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科層壓力、社會壓力與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問責

2025-07-01 00:00:00趙聚軍劉丹琳
理論與現代化 2025年3期
關鍵詞:案例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25)03-0078-14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繼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健全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配套制度\"。除了問責事件本身以外,自上而下的科層壓力和來自外部的社會壓力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影響較高層級地方官員問責的重要因素[2.3],大多研究都將這兩個因素納入考量。然而,雖然既有文獻關于科層壓力和社會壓力影響作用的探究結果已經較為豐富,但其研究結論卻存在明顯分歧。對于科層壓力,許玉鎮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其與最高問責層級正向相關4;但張歡等卻持相反觀點,認為科層壓力對較高層級官員是否被問責沒有顯著影響,其作用僅僅局限于表面[3。對于社會壓力,邢振江研究發現,其對于是否有較高層級官員被問責具有顯著影響[5;但胡春艷等卻檢驗發現,社會壓力與官員的問責程度無關,自然也與較高層級官員的問責無關。上述分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術研究的深入,也難以為實踐發展提供明確的參考。由此引發了本文的研究問題,科層壓力和社會壓力究竟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問責發揮著何種影響作用?這種影響在時間維度上是否存在一定的規律性變化?

為了構建更加科學的研究設計,首先有必要厘清既有研究出現分歧的原因。我們認為造成上述分歧的原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問責往往是各種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些因素的影響效應可能與其他因素的聯動作用有關,但既有研究大多采取的是基于單變量的\"凈效應\"分析,顯然無法揭示這種聯動作用。這類研究也主要聚焦于相關性分析,而沒有進一步展開必要性或充分性分析。第二,我國對較高層級官員的問責力度在時間維度上整體呈現出“由輕到重”“由寬到嚴”的變化趨勢,但許多研究卻混合使用了較長時間跨度的案例,導致研究結論實際上呈現的是不同階段的\"匯總效應\"8,而非每個階段官員問責的實際規律。第三,部分研究的變量設計存在明顯缺陷,從而直接影響了研究結論的科學性。例如,有研究將火災事故和交通事故歸為一類,但兩類事故的監管失責程度通常存在明顯差異。

針對上述三個方面的問題,本文收集了國內2003一2024年的94起生產安全事故的問責案例,采用多時段定性比較分析方法(以下簡稱多時段QCA),綜合組態分析和單變量分析視角,修正部分變量的測量方式,嘗試探究在不同的時間階段,科層壓力和社會壓力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問責的實際影響作用及其動態發展規律,為既有研究存在的分歧對立提供更為科學合理的解釋,也為厘清官員問責的動態邏輯提供參考。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及其適用性

定性比較分析(QCA)方法從組態視角出發,關注不同條件變量的聯動效應,能夠顯示條件變量或組態對于結果的必要性或充分性,突破了傳統定量分析方法聚焦于單個變量“凈效應”和相關性分析的局限。但傳統的QCA方法局限于靜態思維,難以揭示時間維度上的動態變化。對此,學術界發展出了一系列動態QCA分析方法,其中,多時段QCA方法對本研究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具體來說,進人21世紀以來,我國官員問責制度的逐步健全過程經歷了三個標志性節點:自2003年“非典\"疫情防控引發的問責風暴后,我國明顯加快了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進程,官員問責開始逐漸由偶發個案演變為常態化的制度規范[1%;2009年6月出臺的《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是國家層面首次制定的針對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制度性規定,對問責情形、方式及程序等進行了統一規定,標志著制度建設進入新階段[};2016年6月出臺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對問責的原則、對象、情形等進行了更加系統的規定,將領導責任劃分為三種不同類型,標志著制度建設的進一步完善[12]。根據上述三個時間節點,可將我國官員問責制度體系的逐步健全過程劃分為2003年4月—2009年5月(起步階段)2009年6月—2016年6月(上升階段)、2016年7月至今(深化階段)三個時段??梢姡?1世紀以來官員問責制度的演化過程具有明確的時間節點,時間段跨度相對均勻這些特點恰好與多時段QCA方法的適用場域相契合。

