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智能時代的到來,“智慧旅游”應運而生,不斷改變著旅游者的消費習慣與旅游體驗,成為文旅行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為了適應科技對文旅行業帶來的深遠影響,國家先后印發了《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強調深化旅游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文旅業智能化升級,以推動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是文旅業服務與管理崗位的人才補給庫,為了適應數字智能時代文旅業的多元變革,關鍵是以產教融合為支撐,培育能夠適應科技與產業革命要求、兼具較高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數字文旅復合型人才。然而,當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數智化實踐尚處于“萌芽”階段,無論是制度體系、組織協同,還是內容銜接、場域互動都有待推進,因此,亟須以數智化應用作為動力引擎,通過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積極探索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的創新路徑。
一、數字智能時代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創新的必然性
(一)數智化賦能旅游產業轉型發展的時代要求
數字智能時代,科技對旅游業的影響幾乎覆蓋了各個領域,不僅推動了商業模式創新、業務流程再造,還促進了生產方式更新與管理模式升級,引發產業結構與職業崗位的深刻變革[]。低技術含量的職業退位、高智能型職業增值將成為大勢所趨。面對如此形勢,要培育適應旅游新業態的高智能型人才,高職院校需要以數字智能技術賦能教育場所、制度規范、教育秩序、組織結構等的升級重塑,以推動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的數字化轉型。
(二)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改革的客觀需要
新文科建設不僅要注重多學科交叉,還強調文科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旅游管理專業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在科技革新與產業轉型的背景下,其專業交叉性與綜合性更為顯著,這既帶來了專業邊界模糊、定位不明的挑戰,又為新文科的建設與推進提供了契機。為了把握契機,推進旅游管理專業改革,高職院校需要充分發揮數智化賦能作用,推進產教融合創新,積極投身于新文科建設浪潮的積極探索中,為旅游管理專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2]。
(三)促進高職教育工作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
產教融合不僅是衡量職業教育改革成效的核心標志,還是實現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四鏈銜接”的重要舉措,是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面對技術革新與時代演進,產教融合要持續發力,助力高職教育改革深化,就必須依托數智化構建線上線下融合貫通、信息實時交互、資源共建共享的新生態,為多主體的價值認同、合作效能與共創能力的提升注入活力,以此促進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工作的提質增效。
二、數字智能時代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創新面臨的困境
(一)認知局限,制度規范性不足
產教融合具有典型的制度場域制約的特征,既包括認知性要素,還涉及政策、機制等規范性要素[]。雖然,國家已將深化產教融合上升到戰略層面,也針對產教融合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立足數字智能時代,引領產教融合創新發展的政策指導、制度規范仍待完善,針對“產”“教”運行機制、行動準則、價值目標等方面的“約束性”“激勵性”合法機制共同作用的制度體系尚未形成,加上“產”“教”各方主體認知層次局限化,未能將產教融合納入區域產業發展的宏觀框架之中,這極大地制約了產教融合的創新升級。
(二)主體分離,組織協同性不高
產教融合涉及異質多主體,為了達成融合發展的目標,形成了以政、校、企、行為核心的主體集群,其內部通過相互調試、互為適應來實現協調發展。然而,由于主體功能與組織角色的差異,政府對產教融合的話語權和管控效力較高,權力較為集中,旅游行業、企業則多被視為推動產教融合的輔助性工具,利益需求遭到忽視,這不僅極大地影響了行企參與辦學的主動性,還造成了主體分離、組織協調性不高與適應性不強等問題,儼然成為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創新實踐中的一大障礙。
(三)需求高移,內容銜接性不夠
數字智能時代,技術的快速更迭與知識內容、生產范式的不斷變化持續推動著旅游職業的淘汰、分化與新生,不僅如此,旅游職業所蘊含的技術層次、知識抽象程度、應用型導向日趨凸顯。面對職業內涵的持續深化與需求的不斷高移,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需要做好“產”“教”內容的對接,以動態更新的知識內容更好地適應旅游職業變化。然而,現階段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內容銜接性欠佳,知識體系中抽象型、應用型內容不足,科技含量缺乏,無益于學生技術層次與職業適應性的提升。
(四)場域割裂,產教互動性不強
產教融合屬于一種跨界社會形態,涉及多重場域,它既是政治場域主導下,經濟場域與文化場域的分化產物,又是產業場域與教育場域的耦合,還是企業場域與學校場域的雙向嵌入。鑒于不同場域運行邏輯與社會角色的差異,異質場域之間天然存在排他性。就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而言,數智化賦能程度的不一,進一步加劇了經濟場域與文化場域、產業場域與教育場域、企業場域與學校場域的割裂,影響了產教互動與協同狀態的生成[4]。
三、數字智能時代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的創新路徑探索
(一)建立全局視野,完善制度保障體系
為了引領數字智能時代產教融合的創新,需要立足全局視野,提高思想站位,完善政策供給與制度保障體系。首先,要大力宣傳產教融合理念,通過舉辦產教融合周、年度報告發布、典型案例展示等,引領各方走出認知窠白,樹立大職教觀,洞悉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對產業服務、人才培養、科技孵化、創新創業等方面的長遠價值,深化產教統籌融合發展理念,并在“平臺化”“數據化”思維的支持下創新融合形態,持續拓展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的時代內涵與實踐外延[5];另一方面,要加快產教融合立法工作,在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基礎上,制定《產教融合法》《校企合作法》等專項法律,明確界定各方權責義,同時要補充既有政策,完善指導細則,如產權界定與保護、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所涉及的人事制度,以及適應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數智化轉型的優惠政策、管理規范、行政條例、考核體系、監督機制等,并注重以產教融合跨部門組織建設,強化政策的統一性,還要搭建產教融合信息公示平臺,由各方共同制定并公布專業人才、技術轉讓、產品市場、優惠政策等相關信息,為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要素的螺旋上升提供數智化空間支撐[]。
