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暖心管理激活向上內心動力
教師這個職業(yè)是個良心活兒,很多時候需要講奉獻講犧牲,只有激發(fā)教師內心的動力,才能激發(fā)其真正的活力和能力。教師對學校管理、辦學理念、治校方針的認可非常重要。學校的管理需要走心、暖心,讓教師感受到溫暖,感受到尊重,感受到有價值、有成就。當教師和學校同心、同向時,就是學校治理效能最高的時候,也是辦學成效最好的時候。用心感化心,用情感動情,當教師感受到學校管理層的愛,他們會更有愛,也會把愛傳遞給學生,這樣才能讓教育充滿愛。
開展暖心管理,學校需要結合自身特點而定
根據(jù)不同階段、不同人員制定符合需求的管理細節(jié)和活動形式。以廣東省珠海市紫荊中學為例,學校教師隊伍前幾年“老齡化”嚴重,平均年齡一度接近49歲,老教師的精力和身體都大不如前,很難再找回原來的拼勁和激情,這種情況下如何激發(fā)老教師的干勁,提升“重整行囊再出發(fā)”的活力,是擺在整個領導班子面前的一道難題。老教師的特點是有能力、有水平,更有影響力,但他們對精神的需求更強。只有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關心關懷,感受到學校充分的尊重、肯定和信任,才能獲得他們的肯定、信任和支持。為此,學校通過有儀式感的退休儀式,讓老教師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愛,例如“千人比心送功勛”讓老教師感受到學校重視他們的努力和付出,“桃李林”讓老教師感受主人翁精神,“桃園G30峰會”讓老教師感受到滿滿的愛和尊重,回憶青春,感受價值。
用高質量平臺激發(fā)向上發(fā)展活力
老教師的引領和輻射作用、骨干教師的擔當和奉獻精神、青年教師的勤奮和好學態(tài)度,是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鼎足。有了老教師的引領和輻射,在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群體,學校同樣以暖心為理念開展活動,但形式和方法有所不同。骨干教師正是當打之年,是精力和經驗的最佳結合點,他們的業(yè)務水平和能力都達到了一定高度,對職稱晉級的需求尤為強烈,對名師、名班主任等稱號更有追求,需要讓他們看到希望,需要為其提供平臺,因此學校通過擴班、擴招的形式,解決原來的職數(shù)問題,讓原本等了十多年都沒有評職稱的骨干教師看到希望,看到學校對他們的關心,讓骨干教師軍心更穩(wěn)、情緒更高、干勁更足。要和每個骨干單獨座談,主動推算他們職數(shù)的走向,幫助他們解決接下來可能遇到的問題,同時了解他們其他的困難和需求,為其提供多樣化的平臺,助力他們的專業(yè)成長。
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新生力量、新鮮血液,他們是學校的未來。青年教師有許多學習任務,但是要培養(yǎng)他們主動積極地去完成。青年教師的思想是不是積極、態(tài)度是不是端正、有沒有覺悟,直接影響學校育人效果的優(yōu)劣。一個能主動積極、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的青年教師,一定進步穩(wěn)、上升快。所以,青年教師入職的第一課就是思政第一課,先把思想擺正、把態(tài)度擺正,然后再把規(guī)矩擺進去,把自己擺進去,做到入心入腦,為學生發(fā)展努力,為教育事業(yè)奮斗,這樣才可能有一個好的開始。學校為青年教師的成長設立多種渠道,比如成立“青年教師成長學院”,邀請專家、名師擔任院長和指導教師,開展青年成長營系列活動、“桃香雅韻”講壇,定期舉辦沙龍、“師父把脈問診”等活動,開展系統(tǒng)性、階梯式的“桃園名師護苗”行動。讓青年教師從思想上愿意學、從態(tài)度上主動學、從行動上認真學,快速提升自己,融入學校,成為學校高質量發(fā)展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為教師隊伍注入活力和動力。
有活力、有動力、有希望、有前景,教師才能夠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充分了解各個群體教師的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具有針對性、有效性的暖心工作,激發(fā)內心活力,有效克服或緩減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教育是育人的工作,育人是走心的工作,因此學校管理更需要走入教師的內心,學校需要與教師一同努力,向心而行,教育事業(yè)才能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