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經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各種文化思想碰撞、融通,對青年思想帶來了挑戰。而越是多變復雜的狀況,越需要堅定理想信念,我黨勉勵共青團員,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抱負的社會主義擁護者。因此,高校積極開展青馬工程,強化對青年的思想及價值指導,擁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當前我國正處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全面理清、梳理、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非凡。高校作為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陣地,理應將深入理解并融入現代化理論,使其滲透并融人青馬工程建設中,進而用教育實踐賦能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1]
一、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科學內涵
通常來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根本遵循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它能夠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方向指引[2]。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現高質量發展、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人民民主、實現共同富裕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其本質要求。此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格外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本質要求。在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及建設中,它擁有豐富的價值意蘊。但為了充分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我們應明確其科學內涵。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便不斷探索適合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形成了本土特色理論。該理論不僅汲取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精髓,還結合了我國發展、改革及建設的實際,不斷得到創新及突破。而我黨在長期改革、建設、革命中積累的實踐經驗,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寶貴財富。這些實踐經驗不僅是我黨領導人民群眾取得革命勝利的歷史見證,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基石。而我黨深厚的群眾基礎則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力量源泉[3]。我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人民保持血肉聯系。而深厚的群眾基礎尤為使我黨能廣泛匯聚力量、凝聚人心,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事業提供了支持。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過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新時代、新時期、新階段,我黨重要的戰略部署及主張,是全面涵蓋社會發展各領域的總體方略,是統籌各項發展戰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抓手。在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注重生態、社會、政治、經濟的協調發展。這種協調性不僅是現代化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在經濟方面,強調實現經濟持續、健康、全面發展,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增長動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等措施,不斷提高經濟增長效益。在政治方面,黨和國家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權利,賦能民主政治建設。在文化方面,我黨注重提升文化軟實力、繼承并弘揚傳統文化,努力實現中華文化的繁榮昌盛。在社會層面,我黨注重改善民生,通過社會治理、完善社保體系及提高收入水平,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而在生態層面,我黨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推進低碳發展,積極構建美麗中國。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是實現中國各領域協調、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它能夠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必要的基礎。
最后,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現了基于自身國情的特色發展道路。中國在邁向現代化的征程中深刻認識到,不同國家都擁有自身的社會結構、文化特點、歷史特色及經濟發展階段。因此,中國沒有盲目照搬其他國家的發展模式,而是堅定地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這條發展道路的關鍵及核心便是“實踐與理論”的深度融合。我國不僅積極吸收世界各國的現代化經驗,更強調將這些經驗與中國本土實際結合起來,進行創新性發展,從而體現出中國現代化發展的獨特性,讓中國現代化發展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索引。
二、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賦能高校青馬工程建設的內在聯系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引領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性及正確性的理論載體,涵蓋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根本遵循、鮮明特色、本質要求,擁有豐富的內涵。而青馬工程主要指共青團中央組織實施的長期而系統的工程,旨在培養擁有扎實理論基礎、濃厚家國情懷、忠誠政治品質的青年政治骨干。但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高校青馬工程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系[4]。通過分析、探究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賦能青馬工程的邏輯機理,有利于提升青馬工程建設的質量。
其一,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為青馬工程提供指導思想。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注重全面協調、以人為本的發展。該理念與青馬工程的發展目標契合,都強調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所以將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滲透進青馬工程建設中,具有較高的可行性。況且,在全面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視域下,高校的關鍵任務是堅持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及建設者,承擔開展科學研究的重任,積極發揮服務社會的功能,以及賦能文化傳承及創新。因此,高校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領域,將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滲透進青馬工程中,可以確保青年政治人才培育工作,始終朝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方向努力,始終都契合高校當前的工作內容、要求及歷史使命。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融人,能夠為青馬工程提供指導方向及思想。
其二,高校青馬工程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具體實踐。通過青馬工程的建設,能夠造就及培育一批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擁有過硬本領及崇高道德的青年人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一方面,通過系統的實踐鍛煉及理論學習,青年學生不僅能了解馬克思主義原理及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還能在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引領下,成為踐行馬克思主義的生力軍,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另一方面,青馬工程通過志愿服務及實踐活動,指引學生了解國情、深人社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增強他們的歷史使命感及社會責任感,還能讓其在公益活動及社會服務中,感受到國家發展的脈搏及趨勢,繼而更加堅定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其三,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高校青馬工程建設相互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為青馬工程建設提供實踐方向及理論指導。如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高校培養青年人才指明方向,使其能始終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核心要義,通過實踐活動及理論學習,指引學生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奉獻力量。同時,青馬工程也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提供廣泛的發展空間。特別在不斷創新、探索的過程中,高校能夠積累豐富的做法及經驗,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完善及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及實踐素材。兩者相互支持,相互推進,切實推進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及發展,為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融入高校青馬工程建設的策略