然而,QCA方法本身也存在兩個明顯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在簡約解的求解過程中,納人了全部的邏輯余項,而未進行合理性評估,可能使得一些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的邏輯余項也被納入其中,導致簡約解不準確[13]。既有研究通常會根據簡約解與中間解的嵌套關系判斷確定核心條件和邊緣條件,簡約解的不準確自然容易導致核心條件和邊緣條件的判斷失準,從而直接影響結論的科學性。有研究者對此提出過明確的擔憂,指出不能過于機械地依賴軟件得出的簡約解[13],故本文將結合軟件生成結果、案例實踐和既有理論知識加以綜合判斷。另一方面,QCA發展出了清晰集、多值集、模糊集三種類別,后兩種雖然能夠克服清晰集在數據輸入上的二分法,但其輸出路徑均是將條件分為存在、不存在,本質上還是二分處理法,可能導致相近的數值被分隔在兩種狀態中,進而影響結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3]。對此,本文將在真值表中,酌情排除一些某一條件變量非常鄰近分界線并且單獨構成組態的案例。

(二)案例選擇與數據來源

生產安全事故作為較為常見的責任事故,具有嚴格的問責程序和詳細公開的調查報告,能夠有效反映不同時空背景下官員問責的主要考量,故本文將其作為樣本案例。通過參考歷年《中國安全生產年鑒》和《中國應急管理年鑒》查閱公開發布的事故調查報告以及在各大信息檢索平臺進行搜索,本文選取了大量公開信息涵蓋各條件變量和結果變量的案例。由于部分年限久遠、嚴重程度較低的生產安全事故難以收集到充分的信息,因此統一采用死亡人數不低于10人的生產安全事故作為樣本案例。此外,由于地區行政層級的差異可能造成一定干擾,故將最高問責層級官員屬于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國家級新區等的案例排除在外。再兼顧各個階段案例分布的大致均衡,最終在起步階段、上升階段、深化階段三個時段分別收集到32、32、30個案例,共94個案例①。

(三)變量設計與數據處理

本文旨在探究科層壓力和社會壓力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問責的影響作用,但如前所述,其影響作用的發揮可能與其他條件的組合聯動有關,故將其他重要影響因素也一并納入條件變量,以更加科學、清晰地呈現這種復雜作用。

1.結果變量

本文采取生產安全事故中的最高問責層級作為結果變量②。這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最高問責層級顯然能夠反映是否對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實施問責;另一方面,在我國的政府組織結構中,對特定官員的問責程度總體上與官員所在的層級位置負相關[14]。如果被問責的最高層級越高,那么其下級官員所面臨的問責程度通常更重、被問責人數更多。從這個角度上說,被問責的最高層級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特定案例事故的問責力度。

在具體測量上,本文將官員職務作為主要考量指標。這是因為,生產安全事故的問責主要是針對職務賦予的角色責任,在調查報告中也主要以官員職務而非職級作為問責依據。長期以來,除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國家級新區等特殊地區,領導職務與職級大多情況下是對應的,故本文將一般情況下職務對應的職級高低作為賦值參考。在我國,鄉科級及以下的官員一般被視為較低層級官員,處級一般被視為中間層級官員,廳局級及以上一般被視為較高層級官員[5]。再結合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報告,對于死亡人數不低于10人的事故,最高問責層級達到省部級的比較少見,僅限于鄉科級及以下的也比較少見。故基于上述考慮,采取如表1所示的賦值標準。

表1最高問責層級的賦值標準

2.條件變量

問責事因本身對問責結果有直接影響,也是引發科層壓力和社會壓力的直接原因,既有研究也多以問責事因為起點展開對官員問責的因果機制分析[14,16],因此應將其納人本研究的條件變量。其一,鑒于不同類型生產安全事故的政府監管失責程度通常存在一定差異,事故類型理應構成問責的重要考量因素。其二,事故造成的破壞和損失越大,通常意味著更加嚴重的監管失責且更容易引發上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輿論關注,引發的科層壓力和社會壓力也越大。其三,如果安全事故的發生與公職人員的嚴重過失行為有關,那么通常也意味著更高層級地方官員的監管責任履行不到位。鑒于此,問責事因可以從事故類型、事故嚴重性以及公職人員的嚴重過失行為這三個維度來衡量。

一是事故類型。既有研究對生產安全事故的分類普遍難以反映不同類型事故監管失責程度的差異,這也是導致部分研究實證發現事故類型與問責不相關的重要原因[4]。本文基于《中國安全生產年鑒》的事故分類方法,將生產安全事故劃分為礦山事故、交通運輸③、火災爆炸、建筑施工和建筑坍塌五類,在參考事故調查報告的基礎上,邀請了8位學者和公務人員,對一般情況下五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監管失責程度進行打分和排序,據此設置賦值區

