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日語;漢語;“和製漢字”;漢字;文化;假名【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D0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5.14.020【文章編號】2097-2261(2025)14-0067-04
(一)字形介于漢字簡體與繁體之間
近年來,日語片假名在日本國民中越發流行,這是日本吸收西洋文化,持續完善文明體制形成的現象。而書面語中使用“和製漢字”則大幅提升了閱讀和寫作的效率,同時維系了漢語儒學文化根基。但是,日本片假名的擬音功能已經受到挑戰,相當多的拼音文字的發音難以模擬,導致片假名的奇特組合越來越多,從而使得日語片假名書寫紛繁雜亂,且冗長累贅,不易讀懂。
因此,使用“和製漢字”取代片假名的呼聲在日本國內日益增強。然而,“和製漢字”與片假名在日語書寫體系中各自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要想實現全面取代,需要深入研究和廣泛討論。同時,也需要考慮如何在維持語言高效性的同時,保持日語的文化獨特性。
圃(イかこ/かう
円(圓)/い
營いと
応(應)才ウ/こたる
(櫻)オウ/くら
反(假)力/ク/かり
繪(繪)力イ/工
擴(擴)力ク
気(氣)キ/ク
(劍)ク/
權(權)ク
(嚴)//おか/しい
碎(碎)サイ/lt;だく/lt;だける
經(經)クイ/キウ/る
濬(濟)サイ//ます
兒(兒)/二
(實)/み/のる
一、“和製漢字”特征
“和製漢字”的書寫和理解有三點值得注意:1)字形介于漢字簡體與繁體之間;2)望文生義往往大錯特錯;3)新造詞。
(收)/おる/おまる 案內あんない(導游)証(證) 老婆親切うしんせ(多管閑事)県(縣)けん 人參にんじん(胡蘿ト)(圖)トは 大根たいこん(白蘿ト)揷(插)す 大手おおて/おおで(正門,大公司/胳膊)騷(騷) 出不精でぶしよう(懶得出門)蕆(藏)/lt;ら 成程なるほと(的確如此)德(德)卜ク 看病かんよう(看護)拜(拜)イ/おが 詐察しんさつ(看病)仫(佛)ほとけ 泥棒とう(小偷)辺(邊)あた 用心棒ようんう(頂門棍)步(步)///ある/あ 自動車うし(汽車)訊(譯)クわ 自耘車してんし(自行車)(龍)リ/た 汽車し(蒸汽火車)龜(龜)キ/かめ (三)日語新造詞,數量不多
(二)望文生義往往大錯特錯
匡找小(文仞)我慢がまん(忍耐)我妻わがま【人名】我孫子あこ【地名】寄合よい【地名】一揆いつ(起義)御家人(鐮倉時代武士)一生懸命いしようめい(拼命努力)天地無用てちよう(請勿倒置)則天去私てきよし(遵照天理,去掉私心)丈夫でよう(強健)大丈だいじよう(沒關系)娘すめ(女兒)愛人あい(情人)老婆う(老太婆)人三化七にさばけしち(丑八怪)二股膏藥たまたうやく(兩面派)ー方通行いううこう(單向通行)穴場な(好地方)大穴おおな(大窟窿;大冷門)手紙(書信)大家おおや/たいか/たいけ(房東,主房/大師之家)無料りよう(免費)手當てあて(津貼)
幷/ぶり(大碗)嵐あらし(暴風)氳才□シ(山風)瓜たこ(風箏)瓜(風停)閑こがらし(寒風)嶼とう(山頂,山腰)う(總,全部)しずlt;(水滴)ク(教育)もlt;(木工)梓わlt;(框架)桷か(神社樹木)する(滑行)込み(滲入,混入,塞入)辻つ(十字路口)上列舉出的詞匯主要參照了《日語常用漢字表》,再增補了一些媒體常見詞匯。日本語言發展過程充分展現了日本文化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和製漢字”和中國漢字繁簡體并用就是一個典型。有人發展了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理論,跟2014年前比較,日本已由集體主義社會轉為個體主義,長期取向極端增強;在亞洲儒學文化圈內,日本更偏向享受人生文化,更偏向權力距離較低的扁平化管理[1]。
此理論是荷蘭學者霍夫斯泰德及其兒子等幾位學者共同研究創立,該理論在日本十分盛行,這與19世紀中葉日本大興蘭學研究一脈相承。日本正是善于以管窺豹的學術鉆研來帶動全民族的開放發展,并極端重視保持自己文化的獨立性。而且這種獨立性在日本人看來,務必體現社會的文明進步,這種文明務必充分保護人性之美。這種日本特色的人性之美典型就是日本三大審美觀:物哀、幽玄、宅寂2。這套審美觀對于全世界大多數文化國度來說都極具新鮮感甚至有些怪異感。
