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汪本霞(1976—),女,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歷陽鎮第三小學。
為了切實提升學校的育人水平,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業負擔和身心壓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從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科學利用課余時間等多個方面,提出了作業設計和作業管理的相關要求,滲透了家校合作的教育理念?;凇半p減”政策的要求,為了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教師要積極地擔當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梁,讓家長認識到自身的教育價值,并利用家校合作的實踐類作業,共同挖掘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為學生開辟多元化的學科探究路徑,以此達到減輕學生負擔、提升他們的學科實踐能力的目的。
一、設計與實踐原則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基于家校合作的實踐類作業設計與實踐的首要原則。數學學科涵蓋類型多樣的知識,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辯證思維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這樣才能真正學好數學知識并有效地運用數學知識?!半p減”背景下,基于家校合作設計實踐類作業,旨在發揮家長的教育引導作用,利用家庭教育優勢,讓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帶領下,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運用任務,開發他們的數學潛能,促使他們創造性地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1]為達成以上目標,在設計實踐類作業時,教師應堅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聚焦學生的真實學情,創新實踐類作業的形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全方位成長。
(二)多元共享
家校合作是一種協同育人體制。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教師與家長之間建立平等互信的關系,能夠從多個維度分享育人經驗,跟蹤和交流學生的學習以及社會實踐的情況,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采取多元化的解決對策。基于多元共享的基本原則,教師和家長要積極開拓信息互享的平臺,利用線上和線下多個途徑,實時溝通學生的綜合發展情況,包括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品格以學習態度等多個方面,充分體現家校合作的協同育人價值[2]。
(三)學科融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從“通過綜合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真實問題”等角度,闡釋了學科融合的教育理念,旨在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創新意識,提升實踐能力,并逐步培養社會擔當、責任意識等良好品質。因此,在設計基于家校合作的實踐類作業時,教師要梳理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探索學科融合的切入點和落腳點,為學生的跨學科主題實踐開辟道路。
二、設計與實踐策略
在“雙減”政策指導下,為了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構建共享型的教育體系,教師要積極發揮溝通橋梁的作用,充分利用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資源,精心設計實踐類作業,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下文將結合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加法和減法”“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以“我的家庭菜單”為作業主題,探索家校合作視角下實踐類作業的設計與實踐策略。
(一)以《課標》為導向,梳理目標
作業的設計與實踐,要以科學、合理的目標為基礎。在作業設計的前期,教師要以《課標》為導向,結合相關的課程要求和教學建議,梳理實踐類作業的目標,明確家校合作的具體方向,激活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動能[3]。在梳理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分析《課標》中的學段要求,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從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小數加法和減法”“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隸屬于“數與代數”課程模塊,從這一模塊第三學段的具體要求來看,在以上兩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小數加減和乘除運算的知識,解決情境中的實際問題,熟練地掌握小數運算的公式,了解其運算法則,并在此基礎上提升運算能力,形成推理意識。根據《課標》中的具體要求以及“我的家庭菜單”的作業主題,教師應著眼于家校合作的目的,梳理出家校合作實踐類作業的目標(見圖1)。
圖1中的作業目標,體現了數學基礎知識、問題解決以及學習體驗等多方面的內容,融合了勞動教育、數學教學以及社會實踐等多方面的觀點,這一系列目標指向清晰、內容完善,覆蓋了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態度等多個維度。在目標的導向下,家校各負其責,形成育人合力。
(二)以情境為載體,引出任務
《課標》中多次提及“情境”一詞,倡導教師結合課程教學的實際需求,建構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并在情境的帶動下,引出家校合作的任務,讓學生從整體上明確“做什么”和“怎么做”等問題。教師要綜合分析數學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真實需求,在此基礎上尋找情境素材[4]。
以小數加減和乘除運算的教學為例,為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讓他們更好地運用“數與代數”方面的知識解決問題,教師應當以學生的現實生活體驗為主要素材,從學生熟悉的衣食住行話題入手,創設“我的家庭菜單”主題情境,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喚醒他們的家庭責任感,讓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
2022年,中國營養學會秉承平衡膳食的原則,發布了最新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以及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根據中國居民的膳食習慣和營養需求,進一步完善了膳食結構。如果由你負責你們家庭中的食材采購和安排工作,你會如何保證家庭成員的膳食平衡呢?又會怎樣合理地支配食材采購資金呢?請你結合生活經驗以及“小數加法和減法”“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的知識,制作一份家庭菜單吧!