實現民族復興與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中國式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及成功開創,與中華民族需要解決的歷史主題、歷史任務緊密聯系在一起。它敘述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之所以能形成、發展的邏輯主線、歷史主題和歷史任務。高校青馬工程應圍繞實現民族復興和現代化這一核心,全面推進自身的建設,從而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人民幸福、民族振興、國家富強提供力量[5]。但在此過程中,我們應結合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內涵,探究青馬工程建設的策略及思路。
(一)深化認同教育,強化理論指導
在推進青馬工程建設中,高校應將共青團文件精神、黨的重要思想傳達給馬克思主義學院,幫助青馬學員了解國家大事,從情感層面,重新定義自身身份,進而將自身身份歸屬為社會、民族及國家發展的建設者、推進者,通過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認識、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持續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及建設。為此,高校應厘清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基本內涵從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共同富裕及人口規模等角度出發,描繪我黨的宏偉藍圖,強化青馬學員對現代化發展的憧憬及認同。同時,從基本遵循和黨的領導人手,提高其對我黨政治決策、方針路線及政策文件的認同。而在理論指導上,高校應在認同教育的前提下,創新理論教育形式,延伸理論教育維度,將理論指導與當前國際國內大事融合起來,全面而深入地闡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鄉村振興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戰略部署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聯系,認真、全面地闡述我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手段及作用。特別在深入探究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立場的過程中,要將實際案例、時事政治、社會發展及國際動態巧妙而充分地融合起來,讓理論指導更具說服力。此外,高校還應創新話語表達形式,讓“認同教育”更具通俗化、大眾化特征,確保青馬學員能在喜聞樂見的話語風格下,了解、認知理論內涵,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及特點,進行深入的探索及發掘。
(二)深化實踐驗證,強化培養效能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主要體現在共同富裕、精神文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層面上。通過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高校能深化青馬學員對黨的認同,強化其政治信仰及理念。然而,要想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還需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引領學員驗證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可行性及正確性。一方面,通過志愿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或“三支一扶”等項目,引領青年學生在實踐中理解、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價值及現實意義,使其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通過深入鄉村基層地區、經濟建設一線及我國各戰略中心,了解國情、深入社會,從而檢驗、證實中國式現代化的必要性、重要性、正確性、可行性。例如,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內容,如科技創新、社區治理、鄉村振興等,鼓勵學生參與智慧城市、農村電商推廣等實際項目,親身體驗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另一方面,要加強實踐反饋及理論完善。在青馬工程建設中,高校應構建實踐反饋機制,廣泛收集青年學生所遇到的各種挑戰和問題,定期組織交流會、研討會,邀請學者及學生共同討論,從而將實踐經驗轉變為理論動力,進而完善當前的理論內容,優化、完善青馬工程建設體系,提高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質量及效能。
(三)創新培育形式,強化融入實效
青馬工程建設,應做到“因勢而新、因時而進、因事而化”,注重將黨和國家對青年的要求納入師資、教材、課程建設中,邀請基層工作者、企業家、學者、政府官員,壯大并豐富青馬工程的導師庫,提高青年培養質量。但為了更有效、全面地提高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融入質量,高校必須創新培育形式。一方面,要實施數字青馬工程,感染青馬學員。在信息網絡時代,高校應打造“互聯網 + 青馬工程”的培育形式,構建“線上 + 線下”的青馬工程教育矩陣,搭建云數據信息監測系統,形成“抖音”、“B站”、“易班”等平臺相互融合的新媒體育人矩陣,通過融入形象化、立體化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資源,提高青年培養的質量。例如,開展“網上重走長征路”、“黨史學習線上打卡”、“青馬學員講黨史”等活動,豐富網絡文化產品供給,營造數字青馬的學習新生態。另一方面,要實施隱性青馬工程,培育青馬學生。在堅持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的基礎上,我們要將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融合起來,不僅要加強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講解,還要將其理念滲透進日常教學、培養及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年、感染青年、激勵青年。例如,教育工作者要以自身的言行舉止,滲透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理念,如堅持黨的領導等,指引學生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
結語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和國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向新時代、新時期、新挑戰所推進的新任務,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的關鍵內容。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陣地,要肩負起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責任和任務。由于青年一代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主力軍,所以學校要將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滲透進青馬工程建設中,以引領青年一代的思想,使其肩負起國家建設、民族復興的重任,切實成為有利于國家、人民及社會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長麗,葉廣彬,銀聯飛,等.高校“青馬工程”教育體系的構建探析——以右江民族醫學院為例[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4,38(01):42-47.
[2]史凌杰,董玉博,蔣沅均,等.鄉村振興視域下涉農高校“青馬工程”的實施路徑——以中國農業大學英才學校為例[J].西部學刊,2023,(13): 42-45+70
[3]王培培,趙思瑤.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研究的熱點與前沿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2007—2022)[J].中國輕工教育,2023,26(03):37-45.
[4]方楠.價值、困境和對策:新時代新征程高校“青馬工程”高質量發展的三重意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39(03):151-155.
[5]李興華,滿澤陽,施佳歡.“雙一流”背景下第二課壈思想引領模式對“立德樹人”的意義研究——以南京大學“青馬工程”四級培育體系為例[C]//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研究會.新時代新思想新學術新實踐—全國學校共青團2018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南京大學團委;南京大學教務處;2018:13.
(責任編輯:張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