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小惠(1980一),女,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實驗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提出了“深入開展語篇研讀”的教學建議,倡導教師提煉語篇中的結構化知識,建立文體特征、語言特點等與主題意義的關聯(lián),為設計教與學的活動提供依據(jù)。為此,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要深入解讀教材,圍繞主題意義組織多元化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由淺入深地分析語篇內(nèi)容。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其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學習能力等,為其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一、主題意義的內(nèi)涵及探究價值
主題意義是指語篇的價值取向和內(nèi)容核心,它超越了字面含義,涉及語篇的創(chuàng)作背景、文化內(nèi)涵、思想感情等多個層面[]。除此之外,主題意義還與語篇的體裁、結構、表達方式等息息相關。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涵,引領他們在理解類、應用類、創(chuàng)新類活動中提煉語篇關鍵信息,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全新情境下,充分領悟語篇的中心思想和價值觀念,在實現(xiàn)深度閱讀目標的同時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另外,通過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nèi)涵,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充分鍛煉思維的深刻性與靈活性。
二、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策略
(一)語篇研讀,提煉主題意義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深化主題意義理解,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引領作用,從文本內(nèi)容、語言結構、思想情感等多個層面研讀語篇,歸納關鍵信息,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策劃與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具體而言,在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把握好《課標》提出的教學要求和建議,以此為依據(jù)研讀語篇,在標記重點詞匯、句型、語法等內(nèi)容的基礎上,從“what”“how”“why”三個角度提煉主題意義,并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和育人價值,明確語篇教學主線。完成這一任務后,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的英語基礎、認知規(guī)律、發(fā)展需求等因素,設定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指明閱讀的具體方向。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6Atthesnackbar為例,Storytime描述了爸爸和兩個孩子在飯店點餐的場景,通過對插圖和對話的解析,教師明確語篇主題意義為培養(yǎng)健康的飲食習慣。而后,教師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設計教學目標,具體內(nèi)容如下。
(1)語言能力:在圖片、實物、文本語境的幫助下掌握noodles、hamburger、sandwich、a groupofcoffee等詞匯;學會運用“Whatwouldyou like?I'd like...”“What about you?”“Anything else?”進行口語交際;能整體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有感情地朗讀。
(2)思維能力:學會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向他人征詢意見。
(3)學習能力:借助多元化的學習任務,探究主題意義,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4)文化意識:通過對語篇的分析培養(yǎng)健康飲食的習慣。
(二)情境創(chuàng)設,激活主題意義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部分教師為追趕教學進度,通常會直接帶領學生分析語篇,而忽略了導入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很難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也很難保證閱讀效果。在《課標》的指導下,教師的教育理念發(fā)生變化。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教師提高了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重視程度,以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引出語篇主題,使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深度閱讀做好鋪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明確主題意義后,要從不同角度挖掘與其相關的生活元素,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閱讀情境,鼓勵他們利用現(xiàn)有的生活經(jīng)驗自主解讀語篇,對主題意義形成初步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與主題意義有關的圖片或視頻資料,使原本抽象的語言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2]。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2Afterschool為例,Storytime以對話的形式介紹了豐富的課外活動以及表示星期的詞匯和句型。課程開始之前,教師與學生進行“freetalk”順利引出表示星期的詞匯。當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歌曲Daysoftheweek,要求他們認真聆聽,掌握重點詞匯的發(fā)音。而后,教師鼓勵學生結合插圖分析語篇主要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主題意義,為后續(xù)的深度解讀奠定基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以自由談話和播放歌曲的方式進行導入,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使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初步了解語篇主題,奠定良好的閱讀基礎。
(三)精泛結合,探究主題意義
精泛結合是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幫助學生深化主題意義理解的有效渠道之一。教師要合理安排精讀與泛讀活動,通過問題驅(qū)動、合作探究、遷移訓練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清晰的閱讀方向。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梳理文本脈絡,還對主題意義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影響。
1.以問題驅(qū)動自主思考
在主題意義探究背景下,當學生初步掌握語篇主題后,教師可以將文本內(nèi)容和他們的基本學情結合起來,設計多樣性的思考問題,讓學生一邊泛讀一邊在原文中尋找答案。這既能鍛煉學生思維品質(zhì),又能加深其對文本大意和文本內(nèi)涵的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學生之間的英語基礎存在一定差異,教師應秉持分層原則設計思考問題,確保滿足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例如,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拓展性問題,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進行辯證思考,促進他們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升;對于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基礎性問題,學生只要認真閱讀便能在語篇中發(fā)現(xiàn)答案,旨在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在此背景下,全體學生都可以在能力范圍內(nèi)自主閱讀語篇并有所收獲,切實提高主題意義探究的有效性。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8AtChristmas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WhatdotheydobeforeChristmas?WhatelsedotheydobeforeChristmas?”進行泛讀,重點關注first、next、then、finally這四個表示順序的詞,概括語篇主要內(nèi)容。通過自主思考,學生對圣誕節(jié)的慶祝方式有了一定了解,教師再提出拓展性問題“Can youtalkaboutChineseNewYear?Whatdotheyhaveincommon?”,鼓勵學生以對比的方式分析圣誕節(jié)和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之間的相似點,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其文化意識。在層次性問題的驅(qū)動下,學生由淺入深地解讀語篇,掌握文本內(nèi)涵,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3]。