間(見表2),再結合事故情況確定具體賦值④

二是事故嚴重性。事故嚴重性主要表現為人員傷亡程度和經濟損失程度。在事故調查報告和媒體報道中,通常都將人員傷亡置于突出位置,反映出政府和公眾都更加關注人員傷亡程度,故主要以死亡人數作為衡量事故嚴重性的指標。

三是公職人員的嚴重過失行為。如果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背后存在公職人員的嚴重過失行為,那么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可能會因監管不到位而被問責]。同時,公職人員的嚴重過失行為可能引發更強的科層壓力和社會壓力,進而從這個角度影響地方政府較高層級官員被問責的人數和程度。對于嚴重過失行為,本文主要根據對應責任人是否被采取司法措施來判斷。一般情況下,存在嚴重過失行為的官員層級越高,政府內部的監管失責程度就越高,越容易引發社會關注,故采取如表2所示的賦值標準。

表2事故類型、事故嚴重性和嚴重過失行為的賦值標準

科層壓力主要來自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通過對生產安全事故調查報告的分析發現,上級重視一般表現為領導批示、趕赴現場指揮、派駐工作組或掛牌督辦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式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往往會同時出現,且不同信號方式的“級別\"之間通常會保持一定的“協調性”。基于既有文獻并結合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采取上級領導批示作為測量指標[2。有研究表明,中央領導的注意力對官員問責的影響遠高于省級及以下政府,而省、市和縣級政府注意力的影響效應沒有顯著差異。并且,本研究主要關注的是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問責,所選案例均為死亡人數10人及以上的生產安全事故,故以有無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國務院副總理以及國務委員的批示作為科層壓力的測量指標,將國家主席或國務院總理作出批示賦值為1,將副總理或國務委員作出批示賦值為0.7,其他賦值為0。

社會壓力主要來自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可以通過媒體報道進行測量。參照既有文獻的做法,采用人民日報、百度新聞的報道量作為社會壓力的測量指標[18,19]。具體來說,人民日報作為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國家級官方媒體,在新聞媒體中占有非常關鍵的地位,能夠對社會關注方向發揮重要引導作用。百度新聞作為代表性的中文新聞平臺,具有新聞內容豐富、來源范圍廣、訪問量大等優勢[20,能夠有效反映各類媒體對特定事故的報道程度。從傳播形式上來看,人民日報的傳播形式包括紙質和數字形式,能夠彌補互聯網覆蓋程度較低的時間階段數字化媒體報道數量不足的局限。百度新聞的傳播形式主要為數字形式,且新聞量增長趨勢與我國網民規模增長趨勢總體上一致,能夠反映出互聯網普及程度對公眾關注程度的影響。此外,考慮到官方和民間的話語傾向可能會出現一定分歧[21,綜合采用人民日報和百度新聞的報道量,有助于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出公眾對特定生產安全事故的總體關注程度。故先分別采集了人民日報和百度新聞在特定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3個月內的報道數量,然后在三個階段分別以 90%.50%.10% 分位數為錨點進行校準,再各賦以 50% 的權重計算綜合隸屬度。

在計算過程中發現,由于數字技術發展差異和報道傾向的原因,人民日報和百度新聞對于部分生產安全事故的報道量存在一定“分歧”,對應的校準隸屬度差值可能達到0.5以上,直接加權計算可能會影響條件變量的精準性。通常情況下,社會關注程度與事故類型、事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本文篩選出人民日報和百度新聞報道量隸屬度差值達到0.5及以上的案例后發現,其數量不超過全部案例的五分之一,可根據事故類型和事故嚴重程度重新采取加權計算方式??紤]到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社會關注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故先依據事故類型和事故嚴重程度的組合設置權重區間(見表3),再根據事故所處階段、人民日報和百度新聞的隸屬度差值程度確定具體權重系數。

