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余施琪(1988—),女,北京師范大學廣州實驗學校附屬幼兒園。
繪本不僅蘊含著較高的美術教育價值,更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重要素材,能夠帶給幼兒豐富的視覺刺激。通過色彩鮮艷的構圖、妙趣橫生的圖畫,幼兒能夠將繪本與美術學習建立聯系,并經歷欣賞美、發現美與創造美的過程。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繪本的藝術價值與教育價值,靈活運用繪本,以激發幼兒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可以指導幼兒體會繪本的美術特征,學習繪本豐富的美術表達形式,并將其應用于繪畫創作中,從而豐富幼兒的藝術感受與情感體驗,拓展幼兒園美術活動的深度與廣度。
一、繪本與幼兒園美術活動有效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幼兒園美術活動的核心目標在于讓幼兒在美術學習中體會多元化的美術風格與特點,獲得直觀的藝術感受,以激活幼兒的藝術創造潛力。作為一種獨特的兒童讀物,繪本以其豐富的圖畫、多樣的藝術風格與深刻的故事內涵,可為幼兒提供一個充滿想象與創意的閱讀空間。通過將繪本巧妙融入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視覺元素和精彩的故事情節,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有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通過繪本這一媒介,幼兒能夠接觸到不同類型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從中積累更加豐富的美術感知經驗,為后續的美術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從教學實踐的角度看,繪本與幼兒園美術活動的有效融合,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使幼兒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美術知識和技能,從而實現藝術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運用繪本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幼兒的感知能力
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運用繪本,不僅可以讓幼兒通過繪本直觀感受藝術之美,還能夠增強幼兒對美的認知。教師可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繪本中的畫面,捕捉故事中的細節,感知不同的情感表達,從而提升幼兒的視覺感知能力,不斷增強幼兒的情感感知能力。此外,繪本還能夠激發幼幾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教師可鼓勵幼兒借鑒繪本中的元素,充分調動自己的感知經驗,將自己的想法通過畫筆表達出來,以此深化幼兒對周邊世界的感知與理解。
(二)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藝術表達能力
美術活動是幼兒喜愛的實踐活動之一,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藝術表達能力。為發揮繪本的原有價值,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繪本畫面的呈現形式進行模仿與創新,或是啟發幼兒根據繪本故事進行自由想象和發揮,借此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與審美力。此外,繪本故事通常蘊含著深刻的情感與寓意。在繪本的啟發下,幼兒可以在藝術創作中融入情感體驗,使自己的美術作品具有個性化特點。
(三)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活力
美術活動的目的體現在回歸實踐與自主創作這兩個方面。繪本以其豐富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內容,給幼兒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充滿想象與創意的空間。通過將繪本引入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幫助幼兒學會從繪本的細微之處捕捉美的元素,促使幼兒積極參與美術創作活動。繪本是幼兒進行美術學習的重要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根據繪本內容發展思維,通過色彩的搭配、線條的運用或形象的塑造,構思故事情節,創作一個具有個人特色的美術作品。這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活力,從而使幼兒實現審美情趣與藝術修養的雙重提升。
三、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運用繪本的具體策略
(一)營造共讀氛圍,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繪本的特性與美術活動的目標基本相符,教師可以巧妙運用繪本,豐富美術活動內容,從而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為了營造良好的共讀氛圍,教師需要精心挑選色彩豐富、故事性強的繪本,并通過聲情并茂的講述,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之能夠進入繪本的奇妙世界中,感受畫面中的色彩搭配、人物形象以及場景構建等內容。這一過程可以幫助幼兒學會欣賞繪本中的色彩、畫面、構圖等元素,使美術活動成為幼兒進行表達自我、探索世界的窗口,從而逐漸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與欣賞水平,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1]。
