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國家發展的軟實力,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社會對人才的評估標準也發生了明顯轉變。其中,職業素養已經成為社會評估個人價值的核心。而職業素養與德育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教育也增強了對德育的重視。小學英語是教育體系中重要的語言學科,其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蘊含著大量的德育資源。而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過于重視英語的工具性,卻忽略了其人文性,使小學英語的價值大幅削弱,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基于此,本文以品德教育為基礎,對其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德育的重要性,這也為德育與英語的融合提供了保障。德育更是英語人文性的重要體現。因此,為了踐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教師就需要重視小學英語課堂中德育資源的挖掘,以德育賦能英語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推動國家發展
二十一世紀,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快了全球一體化的進程。語言是交流與溝通的基礎,所以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不僅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載體,還是一條通往世界的快捷通道。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使其能辯證地看待各種文化,在尊重其他國家文化的同時,也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進而為國家培養出大量優秀的人才,為推動國家的進步與發展提供助力。
(二)提高教育質量
語言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是不可分割的。人文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知識,而工具性則是人文性的重要載體。所以,英語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是保障教育質量的基礎。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品德教育是對小學英語中德育資源的挖掘,既能豐富小學英語課堂內容的同時,又能保障英語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從而為提高教育質量提供助力。與此同時,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主要將教育的重點放在學生知識積累上,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這種舍本逐末的方式限制了人才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可以實現對知識的整合,改變學生“中式英語”的思維方式,并豐富課堂的構成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助力。
(三)樹立正確三觀
德育資源的種類繁多,涉及愛國、生命價值等多個領域。但通過對學科知識分析可知,由于學科的差異性,導致有些學科中承載的德育資源相對較少。而英語是文化溝通的橋梁與人類文明的象征,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通過靈活地應用這些德育資源,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與此同時,教師在對德育資源進行挖掘時,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漸關注課本中的德育資源,主動學習相關知識,進而為學校“立德樹人”理念的落實提供助力。除此之外,信息技術也為西方不良文化的入侵提供了載體。小學生的好奇心通常較重,極容易受到西方國家“崇洋媚外”的影響。而在小學英語中進行德育,教師可以讓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進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讓品德教育扎根小學英語課堂的路徑
(一)提高教師素養,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小學英語并不是德育的核心聚集地,而且小學生心智發育不成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相對較低。所以,為了讓品德教育可以扎根小學英語課堂,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保障教育的質量,學校需要以“立德樹人”理念為基礎,加大對小學英語德育的重視程度,強化對英語教師的思政培訓力度。例如,學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師資力量,利用道德與法治教師資源,對英語教師進行培訓,推動“雙師型”教師的構建力度,從而增強小學英語教師對德育的重視以及提升其對德育資源的應用能力。與此同時,為了增強教師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學校也需要以《意見》為基礎,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結合教學培訓、競賽、外出學習等內容,對教師能力進行綜合性的評定,并將考核結果納入評優選先、薪資待遇中,進而提高教師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除此之外,學校也需要建立師德長效機制,將師德規范納入新教師崗前培訓和在職教師培訓,規范教師的言行舉止,強化教師的榜樣作用。通過保障教師行為和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從而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德育能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堅實基礎。而教師也需要主動參與相關培訓,借助學校所提供的各種途徑,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并為個人的職業發展提供助力。
(二)整合教育資源,抓緊德育載體
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時,要重視多元文化素養、國際理解、家國情懷等培養,這都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是教育的基礎與核心,在教材編制中,編制人員是以教學目標為基礎,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編制,所以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元素。但在教材編制時,為了凸顯教育的重點,德育元素主要是以跟隨內容變化的方式呈現在英語教材中。因此,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還需要立足于課本內容,對德育資源進行整合,抓緊德育的載體,增強德育教學的效果。例如,小學英語三年級中的“Hello”“Greeting”,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用英語打招呼的方式,而且其中涉及的問候和告別語,也是禮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整合,教師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為學生養成良好的社交習慣提供保障。與此同時,這部分內容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學生能通過展示英語知識逐漸提升表達能力,從而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教師也可以將“My Family”“School Thing”中的德育資源進行整合,培養學生責任感和自律性,同時幫助學生樹立“家國天下”的理念,激發學生對家庭與社會的熱愛,增強學生對家庭和社會的歸屬感與認同感。總之,小學英語課文中含有著大量的德育資源。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大對德育資源的挖掘力度,并對相同德育資源進行整合,進而為發揮德育資源的價值和有效性提供助力。