表3高報道分歧度案例的部分示例與社會壓力隸屬度計算方式

根據上述變量設計與數據處理方式,可對樣本案例進行分類統計,得到案例信息表(見表4)。雖然樣本案例在多數變量的賦值分類中并不均衡,但卻是與現實情況較為貼近的。具體來說,對于問責層級,如前所述,從總體上看,在死亡人數不低于10人的事故中,最高問責層級向下限于鄉科級或向上達到省部級都是比較少見的,更多分布在中間。對于事故類型,在死亡人數不低于10人的生產安全事故中,由其他主體承擔主要責任、政府監管責任很輕的事故占比相對較低,所以賦值大多集中于0.6一1。對于事故嚴重性,越嚴重的生產安全事故通常數量越少,所以整個賦值分布是“自下而上\"地減少。對于下級嚴重過失,監管和問責機制的存在控制了公職人員的嚴重過失行為,因此即使在死亡人數不低于10人的安全事故中,也有許多案例雖與公職人員履職不到位有關,但并不涉及嚴重過失行為,本文樣本案例中賦值為0的占 50% 是符合這一點的。同時,中間層級及以上官員主要負責決策而非執行,出現嚴重過失行為的可能性就更低,本文樣本案例中的賦值也符合這一點。對于科層壓力,隨著問責趨勢的日益嚴格,進入深化階段后,死亡人數不低于10人的生產安全事故大多都能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故整體上樣本案例賦值以0.7和1偏多。對于社會壓力,由于是采用直接校準法,故最后得到的隸屬度值在前 50% 和后 50% 中相對均衡。

表4樣本案例的分類統計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三個階段的條件組態呈現

目前,學術界對于QCA分析的一致性閾值、頻數閾值和PRI閾值設置并無統一要求,但形成了一些原則性規定。一致性閾值通常要求不低于0.75,中小樣本的頻數閾值一般可設置為 1[22,23] 。PRI閾值如果低于0.5,則意味著結果存在突出的不一致性,因此既有研究多集中在0.6到0.75的區間[24.25]。參照以上規定和經驗性做法,根據各時段案例數據特點,本文將一致性閾值設置為0.8,將頻數閾值設置為1。在PRI值的設置過程中,本文發現在有些情況下,相較于事先設置較高的PRI值先設置較低的PRI值,之后再篩選PRI值較高的條件組態能夠更加科學地呈現出條件組態的復雜性,故綜合采用了這兩種方式,選擇其中更加具有解釋性的條件組態。在這一過程中,事先設置的PRI值最低為0.67,事后篩選的PRI值最低為0.71。再人工復查去掉個別解釋力不強的條件組態,最終得到三個階段的條件組態(見表5)。

為確保分析結果穩健可靠,需對組態解進行穩健性檢驗。QCA的穩健性檢驗方法主要包括改變校準錨點、改變閾值設置和更換部分案例等。對于中小樣本而言,改變案例頻數閾值進行穩健性檢驗的方式并不太適用,因此既有研究對中小樣本進行穩健性檢驗主要采取上下調整一致性閾值、PRI閾值以及更換部分案例的方法。由于在研究過程中已經綜合使用了事先設置PRI值和事后篩選的方法,故不再采用調整PRI閾值的方法。另外,考慮到隨著各級政府對生產安全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和相關科技支撐條件的改善,死亡人數達到10人及以上的生產安全事故已經明顯減少,導致深化階段的案例數量相對偏少,缺乏足夠的信息充分明確的、可用于替換的案例。故這里采取將一致性閾值上調0.05的方式進行穩健性檢驗。檢驗發現,兩次分析結果總體上保持了較強的一致性,表明條件組態總體穩健。

表5起步階段、上升階段、深化階段官員問責層級的條件組態
上升階段官員問責層級的條件組態深化階段官員問責層級的條件組態
起步階段官員問責層級的條件組態
注:在QCA分析中,變量值位于0.5以上則一般視為存在(高),0.5以下則一般視為不存在(低)。實心雙圓代表結果存在(高),空心雙圓代表結果不存在(低)。實心小圓代表邊緣條件存在(高),實心大圓代表核心條件存在(高)。空心小圓代表邊緣條件缺失(低),空心大圓代表核心條件缺失(低)??瞻状頍o關緊要。

從總體上來看,上述條件組態較為清晰地呈現出我國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問責的變化趨勢,即引發強科層壓力或強社會壓力的“條件門檻”逐漸下降,對較高層級官員問責的“條件門檻”也持續降低。具體來說,在2003一2009年的問責起步階段,多數情況下,除非既存在較為嚴重的監管失責(事故類型)又屬于人員傷亡較多的嚴重事故(事故嚴重性),否則通常不會引發強科層壓力,也普遍不會對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實施問責。而到了上升階段,只要滿足事故類型的監管失責程度較高或事故本身比較嚴重兩個條件中的一個,就有可能引發強科層壓力、強社會壓力,從而導致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被問責。但這類問責路徑在上升階段并不穩定,更多出現在黨的十八大之后,直到深化階段才趨于穩定。在深化階段,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免于被問責的條件組態更加嚴格,大多僅限于上述兩個條件均不存在的情況。在這種動態變化過程中,科層壓力和社會壓力究竟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其作用又發生了怎樣的動態變化,下文將展開具體分析。