以繪本《天空的繪本》為例。教師可以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讓幼兒全部聚集到溫馨的圖書角,為接下來的共讀活動創造一個夢幻般的開場。活動伊始,教師需要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向幼兒講解《天空的繪本》中的油彩畫面,引導幼兒關注繪本中細膩的色彩搭配和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其中的細節與詩意,如“漸漸地,光變成金色,漸漸地,水變成銀色”等,從而激發幼兒的思考與想象。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入繪畫環節,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與靈感,繪制出自己心目中的天空。在幼兒繪畫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巡回指導,鼓勵他們大膽嘗試不同的色彩和線條,充分展現明暗色調的交替,以及天空隨著時間推移所產生的變化,并向其他同伴分享自己從《天空的繪本》中獲得的繪畫靈感,以此幫助他們深刻體會繪畫的樂趣和成就感。如此,教師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共讀氛圍,還能夠激發幼兒對繪本的濃厚興趣,從而深化其對繪本內容的理解與應用。
(二)引導合理想象,激發幼兒的創作潛能
繪本具有獨特的創意與豐富的想象力,是激發幼兒創作潛能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借助繪本的畫面感與故事性,引導幼兒先觀察繪本中的色彩、線條和構圖,再根據繪本的故事情節或畫面細節進行自由聯想。同時,通過提問與討論,使幼兒能夠對繪本內容產生深層次的思考,感受繪本插畫所展現的多樣性,不斷促使其將個人情感融入創作中。此外,教師還需要深入挖掘繪本的特性,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多樣化的材料,如畫筆、彩紙等,重現或改變繪本中的故事場景,讓幼兒能夠不拘泥于原作,敢于添加自己的創意元素,以此強化幼兒的創作自信,同時培養其創新思維[2]。
以《小蜘蛛的旅行》為例。該繪本兼具藝術性和趣味性,主要講述一只小蜘蛛旅行路上的奇妙體驗,通過精巧、奇妙的故事情節,為幼兒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繪本中的畫面,尤其是小蜘蛛在不同環境中的奇遇,如穿越翠綠的森林、跨過潺潺的小溪等。通過教師生動的故事講述,幼兒能夠學習小蜘蛛勇敢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險精神。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場名為“我是小小旅行家”的創意繪畫活動。這一活動要求每個幼兒化身為“小小旅行家”,利用手中的畫筆描繪自己想象中的旅行場景,從而展現幼兒的想象力與聯想力。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學習并積累繪畫技巧,以此實現彼此之間的思維碰撞。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享受創作的樂趣,還能夠促使幼兒在繪本的啟發下,學會用畫筆描繪心中的世界,從而有效激發幼兒的創作潛能。
(三)借助趣味故事,豐富幼兒的感知體驗
在開展幼兒園美術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借助繪本的故事性,為幼兒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感知體驗。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將幼兒帶入色彩斑斕、想象豐富的繪本世界。這些故事不僅可以激發幼幾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還能夠提升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除了講述繪本故事,教師還需要適當增加美術活動的游戲性與互動性,讓幼兒能夠圍繞繪本故事的核心內容,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故事場景或人物角色,以此促進幼兒的思維與情感表達,讓美術在幼兒心中變得更加實用與有趣[3]。
以《阿拉丁神燈》為例。教師可先將阿拉丁與神燈的傳奇故事娓娓道來,借助故事的趣味性,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其能夠進入神奇的童話世界。隨后,教師可以展示多幅精心挑選的《阿拉丁神燈》中的插畫,鼓勵幼兒認真觀察神燈的形狀,感受其色彩美與造型美,并嘗試運用語言表達對繪本畫面的感受,如“我覺得神燈在閃閃發光”等,從而豐富幼兒的情感表達。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創意工坊活動,鼓勵幼兒運用彩色卡紙、水彩筆、剪刀和膠水等材料,嘗試動手創作屬于自己的《阿拉丁神燈》繪本頁面,以此充分鍛煉幼兒的造型能力與色彩搭配能力。這樣的活動形式不僅可以深化幼兒對經典故事的理解,還能夠促使幼兒在實踐中領悟藝術的真正魅力,從而豐富其藝術感知體驗。