(二)發揮技術優勢,締結產教融合新紐帶
數字智能技術天然的鏈接性與交互性特征,能夠打破組織壁壘,智能響應各主體個性化需求,促進多主體緊密聯系與價值共創。因此,為了打破主體分離困局,提高組織協同性,要注重發揮技術優勢,締結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新紐帶。一方面,針對政府權力集中,旅游行業、企業利益訴求被忽視等問題,推進產教融合的“放管服”改革,完善理事會制度,促進利益主體平等對話,基于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磋商協同制定決策方案,同時由政府牽頭成立仲裁機構,并基于數智化平臺暢通投訴反饋渠道,專門就產教融合實踐中主體間因利益目標、實際需求等產生的爭議與沖突進行協商處理,逐步引導主體樹立協同育人的價值取向,實現步調同頻。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旅游管理專業數智化產教融合平臺,利用端到端的技術體系,建立主體間的強連接關系,使參與方在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場景交互中達成信息與資源的供需契合,繼而形成牢固的協作關系[7],同時要加快建設數智化敏捷組織,即組織對旅游產業需求和市場變化作出快速反應,打破產教融合組織邊界,迅速調整產教融合形態與實踐環境,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旅游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三)突出“六個結合”,促進知識內容更新
面對數字智能時代低端標準化、重復性勞動崗位的不斷消亡,以及旅游職業需求的逐步高移等形勢,為了確保所培育人才能夠高度匹配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所產生的新職業與新崗位,應突出“六個結合”,加快產教融合知識內容的更迭。其一,要利用大數據分析、專業畫像繪制等技術手段,精準分析數字智能時代旅游職業崗位核心能力,據此動態優化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培養方案,確立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內容的改革方向;其二,產教融合要以“六個結合”為核心內容,即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結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結合、專業教師與行業專家結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結合、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結合、職業教育與社會服務結合[8],在內容上將智慧旅游企業的新崗位要求、新規范、新標準、新技術、新工藝融入產教融合實踐體系中,將企業創新科技項目融入人才培養環節,通過多崗位實踐與虛實一體化實訓,實現產學對接;其三,要積極舉辦基于數智化平臺的旅游類競賽項目,通過專業課程與技能競賽的一體化設計,助力學生創新思維的培育,還要注重引入包括旅游大數據分析證書、旅游線路策劃證書在內的
證書考試,促進學生數據素養與職業素養的雙重提升[9]。
(四)基于場景鏈接,實現多元場域交互
根據布迪厄場域理論,產教融合的本質在于“場域”交互,面對傳統語境下產教融合面臨的場域割裂、互動性不強等短板,需要利用技術手段,基于多元場景鏈接,打破異質場域之間的壁壘[10],探索產教創新融合路徑。一方面,要在產教融合各主體協同下,依托當地文旅云大數據中心,共建智慧旅游聯合實驗室,盡可能再現真實的旅游生產、管理與服務等崗位情境,形成高層次產、教、研、用“四位一體”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同時依托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開發智能化、仿真化的經營沙盤與實訓平臺,并構建虛擬營銷實訓室、虛擬博物館、智能化教室等產教融合場所,通過數字化模擬多重應用場景,為產教融合的多元場域交互提供線上或虛擬平臺支持。另一方面,要以教育為目標,探索多元場域交互模式,既要“引企助校”,通過對接智慧景區建設規范、智慧旅行社行業標準、智慧酒店建設要求,加快推進產業科技的教學化改造,全面推進數智基地、智慧管理、虛擬資源等智慧旅游產業要素的教學應用,促進旅游管理專業創新發展,又要“以校促企”,加快推進創意中心建設、軟件專利研發與科技咨詢服務,協助旅游景區、旅行社、酒店等傳統業態“上云增智”,還要積極拓展新場域,將智慧型博物館、教學酒店等新業態融入產教融合體系中,助力高素質、復合型旅游人才的培養。
結語
隨著數字智能時代的悄然而至,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要通過擴大數據維度、拓展智能應用范圍、強化應用場景鏈接等多元方式,深化異質多主體的信息交流、資源交互、場域聯動與價值共創,形成多主體兼容、教育無邊界的發展態勢,以此高效賦能旅游管理專業產教融合的改革創新。
參考文獻
[1]王日影.數智化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與實施方略[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10):179-182+215.
[2]顧至欣,張駿,周春林.信息技術驅動下旅游職教改革:邏輯基礎、變革挑戰與創新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40(02):122-126.
[3]劉奉越,于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水平提升的制度邏輯及優化路徑[J].現代遠距離教育,2024(02):84-89.
[4]潘海生,張玉鳳.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復雜稟賦、內在機理與運行機制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9(04):176-186.
[5]張志平.職業教育產教融合2.0時代的內涵演進、應然追尋、實然狀態與路徑抉擇[J].成人教育,2022,42(03):66-73.
[6]張璋,周新旺,曾播思.基于共生理論的地方高校產教融合成熟度評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04):122-128.
[7]賀書霞,孫超,冀濤.數智化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探索[J].教育與職業,2024(03):23-28.
[8]姜海濤,王艷麗.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旅游類專業“1346”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8):92-96.
[9]王莎莎.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產教融合助推文旅專業人才培養進路審思[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44(15):27-30.
[10]徐守坤,李忠玉,王建慧.高校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國際經驗、中國優勢與未來圖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03):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