(二)科層壓力和社會壓力的作用分析

1.科層壓力是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問責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

在QCA分析中,如果當特定結果存在時,某一條件總是存在,且該結果不會在這一條件缺失的情況下出現,那么這一條件即可被視為該結果的必要條件[2②。從實證結果來看,在對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實施問責的條件組態中,由于上級重視而帶來的科層壓力這一條件始終存在,因此可以被視為必要條件。這實際上并不難理解,因為在我國以科層制為基礎的政府組織結構中,上級對于下級具有很強的政治勢能和權威,問責本身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問責自然需要更高層級的推動。如果科層壓力不足,較高層級官員顯然更容易依托在組織中的層級優勢爭取避責空間。

但是,根據實證結果,科層壓力并不構成問責的充分條件,就是強科層壓力并不一定必然會導致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被問責(組態 NS2-1、NS2-2、NS2-3、NS5-1)。例如,2015 年12月17日,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發生重大煤礦火災事故,造成了17人死亡。事故發生后,引起了國務院和遼寧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副總理作出了批示,但最后的問責結果并沒有追究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責任[2。再如,2021年10月11日,河北省石家莊平山縣發生了一起重大車輛落水事故,造成了14人死亡,同樣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副總理作出了批示,但最后的問責結果也沒有追究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責任[28]。

我們認為,之所以在面臨較強科層壓力的情況下依然會出現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未被問責的情況,主要是問責機制本身所具有的“慣性”作用使然。具體來說,在起步階段的案例中,即使事故類型背后的監管失責程度較高,但只要事故本身的嚴重程度較低,就普遍不會引發較強的科層壓力,也不會導致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被問責(組態NS1-2)。對這類事故的問責結果很容易形成一定的“慣性”,進而對一定時期內同類事故的問責力度和范圍形成一定的參照。當然,這種“慣性\"也不是絕對靜止不變的,而是呈現出一種漸進變革的趨勢。然而,在變革的過渡期,雖然引發較強科層壓力的門檻已經降低,但問責的力度和范圍依然可能會遵循前一發展階段的“慣性”,出現即使存在較強科層壓力但依然有較高層級地方官員未被問責的情況。從實證結果來看,在黨的十八大之后問責從嚴的過渡期,符合“監管失責程度較高、嚴重程度較低”的生產安全事故雖然更加容易引發較強的科層壓力,但受到之前“慣性”的影響,在過渡的前期也依舊可能不會對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實施問責(組態NS2-1、NS2-2)。前文所列舉的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重大煤礦火災事故,就屬于這一類型。

前文列舉的石家莊平山縣車輛落水事故問責結果的背后也是類似“原理”。如前所述,起步階段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問責的“條件門檻\"較為嚴格。因此,對于那些“監管失責程度較低且本身嚴重程度較低\"的生產安全事故,更加不會引發強科層壓力,從而不會導致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被問責。雖然上升階段出現了問責從嚴的趨勢,但這類條件組合的生產安全事故仍然通常不會引發較強科層壓力和導致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被問責(組態NS2-4)。到深化階段,整體問責態勢持續從嚴,引發較強科層壓力的“條件門檻”進一步降低,這類條件組合的生產安全事故也有可能引發較強科層壓力,但即便如此,也會受到之前問責“慣性\"的影響,從而不對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實施問責(組態NS5-1)。

2.社會壓力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問責的非必要性趨勢

相較于科層壓力,社會壓力的“角色”則更加“復雜多變”。在起步階段對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實施問責的條件組態中,社會壓力這一條件顯示存在(組態S1-1)。這是因為,這一階段是較高層級官員問責制度化的初期,制度建設尚不穩定、完善,需要社會壓力的推動,所以基本不會在弱社會壓力下實施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問責。但社會壓力本質上是一種輿論監督,其作用的發揮有賴于與科層壓力的聯動,即如果只存在社會壓力,那么也無法推動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問責(組態NS1-2)。例如,2009年4月4日,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的雞西金利煤礦發生了一起重大水害事故,造成12人死亡,雖然引起了相對廣泛的社會關注,但在當時,“監管失責程度較高、嚴重程度較低\"的安全生產事故一般不會引發較強的科層壓力,因此最后也沒有對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實施問責[29]。