上述“和製漢字”第一部分采用漢語繁簡字雜糅的方式以及第二部分完全采用漢語形體卻表達全然不同的意義,這些均展現了日本文化的怪異獨特性。
二、文獻考據
“和製漢字”填補了東方與西方之間的信息鴻溝,大大推進了世界兩大方陣的文明對話。比如日本近代啟蒙思想家西周新創“哲學”一詞,中江兆民新創“美學”一詞。西周在1872年被公派法國留學,學業期間他將“自由”“民主”“人民”等詞譯成“和製漢字”。中江兆民的學生幸德秋水1904年發表日文譯著《共產黨宣言》,1920年陳望道以此為依據,同時與英文版相互對照譯成中文。
那么,日本文化為什么把“和製漢字”的獨特性納入文明范疇加以繼承和發展呢?從歷史觀入手,可以歸因為中日朝臨近原則,日歐學術發展原則,日出之本的自本超我原則。日出之本那種古韻宅寂,幽玄的物哀油然而生,為何不用象形漢字寫出口中的念念之詞?于是,漢字成了日語最初的書寫符號,其形成過程歷經純粹漢字到萬葉假名再到平假名和片假名。以下為日本出現漢字的考據①。
從金印(福岡縣志賀島出土)和銅錢(長崎縣シ/タ遺跡出土)等文物中可以推測,使用日語的人最早開始接觸漢字的時間為公元1世紀左右。這些文物都是在中國大陸制作的,金印上刻有“漢委奴國王”的字樣,銅錢上則刻有“貨泉”兩個漢字。
到了公元5世紀左右,日本制作的鐵劍和銅鏡上,出現了用漢字刻印的日本地名和人名。稻荷山古墳(位于琦玉縣行田市)出土的鐵劍銘文上就刻有人名“乎獲居(ク)”“意富比(才木匕コ)”以及地名“斯鬼(シキ)”。江田船山古墳(位于熊本縣玉名郡和水町)出土的鐵劍銘文,以及隅田八幡宮(位于和歌山縣橋本市)世傳的銅鏡同樣使用了漢字記錄人名地名。但有觀點認為這些物品的制作可能與來自朝鮮和中國等亞洲大陸的“渡來人”(とらいしん)有關。
公元6到7世紀,日本開始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引進儒、佛、道三家思想。要吸收這些思想和宗教,就必須掌握閱讀漢文書籍的能力。公元7世紀,認識漢字的階層不斷壯大,其中包括隋唐兩代的歸國人士,以及“大學寮”(だいが )中學習“明經道”(よううう)的人群。
有研究指出,漢字進入日本的最早記錄是在中國的戰國時代,也有研究認為是大約在4世紀到5世紀之間,另有一說是大約公元8世紀。公元5世紀,大和民族實現統一。“日本”二字大致在隋朝同時代的飛鳥時代誕生,645年發生大化革新,孝德天皇于646年正月初一頒布改新詔書,學習唐朝政治經濟制度,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權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
大化革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標志著奴隸社會結束。奈良時代(710-794)天皇大權在握,與唐朝關系鼎盛,崇尚唐風文化,受武則天影響,元明、元正連續兩屆女天皇強化日本學習大唐文化,緊接著圣武天皇興建大佛,成立寫經所大規模抄寫漢文佛經,例如《天平十二年(740)五月一日記》的《巖淵本願經四分律》正文是排列工整的楷書漢字。此時期,佛教禮儀成為宮廷禮儀要素,佛教有日本國教化趨勢。
此外,受中國詩歌影響,751年日本出現模仿中國六朝詩歌的《懐風藻》。稍后,日本和歌集《萬葉集》開始編纂,編撰工作持續平安時代,歷時差不多一個世紀,里面的和歌皆以漢字書寫。萬葉假名就是日本和歌創作過程中逐步獨立出來的第一批日本自己的文字,即行書草書簡化而來的平假名[3]。
這些假名成了日本的語音標記符號,大都失去了漢字的原有意思。平安時代(794-1192)天皇大權旁落,攝關政治大行其道,國風文化盛行。和歌撰寫創造的平假名與片假名的出現直接促成日本第一部長篇小說紫式部的《源氏物語》,此時期日本文化基本成型,鮮明體現了日本民族的獨特性。
三、日語詞法中的外來文化
“漢字”“和製漢字”和其他外語音譯片假名主要構成日語句法中的動詞主干、名詞、形容詞和形容動詞,并由書寫優美裊娜的平假名激活詞意,運用格助詞賦予句意靈魂。這就是日本獨特邏輯賦值原理,實際上就是西方語言邏輯的日本化②。由此,文化內涵與文明互鑒合而為一,扎根于日本文字語言之中。
下面簡要列舉兩類重要情況:
1)從西方文明輸入日本的名詞
