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曉艷(1983一),女,甘肅省通渭縣第八幼兒園。
科學活動是個體在科學知識、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踐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開展科學活動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價值。但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幼兒教師開展的科學活動仍以教師為主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幼兒學習科學知識,提升綜合素養。對此,幼兒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策略,創新教學理念,重視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選取幼兒樂于接受的方式開展科學活動,以促進幼兒科學精神和綜合素養的發展。
一、幼兒深度學習的概念
幼兒深度學習是一種凸顯幼兒主人翁地位、有意義的學習過程。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能圍繞相關課題,運用思維能力和創造力解決實際問題。幼兒深度學習的目標是促進語言、情感、思維等方面的發展。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基于幼兒深度學習的目標開展科學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熱情,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潛能。
二、深度學習視域下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實施原則
(一)體驗性原則
在設計和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幼兒主體作用的發揮,選取幼兒感興趣的科學內容,使幼兒在興趣的帶動下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科學活動中,增強活動體驗。同時,科學活動內容應貼合幼兒的實際生活,使幼兒能在日常生活中切實感受到科學知識的重要性,進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二)針對性原則
在深度學習視域下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要注重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和與他人互動。在指導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時,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構建科學知識體系,以此提高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發展。同時,教師需要將科學活動中所呈現的教學情境和所運用的教學材料進行整合,為幼兒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使幼兒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提升科學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探究性原則
在深度學習視域下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師需要選取適宜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以加深幼兒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在科學材料的選擇方面,教師要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可塑性,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發展。在實際活動中,教師要引領幼兒探索知識,以提升幼兒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及其科學思維水平,進而促進幼兒科學素養的發展。
三、深度學習視域下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實施策略
(一)開展長期觀察活動,培養堅持不解的精神
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實現深度學習的基礎條件[1]在學前階段,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較為薄弱,注意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他們的耐心有限,難以在科學活動中完成較為復雜的任務,容易懈怠。對此,教師要通過查閱資料、觀察及談話的方式,了解幼兒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明確培養幼兒堅持不懈精神的重點與難點,從而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知識。例如,針對幼兒在科學活動中出現的進度緩慢、認知能力不足、知識理解片面等問題,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更加積極地探究科學知識,以此保證幼兒科學思維的連貫性和整體性。
以科學活動“種植蒜苗”為例。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可先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蒜苗是怎樣長出來的嗎?”引導幼兒積極地探究和討論。隨著討論的深入和時間的推移,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可能會逐漸降低。對此,教師可設計“蒜苗種植觀察活動”,并將幼兒分為A、B兩組。在A組幼兒種植蒜苗后,B組幼兒需要扮演觀察員的角色,每天記錄蒜苗的生長情況以及A組幼兒在澆水、施肥等養護環節中的參與情況;在B組幼兒種植蒜苗時,A組幼兒要扮演同樣的角色。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夠逐步提高幼兒的注意力、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幼兒能夠真正了解蒜苗的生長過程。此外,教師還應定期整合幼兒的種植觀察記錄,并帶領幼兒分析和探究。如,當發現A組幼兒記錄B組幼兒“一日澆水三次,兩天后,蒜苗沒有生長”這一情況時,教師可組織幼兒進行集體討論,引導幼兒通過分析種植記錄、查閱資料等方式,共同探究蒜苗沒有生長的原因,使幼兒在互動交流中獲得更為豐富的知識。
開展長期觀察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培養其堅持不懈的精神,還能夠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探究知識的科學內涵,進而發展科學思維。
(二)結合生活實際,提升認知能力
科學來源于生活。在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時,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以不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幼兒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感知能力[2]。將科學活動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不僅能夠幫助幼幾在面對生活問題時采取有效的解決策略,還能夠提高幼兒學習的實效性,使幼兒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以科學活動“神奇的聲音”為例。在活動中,教師需要準備小鼓、黃豆、水杯、勺子及水等活動材料。活動開始后,教師可先在小鼓上放上適量的黃豆,并讓幼兒敲擊小鼓。在敲擊的過程中,幼兒會觀察到鼓面上的黃豆會“跳躍”起來。基于此現象,教師可引導幼兒學習“鼓面震動會發出聲音,震動是產生聲音的方式之一”的知識。接著,教師可為幼兒提供一個裝了水的玻璃杯,讓幼兒用勺子敲擊玻璃杯,并觀察水的變化。在敲擊過程中,幼兒會發現杯子里的水會晃動。根據幼兒的發現,教師可借助信息投影技術為幼兒系統地講解科學知識:“勺子在敲擊玻璃杯的時候產生了‘力’,從而導致杯子中的水晃動和產生聲音。”通過實際操作和教師的講解,幼兒能夠了解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傳播的媒介。最后,教師可以為幼兒講解與樂音、噪聲相關的知識,讓幼兒意識到噪聲對自身和生活的危害,并理解樂音在生活中的積極作用。同時,教師可以將話題延伸到幼兒自身,播放幼兒吵鬧的音頻以及幼兒歌唱的音頻,讓幼兒通過自我感知,認識到發出噪聲是不好的行為,從而增強幼幾對與聲音相關的知識的理解能力,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教師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生活常識,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夠逐步提高幼兒對聲音產生原理的認知,最終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
