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作為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的關鍵奠基期,班主任的角色效能直接影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同時,新時代的教育背景要求班主任轉變角色定位,把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化成長放在核心位置,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加強學校班主任隊伍建設,對學校的長遠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和不可忽視的意義。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推進學校班主任隊伍建設:一是構建進階體系;二是健全協同機制;三是項目式主題研修活動;四是組建班主任工作室。這四個方面既有統一整體的一面,也有略有側重、多管齊下的不同路徑、不同方法。下面筆者就從四個方面來探討。
一、構建體系,展示提升
學校從總體布局出發,構建專屬學校特色班主任進階體系,就是針對現有班主任綜合素質,構建新班主任大顯身手、能力提升的機制。如建立新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進階制度,將每學年推選出的優秀班主任。在此基礎上推送到本區參加班主任能力大賽,與其他學校的優秀班主任同臺競技,吸取帶班育人的經驗,大賽后將參賽經驗在全校范圍內推廣,形成促進教師“走出去”的良性循環。拓寬視野,增強思辨能力,在與外校優秀班主任交流的過程中更好地反哺本校教育事業。
同時,組織各層級的班主任,聚集體的智慧,捋清工作思路,列出工作清單,編寫校本班主任操作手冊,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小學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以不斷提升小學班主任隊伍的專業能力。
二、完善機制,多元學習
班主任整體工作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理論和實踐資源的支持,個別班主任難以收集到全面系統的學習資源。為了突破困境,學校召開專題會議,明確班主任的職責,完善相應的協同機制,建立多元合作的平臺,將收集學習資源的工作擴大化,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多元合作的目的。
班主任的學習資源有兩方面:理論和實踐。其中理論資源指各學科教育指導綱要、班級管理工作理論體系、德育精品課程教案和育人書籍等,如在2024年寒假期間我們開展“書香為伴,做智慧班主任”的讀書活動一每位班主任閱讀邊玉芳教授等著的相應年級《讀懂學生》系列叢書,了解一至六年級學生成長規律與育人目標、育人策略,提高班主任的育人本領。實踐資源有教學實習錄像、各種德育工作常規班主任教研活動等。
圍繞這些理論與實踐資源,學校建立了專業圖書贈送、每學期閱覽、校園資料庫、班主任交流互動園地等多元合作的協調機制。班主任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資料上傳到學校等線上交流平臺,起到資源共享的效果。學校定期組織班主任觀摩名班班主任的德育課程,參加課程研討工作,學習名班班主任的工作經驗,并思考如何向他們靠攏,提高他們的班級管理水平,學校的班主任工作經驗不斷豐富,就能有效地為教師與學校之間搭建起一個互動的平臺,進而使班主任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班級工作實踐中去,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達到舉一反三,提高班級管理效能的目的。
三、主題研討,凝練思想
定期組織班主任參加項目式主題研修活動,通過線上與線下的聯合研修活動,班主任們在思想上共同交流、凝聚力量。班主任們紛紛說出了自己對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在相互交流中教育和啟迪了專業育人能力的提升。學校德育部門根據學校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研討活動,主要圍繞如何提高班級管理能力、如何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如何提高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家校溝通等內容與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研討。
這些研討活動,既能使班主任提高業務能力,又能端正思想,激發擔當,起到涵養師德的作用。在交流環節,新班主任還能就班級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班級管理工作的共同探討、促進齊抓共管的風氣等方面向優秀班主任請教工作方法。
四、名師引領,分工合作
學校成立“風雅鳴師”班主任工作室,讓優秀班主任帶好頭,幫助其他班主任提升業務能力。工作室以立德樹人為指導思想,以提高班主任的專業化水平為目標,致力培養一批師德高尚、理論扎實、專業性強、實踐能力強、教學觀點領先的班主任,為我校教育增添力量,為我校班主任隊伍建設添磚加瓦。班級管理、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班級文化建設是工作室的主要研究內容,以日常自主研習、集中合作研修和項目式研修等活動為載體,著力提高班主任的人文素養,激發班主任的內驅力和創造力,塑造一批樂學創新、正面積極的班主任隊伍。
根據工作室成員各自擅長的領域,將專業的成長任務分團隊設置,每個團隊所負責的專項工作各有側重。比如,有的工作室研究學生如何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心理問題,幫助他們把壓力釋放出來;有的工作室就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進行了研究,使留守兒童更好地融入班集體;有的工作室研究的是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如何逐步提高等等。
在“團隊協作”環節,由名師牽頭,組織若干名教師就如何解決特殊問題開展實際工作進行研討。在“資源共享”環節,不同團隊應向學校班主任工作群或相應的線上平臺上傳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心得,供其他教師分享。在“平衡互補”環節中,班子成員針對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探討和反思,并從其他班子中對如何開展工作進行了啟發。比如,名師工作室負責為留守兒童排憂解難,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如何深入研究,及如何輔以相應的心理輔導,就可以向負責研究學生心理問題的團隊取經。同時,名師工作室成員蔡娟還通過開設心理團輔課,為學生成長中面臨的心理困惑進行疏導,其他成員觀摩活動之后進行評課議課促提升,撰寫觀摩心得體會,效果良好。
學校成立系列工作室,以名師為主導,通過名師引領、團隊合作、資源共享、均衡互補等一系列環節,助推班主任隊伍建設和發展。
五、結論
新時代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斷探索有效建設路徑的系統工程。研究表明,通過實施“構建進階體系一健全協同機制一項目式主題研修活動一組建班主任工作室”的路徑,可有效破解班主任工作負擔過重、專業發展通道不暢、育人特色不鮮明等現實困境。未來研究將進一步聚焦“雙減”背景下的班主任角色重構,探索智能技術支持下的班主任工作效能提升策略,持續完善“五育融合”視域下的班主任專業發展體系,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實的師資保障。
參考文獻:
[1]高玉萍.激勵教育方法在新課改下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7(06).
[2]王田.小學班主任工作如何做好與時俱進[J].中華少年,2017(15).
[3]何建希.芻議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6(98).
[4]吳劍飛.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班主任育人路徑優化研究[J].科教文匯,2023(12).
[5]習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強調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N].大眾日報,2016-0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