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范圍內的老齡化趨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這一社會現象不僅帶來了深遠的經濟和社會影響,也對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和不斷變化的行業需求,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教育體系需要進行全面的改革,以培養出能夠適應這一復雜領域的高素質人才。近年來,CDIO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方法,在全球高等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CDIO模式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通過“構思-設計-實現-運作”四個階段,系統性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然而,當前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上依然存在諸多不足,無法完全滿足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為此,本文將以CDIO模式為基礎,提出“三導向”實踐教育體系的構建路徑,通過理論導向、能力導向和價值導向的整合,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一、理論概述
(一)CDIO教育模式概述
CDIO模式起源于20世紀末,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牽頭發起,旨在應對工程教育中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的挑戰。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模式逐漸從工程學科擴展到多個領域,形成了一種跨學科的教育范式,并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CDIO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通過“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的完整流程,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從而在真實環境中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該模式特別強調以能力培養為導向,以項目為驅動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全方位的實踐訓練,使學生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現實環境中有效應對各種挑戰。CDIO的教育理念不僅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關注他們在實踐中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倡導在真實項目背景下,通過團隊合作、跨學科交流及持續反饋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執行能力。
(二)“三導向”實踐教育體系的內涵
在當前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教育改革中,“三導向”實踐教育體系的構建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行業適應能力的重要舉措。此體系以理論導向、能力導向和價值導向為核心,通過有機整合理論學習、能力培養與價值觀教育,旨在培養出符合現代智慧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理論導向是“三導向”實踐教育體系的基礎層面,旨在通過創新課程體系,強化學生的理論基礎。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管理領域的復雜性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以應對多變的行業需求和挑戰。基于這一背景,理論導向強調在教學內容上兼顧廣度與深度,確保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同時,能夠深入理解行業的前沿動態和技術創新[1]
能力導向則是“三導向”實踐教育體系的關鍵環節,通過以CDIO模式為框架的項目實踐和校企合作,旨在提升學生的實戰能力。隨著智慧健康養老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單純的理論學習已無法滿足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能力導向特別注重學生在真實環境中的實踐能力,通過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項目,使學生能夠在復雜、多變的工作環境中快速適應并有效解決問題。
價值導向是“三導向”實踐教育體系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層面,旨在通過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價值導向強調通過系統化的倫理教育和社會責任感培養,使學生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確保其在未來職業生涯中能夠以負責任的態度服務社會。
二、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教育現狀
(一)課程體系單一,教學內容滯后
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管理專業作為應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社會挑戰而設立的新興學科,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重任。然而,盡管該專業在近年來獲得了顯著的發展,但其現有的教學方式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難以完全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2]。
一方面,在課程設置方面,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普遍存在課程體系單一、缺乏跨學科整合的問題,難以滿足行業需求。課程設計往往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導致學生在面對復雜的現實問題時,難以運用跨學科的視角進行有效分析和解決。
另一方面,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與行業發展存在明顯滯后,導致所傳授的知識無法及時反映智慧健康養老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隨著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快速變化。然而,許多院校的教學內容依然停留在傳統的養老服務管理知識層面,未能及時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養老服務中的應用。
(二)行業需求與人才培養的矛盾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當前的教育體系在應對這一需求時,暴露出了諸多矛盾與不足。
首先,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行業的多樣化需求要求從業人員不僅具備扎實的醫療和護理知識,還需要掌握信息技術、數據分析、項目管理等多方面的技能。然而,當前的教育體系依然停留在傳統的專業劃分上,各學科之間的壁壘較為明顯,課程設計缺乏交叉學科的整合與協調。結果是,學生在畢業時往往具備單一學科的知識結構,難以應對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行業的復雜性和多樣化需求[3]
其次,智慧健康養老領域的技術應用正在迅速擴展,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這就要求從業者不僅要具備傳統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然而,目前的教育體系在技術應用課程的設置上明顯不足,學生在校期間缺乏系統的技術培訓和實際操作的機會,導致他們在進入職場后,難以迅速適應行業的技術需求。
三、CDIO模式下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專業“三導向”體系的構建
(一)構思階段(Conceive):創新理論導向的頂層設計
