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1974—),女,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第三中學。
在當今社會,高中地理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更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以使學生能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地理環境和問題。地理綜合思維是指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地理知識、原理和所掌握的技能,系統地應用于分析、解釋和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而基于真實情境的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對于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情境教學的形式,忽視了其對學生思維培養的實質性作用,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不高,導致情境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課堂教學缺乏情感投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鑒于此,本研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探討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基于真實情境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
一、地理綜合思維培養概述
(一)培養綜合思維的重要性
地理綜合思維要求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析判斷地理現象及問題,形成對地理事物本質及規律的深刻認識。培養地理綜合思維,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更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首先,綜合思維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地理學科要求學生掌握空間思維、邏輯思維以及辯證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而這些思維的養成,離不開系統而深入的地理教學。其次,思維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彰顯。如今,地理知識已廣泛滲透社會各領域,地理思維能力已成為衡量個人綜合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尺。最后,綜合思維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地理問題愈發錯綜復雜,擁有綜合思維的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挑戰與職業發展,應對各種與地理相關的問題。
(二)真實情境在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中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真實情境是指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地理現象、問題及事件。將這類真實情境巧妙地融入地理教學,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還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首先,真實情境的運用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地理感知力。學生通過觀察和深入分析真實情境中的地理現象,能夠更為直觀地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規律,進而深化對地理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其次,真實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寶貴機會。真實情境中的地理問題往往兼具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并創造性地提出解決方案。這一過程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最后,真實情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通過親身參與地理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切實增強自身的地理實踐力。
二、目前基于真實情境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存在的問題
(一)情境教學注重形式
在當前的地理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對于情境教學的運用存在一種傾向,即過于注重外在形式的展現,他們常常將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情境的創設手法與多樣化的呈現模式上,卻未能給予情境與具體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邏輯關系足夠的重視。這種過分注重形式而輕視內容的情境教學,不僅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而且無法突出地理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準確把握知識的核心要點和實質內容,最終影響整體的學習效果與質量[1]。
(二)學生課堂參與度低
在情境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成為衡量教學效果的關鍵標尺。然而,實際情況卻令人擔憂。觀察日常的教學不難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常常只是被動地接受各種信息,缺乏主動投入、積極思考的內在動力。這種低效甚至無效的參與狀態,成為制約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一個顯著瓶頸。更嚴重的是,如果被動狀態長期持續,學生可能會對地理學習產生厭倦和抵觸情緒。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引導他們從被動轉為主動,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核心課題,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成效至關重要[2]。
(三)課堂教學缺乏情感
情感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它深深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效果。然而,在當前的地理教學中,不少教師過分聚焦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錘煉,卻對情感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視而不見。由于缺乏情感的潤澤,教學往往難以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長此以往,學生可能會逐漸對地理學習失去興趣。為了打破這一困境,教師應在地理教學中積極融入情感,注重學生的情感認同和情感投入。
三、基于真實情境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策略
(一)精選教學素材,重構課堂教學內容
為了顯著提升情境教學的效果,教師應當精心挑選既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又兼具趣味性和實用性的教學素材,并通過巧妙地重構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貼近實際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真實情境中,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學習和掌握地理知識,進而提升學習興趣和效果[3]。