在上升階段,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公民進行信息搜索更加便捷,對生產安全事故的關注程度總體增強。通過這一階段條件組態間的對比,可以發現社會壓力與科層壓力的聯動導致了地方政府官員問責層級的差異(組態 S2-2、S2-3、NS2-2、NS2-3)。具體來說,相較于前一階段,在這一階段,監管失責程度較高或事故本身嚴重性較高兩個條件只要存在其一,就容易引發較強的社會壓力。與之疊加的是,在黨的十八大之后,這類事故也更容易引發較強的科層壓力。在較強的科層壓力下,公民的問責訴求更容易得到重視和回應。加之在問責從嚴的整體趨勢下,導致此類生產安全事故的問責客觀上對社會壓力的反應更加“敏感”,從而強化了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問責(組態S2-2、S2-3)。對于同類事故,如果缺乏較強的社會壓力,那么就更加容易參照之前的“從輕”慣例,不對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展開問責(組態NS2-2、NS2-3),前文列舉的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重大煤礦火災事故就是如此。

根據組態結果,在深化階段,社會壓力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問責的影響則開始呈現出明顯的非必要性趨勢?,即在弱社會壓力下也能實現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問責(組態 S3-1、 。例如,2023年9月24日,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的山腳樹煤礦發生火災事故,造成16人死亡。事故發生后,國務院總理作出了批示,但鑒于事故的嚴重程度不算很高且不存在公職人員的嚴重過失,社會關注程度相對有限,但即便如此,仍然對較高層級的地方官員實施了問責[30]。這是因為,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嚴問責的背景下,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問責制度建設明顯增強,更加嚴格的問責標準也逐漸形成,只要監管失責程度較高和事故嚴重性較高這兩個條件存在其一,大多情況下就會引發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問責,而不再依賴于社會壓力。

四、結論與討論

針對既有研究結論的分歧與不足,本文基于多時段QCA方法,探究了科層壓力和社會壓力究竟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問責發揮何種影響作用,研究發現:科層壓力是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問責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這一結論能夠有效解釋既有研究中緣何存在較大的分歧:“必要性”可以解釋既有研究結論中科層壓力與較高層級官員問責“相關”的結論,“非充分性”則可以解釋二者“無關”的結論。社會壓力影響作用的發揮則有賴于與科層壓力的聯動,且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的問責開始呈現出明顯的非必要性趨勢。這一結論同樣能夠為既有研究中的分歧提供有效解釋:與科層壓力聯動產生的影響效應,能夠解釋既有研究結論中社會壓力與較高層級官員問責“相關”的結論;社會壓力“脫離”科層壓力難以單獨發揮影響的特性以及當前呈現的非必要性趨勢,能夠解釋其與官員問責“無關\"的結論。上述兩個研究發現能夠為后續研究提供有力支撐,也對官員問責的實踐發展具有重要啟示。

一方面,科層壓力是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問責的必要條件,如果缺乏這一必要條件,那么較高層級地方官員就可能“逃脫”責任追究。雖然在樣本案例中,引發較強科層壓力的事故門檻越來越低,但不可忽視的是,本文選取的樣本案例都是死亡人數不低于10人的生產安全事故,本身就至少屬于重大安全事故。對于嚴重性相對較低的事故,有可能無法引發較強的科層壓力,也就不能追究較高層級官員的責任。雖然近年來中央對\"關鍵少數\"較高層級官員的問責越來越重視,但科層壓力本身并不具備制度化特征。相較而言,法律制度具有更強的標準性、穩定性,持續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科層壓力的依賴,理應成為持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令人擔憂的是,以社會壓力的強弱來決定問責程度,容易導致問責偏離制度化軌道[3],進而導致問責的不精準、不科學、不公平。但根據本文的研究結論,至少在生產安全事故的問責領域,社會壓力已經逐漸成為一種非必要條件,表明這種擔憂正在被克服。這主要源于生產安全事故已經建立相對完善的調查報告制度,并且事故調查報告屬于政府信息公開范圍,透明度較高,便于公眾監督。這種透明化本身就會給政府帶來一種預期壓力,即便當時沒有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但是,在許多其他問責領域,并未建立這種公開透明的調查報告制度,在缺乏足夠社會壓力的情況下,問責規范就難以確保被嚴格落實。所以,提升問責精準性的一種可能的方向就在于,參照生產安全事故建立起其他領域重大失責事件的調查報告制度。

