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各學科教師的教學重點。小學教師應該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持續創新與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提高個人能力的基礎上獲得成長,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跨學科學習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成為各科教師廣泛關注的熱點課題。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是數學跨學科學習中的重要一環,教師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融合進行作業設計,以此打破學科壁壘,引導學生整合并運用多學科知識與技能。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與技能,還能鞏固并積累其他學科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用宏觀、關聯、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完成跨學科作業,能夠有效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基于此,小學教師應重視核心素養在跨學科作業設計中的導向作用,充分發揮跨學科作業的育人價值。本文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入探究實施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的路徑,以期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都能做到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式教學法,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我、敢于質疑,以此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作業設計應與時俱進,緊跟素質教育的步伐,不斷創新與優化教學形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與課堂教學相契合,進一步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教師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將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緊密銜接,做到科學、合理的拓展與深入,既要契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實際生活,又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融入情境,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實現核心素養從理論到實際行動的轉變。跨學科作業設計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它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維實踐和創新的契機。小學數學教師應深入探究和實踐,讓每一個教學階段都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推動學生核心素養進一步提升。因此,教師設計科學合理的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對多學科知識的整合與應用,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還有助于教師以作業反饋為依據,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二、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的教學優勢
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相較于傳統的單科作業設計,呈現其獨有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在內容上,它融合了多學科知識,具有綜合性和廣泛性;第二,在問題上,它貼合真實的生活情境,具有真實性和情境性;第三,在形式上,它強調學生應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具有探究性和合作性。這些特性使跨學科作業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獨特的教學優勢。
一方面,跨學科作業設計強調教師應創新數學作業形式。跨學科作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廣泛性,融合了多學科內容的數學作業在形式上需要更加靈活多樣,如采用主題式、項目式、體驗式、合作式等作業形式。形式多樣的數學跨學科作業需要學生通過觀察、測量以及統計等方法,發現并探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其解決路徑。因此,跨學科數學作業能夠促使教師設計出更多新穎的作業形式,以此實現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另一方面,跨學科作業設計能夠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逐步提升。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中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和情境性,而解題過程則具有探究性和合作性。這就需要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綜合運用,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問題,并探索解決方案。學生通過合作完成實踐作業,不僅可以鞏固數學知識,還可以學會觀察、探索等多方面技能。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采用跨學科作業設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策略
跨學科作業設計對于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教育意義,小學數學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將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融合設計作業與實踐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跨學科學習效率和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的能力,使其逐步掌握跨學科學習的精髓和技巧,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一)數學與科學的奇妙融合:探秘科學之美
小學數學和科學的跨學科作業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科學探究精神及實踐能力。為了實現這一跨學科作業設計,教師應結合數學與科學的知識及技巧,挖掘數學知識與科學知識之間的融合點,設計主題式數學作業。數學是一門極具嚴謹性的學科,這一特點恰好與科學的實證性相輔相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推理得出結論,并借助科學實驗來驗證推理是否成立,以此培養學生推理、驗證、反思的科學思維方式。首先,在明確學科之間的融合點后,教師應根據數學知識點,提煉出一個作業主題,圍繞這一主題融入科學學科知識點,并評估該主題的可操作性,預測其實踐效果。其次,教師將與學生生活相貼合的元素融入主題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行實踐活動,從而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跨學科作業。再次,教師應從跨學科綜合性的角度,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為其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最后,在設計主題式跨學科作業時,教師應確保作業主題符合本班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善于學習直觀和形象的數學知識;而高年級學生則具備解決抽象、復雜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了解班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以此為依據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分層主題作業。