例如,在“水循環”一課的教學中,課堂伊始,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關于水循環過程的紀錄片片段,這不僅能夠直觀地展現水循環的各個階段,還能以生動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知識點,設計一個模擬水循環的課堂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分配代表不同水循環環節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和互動,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親身體驗水循環的過程,以此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真實案例,如某地區因過度開發導致水資源短缺,引導學生思考水循環與人類活動的關系,以及如何通過合理規劃和管理水資源來緩解此類問題。這些案例不僅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地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還能培養他們的環境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這樣的情境教學活動為高中地理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水循環”這一重要地理概念,提升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二)注重情境問題的開放性,拓展思維廣度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情境問題的開放性,精心設計一系列既富有挑戰性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跳出常規框架,進行深入思考與積極探究。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使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不斷質疑、反思,拓展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例如,在講授“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這一章節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世界各地的一些自然景觀圖片,從繁茂的熱帶雨林到荒涼的沙漠,從雄偉的高山到廣袤的平原,讓學生直觀感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多樣性。隨后,教師適時提出開放性問題:“為什么地球上會形成如此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它們之間的差異是如何產生的?”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旨在鼓勵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從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地貌、氣候類型等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和探討。接著,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具體的地理區域進行深入分析,如熱帶雨林的形成原因、沙漠的擴張機制等。在小組討論中,學生不僅要回顧和整合已學知識,還要提出新的見解和假設,進行批判性思考。討論結束后,教師可要求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分享他們的成果,其他小組可以提問或補充,形成互動交流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應扮演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適時地給予學生指導和鼓勵,確保討論的方向正確且深入。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性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從不同角度審視和解決問題。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研究型課堂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打造一個以研究為核心的課堂,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探究,使他們能夠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得到顯著提升。
例如,在“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近年來國內外重大自然災害的紀實片段,如洪水、地震等,將學生帶入真實情境中,使其形成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隨后,教師適時提出引導性問題:“這些自然災害是如何形成的?它們對人類社會有哪些影響?我們能采取哪些措施進行有效防治?”并為每個學生小組分配一個具體的自然災害案例,如“長江流域洪水災害成因分析”“汶川地震的預警與應急響應”,指導他們進行深入研究。小組成員需利用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結合網絡資源、圖書館資料等,進行數據分析、討論交流,最終形成研究報告并在班級內進行匯報分享。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引導者和支持者,要適時為學生提供方法指導,鼓勵學生,促進學生深度思考與內化知識。通過這樣的研究型課堂,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自然災害的基本概念、成因及防治措施,更重要的是,他們在主動探究中可以鍛煉信息整合、問題解決、團隊協作等能力,使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四)充分利用板書框架,正確引導學生思維
板書在教學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板書框架,通過條理清晰、結構分明的板書設計,以及內容準確、邏輯合理的板書編排,來正確引導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節奏,深入理解并牢固掌握地理知識,從而構建起系統的知識網絡,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
例如,在“天氣系統”這一課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在課前應精心準備板書框架,明確“天氣系統”這一課的核心知識點,如冷鋒、暖鋒、氣旋與反氣旋等的基本概念。在黑板上,教師應用簡潔的線條和圖形勾勒出這些天氣系統的基本模型,使學生形成直觀的視覺印象,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在課堂上,隨著教學的深入,教師應逐步填充板書內容。當講到冷鋒過境時,教師可以在板書上標注冷鋒的移動方向,冷鋒過境前后的天氣變化,以及可能帶來的降水、大風等天氣現象。同時,通過對比冷鋒與暖鋒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兩者之間的差異,并在板書上用不同顏色或符號進行區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板書進行思維引導。在講解氣旋與反氣旋時,通過繪制氣壓梯度力、水平地轉偏向力等示意圖,結合板書上的文字說明,引導學生分析氣旋與反氣旋的形成機制及其對天氣的影響。這種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概念,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后,在課程結束時,教師應對板書內容進行總結,強調天氣系統的重要性和實際應用價值。同時,鼓勵學生將板書上的知識點與實際天氣現象相結合,進行思考和討論,以鞏固所學知識。通過這樣精心設計的板書教學,教師能夠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天氣系統”這一課的知識。
結語
探究基于真實情境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策略,對于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通過實施精選教學素材,注重情境問題的開放性,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及充分利用板書框架等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創新能力提升。在未來的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繼續探索和實踐基于真實情境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策略,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佳格.真實情境教學下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研究[D」.南寧:南寧師范大學,2022.
[2]李昀晞.基于地理綜合思維培養的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0.
[3]劉紫婷.高中地理綜合思維培養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