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某績點大學”“3.8績點是底線”“內卷不是病,但卷起來真要命”,網絡上關于大學校園“內卷”話題的視頻中,滾動著大量相關內容的彈幕——這樣的調侃反映的正是大學生“卷上了天際”的事實。在“績點為王”“offer即正義”的敘事裹挾下,當“上岸”“上岸”的吶喊淹沒了對知識的好奇與探索,當代大學生正深陷一場集體性精神困局。
2025年4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2024年國民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與服務狀況》報告顯示,心理健康問題呈現鮮明的年齡分層,抑郁水平在18—24歲青年群體中達到峰值。調查顯示,青年壓力的主要來源是學業和就業,部分青年還面臨身份轉換的困境。這背后,不僅是青年個體對“被淘汰”的恐懼,更暴露出教育評價體系與社會需求之間的深層錯位:標準化賽道的“過度擁擠”與星辰大海的“無人問津”形成刺眼對比。
5月25日,是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本期專題報道以突破人生“標準答案”為切入口,試圖解構當今大學生的“內卷”迷思,期待呈現教育回歸“人的全面發展”本質的可能性——當青年敢于跳出“搶凳子游戲”,教育的終極意義方能顯現:不是制造整齊劃一的“優秀模板”,而是喚醒每個生命體中那獨一無二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