(三)課堂導入滲透,保障德育質量
課堂導入環節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在進行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充分利用導入環節,滲透德育理念,讓德育貫穿英語教學全過程,使德育呈現“如影隨形”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Sports Day”時,其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向上的心態,并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實現互助精神和合作能力的提高。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利用多媒體等方式,向學生展示不同的生活狀態,通過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漸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充分發揮本課的德育價值,并激發學生對后續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合作態度,促進德育教學的深化,教師還可以提出“你認為健康的運動是什么樣的”等問題,并以學生所提及的運動為基礎,利用多媒體的方式,搜索與之相關的比賽,讓學生對比賽結果進行評價,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團結的力量。這樣還可以使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學會以集體利益為重,實現小學英語教學德育滲透,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奠定堅實基礎。
(四)立足英語詞匯,融入愛國教育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構成之一,也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小學是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詞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據著較大的比重,只有通過學習大量的詞匯,才能為后續學生應用英語提供保障。為了強化德育的效果,教師也需要從詞匯方面入手,加大對詞匯中德育元素的挖掘力度,實現德育的延伸與拓展。例如,“The New Year”這一單元主要講述了元旦和傳統春節的差異。因此,教師可以對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以春節為基礎,結合中西方的祝福詞匯,通過辭舊迎新(ring out the Old Year and ring in the New Year)等,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從中西方春節的差異入手,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春節的由來和歷史,使學生更深刻地感知我國文化底蘊深厚的同時,增強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五)營造德育環境,熏染學生心靈
德育具有隱性的特點,其并不是簡單的外在物質之美,而是更深入的內涵之美。所以,德育是以載體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的。環境是德育的重要載體之一,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舒適的學習氛圍,實現從思想引導到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注重德育環境的打造。小學英語教材中大量的對話都包含了禮貌用語。但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對其中的禮貌用語挖掘力度不足,因此小學生逐漸忽略了其中的禮貌用語。在新課標背景下,為了提升德育的有效性,教師可以立足教材中的禮貌用語,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通過一些語言和表情等,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德育情景,從而逐漸影響學生的思想。例如,對于課堂中表現良好的學生,教師應使用鼓勵用語,主動利用“Very good”“Excellent”等詞匯,對學生進行表揚。而對于表現普通的學生,則可以通過“Good”“Very down please”等詞匯,表達對學生的認可,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同時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其可以主動參與英語學習。除此之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文明禮貌用語,教師還可以采用知識整合的方式,為學生創設一個練習情景,并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的情景,讓學生分析在不同情境下該如何用英語進行表達,從而讓學生熟練掌握并使用這些禮貌用語。
(六)利用角色扮演,塑造角色心靈
由于德育本身的特殊性以及英語教師專業語言的匱乏性,影響了教學的效果。甚至過度的說教教學,還有可能會引發學生思想上的反感,進而影響學生良好行為品德的養成。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德育時需要利用感化和熏陶的方式,通過對教學進行科學的設計,改變傳統在教中學的弊端;通過在做中學、在學中學,讓德育逐漸內化成學生思想上的認識,從而使德育起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例如,在教學“Meeting New Friends”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以新學期開學為背景,讓學生想想自己遇到新同學后的對話,通過即興表演的方式,演示出來。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在交朋友的過程中,學會關心他人,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在溝通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接觸到不同個性的學生,有助于幫助學生學會接納與尊重,從而為學生建立穩固的人際關系奠定堅實基礎。
(七)利用拓展活動,滲透社會公德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資源相對局限,而德育的載體更為豐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主動打破載體的局限,通過開展多元化的德育,讓德育可以覆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例如“Summer Vacation”這一部分內容主要講述了暑假計劃。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設置“Plans for Summer Vacation”的活動,并讓學生通過查資料、與學生合作的方式,制定旅游計劃。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搜集資料中,逐漸體會祖國的發展與繁榮,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是學生發展的核心,也是人立足之本。人們生活中蘊含著德育資源,讓德育扎根于小學英語課堂中,是推動英語教學深入開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需要加大對德育的重視程度,通過采用多元的方法,將德育滲透于英語教學中,使學生成長為自信、健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