的關系、矛盾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次扮演周樸園與魯侍萍,以角色互換的方式幫助他們了解兩者產生矛盾的原因。當學生扮演周樸園時,他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周樸園對過去的愧疚、對現實的冷漠以及對家庭名譽的維護。而當學生扮演魯侍萍時,他們則可以深切地體會到她的怨恨、無奈以及對過去的懷念。通過這樣的角色互換體驗,學生不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還可以學會從不同視角思考問題,產生情感共鳴[4]。通過角色互換體驗,學生會思考兩個角色如果處于彼此的處境中會做出什么抉擇,從而對人物的行為動機和情感變化有新的理解,進而產生改編靈感,創作出新的情節。
(三)進行戲劇即興創作訓練
戲劇即興創作訓練是以即興表演為主要方式,以啟發學生創造力與表達能力為目的創作訓練方法。教師開展戲劇即興創作訓練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戲劇創作帶來的快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情感表達能力的發展。例如,在教學飽含深情大義的《與妻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即興表演,將林覺民在書信中表達的“吾至愛汝”的深情、為革命獻身的堅定信念以及對社會黑暗現實的悲憤生動地表現出來,以此讓學生深入理解《與妻書》的主題。隨后,教師可讓學生將《與妻書》改編成戲劇。這要求學生改變原作的語言表達方式,將書信改編成對話、獨白、旁白等,同時塑造新的人物形象、創作情節等。教師要強調,在將《與妻書》改編成戲劇時,要緊密圍繞其主旨進行創作,以確保改編作品契合原作所傳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參與戲劇即興創作訓練,學生不僅可以認知與表達文學作品中的情感,還能發展創造力。
(四)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戲劇創作
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視頻、音頻和展示圖片等方式,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作品中的情感、環境氛圍、人物形象等。例如,在要求學生將《老人與海(節選)》改編成戲劇時,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深入了解小說跌宕起伏的情節、主人公圣地亞哥的性格特點等,再引導他們進行改編。一方面,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老人與海(節選)》中所描述的鯊魚、老人的圖像等,以此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老人”的形象。同時,教師可為學生播放相關影視作品,以讓學生對小說中描寫的環境有更加直觀的感知,進而使他們創作出的劇本的環境背景更加契合原作。另一方面,教師可播放相關音頻,如海浪聲、風聲等,以此幫助學生在創作的戲劇作品中展現大海的遼闊與兇險。運用這些多媒體資源,教師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還能讓學生在視覺、聽覺等多感官的參與下對劇本的細節處理進行深入思考,如角色的情感變化、情節的跌宕起伏等[5]。
(五)組織微型舞臺實踐展演活動
微型舞臺實踐展演活動是以小規模、短時間表演為主,讓學生在真實的舞臺上呈現戲劇創作成果的活動。區別于傳統的大型舞臺劇,微型舞臺實踐展演活動通過減小演出規模、精簡劇本內容等方式,讓學生能在有限的時空里專注于創作成果的呈現,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戲劇表演及舞臺藝術的認識。以將《屈原列傳》改編成戲劇并進行微型舞臺實踐展演為例。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投江自盡”等重要情節進行改編。在改編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全面展現屈原的形象和情感,以在短時間的微型舞臺實踐展演中表現出屈原的悲劇命運及其崇高的精神追求。接著,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創作的劇本設計舞臺,包括燈光變換、表演道具使用等,以在表演時能營造相應氛圍,讓觀看者產生情感共鳴。將《屈原列傳》改編成戲劇并表演,需要學生一起討論劇本內容、演出安排、舞臺布景等,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集體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建立跨界合作創作工作坊
建立跨界合作創作工作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相關文本的內涵,更好地展開戲劇創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邀請專業的戲劇老師、舞臺設計師和音效師協助學生對文本進行多角度的詮釋、創作,同時指導學生進行戲劇表演。比如,讓專業的戲劇老師幫助學生解析所創作的劇本的結構的合理性和語言表達的生動性等;讓舞臺設計師指導學生如何通過布景、使用道具來營造更有戲劇效果的舞臺;讓音效師指導學生如何根據情節發展配以不同的背景音樂,以增強故事的真實感和觀眾的體驗感。
三、總結
在高中語文戲劇創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戲劇創作方法、戲劇語言藝術等,還要培養學生的多元能力。教師要通過創設沉浸式戲劇創作環境、引入角色互換體驗式方法、進行戲劇即興創作訓練、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戲劇創作、組織微型舞臺實踐展演活動、建立跨界合作創作工作坊等策略,有效引導學生在情感智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等方面獲得全面提升。未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優化,戲劇創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將更加顯著,它會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江若竹.教育戲劇在高中語文“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24.
[2]顧紅艷.統編版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4.
[3]張景怡.促進深度理解的高中語文戲劇項目式學習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4.
[4]龐冉,“偉大的戲劇在繼續”:校園戲劇節實踐回眸[J].教育研究與評論,2023(4):21-24.
[5]呂婷,葉圣陶“不需教”教學思想在高中“劇本閱讀與創作”中的應用[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