本文雖然基于多時段QCA方法,剖析了科層壓力和社會壓力對較高層級地方官員問責的復雜影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第一,雖然考慮到了地區行政層級、問責事因的影響,但后續還應將官員流動納人考量。第二,多時段QCA方法雖然能夠解析出生產安全事故中不同時段地方政府官員問責的組態路徑,但無法呈現特定條件組態在不同時段的變化趨勢,未來可考慮與其他方法結合展開混合研究。第三,限于數據可獲得性,本文只以生產安全事故作為樣本案例,隨著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完善和數字化水平的提升,未來可考慮納入其他領域的問責案例。

注釋:

① 案例的統計信息請見“(三)變量設計與數據處理”部分的末尾。

② 生產安全事故問責的最高層級官員絕大多數都屬于地方政府,極少數涉及中央政府官員的案例不具有代表性。本文所收集案例的最高問責層級的官員均屬于地方政府。

③ 需要指出的是,在交通運輸事故這一大類中,鐵路事故和航空事故在監管失責程度方面通常更高,明顯不同于一般的交通運輸事故,為避免干擾,將這兩類事故案例排除在外。

④ 這里主要考慮是否有公職人員出現嚴重過失行為及其在組織中的層級,后文有一個條件變量專門與之對應,但這并不沖突。在QCA分析中,認為條件變量之間是可以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杜運周,賈良定.組態視角與定性比較分析(QCA):管理學研究的一條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6).)。

⑤ 兩種方式得到的條件組態總體上差別不大,條件組態具有較強的穩健性。

⑥ 既有研究一般在實證結果分析后進行穩健性檢驗,但本文認為只有事先確保結果穩健,對結果展開分析才有意義。

⑦ 需要說明的是,在既有研究中,在條件組態分析之前,通常會借助QCA軟件對單個條件進行必要性分析,以提供一定解釋性參考。但在此次研究中,鑒于數據可獲得性,未對省部級及以下的領導批示進行差異化賦值,故機械參考QCA軟件得出的單個條件必要性分析結果可能導致結論不準確。

⑧ 后文將結合社會問責壓力進一步分析。

⑨ 此處的必要性是指結果發生時該條件的存在程度。QCA分析呈現的因果路徑具有“非對稱性”,這里僅強調弱社會問責壓力與較高層級官員問責的因果關系,不涉及強社會問責壓力與較高層級官員問責的因果關系(伯努瓦·里豪克斯,查爾斯·C.拉金.OCA設計原理與應用:超越定性與定量研究的新方法[M].杜運周,李永發,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⑩ 值得說明的是,數字技術的持續發展進一步便利了公民搜索信息、追蹤熱點,但特定事故的社會關注度很大程度上與事故本身的“吸睛度”有關,加之海量的、雜亂的信息分散了公眾注意力,所以,即便在這一階段,部分事故社會關注度仍然較低。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N].人民日報,2024-07-22.

[2]許玉鎮,劉濱.事件屬性、科層壓力與“關鍵少數”領導干部決策問責的影響因素—基于60起安全生產事故的定性比較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20(6).

[3]張歡,王新松.中國特大安全事故政治問責:影響因素及其意義[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

[4]許玉鎮,劉濱.權責結構與領導批示:官員問責的政治邏輯分析—基于2005年以來我國安全生產事故官員問責的混合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2).

[5]邢振江.價值理性視角下我國特大安全事故行政問責探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8(1)

[6]胡春艷,劉麗蓉.環境污染事件中官員問責的結果差異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

[7]邢振江,王文英.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理性問責探究—一基于41個特別重大事故調查報告的分析[J].北京社會科學,2017(7).

[8]李華君,王臻榮.行政問責力度的測量與分析:基于2003—2017年重特大礦難的數據[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

[9]許玉鎮,王光臣.組態視角下突發事件提級問責結果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29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23(12).

[10]曹鎏.行政官員問責的法治化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

[11]谷志軍,陳科霖.當代中國決策問責的內在邏輯及優化策略[J].政治學研究,2017(3).

[12]段治文,李極.中國共產黨問責制度建設的百年進程與內在邏輯[J].浙江社會科學,2021(3).

[13]伯努瓦·里豪克斯,查爾斯·C.拉金.OCA設計原理與應用:超越定性與定量研究的新方法[M].杜運周,李永發,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14]高恩新.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行政問責“分水嶺”效應:基于問責立方的分析[J].南京社會科學,2016(3).

