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是我們班的生活委員,曾被評為市級優秀學生。在同學們眼里,她是值得學習的榜樣;在老師們口中,她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她是個完美主義者,自我要求嚴格,對于學習成績的波動非常在意,成績一旦下降便無法接受。為此,她的心理狀態逐漸出現了問題,曾在初二階段出現過自我傷害的情況。當我發現她胳膊上的一道道劃痕時,心里覺得既心疼,又無奈。于是,我第一時間聯系她的家長,通過家校共同努力和借助各方面力量,對她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后來,她的狀態明顯好轉,平穩地度過了初二這個最敏感的階段。
當時,我以為小荷已經成功地戰勝了自己情緒的難關。但在距離中考不到一百天的時候,她的狀態卻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里,她每天早晨都遲到,下了課就在自己的座位上趴著,從不與其他同學交流,也不參加任何體育活動。我猜想,小荷最近的心理狀態肯定又出問題了。我主動聯系了她的家長并進行家訪,向家長反饋了她的在校情況,并在與家長溝通中了解到,她對即將到來的階段測驗感到非常焦慮,壓力很大。此時我才明白,小荷之所以心態發生巨大變化,是因為她擔心自己在階段測驗中會考不好。
于是,我主動找到小荷,安慰她這只是一次測驗而已,成績即使有波動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她本身已經很優秀了,要放平心態,不必要求自己事事都做到完美。我本以為這次的談心能幫她解開心結,沒想到那天早晨小荷家長給我打電話,說孩子不愿意來校參加測試。家長勸說后,孩子情緒越發激動,渾身發抖,把自己蒙在被子里不愿意出來。我提醒家長,千萬不要逼著孩子來學校,先要穩定住她的情緒。
隨后幾天,小荷都沒來上學。班里正好迎來初三年級優秀學生評選工作,最后小荷以高票入選區級優秀學生干部。此時,我借機跟班里學生描述了小荷的情況,我說:“雖然她不在投票現場,但仍然能以高票入選,可見她是同學們心中公認的優秀學生。可是,這么優秀的同伴,現在因為沒有做好自我心理調適而不愿意來上學,希望同學們都能寫一些鼓勵和安慰她的話,爭取讓她早日返校,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
同學們聽完后,紛紛寫下了一封封書信。有的這樣鼓勵:“人生是用來體驗的,不是用來演繹完美的,允許自己不完美,才是完美的開始。你在我們眼里已經很棒了,加油!”有的這樣勸說:“允許自己出錯,允許自己偶爾斷電,帶著缺憾拼命綻放,這是與自己達成和解的唯一辦法,快回來上學吧,我們想你了!”還有的從心理方面勸導:“希望你能放下焦慮,接納自己,萬物皆有裂隙,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我也寫了一段話:“我們很難做好每件事,盡力就好,允許所有的事與愿違。最美的狀態,不是你從不失誤,而是你從未放棄成長。”
就這樣,我帶著同學們的鼓勵和安慰的話語以及一顆忐忑而又關切的心來到小荷家進行家訪,我迫不及待地告訴她“成功當選初三年度區級優秀學生干部”的好消息。她聽后激動地說:“老師,沒想到我能當選!”緊接著,我又拿出同學們寫給她的信。看到這些鼓勵和安慰的話語,她哽咽著說:“老師,謝謝您來看我,也謝謝同學們寫給我的信,我明天就去上學!”
終于,小荷又重新回到了校園,回歸了溫暖的班集體。她回來上課的那天,一縷陽光照在她的側臉上,認真聽課記筆記的她,渾身都散發著光芒。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我們要讓每個孩子都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用積極陽光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做個健康快樂的人。
(作者系天津市小站第一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