以“測量”教學為例,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教師設計主題式數學跨學科作業“植物生長測量師”,將數學學科的測量知識點(長度、數量統計)與科學學科的觀察內容(植物生長規律)有機融合,幫助學生掌握并鞏固數學知識點。如,認識厘米單位、學會簡單的統計方法,完成數學學習目標;理解并掌握植物生長要素,完成科學學習目標。這是一個需要學生長期觀察和測量的主題作業,教師設定90天為一個作業期限。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在家里種植綠豆或黃豆,并根據學生種植的豆類進行分組。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種植任務后,教師要求學生觀察并記錄種子的萌芽期,并監督他們的記錄情況。在種子發芽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和探討,總結綠豆和黃豆的萌芽期是多少天,并繪制統計圖表。隨后,教師要求學生每天用直尺測量豆苗高度,并繪制圖表記錄數據。在作業后期,教師鼓勵學生制作“生長曲線圖”,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并分析在不同光照和水分條件下的豆苗生長速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不同的作業,以此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
(二)數學與美術的創意碰撞:開啟藝術之旅
新課標強調素質教育對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性,并提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方針政策,要求學校將五育融入各學科教學活動。五育之中的任何一項都不容忽視,因此,美育同樣需要教師積極進行教學融合。跨學科作業設計是推動五育融合有效落地的方法之一,教師將數學學科與美術學科相融合,優化設計跨學科作業,不僅能激勵學生深入探究數學知識,有效提升數學作業完成效率,還能為學生提供享受美學熏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達成美育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項目式學習模式,不應局限于兩個學科融合,而應將具有契合點的三個學科甚至四個學科融入同一個跨學科作業。如,教師可以將數學、美術、語文三個學科的知識點相融合,設計數學跨學科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項目的過程中,提升觀察能力、數學思維、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基本目標,以學生的實際學情為基礎,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設計融合美育內容的數學作業。如,對于數學思維能力有待提升而美術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適當降低數學難度而提高美術知識的挑戰性;對于數學思維和技巧較高而美術水平處在中等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適當提高其跨學科作業中數學部分的難度。教師采用分層作業設計方式,可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其能力范圍內有所提升。
以“認識圖形”教學為例,教師設計項目式數學跨學科作業“生活中的幾何藝術”。本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基本圖形及其特征,學會識別每種圖形角的數量,欣賞對稱美。這些教學目標與美術中的圖形拼貼、色彩搭配存在聯結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分層作業任務。首先,教師要求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幾何圖形,并將發現的圖形用繪畫或拍照的形式記錄下來,制作一本《生活中的幾何藝術》手冊。其次,教師鼓勵學生設計拼貼畫,用彩紙剪出各種圖形再拼貼成新的圖形。對于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引導他們嘗試高難度創作,將彩紙折疊起來,設計并剪出對稱圖形,如花朵、雪花等,并分析圖形的對稱軸。最后,教師挑選出比較優秀的手冊、拼貼畫作品和剪紙作品在班級內展示,并進行分析與講解。
(三)數學與語文的靈感共生:共赴啟智之路
跨學科學習的核心在于構建學科之間的“橋梁”,突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其中,“橋梁”正是學科之間的知識相互聯結與融合的契合點。教師將不同學科知識有機融合設計跨學科作業,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并解決作業中的問題。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為學生學習知識、獲取信息提供了有力支持,它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學生只有擁有足夠的識字量和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高效學習并應用其他學科知識。教師將數學知識與語文知識相融合,設計跨學科作業,不僅能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還能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認識到語文學科在跨學科作業設計中的重要性,深入探究語文知識與數學知識的融合方式,巧妙設計高質量的跨學科作業,幫助學生熟練運用語文中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及分析數學作業題目,梳理問題中的數學邏輯,找出解決策略,從而實現通過跨學科作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數學與語文相融合的跨學科作業。需要注意的是,在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作業小組時,教師應秉承就近原則,以便學生離校后也可以進行交流合作。
以“時、分、秒”教學為例,教師為了讓學生高效掌握這一章節的知識點,設計融入語文知識的數學跨學科作業“我的快樂周末”,要求學生以自己的周末生活為素材,創作周末行程日記。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策劃可行性較強的周末活動,如做手工、聚餐、玩游戲、打籃球等,確保小組成員可以過一個既有趣又有意義的周末。學生需在周末行程日記中詳細記錄活動時間、地點、參與者、所做事情及所用時長等。在學生提交作業后,教師將優秀的行程日記在班級內分享。通過這樣的跨學科作業,學生不僅學會查看時間、記錄時間和計算時間,還在寫日記的過程中鍛煉了寫作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跨學科作業設計突破了學科壁壘,將各學科知識有機融合,從而實現協同育人的教學目標。教師采用跨學科的方式設計小學數學作業,融合多學科知識與技巧,不僅豐富了數學作業的內容與形式,還使家庭作業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效提升了作業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本文探究了數學與科學、美術、語文等學科相融合的跨學科作業設計策略,并指出跨學科融合不應局限于兩個學科內容,強調了教師應全面且深入了解跨學科的價值,找到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結點,探索更多實踐性強的跨學科作業設計策略,以此提升學生的跨學科學習意識,使其學會用宏觀、綜合的視角審視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有效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