[15]葉紫蒙,馬奔,馬永馳.危機管理中政府官員避責的結構性差異一以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的問責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22(2).

[16]KEVIN PKEARNS.Managing for Accountability:Preserving the Public Trust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M].San Francisco:JosseyBassPublishers,1996.

[17]谷志軍,曾言.問責壓力何以影響精準問責?—基于2015—2021年生態環保問責案例的實證分析[J].公共行政評論,2022(6).

[18]王蓉娟,吳建祖.環保約談制度何以有效?一基于29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12).

[19]吳曉林,李慧慧.風險差異、空間基礎與社會反應:特大城市的風險放大路徑—基于43個案例的定性比較分析[J].政治學研究,2023(4).

[20]嚴越君,劉茲恒.試析基層圖書館的“注意力缺失”—從近年來\"百度新聞”對基層圖書館的報道引發的思考[J].圖書與情報,2011(2).

[21]鄧雯,毛子駿,徐曉林.分歧與共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官方與民間風險溝通研究[J].情報雜志,2022(2).

[22]PEERC FISS.Building Better Causal Theories:A Fuzzy Set Approach to Typologies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1(2).

[23]戴正,包國憲.QCA在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的應用:問題與改進[J].公共管理評論,2023(2).

[24]THOMASGRECKHAMER,SANTIFURNARI, PEER C FISS,et al.Studying Configurations with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Best Practices in Strategyand Organization Research [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18(4).

[25]杜運周,劉秋辰,程建青.什么樣的營商環境生態產生城市高創業活躍度?—基于制度組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9).

[26]CARSTENQSCHNEIDER,CLAUDIUS WAGEMANN.Set-theoretic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A Guide to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27]遼寧連山鉬業集團興利礦業有限公司“12·17\"重大火災事故調查報告[R/OL].(2016-04-01)[2025-03-13].htps://yjgl.ln.gov.cn/yjgl/xxgk/zwgkzdgz/aqsczdlyxxgk/sgdccl/A9B4F3C1CA644BD-DB5FDFF04903749FE/index.shtml.

[28]石家莊市平山縣“10·11”車輛落水重大事 故調查報告 [R/0L].(2022-03-29)[2025-03-27]. https://yjgl.hebei.gov.cn/portal/index/getPortalNewsDetails?id=0346ac44-9889-4064-a808-3e0f86cb31 32amp;categoryid=3a9d0375-6937-4730-bf52-febb997d8b48.

[29]中國安全生產年鑒2009[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0.

[30]貴州六盤水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腳 樹礦\"9·24\"重大火災事故調查報告[R/OL].(2024- 08-19)[2025-03-14].https://gz.chinamine-safety. gov.cn/detail.html?id ∣= 1825482334175207426.

[31]郭劍鳴,蔡文婷.規約與激勵:精準問責的二維邏輯及其實現機制[J].學習與探索,2021(7).

Abstract:Improving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targeting the \"critical few\"of high-level officials is crucial to continuously advancing the Party and state's supervision system.While bureaucratic pressure and social pressure are considered as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countability of high-level local offcials,existing studies reveal considerable divergence and have yielded inconsistent conclusions,often reducing complex causal relationships to simplistic correlations or lack thereof.This paper examines of 94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from 2003 to 2024 as empirical cases,employing a multi-period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 to explore the dynamic impacts of bureaucratic and social pressure on the accountability of high-level local officials.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bureaucratic pressure isa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accountability enforcement,while social pressure dependscritically on itsinteractionwith bureaucratic pressure,showing a clear non-necessity trend.This studyreveals the complex influence of these pressures,offering an effec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divergent conclusions in existing research and helping to clarify the dynamic logic of official accountability.

Key words: official accountability; bureaucratic pressure; social pressure; multi-period QCA

責任編輯:翟祎

猜你喜歡
案例
案例點評
幼兒100(2023年36期)2023-10-23 11:41:48
THE STARSHIP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LAKERIDGE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隊活動(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Superheroes CEDIA案例大賽優秀案例
Smarter Homes Experience Centre CEDIA案例大賽優秀案例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國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欧美精品成人| 久久九九热视频|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麻豆国产精品|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男人天堂|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日韩第一页在线|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 国产爽妇精品|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 91福利免费|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a级免费视频|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性视频|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第八页|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欧美成人一级|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欧美日本激情|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91|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综合网久久|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免费播放毛片|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久久免费成人|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亚洲丝袜第一页|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亚洲精品图区| 欧美日韩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