課程體系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其設計必須具備前瞻性和系統性,以確保教學內容能夠契合行業需求,服務社會發展。
在課程體系頂層設計過程中,應首先對行業現狀及人才需求進行深人調研,以掌握行業對專業能力、技術素養和職業素養的核心要求。通過與行業協會、養老服務機構和智慧養老企業開展合作交流,收集行業專家意見和崗位能力模型,確保課程目標緊密對接行業需求,避免教育自標與行業實際的脫節。同時,結合行業動態與技術發展趨勢,明確課程體系的核心模塊,涵蓋基礎理論、技術應用和管理實踐等多個領域,以多維視角為學生提供系統化的知識框架,提升其應對行業復雜需求的能力[4]
在此基礎上,應構建跨學科融合的課程體系,打破傳統專業界限,將醫學、護理學、信息技術與管理學等交叉學科知識有機融合。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教育模式需兼具多學科廣度與專業深度,因此課程體系的構建不僅需要涵蓋基礎護理和醫療保健,還需引入數據管理、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掌握核心理論的基礎上,具備多領域協同思維和技術應用能力。通過在課程架構中設置“智慧養老系統設計原理”“健康大數據分析與管理”等前沿課程模塊,將傳統養老服務理念與技術創新相結合,提升課程體系的前瞻性。
(二)設計階段(Design):增強能力導向的實踐項目設計
在CDIO模式的“設計”階段,教學活動的核心任務在于將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細化為具體的實踐項目,以“能力導向”為目標,通過多維實踐任務提升學生的跨學科整合能力和創新意識。
首先,實踐項目的設計需緊密圍繞行業需求,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構建模塊化教學單元。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真實場景案例,如“社區智慧養老平臺優化方案設計”“智能健康監測系統選型與應用”等典型任務,推動學生主動思考并制定個性化解決方案。每個項目任務應以具體問題為導向,明確學生在任務中需完成的階段性成果,如項目提案、方案設計報告、技術原型等,以確保項目目標和學習成果的可評估性。通過實踐任務的逐步推進,使學生在“設計”環節中完成從需求分析到方案設計的完整學習鏈條,強化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新意識[5]
同時,為了使項目設計更加貼合行業發展實際,應積極引入校企合作機制,將企業專家納入項目設計與課程開發環節,確保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保持一致。行業導師可在項目任務設計階段提供專業指導,結合企業的技術資源和項目數據,為學生的學習任務提供真實案例支撐,提高項目的現實意義與可行性。例如,在養老服務質量提升項目中,可引入真實的數據集和模擬場景,讓學生在分析和設計方案時能夠應對數據異構性、用戶需求多樣性等復雜問題,增強其項目管理和技術集成能力。
(三)實現階段(Implement):提升能力導向的教學實施
在CDIO模式的“實現”階段,實踐項目進人教學執行和成果產出的關鍵環節,此階段的核心在于將設計階段所規劃的項目方案付諸實踐,確保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將理論轉化為技能,實現知識的內化與應用。
首先,應將項目任務細化為可操作的步驟和階段成果,確保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完成從基礎學習到成果輸出的完整鏈條。在項目實施中,可將復雜任務分解為多個階段性任務,如“養老數據采集與預處理”、“健康評估報告撰寫”、“智能監護系統的性能測試”等,每個階段明確成果要求和質量標準。通過階段性任務的分解,學生能夠在不斷反饋和優化中逐步實現項目目標。同時,應設置明確的里程碑節點,組織中期檢查和小組匯報,以監測任務進度并及時發現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自我調控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其次,教學實施應注重真實環境的模擬,通過建立校內實驗室和校企聯合實訓基地,搭建智慧養老服務情境平臺,以實現“情境教學”模式的落地。在校內實驗環境中,可通過虛擬仿真系統構建虛擬社區養老中心、家庭護理場景等,讓學生模擬完成智慧健康監護、個性化健康干預等任務,提升其實戰操作能力。在此基礎上,還應積極推動與養老服務機構的深度合作,通過組織校外實踐課程和駐點實習,使學生在真實工作場景中完成項目任務,從而提升其職業意識和適應能力。例如,安排學生在社區養老中心參與健康數據采集、個性化方案實施等實際工作任務,使其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建立對行業工作流程和技術要求的深刻理解。
(四)運作階段(Operate):完善價值導向的持續反饋與評價體系
CDIO模式的“運作”階段,實踐教育體系進入成果檢驗與持續改進的閉環環節。此階段不僅承擔著對學生實踐成果進行評價的任務,還需通過多元化反饋機制和持續優化策略,完善課程體系和教育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意識。
首先,應構建多維度、多主體的綜合評價體系,以全面反映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能力表現和價值觀塑造。智慧健康養老服務領域注重協作和人文關懷,因此,評價方式需突破傳統的書面測驗形式,引入多元化考核方法,如實踐報告、成果展示、案例分析等。這一過程中,需設置項目展示環節,由校內外導師、企業專家和同學共同參與評價,對學生的創新能力、任務執行力和職業道德意識進行全方位考察。
其次,應引入行業導師和服務對象反饋機制,將行業視角和用戶需求納入評價維度,增強評價結果的實踐意義和參考價值。行業導師作為智慧養老領域的從業者,不僅能夠評估學生項目方案的可行性,還可以提供建設性意見,幫助學生完善方案內容。與此同時,通過收集養老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和老年用戶的體驗反饋,評估學生方案的適用性和用戶友好度,確保項目方案能夠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具備可操作性和人性化特點。例如,在社區健康管理項目中,學生需根據用戶反饋不斷優化健康干預策略和服務流程,使方案在滿足健康監測需求的同時,提升服務體驗,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同時,為確保評價環節能夠體現價值導向,應在考核標準中突出職業倫理和社會責任的權重,將學生的服務意識、溝通能力、責任心等納入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行業不僅強調技術創新和服務效率,還對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和人文關懷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課程體系需在實踐任務考核中強調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團隊精神。例如,在個案管理任務中,學生不僅需完成健康數據分析和服務方案設計,還需展示其與服務對象及團隊成員的溝通能力和共情能力,以驗證其在復雜工作情境中展現職業倫理和社會責任的能力。
結語
本文通過對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教育現狀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當前教育體系與行業需求之間的矛盾,強調了在CDIO模式下構建“三導向”實踐教育體系的重要性。這一體系的構建,不僅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路徑,也為行業的發展注人了新的活力。未來的教育改革應繼續探索和完善這一體系,以應對不斷變化的行業需求,培養出更多具備綜合素質的高水平專業人才,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瑾.業財融合視角下養老服務企業財務管理轉型路徑探討[J].今日財富,2024,(23):164-166.
[2]郭婷婷,朱麗華,韓奕文,等.江蘇省養老服務管理人才勝任力模型構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4,(19):82-85.
[3]李運華,馮玉瑩.健康老齡化視域下“醫養結合嵌入式”養老服務的質量評價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1(04):95-105.
[4]李兵,劉旭東.定位于服務科學的養老服務邏輯:概念來源、基本主張和政策意義[J].老齡科學研究,2024,12(06):1-18.
[5]鄒蘊.世賽健康與社會照護項目對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的啟示—以遼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03): 118-121+130
(責任編輯:王慧)