2.以合作實現(xiàn)深度閱讀
小學生系統(tǒng)性學習英語的時間較短,且部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通過自主閱讀很難透徹理解文本主題意義。對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圍繞主題意義設計探究任務,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組內(nèi)成員依次分享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要認真聆聽他人發(fā)言,在思維的碰撞中實現(xiàn)深度閱讀。在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秉持異質(zhì)分組的原則合理劃分學習小組,確保各組內(nèi)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占比合理,以便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討論并得到相應的關注。另外,教師還要留心觀察各組的討論情況,適時提供指導與幫助,確保他們的討論能圍繞主題意義展開,避免偏離軌道。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還能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實現(xiàn)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4Seeingthedoctor為例,通過泛讀,學生確定語篇內(nèi)容與“看病”有關。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精讀文本,并將表1補充完整。
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確定主人公 的癥狀有“haveaheadache”和“feelcold”,醫(yī)生對他提出了“havearest”“take somemedicine”“drinksomewarmwater”的建議。接著,學生深入探討主題意義,得出“珍愛身體”“保持運動”“健康飲食”等結論。合作探究活動引領學生將語篇主題和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不僅加深了他們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還在無形中幫助他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他們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3.以實踐推進知識遷移
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圍繞主題意義組織相應的實踐活動,鼓勵他們將所學內(nèi)容遷移到全新情境下,驅(qū)動語言知識的內(nèi)化與吸收,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他們的課堂反饋和興趣愛好設計實踐活動,確保活動內(nèi)容、形式、流程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以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另外,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其中,教師應秉持趣味性原則設計實踐活動,使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探究語言知識的運用技巧,深化主題意義理解的同時促進語用能力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直觀體會到英語學科與現(xiàn)實生活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真正意義上做到以實踐推動知識遷移[4」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7Protecttheearth為例,通過泛讀與精讀,學生對“Savetrees”和“Don'tusetoomuchplastic”兩部分內(nèi)容有了深刻理解。如對于“Savetrees”,學生總結如下。
Why:Wood comes from trees.We use wood to make tables,chairs and many other things.But trees also help keep the air clean.
How:We should not cut down too many trees.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明確主題意義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實踐活動,如設計環(huán)保海報、編寫保護樹木的短劇或參與校園植樹活動等。為保證實踐活動的完成率,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組內(nèi)成員各司其職,通過默契配合為環(huán)保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多元化實踐活動的輔助下,學生不僅能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還能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進而全面提升英語綜合素養(yǎng)。
(四)文本延伸,升華主題意義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為了實現(xiàn)主題意義的升華,教師在完成基礎內(nèi)容的講解后,要采用文本延伸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鼓勵他們通過群文閱讀深刻體會主題意義,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展示與主題意義有關的課外素材,如新聞報道、經(jīng)典文學作品節(jié)選等,鼓勵學生進行對比閱讀,提煉文章在表達方式、中心主旨、文本結構等方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不斷提升思維的深度與廣度,靈活運用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進行總結,表達獨特的個人見解。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從多個維度進行分析,針對他人言論提出不同的觀點。這不僅提高了群文閱讀的有效性,還在無形中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步提高,對主題意義的升華具有重要作用[5]。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2Goodhabits為例,通過對語篇內(nèi)容的多角度解讀,學生認識到好習慣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師利用電子白板展示“好習慣影響一生”的拓展文章,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通過比較不同文本中關于健康飲食的描述,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語篇傳達的健康生活理念。最后,教師鼓勵學生用英文闡述對語篇主題的看法。有學生表示:“Good habits are the keytoahealthy life.Eatinghealthy food and exercisingregularlycanmakeusfeel energeticand strong.Ithinkit'simportanttohaveabalanceddietandnottoeattoomuchjunkfood.”。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對主題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還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運用于實際,達到了將英語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其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與批判性,對其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在探究主題意義的過程中,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引領學生從多個角度解讀語篇,鼓勵他們積極分享對文本內(nèi)容的獨特見解,通過自主思考與合作討論深化主題意義理解。這能在增強學生閱讀體驗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為其今后的英語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史曉東.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實踐[J].教師博覽,2023(30):77-79.
[2]倪靜華.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以Atweekends單元教學為例[J]:名師在線,2023(26):8-10.
[3]何日鳳.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J].校園英語,2023(34):154-156.
[4]羅新云,戴蓓蓓.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探究主題意義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3,46(7):31-38.
[5]黃敏靈.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J].新課程研究,2023(1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