上述情境以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問題為切入點,結合中國營養學會的官方信息,引進圖文結合的資源,說服力較強,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圍繞“家庭食材采購”的實際問題,引出實踐類作業的總任務,即“在保證膳食平衡的基礎上運用‘小數加法和減法’‘小數乘法和除法'等數學知識,設計科學的家庭菜單”。至此,學生明確了綜合實踐的具體方向,家長也能了解家校合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
(三)以實踐為目的,設計作業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實踐類作業設計,重點在質而不在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設計高質量的數學實踐類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數學知識,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5]。以“我的家庭菜單”的家校合作實踐類作業為例,為了驅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揮家校共育的價值,教師可以著手設計下列作業:查閱有關中國居民平衡膳食方面的信息,并尋求家庭成員的意見,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表1中的實踐任務。
根據作業中涵蓋的文字信息與表格素材,學生需要在家長的協助下,前往商超或菜市場,完成一日三餐的規劃與食材采購任務。以早餐為例,依據家庭的飲食習慣以及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學生可以將菜單擬定為“白米粥、蔬菜(水果)沙拉、煎蛋”,并結合相關食材的市場價,計算出采購總價。學生應當根據家庭成員的數量,科學地規劃采購數量,做好采購記錄,并計算采購價格。在此基礎上,家長需要在“家長意見”一欄中,從學生的數學運算準確度、營養搭配等多個方面,如實填寫相應意見,為教師的作業評價提供依據。
(四)以評價為線索,檢驗成果
教學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教一學—評”一體化框架下,評價已經成為助教和促學的主要線索。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教學評價,采取適當的評價對策。在“雙減”背景下,當學生完成實踐類的作業后,教師需要結合家長的針對性意見,以評價為主要線索,檢驗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而明確家校合作的漏洞[6]?;谇拔乃龅囊蝗杖筒藛魏筒少徯畔⒌认嚓P內容,教師需要從三個角度進行量化評價:第一,菜單的規劃是否符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的要求,是否能結合“小數加法和減法”“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的知識,明確采購預算;第二,是否能依據真實的生活經驗,靈活地運用小數運算的公式,計算采購總價;第三,是否積極與家庭成員進行互動,充分尊重家庭成員的飲食習慣,并在了解家庭成員意見的情況下,設計科學的家庭菜單。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以上三方面評價標準,展開多元化評價,以此檢驗學生的綜合實踐成果。而后,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的結果,及時調整家校合作實踐類作業的內容或形式,從而使作業更加契合學生的實際需求。
三、教學建議
為了更好地體現家校合作的作用,在實踐類作業設計與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關注以下三點。第一,彰顯育人價值。家校合作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更是為了給學生開辟廣闊的實踐空間,發揮教師和家長的榜樣作用,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能積極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滿足感,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從這一維度來看,在設計家校合作實踐類的作業時,教師要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達成育人共識,讓學生于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的過程中強化學習信心和社會責任感。第二,注重學生需求?!半p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既要傳授學生豐富的數學知識,也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數學學習以及個體成長需求,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和獨立思考的機會,讓他們在自我突破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7]。第三,關注實踐過程。在實踐類作業的帶動下,學生會結合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開展綜合式的學科實踐活動。在此期間,教師和家長要發揮輔助作用,關注學生的實踐過程,了解學生在知識運用、問題解決等方面的優缺點,并及時給予引導性意見或建議。
結語
為了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推動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從知識導向到素養導向的過渡,教師要以因材施教、多元共享以及學科融合為主要目標,圍繞以《課標》為導向、以情境為載體、以實踐為目的等維度,通過梳理目標、引出任務、設計作業、檢驗成果等策略,優化實踐類作業的設計與實踐,并結合作業設計與實踐的經驗,總結有效經驗。以此為基礎,在后續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探究家校合作實踐類作業的設計與實踐策略,將立德樹人、以生為本等教育理念根植在數學教學的土壤中。
[參考文獻]
[1]楊啟強.“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理科愛好者,2023(6):212-214.
[2]陳瓊棟.“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實踐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32):128-130.
[3]樊曦.小學數學實踐作業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23(32):87-89.
[4]單美琴.“雙減”政策下如何優化數學實踐作業設計[J].江西教育,2023(39):61-62.
[5]乙安靜,“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教育界,2023(26):68-70.
[6]陳碧欽.小學數學教學中家校合作育人的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3(18):50-53.
[7]胡宗勤.基于“雙減”政策的小學數學家校共育方式探究[J].新智慧,2023(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