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任務群是基于我國教育改革實踐和教育理論研究而提出的一種新型語文知識學習方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關要素有機組合而成,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本文探討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旨在充分發揮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習任務群的特點
(一)情境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習任務群具有情境性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閱讀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沉浸于自己的閱讀世界,主動投入學習活動,從而提升閱讀效率。情境性是學習任務群的顯著特點之一,不僅實現了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也促進了教學方法和模式的革新。具有情境性的學習任務群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使其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維。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并掌握語文知識,還能使其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得到全面發展。
(二)實踐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習任務群構建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實踐性。在現代人才培養背景下,教師應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構建學習任務群,能夠更好地踐行這種實踐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習任務群模式下的閱讀教學強調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通過設計一系列基于課文閱讀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此類實踐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此外,實踐性閱讀教學還強調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綜合性
基于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教師應結合當前教育改革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重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實施學習任務群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這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而學習任務群的綜合性特點恰好滿足這一人才培養需求,不僅將聽說讀寫語文基本技能相結合,而且在教學設計上強化了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系,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能夠做到觸類旁通,涉獵其他學科知識,發現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教師通過實施綜合性的學習任務群,能夠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意識,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二、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價值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
科學的閱讀方法是提升閱讀效率和質量的基礎。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教授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量,為其后續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教師通過構建學習任務群,能夠培養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前先進行預覽,迅速把握文章內容與結構。隨后,進行精細化的閱讀,將文章分段,并深入理解重點詞句。在閱讀結束后,學生應學會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文章內容。這種概讀與精讀結合的閱讀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學會主動思考,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令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才能激發他們的參與積極性。教師通過實施語文學習任務群,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其主動投入閱讀活動。在濃厚興趣和科學閱讀方法的雙重助力下,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將會顯著提升。在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互動式的閱讀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在此教學模式下,教師是知識的啟發者和引導者,而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應成為與學生一起閱讀的同伴。這種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閱讀,并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內容。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三個維度,即學生的閱讀興趣、科學的閱讀方法以及良好的閱讀習慣,三者合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讓學生受益終生。教師通過學習任務群,教授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經過系統訓練,學生在面對任何一篇文章時都會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開展閱讀活動,有效提升閱讀效果。因此,這種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對小學生至關重要,能夠讓他們在閱讀中享受樂趣,從而愛上閱讀。
三、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明確學習目標,構建學習任務群
在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應緊密結合教材內容,根據新課標要求,明確學習目標,構建相應的學習任務群。如,教師可以設定讓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閱讀目標,要求他們不僅要閱讀名著內容,還要能復述名著的梗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些目標的設定既要有挑戰性,又要確保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成,從而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基于這樣的學習目標教師精心設計學習任務群,其中包括小組討論和實地考察,讓學生在互動與實踐中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這樣的學習任務群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并掌握知識,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在現代教育背景下,跨學科融合教學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應通過任務群的設計落實跨學科融合教學。教師可以將語文閱讀與歷史或藝術等學科相結合,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材中《北京的春節》這篇文章時,教師應明確本篇課文的學習目標,即讓學生了解春節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及其習俗。教師可以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家過春節時都有哪些習慣、會如何布置家庭氛圍、品嘗哪些特殊的食品等,以此加深學生對春節文化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描述的北京春節習俗,并將其與現在的生活進行對比,讓他們思考傳統習俗在現代社會的變遷與傳承。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構建學習任務群,使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提升閱讀能力,發展其綜合素養。
(二)依托學習任務群,創設閱讀情境
學習任務群的一個特點就是具有情境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依托學習任務群,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閱讀活動。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材中《魯濱遜漂流記(節選)》這篇文章時,首先,教師根據文章內容設定相應的情境:“假如你流落荒島,你會做哪些事情來維持生存?”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鼓勵他們分享個人掌握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識,讓學生思考在極端環境下如何自我保護。這樣的互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生存意識和創造力。其次,教師結合文章內容,引導學生分析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生存策略,與學生分享一些野外生存的知識,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拓寬知識面,提高實踐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深刻感受魯濱遜頑強的求生意志。再次,在現代教育背景下,科技手段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已經屢見不鮮,教師應不斷提高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并將其融入閱讀教學,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最后,教師在依托學習任務群創設閱讀情境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理解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創設情境,讓閱讀活動更加充滿趣味性。同時,教師應基于學生的認知能力,設計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如,在學習有關環保的課文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家中實踐節能減排的生活方式,或參與社區的環保活動,通過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使其養成終身受益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打造項目式閱讀任務,提升學生閱讀積極性
在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項目式閱讀任務,能夠提升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而在項目式閱讀任務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學情,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進行針對性設計。如,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任務可以側重于掌握一些基礎的閱讀常識,或是了解目標文本的內容和中心思想;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要明確閱讀內容的含義,更要對其中的重點詞句進行深度解讀,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創作時的社會背景,更加全面地解讀文章。需要注意的是,任務設計需要確保任務難度適中,以此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進行適當的拓展,確保任務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能夠讓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過程中聯想到自己的生活經歷,從而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和中心思想。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將閱讀內容與現實生活進行對比和分析,幫助他們深入理解文章蘊含的道理和啟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材中《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運用項目式任務學習模式,引導學生閱讀這篇文章。首先,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戰爭的雙方和當時的戰爭的殘酷環境。其次,教師鼓勵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明確:“這是哪一場戰役中發生的事情,戰役的結果是怎樣的?”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對文章背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再次,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章的細節,如思考董存瑞在決定舍身炸暗堡時的心理活動,他雖然會感到害怕,但為了革命勝利不惜犧牲的這種大無畏精神戰勝了恐懼,促使他做出如此偉大的舉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還能讓他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深刻體會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最后,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時,應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認識到書中的知識是與實際有聯系的,并非曲高和寡,使其深刻體驗到知識學習的意義和實踐性。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促使學生在閱讀中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借助學習任務群,開展群文閱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習任務群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群文閱讀是一種富有挑戰性的閱讀方式,強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多篇在主題或寫作手法上有所聯系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閱讀。通過這種閱讀方式,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理解文本,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的知識。然而,在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單篇課文獨立講授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習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實際上,許多具有內在聯系的文章可以同時講解,以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這也是當前大單元教學的必然要求。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材中《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通過整合教材中有關紅色文化的經典文章,引導學生統一進行閱讀。這類文章的共同點在于彰顯了紅色文化,如本單元的《十六年前的回憶》以及在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狼牙山五壯士》《我的戰友邱少云》等。教師通過開展這一系列的群文閱讀活動,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了解紅色文化,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在新課標背景下,學習任務群有助于教師整合零散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獲得多方面的語文知識,這與新課標理念高度契合。因此,群文閱讀對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拓寬他們的閱讀視野,還能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系統性的知識,實現閱讀能力的提高,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階段性成果,也是小學語文教育領域的重要探索。教師通過實施學習任務群,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在未來的發展中,學習任務群將被應用于更多的學科領域,促進小學階段整體教育質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