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需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重視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實施一系列培養學生綜合核心素養的實踐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中,教師應不斷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及模式,為學生帶來豐富的閱讀體驗,提供有針對性的分析與引導,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能力、培養思維。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從大單元視角出發,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并對其進行優化與改革。教師通過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清晰的教學思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同時,教師可以依托大單元體系,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創設整體化的閱讀情境,并豐富閱讀內容,帶領學生走進閱讀世界,形成自主閱讀意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由此可見,在大單元視角下,教師想要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就應優化和創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通過閱讀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高效發展。
一、大單元教學的概念與應用價值
大單元教學根植于核心素養理念,是一種整體化的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它通過明確學科教學與學習目標,梳理每一單元的學習思路,從宏觀視角構建學習與實踐活動。
對語文學科而言,大單元教學能夠彰顯語文學科的人文特點與思想內涵,明確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價值,具體體現在培養學生文化自信、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以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這一教學模式不僅能高效梳理各單元的教學思路,串聯各單元知識點,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從大單元視角設計教學內容,能夠有效體現閱讀能力的培養意義,通過明確閱讀活動目標,幫助學生清晰地梳理個人學習與成長目標使其通過閱讀實踐鍛煉綜合應用能力,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二、當前小學生閱讀能力與閱讀教學現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課堂閱讀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然而,一些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導致當前的閱讀教學現狀不理想,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受整體教育環境影響,部分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常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停留于基礎水平,有能力的學生難以進一步提升,而基礎差的學生則難以進步。其次,教學方法過于陳舊,教學內容枯燥的問題顯著,導致閱讀教學對學生而言缺乏活力和吸引力,難以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無法滿足當代學生對閱讀的學習需求。最后,由于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導致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視野與閱讀深度,僅停留于課程要求及教材內容,部分教師未能針對學生的成長需求提供必要引導,因缺乏改善閱讀教學現狀的有效教學資源與導向性思維,而難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以大單元視角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與依據
(一)作用
在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大單元整體化思維對教師的深入分析和學生的深度理解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轉變當前的教學現狀,優化閱讀教學模式與環境。其次,大單元整體化思維不僅有助于學生梳理閱讀過程中的思維脈絡,有針對性、有條理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這一思維方式能夠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優化閱讀教學模式。最后,大單元整體思維能夠拓寬教師的閱讀教學視野,深化學生的閱讀認知,促進閱讀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深度,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后續的閱讀學習和教師的閱讀教學奠定堅實基礎。由此可見,教師從大單元視角出發,借助大單元整體思維,能夠有效解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通過優化教學模式,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持續發展。
(二)依據
在大單元視角下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依據此視角設計課程,確保學生閱讀能力與課堂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更具針對性。首先,教師應深入挖掘大單元視角下的思維模式特點,結合閱讀需求設計課程。其次,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打造閱讀教學課堂。最后,教師應遵循教育改革要求,秉承最新的教育理念,強化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積極落實教育改革目標。
四、大單元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精彩片段延展,激發閱讀興趣
在大單元視角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從課文精彩片段入手進行延展,運用單元整體思維優化學生的閱讀過程,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或整篇文章的閱讀,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閱讀機會,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這有助于改善傳統閱讀教學課堂枯燥乏味的現狀,有效解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主動性的問題。具體而精彩的課文片段延展,既可以通過課文后續閱讀進行,也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實現。在實踐中,精彩片段的延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儲備,為其后續的閱讀理解和感悟奠定堅實基礎,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這種雙管齊下的方式有助于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閱讀教學為例,這一單元聚焦于童話主題,旨在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與課文精彩片段,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通過引入趣味性的童話故事和動畫作品,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教師可以結合《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精彩片段,引入相關的動畫作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隨后,教師組織《安徒生童話》整本書閱讀活動,與學生共同走進《小人魚》《丑小