形成(formation)、改良(improve)、革命(revolution)、法律(law)、法庭(court)、管理(manage)、政府(government)、保障(protection)、刑法(penal law)、社會(society)、警察(police)、入口(entrance)、出版(publishing)、代表(delegate)、自由(liberty)、方法(method)、原子(atom)、自然(nature)
2)借用古漢語詞匯,創造同形異義詞匯
文化(culture)、文明(civilization)、博士(PhD)、教育(education)
上述兩類現代漢語詞匯體現了日本文字對漢語文字的運用和發展。
假名最初并不是為了書寫外來詞而創造出來的,它原本只是作為“表音”符號,書寫那些沒有對應漢字的部分。直到明治前期,正式場合的日語文本,通常是由漢字和片假名共同組成。明治中后期,用片假名書寫外來詞,平假名書寫固有詞的情況才開始大量增加。
大正時期以后,漢字、平假名、片假名分工,片假名主要發揮“擬音”作用,側重書寫外來詞、擬聲詞、動植物學名等成分的習慣初步確立。最終才形成了后來人們看到的日文樣貌。
據記載,在清末,面對“和製漢字”對漢語的沖擊,張之洞、林紓、章炳麟、彭文祖等人紛紛起來批判。張之洞曾就洋務運動一份辦學大綱中的“健康”一詞對路孝植說:“健康乃日本名詞,用之殊覺可恨。”路回答道:“‘名詞’亦日本名詞,用之尤覺可恨。”
彭文祖1915年著文《盲人瞎馬之新名詞》指出,“取締、場合、第三者、動員令、打消、目的、取消、手續、引渡、宗旨、權利、義務、衛生、要素、法人、文憑、經濟、切手、讓渡、差押”諸詞“不倫不類”,認為宜將“取締”改為“禁止、管束”;“場合”改為“時、事、處”;“第三者”改為“他人”;“動員令\"改為“動兵令”;“打消\"改為“廢止”;“目的\"改為“主眼”;“取消”改為“去銷”;“手續”改為“次序”“程序”;“引渡\"改為“交付”“交出\"等?。
從最終結果來看,“和製漢字”與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相映成趣,大大豐富了東方文化,比如,在漢語詞匯被日語廣泛吸收運用的同時,上述“健康”“取締”“場合”“目的”\"取消\"等日語文字在現代漢語的常用詞中也有體現。
四、結語
在中日朝越儒學文化圈內,漢字與漢語給日朝越烙上了文化印痕。雖然世宗大王對朝鮮文字訓民正音,越南拉丁字母化的“國語字”,但是儒學文化已經深入其骨髓,其新創的文字只是刻意的“自立”標記。
日本堅持保留“漢字”,并在此基礎上創造“和製漢字”,輔以假名進行音讀和訓讀,體現了日語在外來文化中的創新求變,更昭顯了中華文化作為東方文明的典型代表,參與了日本文化底蘊的塑造。
注釋:
① https: //kotobaken.jp/qa/yokuaru/qa-66/ ② https://scholarsarchive.library.albany.edu/cgi/ viewcontent.cgi?article=10o8amp;context=honorscollegeanthro ③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64329670_ Language_Modernization-in-the_Chinese-CharacterCultural_Sphere_China_Japan_Korea-and_Vietnam
參考文獻:
[1]Minkov M,Kaasa A.Do dimensions of culture exist objectively?A validation of the revised Minkov-Hofstede model of culture with World Values Survey items and scores for 102 countr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22,28(04).
[2]何光順.中日哀感美學的時空結構與倫理向度[J].文學評 論,2019(04):71-79.
[3]呂莉.從《萬葉集》看日本文字的形成[J].日本學 刊,1991(03):82-97.
作者簡介:
時德生(1969.12-),男,廣西全州人,碩士,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跨學科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