(三)組織自主探究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一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這句話充分展示了好奇心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在現階段的科學活動中,活動內容已經逐漸趨于成熟化、趣味化、全面化,能夠有效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但是,部分教師還存在主導課堂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幼兒的好奇心。對此,教師要充分意識到激發幼兒好奇心的重要性,并尊重幼兒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活動,逐步構建知識框架,最終實現深度學習。
以科學活動“小冰塊”為例。首先,教師可為幼兒提供一塊冰塊,讓幼兒通過觸摸、觀察、品嘗等,了解冰的基本特點,如形狀、溫度等,讓幼兒意識到冰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從固態轉為液態。其次,教師可向幼兒提出驅動性問題:“小朋友們,我們已經了解了冰變成水的過程,那么,你們能想一想水怎樣才能變成冰嗎?”在問題的引領下,幼兒將從多個角度進行探究,并積極運用教師所提供的活動材料進行實驗,從而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最后,當幼兒基本了解了水與冰之間的轉化現象后,教師可再次提出問題:“你們還能想到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狀態可以變換,但是顏色卻不變嗎?”在驅動性探究任務的引導下,幼兒能夠主動探究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從而為今后的科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通過提出驅動性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主探究相關知識,從多個角度分析和探究問題,并通過實踐操作來驗證猜想,從而提高幼兒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效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積極性。
(四)緊扣科學熱點新聞,樹立正確科學觀念
幼兒的身心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易受到社會中各種事件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緊密圍繞科學熱點設計和實施科學活動,確保幼兒能在這些活動中真正受益,進而不斷提升他們對科學知識的感知能力,促使幼兒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念[4]。
例如,教師可利用網絡熱點話題“網絡信息安全”,引導幼兒參與相關科學活動。教師可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認識到信息時代網絡上存在的潛在危險,并了解基本的個人信息保護措施。通過參與角色扮演類的科學活動,幼兒不僅能夠對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還能夠形成安全上網的意識,認識到現代科技的兩面性,進而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念,發展科學素養。
(五)開展家園親子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家長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在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園所和其他班級教師的配合,還需要家長的支持,從而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幼兒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為此,教師要將家園親子活動與科學教學相結合,使幼兒在家長的陪伴與引導下,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經驗,切實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科學知識搶答賽”活動,讓幼兒通過搶答的方式回答相關科學知識問題,并讓家長在旁觀察幼兒的表現。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鞏固幼兒的科學基礎,豐富他們的知識積累,還能夠讓家長直觀了解教師在科學教學中和學生在科學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促進家園間的有效溝通,為教師調整教學模式指明方向,進而推動幼兒科學素養的發展。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親子實驗活動”,設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實驗任務,讓幼兒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任務。這一活動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間的情感聯系,還能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提升幼兒科學學習的質量。
通過組織家園親子活動,教師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幼兒的科學認知能力,激發他們的科學探究興趣,還能進一步拉近親子關系,助力幼兒實現深度學習[5]。
結語
綜上所述,在深度學習視域下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還能夠讓幼兒體會到科學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積累豐富的科學知識。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求來設計和開展科學活動,通過開展長期觀察活動、結合生活實際、組織自主探究活動、緊扣科學熱點新聞、開展家園親子活動等方式,來豐富科學知識學習方式,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念,為幼兒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翟小寶.科學活動中幼兒深度學習路徑探索[J].好家長,2023(24):30-32.
[2」曾毅薪.深度學習視域下幼兒園科學區的創設與指導[J].考試周刊,2023(30):155-160.
[3]賈廣楠,高潔.試論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6):22-24.
[4]陳惠玲.如何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J].智力,2022(32):155-158.
[5]高燕君.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深度學習[J].知識文庫,2020(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