鴨》《拇指姑娘》等童話世界,讓學生在天馬行空的童話世界里自由發揮想象力,從而豐富了他們的童話閱讀體驗。教師借助整本書閱讀,引導學生共同探尋這些童話故事的共性,深刻感悟其中蘊含的成長元素,從而實現學科育人目標。教師通過逐步延伸單元主題,結合學生的興趣,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讓他們深刻體會閱讀的魅力,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他們打下扎實的閱讀基礎,有效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與閱讀能力。
(二)創設單元情境,明確閱讀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想要優化閱讀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創設單元情境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并明確整體閱讀目標,深入挖掘不同單元的閱讀教學價值,促進學生將不同單元中的閱讀能力進行綜合應用,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同單元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方向不同。然而,語文作為一門人文類學科,其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實踐中的閱讀教學目標也應具有整體性。因此,教師從大單元視角出發,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指導學生綜合應用各項閱讀能力,從而掌握整體閱讀技能。這一做法不僅有助于實現本單元的閱讀教學目標,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閱讀能力與語文學科認知能力。
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閱讀教學為例,這一單元從說明文入手,需要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如何將事物描述清楚,并掌握介紹事物的技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愛的物品、動畫片等社交情境,以真實的應用問題為驅動,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目標,展開針對性學習與綜合應用。如,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中的《火燒云》這篇課文,引出“分享自己最喜愛的天氣”這一話題,創設真實的口語交際情境。教師根據學生在日常交流中對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的需求,引入本單元的閱讀課程主題,從實際應用視角明確本單元學習目標。隨后,為了促進學生綜合性口語社交能力的提升,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本單元三篇課文的特點,從基礎描寫到梳理思路、描述重點,循序漸進地完成大單元閱讀學習任務。不僅完成了本單元的閱讀教學目標,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教師通過創設單元情境,明確整體閱讀目標,在豐富學生閱讀體驗的同時,引導學生站在宏觀的視角上,運用單元整體思維,深入理解單元課文內容和內涵,從而深刻認識到閱讀對個人發展及時代發展的重要意義。
(三)多元綜合探究,豐富閱讀體驗
在大單元視角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跨學科教學模式,進行閱讀過程中的多元探索,縱向拓展閱讀深度,以此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大單元整體化思維,梳理閱讀方向,有效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別是閱讀的價值,真正達成大單元視角下的語文學習目標。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音樂、美術以及歷史等學科知識相融合,給學生帶來直觀的視覺、聽覺以及整體化的閱讀體驗,引導他們從不同視角審視閱讀內容,并從中收獲知識與成長,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閱讀教學為例,為達成本單元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從視覺、聽覺角度出發,將美術學科、音樂學科相關內容融入閱讀活動,幫助學生理解難懂的詞句。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課文時針對某一描寫片段,播放鴨群戲水的聲音、與學生共同繪制肥皂泡的顏色等,給學生帶來豐富的閱讀體驗,從不同維度提升閱讀能力,并形成多元化的閱讀理解思維,真正落實大單元視角下的閱讀能力培養目標,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找到閱讀的樂趣,還拓寬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知識的途徑,讓他們能夠從多元化的角度感受文字中蘊含的力量與情感,學會用更加整體化的視角進行閱讀,認識語文學科的本質,從而在深度閱讀中學習與成長。多元化的閱讀體驗是對“雙減”政策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落實,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從多角度培養其興趣愛好,還能彰顯語文這一基礎人文類學科在深度學習中的獨特價值。
(四)整體視野拓展,培養習慣認知
教師想要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就應從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出發,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只有堅持閱讀,將閱讀作為一種習慣,才能積累更多的知識,全面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單元整體視角出發,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不斷優化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書籍種類及閱讀途徑,使其在興趣的驅動下,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大單元視角出發,教師可以結合每一冊教材中所提及的閱讀書籍種類與閱讀技能,不僅充分利用課堂閱讀教學時間,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課后作業與多元化的課后活動,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拓展閱讀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學習特點,積極探索更多學生喜愛的閱讀方式與閱讀題材,以此拓寬學生的閱讀途徑。
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童話主題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本單元的課后作業轉化為趣味書籍閱讀和觀影活動,以此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多種方式推動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尋找自己喜愛的童話主題,檢索相關童話電影或動畫片,在觀看后結合文本進行對照閱讀與分析,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想。這一拓展閱讀活動,不僅與課本內容相呼應,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深化了他們的閱讀認知。同時,增強了閱讀的趣味性,在潛移默化中激勵學生將閱讀轉化為一種日常習慣與興趣愛好,通過閱讀了解世界,豐富課余生活。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強化語文課堂中的閱讀教學環節,借助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大單元視角,優化閱讀教學模式,確保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學習效果在整體化思維的引導下不斷提升。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精彩片段延展、創設單元情境、多元綜合探究以及整體視野拓展四個視角出發,運用大單元理念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良好的閱讀習慣,優化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整體認知,借助這一人文類學科的精神力量,從多方面助力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