(四)確定多元主題,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除了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繪本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為了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教師需要精心挑選具有多元主題的繪本,如涵蓋自然風光、童話寓言、民俗節日等內容,以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開闊幼兒的認知視野。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圍繞繪本主題進行藝術創作,通過繪畫、手工或拼貼等多種方式,不斷深化幼兒對美的理解與表達。此外,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一個廣闊的展示舞臺,組織幼兒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詳細講述創作的背后故事與靈感來源,使幼兒能夠欣賞多元文化[4]。
以《新老鼠娶親》為例。該繪本的封面具有極強的設計感。其中,老鼠抬轎采用了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紅色的絨花則是水彩技法,“新”字采用了陰文雕刻,顯得中國味十足。活動伊始,教師可以帶領幼幾仔細觀察繪本中的精美插圖,通過老鼠嫁娶的豐富場景,有效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深入探討“傳統婚俗”“動物世界”“色彩美學”這三大主題。針對“傳統婚俗”主題,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角色扮演游戲,親身體驗迎親、拜堂等傳統環節,從而加深幼兒對中國婚俗文化的理解;針對“動物世界”主題,教師可以基于老鼠的生活習性,開展一場科普小講堂,從而培養幼兒正確的生態意識;針對“色彩美學”主題,教師需要引導幼幾認真分析繪本中的色彩搭配,根據繪本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如剪紙、水彩、鳳冠和花轎等,創編一幅新的《老鼠娶親圖》,從而增強幼兒的藝術創造力。總之,這種活動形式可以為幼兒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與視覺美感,使幼兒能夠從中學習豐富的文化知識,以此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五)實施個性化教學,滿足幼兒的藝術需求
要想在幼幾園美術活動中有效運用繪本,教師務必深入理解和把握幼兒的心理特點,這是確保活動成功的關鍵。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個性化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尊重幼兒的興趣與愛好,有針對性地挑選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的繪本內容,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中的故事情節與人物情感,從而深化其對美的體驗和感悟。在參與美術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逐漸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使幼兒能夠在美術活動中找到自己的藝術語言,從而滿足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需求[5]。
以《我媽媽》為例。該繪本借著幼兒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繪出心中無所不能的媽媽。教師需要將教室布置成充滿\"家”的樣子,使幼兒能夠對“媽媽\"這一主題產生共鳴。活動伊始,教師需要引導幼兒觀察繪本中媽媽的形象、表情和動作,從中感受母愛的溫暖。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繪畫能力,準備多種多樣的繪畫材料與工具,如水彩筆、蠟筆、顏料等,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興趣與能力,任選剪紙、繪畫等方式,描繪出心中媽媽的形象,表達出對媽媽真摯的愛,從而提升幼兒的藝術水平。總之,個性化教學不僅可以促使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表達形式,還能夠滿足幼兒的藝術需求,從而展現繪本與美術教育的應用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繪本是豐富美術活動內容,啟發幼兒創意思維的有力工具。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興趣點,以繪本為素材開展美術活動,鼓勵幼兒體驗發現美、感受美與表達美的過程,從而引發幼兒的強烈共鳴。為了實現繪本與幼兒園美術活動之間的有效融合,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篩選繪本,為美術活動的開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不斷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趣,使其繪畫技能得以有效提升,推動幼兒園美術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凸顯繪本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李育珍.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幼兒美術活動教學設計[J].亞太教育,2023(4):73-75.
[2]吳婷.繪本閱讀中提升幼兒美術欣賞能力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18):164-167.
[3]張月蓉.基于幼兒繪本教學,開展創意美術活動[J].華夏教師,2022(11):94-96.
[4]陳璐璐.《牙牙的旅程》伴隨式互動兒童繪本[J].裝飾,2021(8):144.
[5]沈佳燕.繪本元素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21,10(4):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